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银行特色的贷款风险防控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构建银行特色的贷款风险防控体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怎样构建银行特色的贷款风险防控体系银行经营转轨后,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方法、途径上都要逐步借鉴并采用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在决策上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其次才是效益。但是,银行毕竟是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除了考虑风险、效益外,还必须执行政策,所有经营活动的宗旨、内容以及过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精神。因此,构建符合银行特色、具有银行特色的风险防范体系已经成为银行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一、建立咨询调查机制,健全信贷项目资料。目前,银行所开展的信贷工作是崭新的工作,这对于一直对新业务持谨慎态度的商业银行来说,真是比较冒然,稍不留心,我们就会陷入风险的泥浊中。因
2、此,建立信贷项目开发咨询调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项目、资料备用库,对于减少决策失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银行各级行的调查咨询机构应该是开放型的机构,应该吸收理论素质比较高的同志参加,同时,还要吸收政府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参加,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使银行在贷款投放上的决策逐步减少行政性、盲目性、片面性和感情性,进一步增强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二、建立研究审批机制,促进决策科学规范。目前,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贷款实行集中审批。银行在过去的几年里对贷款授权放的过宽,特别是对贷款审批额度控制不严,导致封闭管理效果不好。因此,要建立研究审批机制,这个机制的主
3、要作用是对贷款权限进行划分,达到既有放开、又有集中。所有贷款,特别是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的贷款,无论额度大小,每一笔资金都应该由上级逐笔审批,在贷款管理上逐步形成上级行决策审批、下级行具体执行的机制,形成“企业申请-基层把关-上级审批-基层执行”的链条,取消基层行的审批权利,基层行在审批的过程中,执行的主要任务是完善贷款手续、办理现金支付。上级行要改变审批方式,把资金调拨与贷款(包括贷款额度)审批通知一同下达基层行执行,以此降低基层行在审批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各级行的研究审批人员,应该有各个部门的人员参加,要改变信贷管理人员研究审批、再由信贷管理人员执行的传统做法,跳出就信贷论信贷、信贷人员“自
4、批自贷”的狭小圈子,使审批工作更加规范科学。三、建立监控反馈机制,及时处置异常问题。对企业的检查、评价、监控应该以数字、报表为主,并且以数字、报表反馈信息。每次检查,都要精心设计几个主要指标,如贷款使用周转率、产品销售率、销售利润率、产品成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率等,对于这些比率特别是产品销售率、销售利润率、产品成本率等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指标出现异常情况的,应该建立预警信号、提高警惕、强化监测管理,避免风险发生深度蔓延和扩散。银行今后的风险管理,要由单纯对内部信贷工作的管理,转向对企业经营指标的管理,对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管理,要经常测算他们经营的主要指标、数据,强化动态管理,把风险控
5、制的关口从银行内部转移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同时,对企业经营的整个和每个环节,都要实施从监管,如在销售环节,实施大宗销售业务信贷员逐笔负责制,要求信贷员对企业大宗销售业务跟踪监督,对不能收回该笔货款的要追究其责任;对大型企业或者大额资金的投放,实行专职信贷员派驻制,给予较高级别的待遇,赋予较大的权限和较全面的职责,使之专门从事企业外部管理。银行上级行应该建立专门的信贷稽查大队,对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实施逐月跟踪稽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弥补信贷员不足和信贷部门、信贷员自身对企业监管无力的现状。四、建立抵押担保机制,降低资产风险系数。建立抵押担保机制的目的是控制抵押贷款风险。抵押贷款风险是指银
6、行以抵(质)押方式投放的收购、储备、调销、加工、建仓等各种贷款,因银行自身对抵(质)押物管理不善、企业经营不善或违法处置抵(质)押物、抵(质)押物因种种因素毁损、灭失、贬值等情况不能全额收回而造成的损失。一是严把审查关口,完善抵贷手续。做好贷前审查工作是预防风险的第一关,如果审查不严,今后再去努力弥补就有可能是白费力气、徒劳无益。要严把抵(质)押物审查关。要切实按照抵(质)押担保的有关法律规定对企业提供的抵押物进行审查,必要的时候要到实地进行查看验证,防止企业提供虚假情况,同时,要听取律师建议,完善抵押贷款所需要的合同、契约、公证书、抵押物清单等有关法律手续和文书,对那些将来有可能出现政府干涉
7、多、有关部门、单位权属争议多、不能确权的抵押物不能办理贷款,确保贷款有效资产抵押担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风险后不好处理。二是管好抵押实物,保全信贷资产。今后,抵押物管理将成为银行贷款资产管理的核心,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所在。要建立银行企业有效资产登记簿及抵(质)押物登记台帐,对所有抵押物逐笔登记,并明确责任人对抵押证件、手续等专柜保存;对抵押物实施动态监管,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检查抵押物的完好性,既要防止抵押超期,又要防止抵押物发生毁损、散失、转移、贬值等;要对能够集并的抵押物(如粮食、棉花)实行集并统一管理,继续采取“死看硬守”的办法;三是及时处理到期抵押物,企业有资金还款,就要收回
