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382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作 者学 院专 业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内涵,进一步描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现状,并追溯流动性过剩的原因,重点讨论流动性过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本文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章, 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表达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二章, 描述了流动性管理的内涵,分别指出流动性不足和过剩两个方面。第三章, 通过来自中央银行的数据,表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现状。第四章, 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第五章, 从银行和金融整体的两个方面,描述流动性过剩的危害。第六章, 提出

2、关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建议。第七章, 总结。关键词:商业银行 流动性 管理问题ABSTRACT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commercial banks liquidity management, then describes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liquidity in China, and finds the reasons of excess liquidity, then emphatical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he commercial

3、banks in China caused by excess liquidity. At last, the thesis presents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The thesis contains seven parts, which are: First,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nd stating the thoughts of the research and t

4、he basic frame.Second, describe the commercial banks liquidity management. Respectively pointing out liquidity shortage and excess liquidity.Third, express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liquidity in China by the data from Peoples Bank of China.Forth,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excess liquidi

5、ty by different ways.Fifth, describe the problem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caused by excess liquidity.Sixth, presenting how to advance the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liquidity in China.Seventh, conclusion.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liquidity, management目 录一、绪论1二、流动性管理的内涵1三、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流

6、动性过剩1(一)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1(二)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2(三)往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2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2(一)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增长速度近年来非常快2(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使银行信贷市场的空间被压缩了3(三)外汇占款规模不断扩大3(四)不良贷款的剥离3五、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3(一)从银行的角度分析3(二)从金融整体的角度分析5六、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6(一)走综合化经营之路6(二)在管理的发展战略中,商业银行应当从传统的经营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注重流动性管理 6(三)走金融创新之路7(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收益8(五)探索海外发展战

7、略的金融支持体系9(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银行业发展9七、总结10主要参考文献11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研究一、绪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商业银行的体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可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大量的流动性降低了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资金来源中各项存款增长过快,另一方面资金运用中各项贷款发放不足,对商业银行的稳健及有效经营造成了一定威胁,因而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流动性管理是目前世界金融领域中的主要难题之一,也是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是一直存在的。流动性问题解决得不好,商

8、业银行系统性危机就有可能产生,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21世纪以后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有非常大的改变,持续着宽松的状态。特别是2005年至2011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怎样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升银行体系的运营效率,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流动性管理的内涵所谓流动性管理,要从不足和过剩两个角度来看。流动性不足就是商业银行对于应付即期负债的支付或满足贷款需求,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储备,从而可能会引发挤兑风潮或银行信誉危机。这种可能性一旦发生,商业银行的损失和在社会上产生的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甚至会导致银行的破产。在银行危机的历

9、史中,不管危机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危机的表现形式必然是流动性不足,使银行进入困境或破产。流动性过剩的表现是存款与贷款余额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而这主要是由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银行体系相对审慎的信贷投放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货币充裕、信贷紧张的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持续下去,这会对银行的稳健经营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三、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流动性过剩(一)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自1995年以后,银行存贷关系从原来的贷差转向存差,存差数额从1995年的3000多亿元快速增长到2011年1月的142 998.27亿元,并且还有加速的趋势。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经营格局下

10、,存差快速扩大与贷存比持续下降是流动性过剩的一种直接体现。特别是2004年国家实行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以来,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增速明显低于存款余额增速,而且两者的差距不断扩大,贷存比大幅下降。2010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各项存款总共为4 678 856.17亿元,各项贷款共为2 989 891.96亿元。(注: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指本外币资产总量超过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包括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此数据来自中央人民银行网站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存贷差为1 688 964.21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6.10%;

11、存量的贷存比为63.09%,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大约只有64元转化为贷款投入实体经济领域,其他资金则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另外,银行准备金居高不下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表现。2011年1月,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准备金余额达69 059.90亿元,而2010年1月为50 800.49亿元,增长幅度为35.94%。(二)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2010年12月末,货币和准货币(M2)余额为725 851.79亿元,同比增长18.95%;货币(M1)余额为266 621.54亿元,同比增长20.40%;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44 628.17亿元,同比增长16.68%。全年净投

