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374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2009年7月第4期(总第97期)中国林业经济CHINAF0RESTRYECONOMYJuly.2009No.4(Total97)?企业管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叶慧敏,李明贤(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410128)摘要:在对普惠金融概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保险的开展,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金融空白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农村保险,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驻足农村金融市场,从而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等对策.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创新;农村保险;发展机遇;对策

2、中图分类号:F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09)04004804AnalysisoftheOpportunitiesofDevelopingRuralInclusiveFinanceinChinaYEHuimin.LIMingxian(CollegeofEconomies,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Abstract:Onthebasisofbriefintroductionofinclusivefinance,analyzedtheopportunitiestodevelopruralinclu

3、sivefinanceinchina,whichincludetheimplementationofpolicysupportingagriculture,thedevelopmentofruralinsurance,thebusinessinnovationinfinancialinstitutionsandtheexistenceoffinancialvacancyinsomeruralareas.Furthermore,itproposedtomakefurtherdevelopmentoffinancialinnovation,developruralinsurancevigorous

4、ly,andencouragenewtyperuralfinancialinstitutionstostepintotheruralfinancialmarkets,andtherefore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ruralinclusivefinanceinchina.KeyWords:inclusivefinance;financialinnovation;ruralinsurance;developmentopportunities;coun-termeasures普惠金融体系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inclusivefinancialsystem,是联合国系统在宣传

5、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瑾璞副局长于2006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正式使用了这个概念.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含义: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让过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务之外的大规模的农村弱势客户群体与其他社会团体一样享受金融服务.国际上,HansDieterSeibel(2003)对普惠性金融与小额信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国内,焦瑾璞,茅于轼,杜晓山等是较早研究普惠金融的学者.焦瑾璞(2006)认为中国要有普惠式金融体系的理念,收稿日期:20090616第一作者简介:叶慧敏(1986一),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48?

6、要重视和改善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真正地做到为穷人服务】.茅于轼(2007)对小额信贷的监管,贷款质量等进行过研究21.杜晓山(2007)认为从本质上看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理念的实践,对小额信贷的基本原则,服务对象,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普惠性金融体系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过深刻研究31.韩俊(2008)认为如果要建立普惠性的农村金融体系,要重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放宽对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人政策41.吴晓灵(2008)对普惠金融体系的科学内涵,普惠金融体系与小额信贷的关系,普惠金融体系中贷款方式的创新,政府在普惠金融体系建立和完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意

7、识等问题进行过研究5l.在我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存在金融网点覆盖率低,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金叶慧敏,等: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融领域的竞争极度弱化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上普惠金融的成功经验,从而加快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1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2004-2009年,我国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金融改革进行了部署,对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进我国农村金融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经成熟,作为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农村金融机构,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构建适应和满足我国农村

8、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监管有效,竞争适度,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普惠性的完整的金融体系】,普遍惠及于一切需要金融服务的社会团体,尤其应惠顾于被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贫困群体.1.1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了极大的政策倾斜和优惠.全面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工作,实施对种粮农民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政策,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并提出在2009年要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人人口全面实施

9、扶贫政策,尽快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抓紧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还要求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中央银行于2008年9月发布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提出要继续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和降低监管标准.这份报告称,对农村地区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坚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管,同时可适当放宽只贷不存类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会计准则,风险控制乃至资本充足等方

10、面的监管标准,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以上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一方面使农民从各项政策性补贴中直接得到实惠,农业生产投入能力得以增强;另一方面,政策的导向作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基础条件,农民从事农业农村经济活动企业管理的成本减少,风险下降.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村,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普惠业务,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供给能力,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贷款,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最终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农民享受到均等的金融服务,加快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1.2农村保险的开展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部和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

11、农业保险发展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新设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几年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飞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120%.截至2007年底,保险业开办的三农保险险种达160余种,保险公司服务网点基本覆盖了全国广大乡村,仅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和平安人寿三家寿险公司在县域地区的机构总数就达4380多个,拥有农村网点16087个,网点延伸到全国大部分自然村,并培养了一大批农村保险队伍.农业保险覆盖全国4980.85万农户,保险金额达到1126亿元;保费收入达到51.84亿元,同比增长514,95%.农村保险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增强农村金融

12、服务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环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金融组织.农村保险发展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保险机构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也可以促进聚集效应的产生,推动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改变当前农村基层金融组织发育不良的现状,吸引优质金融资源进入农业和农村地区.有利于降低农村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农村保险的推广使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通过信贷与保险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农村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得以有效分散和转移,保证了金融资产安全,使金融企业的信贷资金得以有效利用,直接加大了支农力度;另一方面有了保险的保障,金融部门

13、降低了农民贷款的门槛,使农民更加容易解决生产投人所需资金,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1.3金融机构通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利于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近年来,各地金融机构在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开展了一些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农村中国林业经济(CHINAFORESTRYECONOMY)2009(4).49.企业管理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一是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人群体主要采取政策扶持类型的金融服务,如扶贫贴息贷款,以奖代补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和农户小额信贷;二是针对非农产业,个体经营和农民创业的农户助业贷款,农家乐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等;三是

