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的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434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的研究.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内图书分类号:F823.0国际图书分类号:336学校代码:10213密级:公开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比较研究硕 士 研 究 生:张雪导师:耿中元副教授申 请 学 位:经济学硕士学科:金融学所 在 单 位:经济与管理学院答 辩 日 期: 2012 年 7 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F823.0U.D.C: 336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conomics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EFFECTIVENESS OF QUANTITATIVE AND

2、PRICE-BASED MONETARY POLICYINSTRUMENTSCandidate:Supervisor: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Speciality:Affiliation:Date of Defence: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Zhang XueAssoc. Prof. Geng ZhongyuanMaster of EconomicsFinanceSchool of ManagementJuly, 2012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一国宏观

3、经济的平稳发展,离不开货币政策的运用,而货币政策工具的正确选择,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有效性,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和业界的热烈讨论。在此背景下,对我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存在差异的原因,对于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金融改革的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间的联系机理进行分析,从理论层面具体阐述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是如何通过对中介目标的传导,进而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发挥作用的;其次介绍了各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并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随后使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

4、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模型和方法,对比研究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1998 年-2003 年、2003 年-2008 年、2008 年-2010 年三个不同时期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整体优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中发挥效用最大的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随后为公开市场业务、信贷规模政策,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分别与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间存在负向、正向、正向的影响作用,且在对最终目标的影响中,作用于经济增长指标时效果更好。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加权平均利率的有效性则在随时间推移在不断提高,与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间负相关,同时在对最终目标

5、的影响中,对于目标价格变量的作用明显大于对目标经济变量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指出了各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目前我国宏观环境和经济现状,提出了增强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I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s macroeconomic can not leave the use ofmonetary policy, and the correct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

6、y instruments can play animportant rol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At present, the effectiveness ofthe use of quantitative and price-based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have caused a livelydiscussion to the theorists. In this contex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Chinas qua

7、ntitative and price-based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finding the reasonsfor the differences of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has an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future monetary policy formulated andimplemented, and the financial reform orientation.Firstly, th

8、is paper analysis the mechanism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t describes in detail that how can the different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contact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and thus play a role in theultimate goal of monetary policy from the theory level.

9、 Secondly, it describes thespecific use of various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in China, and has a briefcomparative analysis. Then, this paper use econometric models and methods ascointegration tests,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andvariance decomposition, having a compar

10、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quantitative andprice-based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in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as the year of 1998 to2003, the year of 2003 to 2008 and the year of 2008 to 2010.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is better t

11、han that ofprice-based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The legal deposit reserve policy plays themaximum role in all the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then followed by theopen market operations and credit policy. Thes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havenegative, positive and positive effect w

12、ith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y supplyrespectively, and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index. The effectiveness ofprice-based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as weighted average interest rate is improvingcontinuously over time. It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

13、fmoney supply, while it has a greater impact in the price variables than in the economicvariables. Finally,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study, pointing out thelack of applications of various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and combining with thecurrent macro environment and the eco

14、nomic situ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II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Keywords: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price-based monetary policyinstruments,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variance decompositionIII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 要. IABSTRACT.

15、 II第 1 章 绪 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2 国内研究现状. 4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6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71.3.1 研究方法. 71.3.2 技术路线. 8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9第 2 章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有效性联系机理分析. 12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1.1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122.1.2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32.2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联系机理. 142.2.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

16、联系机理. 142.2.2 公开市场业务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联系机理. 152.2.3 再贴现、再贷款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联系机理. 162.2.4 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联系机理. 172.3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联系机理. 182.3.1 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联系机理. 182.3.2 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联系机理. 182.4 本章小结. 19第 3 章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现实分析及比较. 203.1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运用. 203.1.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 20IV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3.1.2 公开市场业

17、务的运用. 213.1.3 再贴现、再贷款政策的运用. 223.1.4 信贷政策的运用. 233.2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运用. 243.2.1 利率政策的运用. 243.2.2 汇率政策的运用. 243.3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对比分析. 263.3.1 1998 年前两类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对比. 263.3.2 第一阶段 1998-2003 年两类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对比. 263.3.3 第二阶段 2003-2008 年两类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对比. 273.3.4 第三阶段 2008-2010 年两类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对比. 273.3.5 总结性分析. 283.4 本

18、章小结. 29第 4 章 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计量检验及比较. 304.1 计量检验方法与步骤说明. 304.1.1 变量的选取. 304.1.2 计量步骤. 314.2 19982003 年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有效性的计量检验及比较. 324.2.1 变量的选取和处理. 324.2.2 两类工具变量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计量分析. 334.2.3 两类工具变量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影响的计量分析. 364.3 20032008 年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有效性的计量检验及比较. 424.3.1 变量的选取和处理. 424.3.2 两类工具变量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计量分析. 434.3

19、.3 两类工具变量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影响的计量分析. 454.4 20082010 年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有效性的计量检验及比较. 504.4.1 变量的选取和处理. 504.4.2 两类工具变量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计量分析. 51V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4.4.3 两类工具变量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计量分析. 534.5 本章小结. 58第 5 章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的政策建议. 595.1 实证结果分析. 595.1.1 1998-2003 年第一阶段实证结果分析. 595.1.2 2003-2008 年第二阶段实证结果分析. 595.1.3 2008-2010 年第三阶段实证