12、放现金6381亿元,同比多投放2354亿元。(三)往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货币市场收益率曲线呈现回落态势。但最近几年此现象有所回转,2010年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一)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增长速度近年来非常快由于公众储蓄的倾向大于消费,公众向银行存放大量的货币资金。2010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73.34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0.33万亿元。虽然近些年来股票市场很是火热,有一部分资金从储蓄流动向股市,减少了银行流动性的压力,但是储蓄倾向与储蓄率居高不下仍然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二)直接融资市场的

13、发展,使银行信贷市场的空间被压缩了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减少银行方面的间接融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效率,全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逐步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手段获得短期流动资金或长期项目资金,开始降低对商业银行的依赖,使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中型客户为贷款主体的信贷渠道受到冲击。因此,大量资金储备无法通过贷款得到有效运用。(三)外汇占款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下半年以来,大量资金内流,使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双顺差,外汇储蓄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根据央行数据统计,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

14、为28 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外汇储备增加,一方面关系到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关系到国内货币投放。因为我国每增加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央行就需要向市场投放8000亿元左右的人民币。随着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所进行的各种套利行为,导致外汇规模不断扩大。外汇占款增加直接使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增加,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也快速增加,也成为国内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四)不良贷款的剥离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拥有数量较大的不良贷款。近些年,随着金融改革一步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与核销的力度。1999年,通过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四大

15、国有商业银行近14 000亿元的不良贷款。2003年底对中、建两行股份制改造核销建设银行569亿元、中国银行1400亿元损失类贷款;2004年6月,通过剥离和核销手段,集中处置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合计4364亿元不良贷款;2005年5月工商银行2460亿元损失类不良贷款被等值剥离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6月工商银行4590亿元可疑类不良贷款按地区分为35个资产包出售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的剥离与核销,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发生调整,贷款余额下降,但并不影响存款余额,因此存贷差相应地扩大了。五、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危害(一)从银行的角度分析1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系统性危机。由于流

16、动性过剩而促使资产泡沫的形成和扩大,使资产价格虚增,造成居民存款的收益变小,更多的居民储蓄将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推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从房地产市场角度看,2006年以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但全国各地房地产价格仍上涨很大幅度。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推动型的增长,这与流动性过剩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房地产与商业银行是互相依附的两个主体,股市、房市的虚高不能永远持续下去,一旦特殊因素发生变化,就会引发商业银行资产损失。2容易引发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危机。商业银行通过资本市场取得充足的资本以后,为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发生强化。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的增加来使效益提高的冲

17、动也在增强。在流动性过剩环境下,推动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竞相追逐信誉良好、风险较低的优良客户,导致商业银行在与这些客户谈判的过程中议价的能力下降,使这部分市场的盈利性遭到损失。同时,也降低了此类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从而形成过剩的产能,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银行将会面临更多的经营风险。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存在,甚至会导致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如滥用利率手段非理性地争夺市场,银行之间甚至一家银行内部的分支机构之间,亦通过互相降低贷款利率去争抢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和战略客户;降低信贷门槛、放松授信审批条件等,这些都将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放大,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金经营管理。3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的流动

18、性危机。流动性过剩将导致大量的货币囤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拥有更大的投资自由度,在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动机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可能有更强的动力去接受风险超过合理标准的信贷机会,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将承受更大的风险。商业银行为了寻找资金出路,必定会积极实施金融创新、拓展表外业务、发展中间业务等,而各类金融衍生工具在为商业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一些地方非法的地下金融机构将会抓住流动性过剩的结构矛盾,运用银行低利率环境,大量进行地下非法融资性活动,扰乱金融秩序,对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埋下隐患。另外,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出现了投资需求旺盛

