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过程中省际工业同构形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地区行政垄断的视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轨过程中省际工业同构形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地区行政垄断的视角.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组:宏观经济增长与发展 共10000余字注:本文为教育部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JZD0015 主持人:于良春作者简介:付强(1985),男,汉族,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反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所。联系方式:手机:13791142931Email:fqaaaa 转轨过程中省际工业同构形成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地区行政垄断的视角付强* 基金项目 教育部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转轨经济中的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JZD0015 主持人:于良春作者简
2、介 付强(1985),男,汉族,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反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构建了追求“价格租金”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互动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采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对中国19832005年29个省的省际工业结构相似程度进行了测算,将省际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变化趋势分为六种类型,发现省际工业同构存在着某种传导媒介。紧接着提出了影响省际工业同构程度的假说和相应的测量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测算合意产业同构度的思路。关键词 价格租金;地区行政垄断;区域产业同构;合意产业同构度;改革开放初
3、期,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生的“低原材料价格、高加工产品价格”,使得加工行业存在着巨大的“价格租金”,正是在这种“租金”的诱导下,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价高利大的资源加工行业,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为追求“价格租金”的地区行政垄断行为,如原材料大战等等。而所谓地区行政垄断是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市场及其竞争关系进行限制甚至替代的行为或状态,其根本的表现形式是地方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对市场配置资源进行直接的干预甚至替代,进而导致地方保护,并最终出现市场分割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学者直接将地区行政垄断等同于地方保护(如胡向婷,2005)。本文认为,地方保护仅仅地区行政垄断的一种形式,甚至是一种
4、衍生出来的形式(内生的)。此外,虽然地方政府的目标是多元的,比如财政收入的最大化、政绩的最大化、本地区福利的最大化、垄断租金的最大化等等,但实际上,这些目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正相关的,比如财政收入越多,表明政绩越大,同时地方政府也有更多的财力为本地的企业和居民提供合意的公共设施,地方政府官员也可以从中得到帕雷托改进,实现垄断租金的最大化。所以,在下文的讨论中,我们将追求利税收入(财政收入)的最大化作为政府的目标函数(这种假定在一般情况下是与现实相符的)。一、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同构互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我们借鉴豪特林的线性城市模型和动态博弈工具,系统分析了“追求价格租金”的地区行政垄断对地区产业结
5、构的影响机制,并对地区行政垄断与过度竞争的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说明。模型基本框架:在一个长度为1的线性区域内分布着两个行政区:A和B。A和B以线性区域的中线作为行政区的分界线,存在两个产业X和Y,现在,两行政区内的厂商要在区域的两端对X和Y两种产业进行投资,最终形成两行政区的产业结构。基本假设:()X、Y行业均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即厂商是价格接受者,Px=Px,Py=Py,而总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aQ。根据“价格租金”产生的原因,设行业是资源产业,行业是资源加工业。显然,PxPy。()设X行业是行政区A的比较优势行业(A为资源产地),Y行业是行政区B的比较优势行业,则CxACxB,CyACyB,并
