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均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450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均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均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均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均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均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均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货币均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9章 货币均衡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均衡?它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什么关系?答:(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等,就称之为均衡;货币供求不相等,则谓之失衡。(2)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来简要描述。图中包括了四层含义:商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有多少商品供给,必然就需要相应的货币量与之对应。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货币的供给必须以货币的需求为基础,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要与货币需求相适应,以维持货币的均衡。货币的供给形成对商品的需求。在货

2、币周转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水平,实际上就决定了当期的社会需求水平。商品的需求必须与商品的供应保持平衡,这是宏观经济平衡的出发点和复归点。(3)在这个关系图中,货币供求的均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关键。如果货币供求不平衡,整个宏观经济的均衡就不可能实现。而要使货币供求保持均衡,就需要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与客观的货币需求保持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以保证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而促进宏观经济均衡协调的发展。2货币供求与利率之间有何关系?试以ISLM模型加以说明。答:(1)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价格,货币供求的对比对于利率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相对于货币需求,如果供给偏多,利率

3、下降;供给偏少,则利率上升。而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点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2)利率对于货币供求具有调节作用:利率下降会抑制货币供给,刺激货币需求;利率上升会刺激货币供给,抑制货币需求。(3)LSLM模型,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经济总供求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实质上反映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在利率与收入水平的不同组合下实现的(见下图)。IS为投资与储蓄曲线,它代表了在不同的收入和利率组合条件下商品市场所有均衡点的轨迹,又被称为商品市场均衡曲线。该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不在该曲线上的点则表示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LM为货币市场均

4、衡曲线,它代表了在不同收入和利率组合条件下货币市场所有均衡点的轨迹。该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不在该曲线上的点则表示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LM货币供给货币需求E总供给总需求IS0YY0货币供给货币需求i总供给总需求i0一般经济均衡理论:LSLM 模型将两条曲线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E点。在该点上的收入Y0和利率i0,是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3试分析货币失衡的原因。答:货币失衡是指货币供应偏离货币需求的现象。需求货币失衡总是表现为货币供给量小于或大于货币需要量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所以,对货币失衡原因的一般分析也分两种情况来讨

5、论。(1)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经济发展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模扩大了,但货币供给量没有及时增加,从而导致流通中货币紧缺。在纸币流通时代,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因为增加纸币供给量对于货币管理当局来说,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货币均衡的情况下,货币管理当局仍然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本来均衡的货币走向供应小于需求的失衡状态。(2)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在纸币流通时代,出于向赤字政府提供贷款等利益原因,货币管理当局可以轻易增加纸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失衡现象。(3)货币失衡的深层原因,主要有:货币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和物资运动存在着矛盾

6、。财政、信贷再分配杠杆的使用和配合失灵。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使财政和信贷再分配杠杆的使用和配合失灵。国际收支的影响。国际交往形成国际收支,它对国内物资供求平衡也会发生影响。如进口的技术设备数量太多和出口消费品过多,可能最终都会导致总需求的扩张,从而造成货币供求失衡。4试述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对策。答:以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要量为例,有以下四种类型的对策来对货币失衡进行调整:(1)供应型调节供应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这包括如下几个层次的措施:从中央银行方面来看,一是卖出有价证券;二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三是减少基础货币供给量,包

7、括减少给商业银行的贷款指标,收回已贷出的款项等措施。从商业银行方面来看,一是停止对客户发放新贷款;二是到期的贷款不再展期,坚决收回;三是提前收回部分贷款。从财政方面来看,一是减少对有关部门的拨款;二是增发政府债券,直接减少社会各单位和个人手中持有的货币量;从税收方面来看,一是增设税种;二是降低征税基数;三是提高税率;四是加强纳税管理。(2)需求型调节需求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入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对货币需要量的调节措施更多地在银行之外推行。这包括如下几条措施:银行、财政和企业联合力量增加商品供应量(这是增加货币需要量的同义语);扩大进口,以此扩大国内

8、市场上的商品供应量;提高商品价格,通过增加货币需要量来吸收过度的货币供给量。(3)混合型调节混合型调节是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大货币需要量,而是双管齐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4)逆向型调节逆向型调节是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中央银行不是采取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促成货币供需在新的起点均衡。它的内涵是:如果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同时,存在尚未充分利用的生产要素,银行可以提供追加贷款,以促进生产的发展,通过商品供给量的增加来消化过多供给

9、的货币。5如何运用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变更政策的配合实现内外均衡?答:(1)支出转换政策,是指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结构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和各种直接与间接管制措施等。这类政策可转换支出在外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之间的对比,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从而调节国际收支。(2)支出调整政策,是指影响支出水平和需求总量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类政策可相对于收入改变支出水平,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下表列出了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调整政策配合的四种主要情形: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变更政策的配合经 济 状 况支出调整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紧