19、的迹象,房地产、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均出现过度投资,而绝大部分的投资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会蕴藏很高的流动性风险,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者行业出现周期性调整,银行的不良贷款必然会大幅度增加,银行的信贷资产也将遭受严重损失,进而导致资产流动性下降。4容易引发商业银行盈利性危机。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央银行不得不运用多种货币工具去调节流动中的货币流通量。发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常用的手段。目前,在商业银行持有的各项证券资产中,中央银行票据占有相当比重,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越来越多的沉淀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使用利率工具,使商业银行过高的流动

20、性投到货币市场,会导致货币市场利率走低,甚至利率倒挂。这种情况加大了利率风险,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出现严重的浮亏,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水平下降。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商业银行会出现盈利性危机。如果在经济过热的时期,央行还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将导致货币供应量下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上升,负债的流动性下降,这可能会造成流动性风险。由于流动性困境的存在,商业银行将面临着“盈利困境”,盈利空间遭受着多重挤压。一是商业银行无法准确确定贷款风险的溢价水平,使富裕的资金无法通过贷款增长得以有效运用,从而导致了银行的利息收入明显下降;二是货币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程度收益损失

21、。目前,商业银行持有大量低回报的央行票据以及人民币债券,其收益率甚至低于吸收存款的资金成本,使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降低,这种利率倒挂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如果将来市场利率一直持续走低,那就很可能会陷入“流动性陷阱”;如果未来的利率上升,则前期低息买进的大量央行票据以及债券资产按市值重估后存在着缩水的风险。(二)从金融整体的角度分析1不利于金融体系稳定发展。随着商业银行改制的逐层推进,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越来越多,资本充足率对贷款的硬约束也逐层缓解,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增大。过多的流动性将导致商业银行过度竞争、盲目地竞相追逐大户、非理性地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贷款利率,这些都会放大商业银行的

22、贷款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利。2增加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成本,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能力。由于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证券资产中,央行票据占了大部分“江山”,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更多地沉淀在中央银行,既无法支持实体经济,又将给央行带来巨大的操作成本。同时,商业银行大量持有央行票据,超额准备金率高,但因为国内商业银行盈利动机和风险意识明显提高,即使央行通过放松货币的途径达到放松信贷的目的,也难以刺激商业银行大规模地扩大信贷,货币传导效力明显减弱。3流动性过剩不利于缓解资金不平衡的结构性。从整个银行体系看,因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连通途径,结存在货币市场上的过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贡献非常有限。在金融改革过程的

23、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得不到必需的资金支持,而地下钱庄和民间高利贷成为其资金来源的补充渠道,这说明了货币市场上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资本市场和部分实体部门缺乏资金情况下的一种相对过剩。因此,流动性过剩有可能是金融改革中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合理风险溢价所进行补偿的一种表现。六、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一)走综合化经营之路银行业在如今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化经营之路,也就是走向以传统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这三者综合化经营的运行模式。综合化经营可以把传统的三大业务操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业务上的互补作用,特别是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具备强烈的互补性。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综合化

24、经营才刚刚拉开序幕,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按照集团模式已经组建中银集团、建银集团和工银集团等几大银行集团公司,开展了综合经营的骨架,由于我国从立法的视角还没有打破综合经营的框架,目前仍是以分业经营为主的管理体制,这就很难实现业务上的互补效果,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资金上的过剩,也难以在投资银行业务或保险业务的领域发挥作用。因此,要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就必须打破行业的垄断和封锁,必须实现金融业务的综合经营。在几大银行集团公司的基础上,允许银行集团下设置相对独立的金融子公司,由此实现了综合化经营。各子公司在业务经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资金上的过剩或不足,通过子公司统筹的形式,在各子公

25、司之间可进行调剂,从而达成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上的均衡状态。(二)在管理的发展战略中,商业银行应当从传统的经营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注重流动性管理过去,商业银行围绕着市场竞争,基本上在争取业务范围,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只注重业务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而对于风险管理(尤其是资产的优化组合)则不管不问,在风险管理方面,只注重对风险损失的处罚力度方面的内控制度的建设,动不动就以终生责任追究制、百分之百的贷款本息的收回为基础进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信贷人员恐贷、银行管理人员惧贷,人为地造成流动性过剩。实行风险管理的战略,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考核机制,对于自然因素形成的风险应有专门的考评小组进行认