6、且,PxCPy(上标表示区域和),这是由“价格租金”产生的原因决定的。则地方方政府为了实现财税收入的最大化,自然会偏好利税高的Y行业。()厂商的成本构成:为了便于说明,假设运输成本为零,则厂商成本仅由生产成本Cij(i表示行业X,Y,j表示区域A和B)构成,对于行业,其成本为C,对于行业,其成本为C行业的产出是行业的投入,虽然当一个区域从另外一个区域买进资源产品时,需要按照市场价支付,但由于计划体制内生的极低的资源价格使差异极小以致不影响其支付,所以假设其成本仍为原产地成本。,另外,也可从国外进口资源,其成本为C且CxACCxB。()假设两地消费者对X,Y行业的产品需求都为1,且均匀分布,则距
7、离S既代表消费者对两区域产品的需求,也代表两区域厂商可以实现的产品销售数量,即其最佳的投资规模。模型推导:1、参照系社会福利最大化。假设存在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中央政府,由其实行中央集权并制定产业政策,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该由区域专业化提供资源,区域专业化发展资源加工工业Y,此时,中央政府的最优解为“边角解”,即区域和的最优产业结构为:A区域:IxA B区域:IxB IyA IyB此时,两区域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2、地区行政垄断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区域地方政府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博弈。在地方分权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将根据产业利税的高低来决定各自的区域产业政策,表2即为区域与区域进行区域
8、产业政策选择博弈的支付矩阵。在给定的约束下,区域和区域的地方政府,都有“仅选择行业”,“仅选择行业”和“选择与行业”三种选择,其中,当,都仅选择行业时,则资源只能从国外进口,而当只有一个地区仅选择行业时,其可视进口资源与从另一地买入资源哪一个成本更低来进行选择在这里,由CxACCxB可知,当区域仅选择行业时,其会选择进口,因为CCxB,而当区域仅选择行业时,其会选择从买入,因为CxAC,其它以此类推。,当一地仅选择行业,另一地仅选择行业或选择(,)行业选择(,)行业是指本地自给自足,自己生产自己加工,而不去进口或从另一地买进。时,其效用为(需求为)。表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选择博弈支付矩阵XY(X
9、,Y) X0, 0PxCXA, PyCYB-CXA0, PxCXB-CYBYPyCXB-CYA, PxCXBPy -CYA-CXE, Py -CYB-CYEPy -CYA-CXE, Py -CYB-CXB(X,Y)PyCYA-CXA, 0Py -CYA-CXA, Py -CYB-CXAPy -CYA-CXA, Py -CYB-CXB 在表的支付矩阵中,横行表示的是区域政府的选择,纵列表示的是区域政府的选择。通过纳什均衡的求解方法,可以求得区域与区域产业政策博弈存在一个占优策略纳什均衡(,),)区域存在一个占优策略(,),同时区域也存在一个占优策略。,此时,中央的最优产业政策(,)转变成为(,)
10、,),区域A与区域B由产业结构的完全差异转变成为产业结构在Y行业出现趋同,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大于0。 () 地方政府对资源X行业实行完全封锁。 给定利税收入最大化的目标,地方政府A(用GA来表示)最优的产业政策是(X,Y)。同时地方政府GA与地方政府GB(区域B的地方政府)又处于政治晋升博弈之中,即区域A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不仅要实现最大化,还要在与区域B的地方政府的利税收入竞争中占据上风。在博弈的第一阶段,由于GA选择了(X,Y)行业,则其收益为: A=Py -CYA-CXA,而GB选择了Y行业,则其会选择从A区域买进,在这种情况下,B= Py -CYB-CXA,由于CyACyB,所以,ACxB
11、, GB则将会选择自己发展而非进口。 所以,在第二阶段GA与GB的博弈中,封锁是GA的占优策略,而GB是选择进口还是选择自己发展,则取决于C与CxB的大小(见图),图中,B*= Py CYB- CB,地方政府的纳什均衡为(封锁,进口)。 (A,B) 不封锁 (A,B) GA 封锁 进口 GB自己发展 (A,B*) 图1 GA与GB的之间针对X(资源)行业的博弈总之,在第二阶段,GA直接选择了X行业的区域市场分割,而两区域在X行业的是否同构则取决于C与CxB的大小,但是如果将进口看作是自己发展的另外一种形式,则区域A与区域B之间在X行业已经是完全的产业同构和市场分割,而未经过地方保护。()Y行业
12、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的形成。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利税收入的最大化,就必然会维持高价,所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地方政府必然会促成Y行业企业的价格联盟,即联合垄断,所以,每一个区域的Y行业的所有企业相当于一个大的垄断者。而两个区域之间所有企业的竞争相当于两个大的寡头之间的竞争。在完全竞争的线性模型中,由于运输成本为零,产品完全无差异,则谁的价格便宜,谁就能占领全部市场,最后价格竞争的结果就是利润为0甚至为负,这是典型的无产品差异化的“伯川德价格竞争”。而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地方政府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直接的正面价格交锋,GA与GB之间有两种选择,一是建立价格联盟,共同维持高价;二是采取市场封锁
