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雇员监管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雇员监管机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雇员监管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一切措施,应该从改变信息不对称着手,进行制度创新。让公司雇员监管公司信息披露,用适当制度激励雇员揭露虚假信息,从公司内部构筑真实信息“自我披露”的利益制衡机制,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睁大眼睛”,从而弥补资本市场非对称信息的缺陷,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就雇员监管机制的运作作以下探讨。一、雇员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诉诸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由于外部监管脆弱和滞后,我国试图在公司内部寻求制衡相关利益主体权责利机制,并强化政府对管理层的监控。其一
2、,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但在“一股独大”的公司股权结构下,公司只是为了“合规”,将会计专家和经济专家聘为独立董事。其二,实行外部委派制度,如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查特派员制度等。但其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可以看出,在我国现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中,仍未找到确保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制度安排。雇员作为公司的一个相关利益方,有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监督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动力。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经常被雇员遗忘或在制度创新中被置于不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公司是雇员的“衣食父母”,雇员的工作、生活和养老都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造假欺诈行为一旦败露,便是公司大规模裁员甚至倒闭、雇员“饭碗”纷纷被打破的时候。虚假财
3、务信息对雇员的伤害,丝毫不比对外部中小投资者的伤害小。雇员同样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理应成为公司会计信息的监督者。更重要的一点是,雇员相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言,具有发挥实时监督作用的条件。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管理者手中,在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代理方具有“内部人”控制地位,因而并不能够排除代理方在某些情况下以牺牲委托方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因而,需要对代理方进行实时监督,尽可能地为委托方提供更多代理方行为的真实信息。此外,公司雇员人数众多,很难像审计中介机构、政府监管人员那样,被管理层轻松收买。若要收买的话,
4、过高的“成本”将无以转嫁而使会计信息造假欺诈暴露出来。雇员参与监督,在提高“造假成本”的同时,还将显著地降低“打假成本”。二、雇员监管机制的设计 世纪年代末开始兴起的新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将融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一环节,需要企业各部门每一位雇员的积极参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雇员监管机制。雇员监管机制的运行环境分析。()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人本式导向管理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许多企业实施再造工程,将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将“”型组织改造为“”型、“”型甚至“”型,并且大力推行自我管理小组建设,提倡团队精神,实行民主化管理、自主管理,尽可能凸现个体在组
5、织中的作用,适度淡化管理的行为。这些措施促进了相互沟通,极大地调动了雇员的积极性,提高了雇员关心企业经营状况的热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了企业管理的空间。网络技术突破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瓶颈,使得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接近不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这种工作方式可以使企业的设计、制造、销售、技术人员肩并肩工作,共同控制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控制企业的资金流量和流向。这种“视窗”工作方式,使企业内部的透明度大大加强,为雇员了解企业动向创造了条件。()从制度创新上看,我国制度创新是以强制性为主。不管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还是一系列的会计制度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强制性制度
6、变迁的特点是:主要依靠政府监管机构发起。由于政府监管机构具有诺斯定义的“暴力优势”,它在推行制度变迁时,具有直接成本低、执行快的特点。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因此雇员监管机制更容易依靠行政力量在上市公司中付诸实施。雇员监管机制的设计。()雇员董事机制。在公司董事会中设立雇员董事,以加强雇员对企业管理决策方面的制约,同时,也可保证雇员监督财务信息的顺利进行。据调查,在我国公司中,一般是工会主席作为雇员代表进入董事会的,但其实际上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在董事会上不能充分代表雇员的利益。设立雇员董事应有一个前提,就是使工会独立于政府和公司管理层,真正代表雇员的利益,当雇员对公司财务提出
7、质疑时,有伸张之处。()雇员沟通和协调机制。为了便于雇员与雇员、部门与部门相互了解,有必要建立一个固定、畅通的沟通渠道。建立雇员间财务对照系统。在公司内部,为雇员设计与整体财务系统、主要会计账户有内在勾稽关系的简明、通俗的指标体系,通过网络系统随时给各部门传递相关指标信息,以便彼此沟通和协调。与一般财务系统不同的是,该指标体系要根据公司业务的特点,为每部门尤其是关键、敏感部门的雇员,分别设计“自身业务财务指标”的跟踪装置,即让公司每一个部门雇员能够凭借工作“便利”,将自己每天上班直接从事的业务与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对照,从而发现疑点。设置“雇员疑问”处理机制。雇员将通过财务对照系统发现的“雇员疑问
8、”,及时传输给监事会、管理层和审计中介,而监事会、管理层和审计中介将其处理的结果又及时反馈给雇员。为了保证该机制的有效实施和提高雇员监督的积极性,可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对雇员揭露虚假信息实施激励和监督机制,以及制定监事会、管理层和审计中介对“雇员疑问”责任机制,保证“雇员疑问”能得到及时处理。 三、雇员监管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传统观念的制约。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管理者与雇员之间与生俱来的不平等地位,形成了实际工作中支配与被支配的领导方式。同时,“上智下愚”的传统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管理者的思维,他们便在工作安排上实行“控制服从”管理模式,把雇员视为归己所有。一旦雇员参与对公司的
9、监管,必然会危及管理者的权力和地位,甚至触及他们个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导致雇员监管机制运行受到管理层的阻挠,更有甚者会打击报复雇员。因此,在会计制度改革时,应考虑将雇员列为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定对象,规定其享有对公司会计信息的知情权。在公司内部,提高保护雇员合法利益的意识,加强雇员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作用。雇员监管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雇员监管机制的运行中,虽然企业的整体目标没有改变,但伴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会增加企业潜在的风险。如果企业重要信息如商业机密外泄,被竞争对手掌握并且模仿,将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诸多不利,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此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
10、通过复制、伪造、销毁企业的重要数据,从事犯罪活动。因此,我们应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强调“硬约束”,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不得违反;另一方面加强“软约束”,注重企业行为准则的建设,使雇员具有一定的诚信观、道德观。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