《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引 言1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现状和特征1(一)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和调整1(二)科技市场发生变化2(三)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2(四)中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2二、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3(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3(二)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相对放缓4(三)中国外贸发展的问题需通过实施新战略逐步加以解决4三、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5(一)积极拉动内需5(二)开拓多元市场,稳定外需6(三)强化制造业6(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7(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8结束语8参考文献11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摘
2、 要: 后危机时代,泛指狭义的金融危机结束,经济周期度过最低谷开始缓慢回升的一个阶段。从历史经验看,这是经济周期中一个关键的时期,旧的发展方式面临打破,新的经济格局有待确立,对产业重组、资本运作、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意义重大。为了有效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我国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快速增长,必须认真谋划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本文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超前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就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作者的若干看法。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汇率制度 出口贸易 对策De
3、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post-crisis era Abstract: Post-crisis era, in narrow sense, refers to a stage of economic cycle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economy recovers slowly from the downturn. Looking back at history, It s obvious that such period is very important in econom
4、ic cycle. Because the old developing pattern needs a break, in the meanwhile, the new one,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restructuring industrial, operating capital, expanding the share of market and taking a active place in the competition, is not set up.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ternational fin
5、ancial crisis effectively, speed up the recove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plan China s economic developing path in the post-crisis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world economy, elaborates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la
6、nning ahead the Chinese economy developing strategy during the post-crisis era.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brings some views on selecting Chinese economy developing path in post-crisis era.Keyword:Post-crisisera;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the world;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strategy 引 言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缓和后,出现
7、的一种较为平稳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因为造成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而且危机也并没有结束,从而使得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危机时刻还会回来,甚至加剧,有可能引起新一轮的衰退。 在这期间中国处于仍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机遇期的基本趋势,就是在此盈彼缩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将逐渐发挥引领全球发展的作用。中国要想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过去的发展对旧格局的依赖性以及这种依赖的不可持续性,从而痛下决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现状和特征出发,论述了超前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就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
8、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作者的若干看法。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现状和特征一段时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各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政策。在这些措施作用下,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趋稳,世界经济态势总体有所好转,主要经济体开始走出衰退的阴霾。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中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各大世界经济体中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的回升好转。但是,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不能简单地将经济回升向好等同于经济运行的根本好转,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将在较长时期内会处于一个以缓慢、复杂和曲折复苏为主要特征的后危机时代。在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9、:(一)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和调整后危机时代,经济结构的调整表现为:受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在未来几年内有所放缓,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中国不能忽视这种影响,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从发展中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转变到发达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他们往往对发展中国家的“过于低劣的产品质量和过于低廉的价格”发起进攻,以弥补他们在危机中所付出的代价。(二)科技市场发生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危机往往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的强有力契机。如1857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并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
10、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当前,无论是后危机时代的各国对摆脱危机影响的强烈需求,还是科学技术在长期内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新的技术变革。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三)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也将会成为世界各国成功合作的典范,“低碳经济”将成为促进经济回升好转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新力量。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
11、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上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低碳经济”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可能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四)中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元素日益渐浓,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由于地大物博、人口
12、众多以及快速经济增长,中国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有较大的提升;一些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也相应有所增强,由过去被动参与国际新的劳动分工到正在积极分享国际产品市场的同时,还在更多地整合世界资源。崛起中的中国将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以中国现有的经济实力而言,宣称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力肯定还为时过早。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前三十年主要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廉价生产要素、投资驱动和地方政府推动型的经济增长,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基本告一段落;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源泉将更多地可能来自于技术创新与技术深化、社会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消费率的
13、提升以及城市化加速和服务业发展。二、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现有的对外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后危机时代,必须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制定和实施新的外贸发展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1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国内市场、资源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产业调整和升级压力增大,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继续追求规模、数量和速度,只会增内外部压力。如果出口过快增长,将会导致国内资源环境难以承受。应该正视的是,我国单位G
14、DP的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比日本高8倍。由于出口主要来自制造业,出口的能耗水平比GDP的能耗水平更高。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高于全球大部分国家,有机污水排放是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外部经济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国内市场和经济的运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客观要求外贸发展方式必须随之改变,从而迫切需要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以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2由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高,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实现的比较利益相对较少,长期存在重规模、重数量、轻效益的问题,与外贸有关的企业也存在重产品、重价格,轻品牌、技术和渠道网络的问题。多年以来,我国进口价格
15、指数的涨幅持续高于出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对外贸易的比较效益存在长期下降趋势。家电、纺织、鞋、玩具等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大宗商品,由于企业长期采取“以低价占领市场”的出口策略,出口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少。尽管最近两年,受退税等政策调整和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攀升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总体上有所上升,但仍处于很低水平,因此,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效益刻不容缓。3、要素构成改变,客观要求适应其变化,细分优势。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二是不断提升动态比较优势,促进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发展;三是形成新的国家竞争优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使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16、主导产业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二)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相对放缓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将进入相对低迷期,全球消费和国际贸易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促使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实现“再工业化”,重新重视生产、制造和出口,不仅发达国家市场空间缩小,还有可能与发展中国家争夺市场。二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全球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势头增强,贸易摩擦的领域、范围、对象更加广泛。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国内经济刺激计划中,除了技术壁垒、安全壁垒、环境壁垒、公平贸易措施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以外,在大量新出台的购买国货条款中,有很多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