13、,维持各自的垄断地位。那么地方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呢?第一种方法,由于建立价格联盟需要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即不存在协议成员背离协议的可能性。假设两个地区之间实行“冷酷”战略:假如有一方本期背离协议,则另一方在以后的每一期都将以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方式给予对方惩罚。假设存在无穷期,其贴现值为。协议成员遵守协议,在每一期制定一个垄断价格,然后在双方之间平分收益。而如果协议成员背离协议,则在本期获得全部受益,而以后各期获得0的收益。由于运输成本为零,所以,可以假定协议存在时获得的垄断收益与背离协议时获得的垄断收益相等,都为。从而遵守协议时可获得/2,背离协议时可获得。则其遵守协议时获得的收益为:=/2+/
14、2+2/2+(n-1)/2+=/2/(1-),背离协议时获得的收益为: *=+0+20+(n-1)0+=比较与*的大小,就可以知道地方政府是否有背离协议的积极性,若要使地方政府遵守协议,必须保证*,即/2/(1-),得出: 1/2. 所以,只有当 1/2.时,地方政府才有可能遵守价格协议的联盟,而事实是地方政府的贴现值很小,所以,地方政府总是有积极性背离协议,从而获得当期的全部收益。所以,第一种方法是不可行的。地方政府将对Y行业的产品市场进行保护和分割,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进行垄断定价,并获得高额收益。但这种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策略性行为是有成本的,即一旦被发现,就会受到上级政府和辖区内消费者的
15、惩罚和反对,所以,地方政府是否实行这种策略性行为取决于这种策略性行为的机会成本的大小。而实际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地方人大的“权力弱势”等使得地方政府存在着“制度软约束”,再加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信息不对称和地方政府官员任期较短,使得政府官员具有短期化和届别机会主义的倾向,导致地方政府实行这种策略性行为的机会成本足够小,所以,收益大,成本小,这种方式显然是地方政府的首选。综上、所述,地方政府最终会选择在Y行业实行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地方政府的纳什均衡为(违背协议,保护),(违背协议,保护)(见图)。(/2/(1-),/2/(1-)遵守协议 GB 违背协议 (0,)
16、(,) 遵守协议 (,0) 保护GA 违背协议 遵守协议 GB 不保护 GB (,0) 违背协议 保护 (0,) GA 不保护 保护 GB 不保护 (0,0) 图2 GA与GB的之间针对Y(资源加工)行业的博弈至此,区域A与区域B在X行业和Y行业出现了完全的市场分割,由于运输成本为0,所以,两区域各占1/2的需求,至此,两区域出现完全的产业同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1。总之,在地区行政垄断的作用下,中央的产业政策出现了完全扭曲,由原来的(X,Y) 变为(X,Y),(X,Y)) 假设B区域进口的X行业的产品可以转化为B区域自己发展X行业的产品。,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也由0增长到1。一言以蔽之,地区行政
17、垄断将会导致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3、两区域、N行业情形下的讨论。可以将N个行业划分为两大类,即比较优势的行业组X=(X1,X2,Xp),以及非比较优势的行业组Y=(Y1,Y2, ,Yq),然后再按照上述讨论两个行业的方法进行讨论,虽然麻烦,但结论与两个行业的讨论还是一样的。4、N区域、N行业情形下的讨论。 采用Salop圆形城市模型进行讨论。将N个区域均匀散布在圆周上,然后以每两个区域的中点所在的直线作为行政区的分界线,按照“两区域,N(多)产业”(即两区域、两产业)的分析方法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得出上面已得出的结论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同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的互动关系。,还可以得出新的结
18、论:地区行政垄断与产业同构之间存在互为传导媒介的可能性,即地区行政垄断是区域之间产业同构的传导媒介,当产业同构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成为地区行政垄断传导的媒介。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命题其中,对于命题一与命题二的实证检验见下文,命题三的实证测算将另文给出。:命题一:地区行政垄断与产业同构上升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命题二:地区行政垄断与产业同构之间存在互为传导媒介的可能性。命题三:地区行政垄断与过度竞争的关系:(1)地方政府干预资源配置是过度竞争产生的根源。(2)地方保护或市场分割是地方政府避免过度竞争的有效方式。二、转轨过程中省际工业同构程度的统计描述本文采用区域工业结构
19、相似系数 ,其中,ij工业结构相似系数,j代表两个相比较的地区;代表工业行业数;Xik代表地区中,第行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 Xjk代表地区中,第行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对1983年2005年的个省(不包括海南省和重庆市以及各省1996年、1998年及2004年的数据)的省际工业结构趋同度进行描述,即包括29个省20年的数据资料 所有数据来源于1984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19892006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为了更好地反映变化趋势,笔者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平滑,所用的方法为一次指数平滑 St =Xt + (1-)St-1,其中,St为第期的平滑值,St-1为期的平滑值。为平滑系数,通常取0.
