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浅谈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暖摘要:当今世界,由于人为原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变暖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环境趋势。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想要阻止其继续发生,甚至想逆向改变这种趋势使全球的温度回到一个相对合适的范围,几乎是不太可能了,就算是有这种可能,代价也是极其之大的。因此,当下的人类应对全球环境变暖应从“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入手,最大地减少全球变化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关键词:全球环境变暖;起因;现状;应对;减缓;适应一、全球环境变暖的起因长期以来,人类为谋取利益的最大化,不断地开采自然资源。在开采利用的同时,由于科技水平的有限以及处理方式的不当,人类已经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经过长时
2、间的积累,这些温室气体已经造成了全球环境的改变,使全球的总体温度大部分上升,进一步引起了一系列的地区效应。总体归纳,导致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人为原因,而非自然因素。正是由于人类不断的使用化石燃料以及砍伐树木,使得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流入大气层内。这些气体一方面对太阳光的透过性较好,另一方面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率又高,从而导致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打个形象的比方来说,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在夏天穿棉袄,不断地吸热,而自身产生的热量又无法排出,因而整个人的体温就不断上升。二、全球环境气候的现状【】参考数据来自百度百科根据仪器记录,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75; 自197
3、9年开始,陆地温度上升幅度约为海洋温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同年,人类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发现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2000年之后,多方组织对过去1000年的全球温度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讨论后发现,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此外,其他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增加了约0.6;在过去的40年中,平均气温上升约0.2-0.3;在20世纪,全球变暖的程度是更超过在过去400-600年中任何一段时间.。 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
4、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41.5,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38.1,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25.5,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8月7日夜间,德国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气温记录。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汉、福州都破了当地高温记录,而中国浙江省更快速地屡破高温记录,67个气象站中40个都刷新记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五十三年来的记录。2005年7月,美国有两百个城市都创下历史性高温记录。2006年8月16日,重庆最高气温高达43。台湾宜兰在2006年7月8日温度高达38.8,破了1997年的记录。2006
5、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个十一月最热的一日,最高气温高达29.2,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温26.1还要高。2010年,白俄罗斯、乌克兰、塞浦路斯、芬兰等17个国家的部分城市更是刷新了各自的高温纪录。三、应对策略可以说,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以前人们总有阻止全球变暖的想法,到了现在,这种想法应该得到改变,因为想要阻止全球变暖这一趋势难度相当大,付出的代价也将会很高。因此,就我个人看法,应对全球变暖,当今世界应从“减缓”与“适应”这两个主题入手。(1)减缓减缓,顾名思义,即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全球变暖的速度,使整个变暖过程不会过于迅速,以便人类能够争取更多
6、的时间来更好地应对、适应变暖后的气候环境,而不会因为突然的变暖而造成大面积的灾难。如何做到减缓?我认为因此大、中、小三个方面来谈。大:这一层面主要是从国际角度来讲。当下,全球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全球变暖的严重局势。有许多国家已经联合起来采取行动。例如,诸多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各自的减排任务;根本哈根会议更是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可见,全世界的国家对于全球变化都有了一定高度的关注与重视。然而,仅仅是意识上有所重视是不够的,当意识和行动上不能统一时,一切措施只能是空谈。有不少的发达国家至今不愿承担起大量减排的重担,把这部分责任推卸给了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其实长期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由
7、于发达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时候造成的,在当下的环境危机里,他们理应承当更多的责任。这种逃避的做法是十分不负责任的人,不仅是对本国的不负责,更是对全世界的不负责。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能够主动承担起较大的责任,承诺到2020年,把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这彰显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因此,从大的角度来讲,减缓全球变暖,每个国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共同利益,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也好,还是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该将减缓全球变暖作为国策,积极参与到国际性的减排组织中,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中:“中”这一层面是基于国家的角度来谈。真正要做到减