26、定并给予合理的解决。对于不属于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应核定一个合理的损失区间(国际通行惯例为1%2%),这样,既可以消除银行信贷人员的顾虑,同时又符合国际风险管理的惯例,可以帮助消除“恐贷心理”,某种程度上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进一步讲,要把流动性管理纳入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中。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金融市场的研究,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各银行存款和信贷增长变化情况及银行间市场的预测,定期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政策取向,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可能对各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提高对流动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流动性管理列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要不断

27、提高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流动性管理的技术性很强,只有正确的管理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管理效果。商业银行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构建本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体系,积极引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用于流动性管理中,延长流动性管理期间的时间跨度,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精细化程度,为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三)走金融创新之路首先,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方式创新,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与传统金融工具相比较,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是转移和分散资产的金融风险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从银行自身来说更多地着眼于通过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拓宽资金

28、运用的渠道,拓展利润空间,实现业务结构的转型,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逐步改变银行系统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一是以产品创新来疏导流动性,在向综合经营发展的同时强调专业化经营,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利用网络优势进行产品组合销售,实现产品收入的多元化,建设完整的产品和服务系列。二是积极推动经营方式创新,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票据融资等信贷产品,有效提升信贷业务需求。商业银行要抓住国家实施一些重大政策和战略措施带来的商机,继续大力拓展基础设施行业市场,积极进军中小企业、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信贷市场,努力发展住房、交通、信息服务等消费增长点相关信贷服务,并加强相关中间

29、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全面金融服务。同时,要把握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有利商机,努力开拓新的区域信贷市场。三是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一方面银行可以将中长期资产变现,加快资金周转,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居民购买银行债券,使银行存款数额减少,银行利用变现资产进行再投资,投资与储蓄相互转化,改变目前银行资产单一的状况,增加银行的盈利性。四是提升资本管理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其中包括运用利率机制、抵押贷款机制、担保贷款机制、现金流贷款机制、信用贷款机制和风险定价机制等,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资产结构,通过资本的分配和调节,引导银行各业务线的合理扩张与收缩,以获得最大的经

30、济收益。其次,利用金融市场创新,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调整金融市场结构。鼓励合规资金进入股票等资本市场,鼓励和扩大企业通过发债方式筹措资金,培养机构投资者,使之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建立统一的全国债券市场、多元化的市场风险配置机制,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再次,从金融产品创新,疏导流动性,大力拓展商业银行运作空间,通过发行次级债券增强主动负债的能力,减少或消除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敞口,改善资产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理财业务是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因此,商业银行应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挖掘中间业务新的增长点。要通过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挖掘客户的

31、理财需求,进一步扩大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商业银行要积极向混业经营方式过渡,通过多样化的产品供给来化解被动负债形成的流动性过剩压力。要拓展商业银行的运作空间,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包括资产证券化,以债券为基础的衍生工具以及多种组合的利率、汇率产品和债券品种系列等新产品,发展公司和私人理财增值服务。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理财托管产品,逐渐改变商业银行的生存方式。(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边际收益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和投资,这两类资产占到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0%左右,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因此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应该调整贷款和投资类资产之间的比例,或者

32、优化每类资产中的结构。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当前机遇,适度保持贷款类资产的平稳增长,改善贷款类资产的内部结构,提高中小企业和消费类贷款的占比,降低贷款增长给商业银行盈利的冲击和波动,使贷款类资产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稳定和主要来源之一。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其吸收资金的边际成本已高于运用资金的边际收益,再次证明失衡的融资结构降低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因此,直接融资比例亟待提高。而在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无论在总量还是作用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债券业务的发展可以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的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占比过高的问题,同时也是消化