20、10.3,这里取0.1。初始平滑值0一般凭经验给出,这里取与初始的实际数值一样,即 0=1,经过计算和分类,个省(市)的省际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图3中显示的即为这六种类型的典型趋势图:其中,类型一表示的是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在1997年之后开始下降,类型二表示的是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在年之间开始下降,类型三表示的是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在年之间开始下降,类型四表示的是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在年之前开始下降,类型五表示的是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先经过一定时期的上升后再开始下降,类型六表示的是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下降之后又出现上升趋势。类型一 类型二类型三 类型四 类型五 类型六 图3
21、省际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变化趋势 表 六种类型样本分布的简单归纳类别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数目23371191701543比重0.056650.091130.293100.418720.036950.10591表中前四类的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尽管开始下降时间不相同,但均为下降,占到样本总量(共6个样本)的85.7,说明转轨以来大多数省份之间的工业结构并未出现严重的同构情况,但是从以全国作为标准的角度来看,各省与全国之间的工业同构状况仍然是比较严重的,这两个结果看似是相互矛盾的,应该如何解释呢?笔者认为这与工业同构的传递性有关。仅占样本总量10.59比重的第六类几乎涵盖了除浙江、西藏、吉
22、林之外的所有省份,通过图4可以明显地看到三条工业同构程度上升的传递线路 北部从新疆开始,经过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到黑龙江结束;中部从河北、山东开始,经过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到云南、广西结束;南部、东部从广东开始,经过福建、安徽、到上海、江苏结束。,这表明工业同构上升存在着选择依赖性和传递性,每一个省的工业结构并不会和其他所有省都出现严重的同构情况,仅会选择性地与其中少数几个省份出现严重的同构情况,而这少数几个省份又与其他几个省份出现同构,正是这种选择性的传递和交织的情况造成了从全国角度来看的产业同构情况较为严重的结果。而至于这种选择如何进行,笔者认
23、为这取决于影响工业同构的某些因素,可能是因为某些因素在其中起了传递或者媒介的作用,使工业同构状况出现了传递式的上升。比如上文通过理论分析中得出的命题二中所述及的地区行政垄断,对于此,笔者将会在下文予以实证检验。图4 工业同构状况的传递三、省际工业同构度影响因素的假说与指标选取假说一:地区行政垄断促进工业结构趋同。如命题一所指出的,地区行政垄断的存在将会促使省际工业结构趋同。笔者采用三个分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来对地区行政垄断进行测量:一个分指标是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国有经济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
24、”的平均值来表示;第二个分指标“政府行使地区行政垄断的能力”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第三个分指标“政府干预市场的能力”用“政府消费占全部最终消费的比重”来表示。假说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工业结构越相似,反之,工业结构的差异越大。本文用人均GDP表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并用两地人均GDP的比值表示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数值大的除以数值小的,则比值越大,差异越大。假说三:消费水平差异对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影响。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是产业结构需求方
25、面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讲,两地需求水平越接近,则工业结构越相似,反之,则差异越大。本文用两个分指标“农村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再用两区域的消费水平的指标的比值来表示两地消费水平的差异,以数值大的除以数值小的,比值越大,差异越大。假说四:市场因素对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影响。市场因素对于区域工业结构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的功能将使各区域的工业结构稳定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上面;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发展,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重复建设以促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所以,短期来看,市场化的进行对区域工业结构影响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本文用
26、四个分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对市场因素进行衡量,第一个分指标为“所有制结构的市场化”用“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和“非国有经济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的平均值表示;第二个分指标是用“国内生产总值与政府消费之比”来衡量政府的市场化;第三个分指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表示投资的市场化;第四个分指标“人的观念的市场化”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非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的比重”(1-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非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的比重” (1-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的平均值来表示。假说五:已存的工业结构对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影响。任何现有的工业结构
