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521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毕业论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目 录摘要.1 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2.1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2.2规范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更好满足农村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3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目的和宗旨.3.1发展农村金融事业,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3.2坚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4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4.1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事实上的相对垄断. 4.2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失比较严重. 4.3农户金融需求满足度较低. 4.4农业信用手段缺乏造成了货币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的金融需求.5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措施.5.1完善农村金融组

2、织体系,有效配置服务功能5.2围绕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大信贷支农投入5.3创新农村融资方式,培育竞争性的农村信贷市场5.4加强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加快完善农村信用环境 6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方向致谢参考文献浅议如何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内容摘要: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背景,相关领域研究历史与现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何在,讲明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目的和宗旨,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农村金融服务要适应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拉动农村投资,增加农业贷款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新农村

3、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章 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1978至1990年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化、农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农村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中,农村金融起到了显著作用。一方面,农村融资总量的大幅度增加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多种经济主体的出现,农村金融的微观组织结构、融资手段和服务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

4、村的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都离不开的农村金融的支持。可以说,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距离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从目前的现状出发,改革农村信用社体制和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就成为了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的两个战略重点。第二章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一)调整政策性金融职能,强化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应逐步向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转变,主要满足不能通过竞争性金融活动而获得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一是针对贫困农户的扶贫资金需求,二是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需求。根

5、据区域和业务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分支机构,在做好国家粮棉油收购贷款和专项储备贷款的同时,拓宽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政策性金融业务;办理其他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转贷及委托业务;试点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等逐步将农发行支农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商业性资金融通功能,重点满足农村内部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农业银行的改革要按照国有银行改革的要求,深化产权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科学划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调整信贷结构和投向,重点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

6、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工商企业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鼓励农业银行在农村开办银行卡、代理、租赁、担保、保管、理财和信息咨询等新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国家还可以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在支持基础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优化重组、小城镇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三)规范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性质,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来看,规范的合作制是当前农村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而言,合作制是规范约束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的制度保证。一旦脱离农村市场和背弃合

7、作制,就会丧失其自身优势,在与商业银行竞争时,会因专业人才、金融工具、结算网络等方面的制约而处于劣势。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而言,需要农村信用社以合作制的方式扩大贷款覆盖面。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国家对其改革试点的要求,坚持合作制经营方向,努力做好小规模农业贷款的零售业务,有效满足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四)加大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外流局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尽快取消对邮政储蓄的优惠政策,从增量上对邮政储蓄进行限制。改变邮储资金全额存入人民银行的管理模式,把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降到与商业银行同等的水平,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降低邮政储蓄的市

8、场份额。(2)调整有关政策,使庞大的邮储存量资金更多地回归到农村。(3)与农村信用社合作,开办协议存款业务。邮政储蓄资金还可以参股农村信用社,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方式。规范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更好满足农村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 (一)促进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改变农民在农村金融资源获取上的不利地位,让农民分享到农村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要实现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要制定具体的法律,肯定并规范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合法身份,使其能够取得与正规金融组织平等开展金融业务的经营地位,同时接受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金融监管。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应当由当地农民发起建立,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

9、会,共同决定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确保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始终坚持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加强金融专门人才的培养,满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人才需求;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给予必要的信贷资金援助和利息补贴,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实现政府对农业及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二)合理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在加快现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应打破垄断,允许民营性质的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形成一个竞争型、多样化的生机勃勃的农村金融市场。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农村,发展地方民营中小型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民营企业的贷款。发展和培育私营性、股份制非存款型金融机构,允许投资者以自有资金投资于农业和农村特定领域。加强对民间

10、金融的监控管理,放开其市场准人条件。针对民间金融的种种风险和弊端,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严厉打击民间非法金融活动,对一些高利率的民间金融要进行利率管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目的和宗旨发展农村金融事业,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金融企业参与到服务农业的大市场中来。既然“三农”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同样也应该为其提供服务的金融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以便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向第一产业。具体的讲比如在税收上,是否可以考虑凡是为农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企业,一律减免各种经营税收。让利于农村金融企业,服务于“三农”经济,以确保农村经济的持续全面发展。(二

