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369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摘要以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概念出发,从人力资源因素,企业技术因素,服务产品因素,以及在商业银行在经营实践中的内控制度,规模和效益,分业和混业经营的配置等方面系统地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1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商业银行是众多企业类型中的一种具有企业的共性因此企业竞争力的共性的分析就是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的逻辑起点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原则在商业银行业中同样得到体现商业银行也要象一般企业一样通过改善经营管理、税息金融创新和优化金融服务等措施才能赢得市场和客户并获取最大利润提高和保持竞争力下面就以中国商业银行

2、的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展开分析研究2人力资源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己从过去的资源、产销、资本实力的竞争逐步转向技术创新竞争阶段知识己成为企业的首要财富是企业未来生存的根本而人是知识的载体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是企业实施战略的第一资源人的因素是以影响其他生产要素发挥的效果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核心竞争力最终是由人决定的商业银行若想超越现有的业绩获得持续的竞争能力必须拥有核心的人力资源的储备对人力资源恰当地评价和激励机制注重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尊重、重视和尽量能采纳第一线员工对改善经营程序和业绩的建议因此应关注核心人才的比重企业的激励机制合理性年人均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的投入情况

3、关注员工人均产值营业额每个员工提出建议数量以及被采纳建议的比例等3技术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竞争优势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商业银行通过拥有先进的技术并保持技术变革会自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要素本身的素质、品质及其效能的发挥从而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变产品的相对成本地位并促进产品的异质化最终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企业价值的综合提高技术创新还可以使企业的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受威胁的程度因此商业银行的技术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巩固技术优势并不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仅仅拥有核心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能否将这些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增值活

4、动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带来收益因此在核心竞争力增值性决定因素的分析中主要应该关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状况考察其对商业银行价值增值的贡献4产品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增值性最终依赖于产品的增值性具有成本优势和独特的性能并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此应关注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优势、产品的质量优势、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新产品开发情况、新产品产值情况、产品增值空间等方面从而判断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以及为客户带来的增值效果5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个企业单位为了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维护资产安全确保会计及其他数据的正确可靠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活动的

5、合法性、效益性和稳健性而建立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制约和自我控制的内部管理制度内控的手段是指针对不同的控制内容需要有效地进行控制所要采取的办法常用的控制手段有以下十种:(l)授权控制、(2)程序控制、(3)凭证控制、(4)组织控制、(5)职务控制、(6)政策控制、(7)日标控制、(8)制度控制、(9)实物控制、(10)责任控制银行中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都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加以明确规定工作人员都要熟悉本岗位具有哪些权力要履行哪些职责发生问题可以追查责任其方法主要有:“黑箱”控制方法;反馈控制方法;前馈性控制方法;保护性控制方法;优化控制方法这种优化控制的方法随着今后商业银行管理的现代化必将得到更广泛的

6、应用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健全现代银行制度的币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6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与银行规模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影响着竞争力而运行效率又和银行规模密切相关规模经济与金融效率规模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规模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由于经济组织的规模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状况规模经济亦可称为“大规模生产经济”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营运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与其运行成本、经营收益的变动关系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包括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两个方面所谓内在经济是

7、指单个银行由于业务营运规模的扩张从内部引起收益的增加;比如某个银行在固定营业成本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其经营规模扩大必然相应降低单位资金运营成本这种所带来的效益提高便是内在经济而外在经济则是指整个银行规模扩大而使单个银行得到了良好的人才、信息、资金融通、联行结算等便利服务而引起收益递增的现象7商业银行的分业和混业经营的正确配置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不仅体现在资产与网点而且也表现在其业务范围和产品品种因而关系到分业和混业经营问题中国实行分业经营的主要缘由来自于1993年之前混业经营实践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危害由于市场还不能对银行的冒险投机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风险决定收益”的市场调节机制在中国还不能发生根本

8、作用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使其不会受到足够的风险承受力的约束再加上中国市场经济有限的规模和不健全的组织使资金雄厚的银行凭借其实力和灵敏的信息有更大的盈利把握,市场对银行的风险约束更加无力除了市场的原因外还有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力的确有其特殊的原因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商业银行有像中国的四大银行一样多的管理层次和分支机构;并且受历史传统影响中国的商业银行至今仍末摆脱各级政府在行政、人事上的干预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经营;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改革四大商业银行无法实现高效的内部管理而对银行的外部管理主要是指对法律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也确实暴露了很大的问题监管机构似乎

9、缺乏有效的方式和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商业银行中出现的违规现象会计、审计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的利润核算不规范不客观给设计监督、评价和约束机制造成技术困难;现有的分业监管政策法律是从国家整体利益与经济运行各环节现状出发审慎权衡的结果现阶段对银行实行必要的保护和限制是不得不采取的办法但利用现有的银行资产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打破分业经营管理的限制是必然趋势参考文献1李元旭等.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3(3).2李元旭.中国非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竟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0(3).4王建华王方华.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软科学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