27、都是在以前的工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来讲,上一期的工业结构越相似,则本期的工业结构越相似,反之则差异越大。本文用上一期的工业结构,即本期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的滞后一期值作为已有的工业结构的衡量指标。 假说六:两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对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讲,资源、禀赋是进行工业结构布局的基本条件,两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则其工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越小,反之则越大。假说七:两区域之间距离和运输成本对工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讲,两区域之间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大,则两地之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越小,专业化生产的可能性越小,则两区域之间的工业结构相似程度越大。由于资源、禀赋等的不可测
28、量性,对第六、七种因素将不采用明确的指标进行度量,而将其包含在下文中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中,即由于两省之间的资源禀赋、运输距离的差异在样本期间内基本是保持不变的,故对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运输距离的影响将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四、回归分析与合意工业同构度的经验测算本部分笔者将对影响产业同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Ynm,t=0+nm+lagYnm,t+1*monopolynm,t+ 2*marketnm,t+3*consumnm,t+4*econonm,t+nm,t其中,Ynm,t表示两省的工业结构相似程度,lagYnm,t表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滞后值,monopolynm,
29、t表示两省的地区行政垄断程度, marketn,t表示两省的市场化水平,consumnm,t表示两省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econonm,t表示两省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nm表示两省之间的在资源禀赋、运输距离之间的固定的不随时间改变的差异。下面分别对以上六种类型的产业同构状况进行估计,在回归方法上主要采用面板数据中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估计模型,为了选择准确、最佳的估计模型,将采用F检验其公式为:F=( SSEr - SSEu)/(N1)/ SSEu/(NT-N-k),其中,SSEr,SSEu分别表示约束模型(混合估计模型的)和非约束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的残差平方和(Sum squa
30、red resid),非约束模型比约束模型多了N-1个被估参数。当模型中含有k个解释变量时,F统计量的分母自由度是NT-N- k。,F检验的原假设为:对于不同横截面模型截距项相同(建立混合估计模型)。备择假设为:对于不同横截面模型的截距项不同(建立时刻固定效应模型)。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果查F值分布表,当F F(N-1, NT-N-k) , =0.01,0.05或0.1时(笔者取=0.01),拒绝原假设,则结论是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反之,接受原假设,则不能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表的输出结果中,对第一类的混合估计模型的估计表明,已存的产业结构,地区行政垄断,市场化因素都与工业同构正相关,且均在
31、5%的水平上显著,消费水平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产业同构成负相关的关系,这与前述理论假设都是一致的,但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二类的混合估计模型的估计则表明消费水平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产业同构成负相关的关系,而市场化因素则与第一类相反,呈现负相关,这就验证了假说中关于市场化因素对工业同构的两种作用,但其系数值均不显著,同类型一相比,地区行政垄断的影响减弱了,但仍然是显著的;对于类型三和类型四面板数据,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最佳,且其输出结果都表明已存的产业结构,地区行政垄断,市场化因素都与工业同构正相关,且都是在5%的水平上显著的,但与假说不同的是,消费水平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工
32、表 六种类型省际工业同构的面板数据估计输出结果类别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五类第六类 模型变量混合估计模型混合估计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混合估计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C-0.1076*(-3.484)-0.0667(-0.225)0.2119*(5.817)已存的产业结构0.8282*(21.521)0.9710*(53.274)0.8531*(37.868)0.7841*(26.544)0.8713*(29.171)0.7484*(23.154)地区行政垄断0.1535*(3.758)0.0524*(2.877)0.1561*(5.051)0.1152*(4.725)0.119
33、9*(6.313)0.2757*(9.538)市场化因素0.0114*(2.189)-0.0037(-1.235)0.0096*(5.106)0.0077*(3.325)0.0177*(5.744)-0.0062*(-2.557)消费水平差异-0.0212(-0.856)-0.0127(-1.065)0.0235(0.995)0.0076(0.389)-0.0562*(-2.955)0.0022(0.125)经济发展水平差异-0.0065*(-2.288)-0.0003(-0.159)0.0035*(3.859)0.0067*(2.051)-0.0011(-0.854)0.0087*(2.45