17、三是环境气候变化对贸易的影响愈演愈烈,为外贸发展增添了新的变数。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发达国家强加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枷锁,制约未来中国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三)中国外贸发展的问题需通过实施新战略逐步加以解决当前,我国稳居世界贸易大国行列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贸易主体长期由外资主导,外资企业在中国对外贸易经营主体中的比重过高,本土企业偏弱。二是贸易方式上以加工贸易为主导,一般贸易比重过低。我国加工贸易在价值链中的利益分配非常低。在我国的加工贸易产品中,无论是劳动
18、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我国的竞争优势都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的生产制造环节,赚取的主要是加工费用,绝大部分利润被外方从专利技术、市场营销等环节获取。三是贸易地理方向上市场集中度偏高,新兴市场有待开拓。后危机时代,为避免我国国民经济对少数经济体的依赖程度过高,避免高集中度所带来的贸易摩擦,避免主要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冲击,我国应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和培育新兴市场。四是贸易进出口不平衡,由此引发贸易摩擦。2001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5年以后,贸易顺差增长明显加快。到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高达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
19、长12.5%。伴随着货物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我国遭遇的“两反两保”措施也在不断增加。2009年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直接影响我国上百亿美元的出口贸易。五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不均衡。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服务业将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应通过外贸发展战略调整,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均衡发展。三、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一)积极拉动内需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建立在有效需求基础上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现实中,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当这种不平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危机的形式进行调整。国
20、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需不断萎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内需投资和消费的拉动。1.增加居民收入,使政府收入的增幅与居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从而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我国居民的购买力。同时,积极扩大进口,降低进口关税,深化中国内地市场,促进国内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发展。2适时增加战略资源进口和储备。在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巨额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要脱困发展,就应转“危”为“机”,将部分外汇储备变为战略资源储备,适时进口诸如原油、铁矿砂等战略资源,既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又能增强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3.积极引进外资,
21、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利用外资既要稳定规模,更要提高质量,扩大利用外资,并不是简单的引进资金,而是引进外资搭载的各种竞争能力,比如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管理经验等。做好利用外资的工作,关键是要着重评审好外资背后的产品技术、管理水平和市场份额,这既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也是我们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途径。(二)开拓多元市场,稳定外需随着中国在欧美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中国企业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而优势反而越来越小,新兴市场有待开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大贸易伙伴集中度一直在70%以上,2001年前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为87.3%,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为84.5%,2008年的比重分别为80.
22、7%和72.3%。较高的对外贸易市场集中度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潜在风险。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进程中,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为避免我国国民经济对少数经济体的依赖程度过高,避免高集中度所带来的贸易摩擦,避免主要国家经济波动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冲击,我国应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和培育新兴市场。同时,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再单纯是劳动力成本优势,而是由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所构成的综合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稳定外部需求的基础更加坚实。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冲击,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累积形成的比
23、较优势。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化水平,稳定甚至扩大我国国际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三)强化制造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需求有所下降。面临外部需求下降以及欧美重振制造业的竞争,我们应该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加快产品品牌培育和建设,实现有效地制造业内部管理,以达到刺激外部需求,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效果,进而促进制造业出口的发展。首先,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高科技产品出口。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外需萎缩的影响,我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出现首次负增长,但下降幅度小于外资总体,同时全年回升态度明显,依然是稳定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水平较
24、高,具有相当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品,由于其独创性和不可替代性,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程度比较小,而过度依赖成本优势,以低价格、低技术、低附加值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和企业很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要保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可采用税收优惠、政府援助、风险投资、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保证中低档和日用消费品的出口。就中低档产品和日用消费品来说,这类产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与国外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保持我国中低档和日用消费品的出口是完全有可能的。(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但
25、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09年我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但服务贸易出口只有1295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仅相当于美国的27.6%、英国的54%、德国的60.2%。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对服务贸易的需求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在后危机时代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 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尤其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 即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增值的服务环节, 如研发创新计、物流运输仓储、金融保险投资、信息咨询专业服务等的发展, 逐步形成服务贸易为推进出口及相关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的促进体系。为此, 要推进经济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的改革, 以适应“
26、十二五”期间我国从制造业向服务业, 从传统服务业向知识型、高增值服务业, 从国内贸易、金融、商业中心向国际贸易、金融、商业中心体系转型的需要。(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我国商品进口额、出口额再次双双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额达到1201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贸易地位的上升,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不高,外贸结构还不合理,外贸发展方式还属于粗放型。在目前国际需求严重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我国外贸尤须着力优化结构,积极转变发展
27、方式,实现我国的外贸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结束语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出一个循环往复,并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危机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个能使中国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契机。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依旧萦绕,但复兴的曙光也隐隐呈现。中国一定要在这个非正常的时代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不断的磨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创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发展道路。参考文献1王申宁,关于后危机时代外贸政策创新的思考J.国际贸易2010, 2.2李汉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
28、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2010,6.3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之决战J.国际贸易,2010,1.4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后危机时代我过对外贸易的战略性调整J.国际贸易,2010,1.5陈双喜,潘海英.后危机时代我过外贸发展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及对策选择J.国际贸易,2010,3.6冯悦,向宇.塑造后危机时代中国国际经济新形象J.国际贸易,2010,4.7王秋石.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J.当代财经,2009,12.8袁青峰.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商务观察,2010年,3.9裴长洪.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J.国
29、际经贸探索,2010,7.10张国云.我们的命运就是这个时代M.中国经济出版.2009,4.11浅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及发展对策J.国际金融.2011,1.12薛荣久,杨凤鸣.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应J.国际经贸探索,2009,11.13何博.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J.经营管理者,2009,14.14 朱乃新.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趋势与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1.15Artur,B.&David.W. Examing determinants of export performance in small openeconomie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9,116Robert R.Appleyar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7Curry,J.E.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place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