11、)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确保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信用环境建设的关键是借款人的诚信履约能力问题,事实上,中国的农民是最诚实信用的,欠帐还钱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一些农村金融机构曾经有些不良贷款,但是与历史的某些主客观因素相关的,现实的问题是,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加强金融环境建设的认识和紧迫感,努力营造地方诚信环境,以吸纳更多的融资机构来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同时,农民也要接受商品信用经济的思想,增强归还贷款的信用意识,为与金融企业发展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三)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造步伐,提高农村合作金融的竞争能力和支农服务水平。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三农”经济的发展,

12、竭尽全力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被人公认为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客观上要求其进行自身体制改革,如今,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正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一定要脚踏实地地搞,不能走形式,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才能取得机制上的优化与进步,增强竞争能力,在服务农村经济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发挥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桥头堡作用。农业经济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只依靠农村信用社的融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三农”经济决不能停留在狭小的土地上做文章,必须拓宽经济发展的外延,增加其内涵,向农业

13、市场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因此,需要更多的金融企业融入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来。可现在的问题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支农业务早已萎缩,农业银行的信贷也正在逐渐有淡出农村,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应该承认,目前的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还很低,但它毕竟是一个发展空间极大的潜在市场,因此,各商业银行的决策者也应该用战略的眼光,在机构布局和信贷资金投入上,适当向农业倾斜,重点可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农业机械更新购置、农业生产加工服务龙头企业的支持,绿色环保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也可以对农业技术教育产业给予支持,为培养技术型农民和输出农民技工创造条件。坚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村要发

14、展,农民要富裕,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作为以服务 “三农”为宗旨的金融机构,应义不容辞地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中。要深化改革,转变发展理念,把“三农”的需求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要拓宽思路,创新金融品种,加大支农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扶持项目,真正为 “三农”发展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支持。改传统的春放秋收为适时调整、随时发放,以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反季节种植、运输等涉农经济的特殊需求,将单纯的资金支持与信息支持、技术支持相结合,加强科技支农,改扶贫为主的思路为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转变投资和扶持经营项目上,要抓住经济发

15、展导向,紧密配合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整治、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调整投资方向,有倾向性地扶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第四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事实上的相对垄断数量众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直接导致了农村信贷市场需求的分散与竞争性,需要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来满足。但1996年以来农村金融改革取向是在清理取缔民间金融背景下的现有正规金融体制的自我完善,农村信贷供给突出表现为市场分割背景下的垄断格局,无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提供灵活、多元的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主要支持信用级别较高但数量很少的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

16、业。对于产业化经营中的农户来讲,其信贷来源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区域是按行政区划严格分割的,所以农户贷款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完全的卖方垄断结构。对于数量众多的介于农户与大型龙头企业之间的各类中小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来讲,其信贷市场则是寡头(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垄断的,信贷满足率自然也更低。另外,不同机构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协作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金融从农村大规模撤出分支机构,而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正规金融在组织形态上却止于分立而未发生市场意义上的协调或重组,农村信用社主要支持农户的生产经营,农业银行则专注于对优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服务,二者业务发展缺乏协

17、调,也不存在功能互补的业务代理。农村信用社本身也因为体制和技术等因素而未能实现经营上的协调配合。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失比较严重从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上看,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农发行和政策性保险机构,商业性保险、证券、担保、信托投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发挥也并不理想。政策性金融定位不明,随着粮棉油等农产品购销主体日益多元化,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商业性业务试点,也与商业银行业务同质,政策职能正在流失。农村信用社脱离合作本质,变成小商业银行,进城展业意愿强烈。加之存在利率政策歧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确定“

18、先农村后城市”的试点思路,加大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导致农村贷款利率浮动过高,农民贷款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城市。农户金融需求满足度较低虽然农村金融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农民金融需求日趋旺盛,且趋向多样化,农村金融体系难以完全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问卷显示,有55.36%的农户表示“没有银行借款,但希望能从银行贷款”,而在“近3年来有无借钱行为,今年有无借钱打算”方面,有近80%的农户反映“借过,今年还需要借钱”。在供给方面,商业银行逐步退出了农村市场,涉农贷款比重显著降低。30个县农业贷款中商业金融所占比重仅为6.35%;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不涉及农村一般资金需求的满足;大部分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