8、缓全球变暖,各个国家不仅要在认识上提升高度,更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措施,以有效做到减排工作。例如就中国来说,应认识到中国的地区经济不同而分别制定不同的减排措施及任务。比如中国的整体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要远远发达与西部内陆地区,而东部的碳排放量也要比西部来的多。因此中国东部地区理应进行大量投资,改进技术水平,来承担更大的减排任务。更具体一层,可以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不同生活习惯来进行措施的制定。例如南方夏日气温偏高,许多地方常常开空调,就可以强制规定空调温度的范围,这样既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又可以达到减排目的;相对的,北方的冬天寒冷,暖气是冬天的必需品,制定措施来合理设定暖气的温度
9、也可以达到减排和取暖的目的。再例如有些企业是以伐木业为主要盈利手段的,这就由当定政府应该制定措施来合理规划其伐木量,改进起伐木技术,提高木材利用率,并计划好植多少树、造多少林的总体策略,使绿化面积总体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每个地区都能制定有效措施,经过一定时间的积少成多,终将能形成大的效应,有效地减缓全球变暖。小:“小”具体到社会中的每个人,即个人能为减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全球变暖最终关系到的是每个人利益,因此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是每个人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积极投入到减排的工作中。例如根据不同人的经济实力,可以做到不同的减排程度。好比
10、富人出门时可以烧开私家车,多称作公交车。普通收入的人可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频率。然而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应该有个最基本的减排的规范,这个规范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对于这类规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例如离开房间的时候随手把灯关上、稿纸的两面使用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是人人都做到这些小细节的话,那么乘以60亿,就会变成一种惊人的效应,才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这种效益就能够很在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上述的三个层面分别举例说明了人类如何做到减缓全球变暖。然而,在此之前已经提及,全球变暖是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也就意味着全球终将会变暖,减缓其进程只是为了帮人类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更好
11、的研究如何“适应”全球变暖。(2)适应应对全球变暖,“减缓”只是个缓兵之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做到“适应”全球变暖才是最佳的应对方案。这里的“适应”并不是要改变人体的生理构造,使人类变的像鱼一样,能够在陆地面积不断减少时潜入水中生活,或者是变的像骆驼一样,耐得住变暖后的全球高温;而是指人类可以通过更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来进行生活环境的改造。就我个人来看,目前比较可能实现的方案应该是利用地下空间技术修建“海底城市”,讲人类的生活环境移居到海洋。修建“海底城市”的来应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如下:l 随着全球温度不断提高,海平面不断上涨,势必会使陆地面积逐渐减少,海洋面积不断增多。而如今世界人口的趋势依
12、然在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人类依旧选择在陆地上生活,必定会造成陆地生活拥挤不堪,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海底的空间一直未被人类利用,如果能将人类的生活环境移居到海底,修建“海底城市”,那么势必能有效地缓解人口压力,减少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的最本质的影响。l 海水的比热容相对较大,当全球温度变暖极端严重的时候,陆地上的温度会达到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高度,而海洋由于其面积大,比热容高,温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经过一定的开发与技术的提高,有极大的潜质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场所。l 人类目前已经能够修筑长距离海底隧道,这表明人类的海底修建技术并不是处于很薄弱的水平,只要再“减缓”阶段能
13、够大力发展海底建筑技术,那么就应该可以再陆地居住环境达到一个极限之前完成“海底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建设。这表明修建“海底城市”的想法是极有可能实现的,并非空谈,是值得讨论的。l 海底蕴含有丰富的矿藏、石油以及其他宝贵资源,如果“海底城市”的构想终能实现,那么不仅能很好地帮助人们适应全球变暖的进程,还能得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的另一宝贵财富,何乐而不为?然而,修建“海底城市”的这一观念并非是所有人现在都能接受的,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个在今后可以实行的应对方案。当然这个观念想要深入人心,可能需要非常长久的时间,并且提高海底建筑技术这一环节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建筑师、规划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最重要的是这将会投入难以计数的天数资金,其工程之浩大应该是从未有过的。但是,我们依旧有希望实现这一构想,只要现阶段我们能够做好“减缓”全球变暖这一任务,那么我们就能争取更多时间为达到“适应”阶段做准备,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那么“海底城市”的构想还是会有极大的可能得以实现的。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暖的一些想法。最后再做一点补充,全球环境之所以变暖的这么快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因素,所以将来不管人类是如何解决了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当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后,人类应该加倍珍惜它,合理规划,避免数年之后又造成新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