20、结果分析. 605.2 提升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615.2.1 提升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615.2.2 提升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625.2.3 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搭配的政策建议. 635.3 本章小结. 64结论. 65参考文献. 6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9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70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70致 谢. 71VI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1 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一个国家要保证自身经济不受到负面影响稳定发展,不仅需要有能够自我调节的完善金

21、融市场,同时也需要国家能够对宏观形势环境精确的把握并有效调控。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有政策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种,其中能够随时依照当前形势进行变化,并且切实有效的就是运用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通过制定不同宏观经济政策来达到调控目的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实现预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而这些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的方针和措施,则称为货币政策工具。判断所制定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判断该政策是否对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另一方面则要看具体实施过程中,货币当局能否运用该政策来引导经济运行,

22、进而达到所要实现的经济目标。每一次货币政策的调整实施,都要经过理论上的重重推导来确定可行性,因此,货币政策是否具有有效性,要主要依靠实践来检验。实践的过程,就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行调控的过程,而考察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也就是考察货币政策工具是否有效的过程,即所运用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否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达到中央银行所预期调整宏观经济的目标。研究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找到当前货币政策工具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完善并找到可以提高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途径,对货币政策能更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自 1984 年中国人民银

23、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来,最初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依靠信贷规模等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直接调控。 1994 年后,中央银行采用“对冲”操作来控制基础货币,又引入了再贴现工具,并开始尝试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业务。1998 年后,国家取消了贷款规模的控制,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开始增多。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信贷规模、利率、汇率等。根据其表现方式,我们又可将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划分为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由中央银行进行主导,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具体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后者则是通过资产价格

24、的变化来影响居民等微观主体的财务成本和预期收入,进而由微观主体自发的对自身消费投资等行为进行1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调整,改变实际经济变量,具体的价格型工具有利率、汇率等。由于这两类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机制是不同的,因此,哪类货币政策工具对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更为有效,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应优先考虑哪类货币政策工具,抑或是相机在二类中进行转换,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自 1984 年以来,我国始终偏重通过数量型工具进行宏观调控,但进入 21 世纪后,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货币当局认识到只依靠数量型工具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调控目标,因此,货币当局明确指出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

25、工具。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曾明确表示: 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偏重于使用数量型工具,而较少运用价格型工具。其中既有传导机制的问题,也涉及政策偏好的问题,这反映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所留下的烙印。”因此,只有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的运行,才能使经济更好发展,防范各种未知的风险。正是由于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达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目的的,因此并不能简单的从表面对这些工具进行比较评价。在不同的经济时期,我们所要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不同的。目前,国内理论界和业界对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更有效的研究有很多,这些或是针对同一种情况下多

26、种政策工具的比较,或是针对某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时期的有效性研究,但未从分类的角度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这两类货币政策工具提出切实有效的比较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供一定帮助,也可以为如何提高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供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货币政策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正确选择,但对于应如何对货币政策工具做出选择,哪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更有效,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定论,这也因此成为了理论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话题。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此早有研究,理论研究最早可追述到 20 世纪初经济学家们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7、的争论。按照经典的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凯恩斯等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佳选择,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则认为货币供应量更合适。美国经济学家普尔则认为,当实际领域不稳定时,货币供应量更适合作为中介目标;当货币领域不稳定时,利率更适合成为中介目标。虽然最初只是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争论,但这两方面却代表了不同类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2“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最优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学者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的观点如下所述。James和David认为在货币内生环境中,货币当局必须在银行储备和利率间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选择1。Giovan

28、ni和Alan通过对非协调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认为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主要依赖于货币需求弹性2。Lars Svensson对价格稳定时期通货膨胀率和价格水平间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信誉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贸易水平和通胀、产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间关系的提高,从而有助于找出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 3。Pierpaolo Benigno通过建立两地区一般均衡模型认为一个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应与该地区的经济规模相配合,针对该地区的通胀率水平和贸易条件加权平均,从而找出最优货币政策工具 4。Jon Steinsson认为以往研究中对通货膨胀趋势为零的假设是不可取的,实证表明即使存在低通胀趋势,也会对最优

29、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产出和利率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 5。Rajesh Singh则研究了在一个小型的开放经济中,冲击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认为在效率或流通速度的冲击下,通货膨胀率应在选择中占主导;而在财政冲击下,货币供应量目标应在选择中占主导6。Malin Adolfson和Stefan Laseen7等也从其他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在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探讨的过程中,由于国外市场化程度较高,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基本不使用法定准备金率,因此研究公开市场业务的文献较多。Campbell和Roger对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了研究,认为联邦储备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能够有效的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8。BrianJacobsen介绍了一个不同会计规则下对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比较的理论方法,结果表明,如果预留负债的利率敏感度大于利息储备的敏感度,滞后储备会使得联邦储备局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证券以影响联邦基金的利率 9。Indranil和Rudra以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由政策环境变化给货币政策操作带来的变化进行研究,认为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在内的间接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已逐步显现,并提供了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冲击不对称反应的证据10。Longzhen Fan11等人同样针对公开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