33、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途径之一。市场经济国家的直接融资市场以债券工具为主,一般占市场份额的23,权益类工具一般只占13。美国债券市场规模相当于GDP的143%,日本为136%,欧盟为82%,全球债券市场规模相当于GDP的95%,相比之下我国债券的总额仅相当于GDP的30%左右。在债券工具中,企业债是主体,其他为公共债和机构债。而在我国,企业债市场发展相对落后,企业债融资量占比较低,一方面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富余资金没有相应的投资渠道。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我国以债券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丰富商业银行的投资渠道,稳步提高商业银行的投资占比。要充分运用金融工具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34、,把流动性管理与效益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如,可提高央行票据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也可扩大金融机构间的融资合作,以提高资金收益。要加强长期债券的利率风险管理,根据各家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形成产品多样化、期限合理化并能兼顾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资金结构。(五)探索海外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随着实体经济企业海外发展,银行机构和银行运作的海外发展必然提到议事日程。要改变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双路”格局,银行业必须“走出去”,要改变外汇储备快速增长,银行巨额存差资金的多难选择,也必须为中资资金拓展国际空间,因此,探寻“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已势在必行。建立“走出去”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需要解决好四

35、个问题:一是贯彻“跟随战略”,即中资银行机构跟随着中资工商企业的海外发展“走”,尽可能为这些中资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二是贯彻国际规则,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来界定中资银行机构的海外业务和操作机制,保障他们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三是实行控股公司制度,保障中资海外银行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和运作的独立性,改变由总分公司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四是尽可能通过股权收购、合资和合作等方式,设立中资海外银行机构,减少由新设机构进行市场开拓可能引致的风险。(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银行业发展首先,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金融生态建设的内容之一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可以大大减少金融风险。

36、征信公司可以根据金融机构要求,广泛收集信息,从而减少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信贷机构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发放贷款和科学定价,减少逆向选择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银行系统可以据此大幅度提高信用风险评价能力和贷款定价能力,从而加大贷款的投放力度,有效减少流动性资产的沉积,增加盈利空间和竞争力。其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金融生态的建设,要求不断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运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和风险补偿机制,防止由于间接金融比重过高形成的银行风险过度积累,在市场基

37、础的层面上降低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制定新的市场准入机制,为广大优秀企业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提供国内上市融资的渠道,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企业投资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建设刺激了直接金融的发展,从而使企业和个人的闲置资金不必全部选择存放在银行系统,有效降低流动性过剩。其中,加快推进贷款证券化进程。贷款证券化可将贷款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流通和转让的证券。目前提出的贷款证券化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不良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按揭贷款证券化,等等。贷款证券化可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它可有效化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当然,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看,贷款

38、证券化既有分散风险的一面,同时也有传递风险、扩大危机的一面。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进贷款证券化过程中,要加强监管,科学地进行产品设计,增强信息透明度,设立有效的危机预防和隔离机制。只有这样,才可能利用证券化的优势来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最后,监管部门要构建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在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动性风险监督与管理体系。当前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管理工作的指引,对流动性过剩较严重的银行要通过金融手段限期进行消化,从而减少引发风险的可能性。七、总结本文在开篇分析流动性不足和过剩两个方面,此后重点描述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

39、情况,并详细递进原因、危害和对策。要改善流动性,关键就是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这是本文的核心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借鉴海外,一些难题在欧美已经经历过。2010年商业银行情况复杂,流动性趋紧,而本文侧重说明近年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对流动性不足的方面并未详细阐述,这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参考文献1戴莲、胡广文,“破解流动性过剩难题”,现代商业银行,2006,42谢罗奇、龚伟强,“刍议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新疆财经,2006,33方霞,“资产定价理论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4于建忠、李刚,“聚焦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农村金融研究,2005,125黄宪,银行治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6杨有振,商业银行经营治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7刘宗华,“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及其治理”,广西金融研究,2003,68刘忠燕、殷志刚,“关于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治理机制的若干问题”,国际金融研究,2002,59童频、丁之锁,“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治理的特征及其制度背景”,经济研究,20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