8、贷款;企业无资金还款,愿意拍卖抵押物还款的,就加紧予以公开拍卖,收回贷款,防止形成新的抵押风险。四是完善补救措施,积极维护债权。对申请破产企业,要调查了解企业申请破产是否符合法定条件,防止企业以破产为名逃废债务;对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破产申请立案进入破产程序的,要澄清资产负债状况,核实企业占用贷款,积极申报和主张债权等,确保银行对抵押物保留处理权。五、建立考核奖罚机制,增强信贷监管活力。无论上级行、基层行都要将风险管理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之中,上级行要把风险管理的成效纳入各级行领导班子的业绩考核范畴,基层行要把风险管理纳入信贷员责任目标当中,逐领导、逐信贷员、逐企业签定风险管理责任书或承诺书,对企业
9、要坚持定期检查,对信贷人员则坚持一季一考核,并实地检查抵押担保手续是否合法、合规、完善,抵押物是否完整、有没有任何损坏情况等,凡存在或出现风险问题的,实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另一方面,要制定离任审计制度,对即将离任的负责人(包括领导干部和信贷员)实施贷款风险审计,进一步明确风险责任,对存在风险问题的不允许离任(轮岗、调动),直至完全纠正问题;对问题严重的,既不允许职务提升,也不允许异地任职,责令在原地纠正问题,对问题无法纠正、性质特别严重的,要予以失职论处甚至开除公职、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上级行重视、基层行轻视、信贷员漠视、管理上短视、处罚上忽视”的风险
10、管理的现状。六、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培养企业信用观念。银行实行商业化管理后,对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关系处理要转变思路、创新举措,不能仅限于贷款、收款的简单业务活动上,除了做好服务外,要着力强化对企业信用的培育,重点是要建立几个评价指标,如企业遵守银行规定情况、配合银行管理情况、及时还贷还息情况、归还老贷款情况、支持银行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社会信誉情况等,以此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全面、正确、科学的评价,对信用程度比较高的企业,要给以比其他企业优惠得多的待遇,如扩大授信额度、延长贷款使用期限、实施基准利率、提供市场市场经营信息、减少检查、简化业务程序等,使其真正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更好的讲求信用;对那些
11、不配合银行工作、屡次违规、缺乏社会道德、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就是要严格限制,使信用建设逐步成为银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拓宽风险防控视线。银行的风险防范工作要与社会接轨,就必须强化交流协作,这是银行今后努力的方向。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的防范决不是银行一家之事,它还涉及到其他金融单位、贷款企业、公检法、工商、房地产、公证等有关部门,因此,在防范抵贷风险方面,银行要与有关部门搞好协作,积极争取他们的大力配合与支持,充分利用好各个方面的力量。一是要继续紧紧依靠政府的支持强化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有的同志认为,随着银行职能任务的调整和对贷款资金管理向商业化管理的转变,政府对银行的政策指
12、导就会逐步减少,银行没有必要同政府保持业务工作上的联系,这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不仅忽视了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职能,也忽视了银行必须服从和服务政府政策和决策的建行宗旨,目前,银行的职能任务越是调整,就越应加强同政府的联系,特别是在风险管理和处置工作上更应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慎重稳步进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二是银行系统内要经常组织召开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做法、经验、理论交流、研讨活动,达到沟通信息、相互学习提高的目的;银行的简报、杂志、刊物也要经常登载风险管理方面的信息、经验、做法、文论,全行上下要营造一种风险管理的浓厚氛围;三是要充分依靠金融联席会议,对不讲信用、恶意
13、逃废债务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在社会上予以广泛公布;同时,申请金融联席会议发出通知,提请其它金融机构不得再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使不讲信用、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从此失去金融机构的支持;四是银行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全面协作,在大力支持企业经营、促进企业扩大赢利能力的前提下,要结合政策形势的变化,密切关注企业的改革改制情况、资产财产的变化情况,以便迅速采取对策;五是银行要加强同司法、纪检、工商、房地产管理等部门的合作,防范个别企业恶意抽逃资财、给银行造成债权损失。银行还应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那些不法企业坚决起诉、予以处罚,使其他企业认真偿债、消除不应有的幻想。总之,银行对风险管理起步较晚,还没有成熟、系统的经验或理论可言,应该做进一步的探索、完善。随着粮食市场化进一步加深,银行自身业务范围的变化和职能的转换,风险管理已经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风险是皮、效益是毛,我们只有把风险管理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才能谈得上效益,真正履行好国家赋予银行的管理职能,在支持、服务“三农”经济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