10、缩性的本币升值奖入限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紧缩性的本币贬值奖出限入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性的本币贬值奖出限入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性的本币升值奖入限出6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解决“米德冲突”?答:(1)所谓“米德冲突”,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一国政府不能运用调整汇率的支出转换政策,只能采用支出调整政策,因此,内外均衡目标在对支出调整政策的要求上就可能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即为“米德冲突”。(2)“米德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或经常项目逆差与国内失业并存的情况下。(3)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可解决“米德冲突”。财政政策通常

11、对国内经济的作用较大,而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因此,应该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或者根据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不同情况,将二者适当地搭配,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均衡(见下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经 济 状 况财 政 政 策货 币 政 策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性的紧缩性的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紧缩性的紧缩性的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扩张性的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性的扩张性的7试分析我国近年来内外均衡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答:(1)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方式转变为

12、以调整利率、汇率以及通过央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等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并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际收支差额大幅度波动,内外均衡调节难度增大。第二,对外经济依存度提高,内外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国际收支的迅猛增长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外贸总额对GDP的比例近年来已达40%以上,表明内外均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三,内外均衡目标脱节,缺乏协调的调节政策。我国对内均衡的目标是在物价基本稳定前提下的经济高速增长,但长期以来这种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脱离外部均衡目标的。第四,利率和汇率机制僵化,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和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因此很难对内外均衡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13、,从而导致我国内外均衡调节中直接调控的比例仍然偏高。(2)对策 注意出口规模与构成。首先是出口规模应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增长速度应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其次是出口结构要合理,应根据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优势组织出口产品,尽量扬长避短以获取比较利益,并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级别,此外出口规模应与进口相互配合,协调安排,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注重发展进口替代的生产,避免出现进口增长过快的局面。确定合理的外债规模。应注重考虑两个“缺口”和两个“负担”,即:资金缺口和外汇缺口;借用外债的经济负担和金融负担。 注意外汇储备水平。保持适量外汇储备的要求,既是对国际收支均衡的要求,又是对

14、货币供求均衡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国际储备不断增长,2006年2月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06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高达9411.15亿美元。对此,国内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对目前的中国来说,保持适当的国际收支顺差是比较适当的,但要注意控制规模。财政金融政策相配合。在内外均衡的调整中只有将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是要正确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其次要正确协调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注意化解外汇储备增多产生的通胀压力,可考虑适当地运用汇率政策以配合货币政

15、策对内外均衡进行调整。8如何判断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我国目前可采取哪些措施消除过度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的影响?答:(1)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一般认为:外汇储备应满足一定时期进口付款、外债支付、外商投资收益汇出和外汇平准基金及其他特殊需求等项的需要。其经验性的比例是每年进口额的25%,外债流出的30%,外商投资余额的15%,10的外汇年平准基金和10的其他特殊需求。(2)我国目前为了消除过量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均衡所带来的副作用,需要采取下面一些分流措施:流出。具体来说就是拓宽国内外汇资本的流出渠道。即让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投资海外;中国企业在海外股市筹得的美元资金也可以留存,无需

16、兑换成人民币。消耗。如动用外汇储备为国有金融机构注资或用外汇储备解决中国所有的社会问题,不管是资金短缺的学校、医院和社保基金,还是加快中国落后的西部省份的开发。吸收资金。采用的工具有3种:其一是拍卖央行票据,吸收系统中的流动资金,2004年央行净吸收了674亿美元的资金,相当于外汇流入造成的人民币供应增量的32%。其二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三是劝诫,要求商业银行节制放贷的问题。税改。包括:减少外贸顺差的税收政策,如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开征出口税等;减少外币热钱流入及外汇投机的税收政策,如酌情开征外汇交易税(或称托宾税,Tobin Tax)。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来自资本项目或热钱流入,

17、开征外汇交易税对于热炒人民币升值有釜底抽薪的作用;而且,如所征收的外汇交易税能用于社会安全保障基金或其他公益项目。本币国际化。即鼓励(过量的)人民币流出国外,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单位或储备货币,从而减轻货币流通过高情况下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9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给货币均衡带来哪些冲击?答:国际资本流入会给货币均衡带来以下冲击:(1)直接冲击从总体上看,国际资本净流入一个国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外汇的方式净流入,另一种是以实物的方式净流入。如果是以实物的方式净流入,则不会对货币供应量的扩大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如果是以外汇的方式净流入,则会对货币供应的增加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因为外汇净流入会转化为中央

18、银行的外汇储备,导致中央银行增加投放基础货币,造成国内需求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则会使限制性货币政策失效。(2)间接冲击国际资本不管是以外汇方式净流入,还是以实物方式净流入,都会对货币均衡产生间接影响。其影响的途径主要有四:组合效应。即外资净流入后要求国内提供一定数量的国内货币与其配套,当外资流入超过其配套资金承受能力,且总供给又处于无弹性时,由此引起的过度需求会引发货币供应量超量投放。投资乘数效应。即外资净流入会产生投资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诱导效应。即外资的净流入会给国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开拓出一些新有就业门路等,这些会扩大对货币的需求。挤出效应。外资的大量流入,将产生替代国内储蓄的作用,使国内储蓄被闲置起来,或被用于非生产性开支,造成国内资源浪费。由于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会相对造成流通中货币量供过于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