34、5)拟合优度0.9270730.9659750.9944850.9966410.9877360.995982注:数据来源于1984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19892006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并使用Eviews6.0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处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t值。*,*,*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业同构程度正相关 并且类型四中个体固定效应的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也不显著了。,尽管消费水平差异的系数值都不显著,并且地区行政垄断因素的影响也突然增大,那为什么在这两类回归分析会出现与假说不一样的结果,即消费水平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工业同构程度正相关,而不是负相关 并且类型四中资
35、源禀赋、运输距离(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也不显著了。,对此的一个解释为1994年之前,中国尚未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各省份依然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当中,财政体制尚未改革,地方政府的力量相当强大,以至于其他因素对于工业同构的影响发生改变;对于类型五的面板数据,经过检验,采用混合估计模型最佳,其输出结果表明,对于区域工业结构先上升后下降的样本而言,消费水平差异的作用显著,与工业同构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也与其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已有的产业结构,地区行政垄断,市场化因素仍然与工业同构成正比,并且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对于类型六的面板数据,经过检验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其估计结果表明,地区行政
36、垄断对产业同构的影响在六种类型中最大且非常显著,工业结构滞后值、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消费水平差异均与产业同构程度正相关,但系数值较小,消费水平差异的系数值仍不显著。市场因素与产业同构负相关,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估计结果很可能表明地区行政垄断就是产业同构上升的传递因素,从而从经验上验证了上文中所的命题二。同样与类型三、类型四的估计结果相同,由于地区行政垄断力量过于强大,消费水平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与假说不一样的估计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类型六个体固定效应的值由负变正,且很显著,很可能表明地区行政垄断改变了资源禀赋,运输距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这六种类型的实证分析进行一
37、些总结:已存的工业结构对工业同构的影响最大,且都十分显著,其次是地区行政垄断,而地区行政垄断力量的过于强大,很可能改变其他因素对于工业结构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消费水平差异 甚至是资源禀赋、运输距离的基本影响。,消费水平差异除了在类型五的估计中是显著的之外,在其他类型的估计中都不显著,说明消费水平对工业同构的影响没有预测中的那么大,而市场化因素对工业同构的影响则是双重的(尽管有时候其影响是不显著的) 需要重申一下,类型六的估计结果很可能表明地区行政垄断就是笔者在上文中所提及的产业同构上升的传递媒介,从而从经验上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得出的命题二。最后,要对工业同构有一个确切地把握,就必须从性
38、质上分清何为合意的工业同构度,即两省的工业结构相似程度达到多少是最优的。对于此,陈耀曾在理论上加以分析,但至今为止,尚未有学者从经验上加以求证。笔者在做此项研究的时候发现省际工业同构程度与一省的经济效益指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果这种联系是这样的,即在若干年的时间序列中,有两个省它们的效益指标与它们之间的产业同构程度成倒“U”型的关系,则可建立以下模型: Ynm,t=c+*INDUnm,t+*INDUSnm,t2+nm,t其中, Ynm,t表示两省的经济效益指标,INDUnm,t表示两省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其中,经济效益指标宜采用多种经济效益的加权指标,以全面反映经济效益状况。通过对该模型的估
39、计可以计算出模型的经验参数,然后根据最优化的一阶关系:+2*INDUSnm,t=0,可以得到最优的省际工业同构度的经验数值:INDUSi,j* = -/2等于和低于此最优值的都处于合意的工业同构度,否则就是不合意的。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此就不做具体的经验分析了,但对于合意的工业同构度的经验测算无疑是政策制定的战略关键。详见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周黎安的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一文。详见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4期陈耀的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一文。(参考文献)1Alwyn Young. “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40、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QJE ,Nov,20002 胡向婷、张璐.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5年第2期3白重恩.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 经济研究 2004年第4期4陈耀.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J, 中国工业经济 1998年第4期5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 经济研究 2004年第6期6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1)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年8夏大慰.产业组织:竞争与规制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石淑华.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1张维迎、栗树和. 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J,经济研究,年期12何晓星. 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J,中国工业经济,年期13李军杰. 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