19、贷;农村信用社占据支持三农的主体地位,农业贷款中农村信用社所占比重高达84.2%。供给的产品与大银行具有同质性,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同时,问卷调查表明,农民认为目前银行的贷款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占87%。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农业信用手段缺乏造成了货币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的金融需求抽样调查显示,农村资金非常丰裕,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而风险补偿机制缺乏、信用链条断裂造成了农民贷款难。农户最大的资源土地不能流通,以土地为依托的附属物也不能作为抵押物,这些制度缺失使农户无法提供合格的抵押品或质押品,影响了低风险的抵(质)押贷款的发展。第五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措施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

20、系,有效配置服务功能当前,必须扭转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单一化的趋势,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农村信用社要不断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坚持服务“三农”和市场化取向,逐步办成产权明晰、治理边界清楚、以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为经营特色的社区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要妥善处理好商业化经营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加快业务经营战略转型,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在积极拓展

21、大城市、大客户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发展县域中高端业务,积极发展优质成长型中小客户。进一步研究制定邮储资金向农村回流的机制与办法。按照机构企业化方向改革邮政储蓄机构,尽快组建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网点。积极开展社区小额贷款业务的试点工作,积极为农村社区提供服务。加强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加快完善农村信用环境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首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完善、创新、拓展农户小额信贷和联户联保业务,扩大信贷服务领域,由主要支持农业畜牧生产,逐步增加对农户从事个体工商业、创办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也要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原则,紧随社会

22、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合理布局,大力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支持外贸和新兴领域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履行公共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对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有政策性的领域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同时,应建立专项考核机制,督促有关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资金回流力度,确保每年农村信贷投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额贷款的增长幅度高于全部农村贷款增长水平。创新农村融资方式,培育竞争性的农村信贷市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

23、融资渠道、丰富支农信贷产品,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努力扭转农村金融卖方市场的状况。在充分发挥现有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借贷的信息、成本优势,发挥其有力支持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要正确把握农村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政策界限,疏、堵并举,严厉打击超越民间借贷、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违法活动。按照积极、有效、风险可控的原则,稳步推进建立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支农信贷作用。在试点阶段,小额信贷组织要严格实行只贷不存、以自有资金开展业务并承担相应风险的经营原则。小额信贷组织发展,一是要吸取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深刻教训,严格界定经营范围,防止超范围经营

24、形成新的农村金融的风险源;二是要借鉴国际经验,防止小额信贷组织向负面发展,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对小额信贷组织的监管责任,确保小额信贷组织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发挥非正规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补充作用。围绕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大信贷支农投入农村贷款难的一个突出症结是抵押难、担保难。为此在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实行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积极研究农村土地使用权可流转等相关制度办法。要面向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建立担保基金,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应在省级政府领

25、导下,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解决征信重城市、轻农村的偏差,着力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缺失导致的突出问题,努力为金融发展、扩大农村信贷投入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和谐金融建设。此外,要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的问题。当前要重点推进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系统建设,使农村信用社尽快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为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低成本的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继续推动区域性票据交换中心建设,广泛吸收农村信用社加入,增强其结算功能。尽快完善针对农民工的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确保农民的城市务工收入安全、顺畅地传送到农村。各地政府应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服务的衔接

26、配合,发挥财政在资金配置中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支持带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 第六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今后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将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趋势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首先,“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等等,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必定会有大幅增加。其次,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农村金融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将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缺乏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农村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其产生的转移

27、效应和示范效应也将有效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 再次,随着管制的放松和市场准入门槛的调整,对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等金融服务系统的限制将大幅减少,市场竞争程度加深,不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会有较大提高,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服务方式;而且,借助于市场的力量,更容易满足农民的切身需求。最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会更好的迎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的融合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杜鹰:农村金融与信贷政策 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2王曙光: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 M, 华夏出版社,2006年8月北京第1版 3姚耀军:“金融支持对农村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二期4周脉伏: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与创新 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5王永龙,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6王小芽,农村信用社概述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7杨学仁,如何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合作社金融市场化N金融时报,2007-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