14、针对为农村企业服务而主要开展的微型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村级经济留用地开发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为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于2008年10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着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能有效地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在实现普惠的同时实现自身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1.4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金融空白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

15、展带来了契机农村金融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金融环境比较差,商业性金融机构为追求经营效益,对部分乡镇机构进行了大规模撤并,形成了零金融机构乡镇,导致这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并形成了金融服务空白.截至2008年7月底,我国零金融机构乡镇有2868个,只有1家金融机构的县(市)有2个,乡镇有8901个,其中西部地区情况尤为严重,共有264.5个零金融机构乡镇,占全国零金融机构乡镇数的80%.在城市金融机构竞争激烈而农村金融机构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

16、区设立分支机构,等等.一系列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金融服务的空白,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覆盖率,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及其便利度,改善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情况,使农民享受到普惠制金融服务.据我国银监会2009年1月12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贷款公司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O家.已开业的105家机构中有77家设立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激烈的乡镇和行政村,并通过直接设立营业机构或延伸提供金融服务等手段,有效改善了38个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乡镇的金融服务状况.此外,已开业的105家机构共吸纳股金40

17、.4亿元,吸收存款42.8亿元,贷款余额27.9亿元,累计贷款39.7亿元,96.8%的贷款投向农村小企业和农户,初步实现了把城市资金引入农村,把农村资金留在农村和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的目的,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积累了经验.2促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2.1农村金融机构应围绕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开展农村金融创新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直接效果是持续增加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这正是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也创造了丰富的农村金融资源.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围绕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开展农村金融创新,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一是要围绕国家财政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开展金融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

18、已经成熟的结算支付系统,运营网络,与财政部正在建设的中国农民补贴网对接,开发惠农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直接从国库发放到农民手中建立金融载体和金融通道.二是要围绕国家支农惠农的金融扶持政策开展金融创新.一方面应配合国家财政扶持政策开发自身独立经营的小额农户贷款,农业企业贷款,农业事业法人信贷,满足农村有效信贷需求者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围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农业保险+农行贷款,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农行贷款,农业保险+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方式开发新型农村信贷产品;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及中介机构合作,开展政府,中介机构,产业化企业信贷担保创新,解决农村贷款担保缺失问题.2.2大力发

19、展农村保险,降低普惠金融业务风险农业保险规模的不断壮大及其服务领域的逐步拓宽,对防范抵御农业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加强保险业与农村银行,邮政,农信社等机构的合作,强化金融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作用,要进一步提高保险业和上述机构的合作层次和深度.建立农村保险产品合作开发机制.联合开发小额信贷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借款人财产保险等新产品,并按照整体.50?中国林业经济(CHINAFORESTRYECONOMY)2009(4)叶慧敏,等: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分析推动,市场运作,保障全面,保费低廉的原则联合推广.建

20、立融资与保险配套合作机制.一方面,由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银行机构完善现有的农业贷款户经济档案内容,增加贷款户的保险记录,并将申请贷款户是否参保,参保类别,参保金额,参保年限等内容作为审核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因素;另一方面,由保险公司进一步丰富农业保险品种,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发挥农业保险对防范和化解农村信贷风险的积极作用.健全再保险市场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机制,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有利措施,鼓励各类商业性保险公司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从而降低贷款的风险.2.3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驻足农村金融市场,弥补农村金融空白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使那些游离于银

21、行业金融机构之外的,被称为边缘客户的中小企业,农户和城镇中的弱势人群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增加发展机会,提高个人收入,从而达到缩小甚至消除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的目的.因此,积极构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贴近三农,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势在必行.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正由试点进入大发展期,依然面临资金少,融资渠道窄,盈利难以及盈利周期长,汇兑,结算难等不少难题.对此,为了进一步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驻足农村金融市场,国家应该在很多方面给予积极扶持,营造更有利的,公平的金融市场环境,引导更多的资金回流农村.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成本高,企业管理渠道不畅等问题,国家应出台支持性政策,在新型农村金融

22、机构建立之后的23年内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使之尽快实现盈亏平衡.此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信贷需求,进行错位经营,从不同层面上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目前我国银监会在合理评估未来金融需求,统筹考虑现有监管资源配置,政府扶持政策力度等因素的基础上,正在科学制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3年试点发展规划,重点向中西部以及国定,省定贫困县倾斜,试图通过3年努力,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参考文献:【1】焦瑾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纳斯教授北大演讲全文【EB/OL】.(20061025)20090616】.http:/new.【2】茅于轼.兴办小额贷款的几点经验J.金融经济,2007(5):1617.【3】杜晓山.以普惠金融体系理念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J】_农业发展与金融,2007(1):4547.【4】韩俊.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J.农村经济管理,2009(2):2023.5】昊晓灵.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EB/OL.(20080418)20090616】.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