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711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 4月23日上午,2004春季武汉金融论坛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隆重举行。论坛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省金融学会和武汉金融杂志社联合举办,主题为“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现将本次论坛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对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认识对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存在局部的经济过热,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吴少新(湖北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状况是:总量基本平衡,但达到上限,局部存在着体制性、结构性和口周期性的过热。其中体制性过热表现为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投资大于民营主体的投资;结构性过热表现为房地产、原材料价格上涨

2、;周期性过热表现为积极财政政策经过6年之后使物价呈现周期性上涨。虽然目前物价在可承受范围内,但存在三个加压和三级扩张压力态势。三个加压是:物价从负数到正数,其中高的达到20:6以上,投资品最高达200;从正数转入较高上涨率;从投资品向消费品价格上升。由纵向三级加压最后走向扁平的物价全面温和上涨。三级扩张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到批发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到零售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到消费品价格指数。由于生产比发零售消费指数有一个传递过程,有69个月的时滞,因此物价走势表现为:1-2年温和通胀在所难免,因为粮食库存在下降;恢复性投资增长在2-3年内是必然趋势;物价增长惯性在2-3年内会持续。吴新民(

3、湖北省经济委员会):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有所显现。但呈现局部性、结构性和恢复性特征,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情况看,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在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上涨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5。从上述情况可看出,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是来自食品牙口投资类产品。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存在,由于时滞的作用,下半年可能会表现为通货膨胀。卢芸湖北经济学院教授):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投放与通货膨

4、胀有着密切的联系,现金作为货币供应量最为活跃的部分,对物价有着推动的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10多年来我国年度现金投放一直保持在1000亿元左右, 2003年现金投放2468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到2003年末,我国市场的货币流通量为19746亿元。上涨了14.3。由于其中有一个时滞的作用,2003年货币投放的影响有可能在2004年的下半年表现出来。周加庆(湖北省统计局城调队),当前的湖北经济已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一是价格总水平的涨幅逐渐加大,价格上涨的范围在进一步趋广:二是农村价格涨势逐步加快。1-3月,全省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比城

5、市涨幅高出了0.9千百分点。一举改变了较长时期以来“城市物价涨幅高于农村”的格局。从物价上涨的商品构成看,还不是商品的普遍上涨,说明了目前的通货膨胀尚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对于目前的湖北物价形势,从“量”的角度观察,已突破了通货膨胀的临界点,步入了温和通货膨胀运行区间;从质上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逐步加大,使宏观经济潜伏着更大程度通货膨胀的危险。第三种观点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是暂时的,不会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和通货膨胀。黄宪(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目前物价上涨主要包括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上涨。从消费品价格上涨看,主要是粮价上涨引起的,但这种现象不会持续下去。原因是:近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价格恢复性

6、上涨及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供给缺口的加大,所以上涨是短期现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消费在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这次粮价上涨只是恢复到1996年水平。在供给上,我国已出台土地批租和耕地保护措施,耕种面积牙口产量都会增加。另外从工业品价格看,上涨也不会严重。原因有两个:工业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据商务部的一项统计,2003年统计的主要600种工业产品中,仍有78.8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上游向下游产品的传导机制存在着障碍,所以上涨不具有持续性。魏尚平(湖北省统计局综合处):虽然今年一季度湖北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3.9,涨幅为1 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已面临一定的通货膨胀压

7、力。但总体来看,湖北物价水平仍处在合理波动范围之内,年内不会出现明显通货膨胀。其主要依据:一是目前物价上涨是建立在近5年来价格水平长期低迷基础上的一种恢复性上涨;二是目前物价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不会出现全面上涨。从构成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八个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分析,目前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推动的。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物价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保持在4左右,不会超过5;三是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和投资类产品涨价过猛,但对下游产品价格拉动作用小,也未传导到消费领域。二、形成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原因关于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通货膨

8、胀压力主要是因为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徐长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从前几年的通货紧缩到目前快速形成的通胀压力,我认为主要是内外两个原因。其中内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挤压:一是商业银行行为。亚洲金融危机后,银行对信贷控制很紧,但从去年开始却放松了,原因是商业银行改革和上市。由于要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不良资产比率,所以有扩大贷款的冲动。去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降低5个百分点,看起来成绩很大,实质是贷款急剧扩大的结果。二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十六大以后,各级党政领导换界,在追求政绩的冲动下,为了加快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各地投资规模增加,造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今年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因此

9、这次过热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而消费需求较稳定,并没有太大增长。外因方面:货币大量投放也加速了通胀压力。造成货币大量投放的原因是我国这些年国际收支盈余大、外资引进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扩张,再经过乘数作用,货币投放增大,从而加大了通胀压力。由于上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这次通胀的快速出现,这也成为调控的难点。第二种观点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投资引起的。何国华(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这次物价上涨除粮食短期所引起的物价上涨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房地产投资引起的。1998年开始的住房市场化改革改变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预期,对居民其它消费产生

10、了越来越明显的挤出效应。在住房市场化和贷款低利率的刺激下,房地产投资从1 998年开始快速增加,1998年之前,房地产投资的规模每年都在3000亿元以下,而这之后,房地产投资不仅绝对规模逐年增加,增长速度也逐渐加快,到2003年竟然超过了10000亿元。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引起了其上游物资资料需求的猛增,价格也急遽上涨。比如我国钢铁消费已经连续3年增速超过20, 2003年我国钢铁消费量占到全球总量的27,其中60左右被房地产业消费。而购房贷款放松、土地成本上涨、投机炒作以及房价上升预期等因素是这一轮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比钢材水泥等建筑成本上升的推动力量强得多。第三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

11、缺陷导致控制物价上涨工具失效。方洁(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1、操作工具与方法有缺陷,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种类单一。货币政策缺陷表现在:一是利率杠杆在宏观调控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国债市场规模有限,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交易量偏小。三是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由于社会信用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商业票据使用受到制约,再贴现业务难以形成规模。四是信贷政策(窗口指导)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实质上,任何指导意见既不是数量型工具也不是价格型工具,仅是一种道义劝说,真正的贷款程序、数量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五是中央银行在操作中不善于利用、引导公众预期。2、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革与创新相对滞后。目

12、前,我国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而推行的稳健货币政策与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以防范风险为主的稳健型经营目标约束,势必产生宏观与微观目标的非一致性,直接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作效率降低,在客观上造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力大打折扣。第四种观点认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宋清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成本推动因素,也有需求拉上因素。从需求拉上角度看,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贷款投放过多源于投资需求膨胀。通过对 1990至2003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表示)与贷款增长率之间相关性的线性回

13、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贷款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呈正相关关系。另外,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 周加庆: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由三种因素形成:一是成本推进。主要表现为,上游产品涨价增大了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二是需求拉上。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也将双双增长,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扬;三是通货膨胀预期。一般地说,在通货膨胀发生时期,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尽管与某些领域的价格关联度不高,其影响也微乎其微,但受通货膨胀预期作用的影响,在市场价格约束软化的条件下,导致“搭车涨价”的现象日益突出,也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三、当

14、前通货膨胀压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前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是可以接受的,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黄宪:35的通货膨胀率是可以接受的。当前物价上涨是在较长时间紧缩、经济开始复苏背景下产生的,它必然以投资设备更新为先导,因而部分投资品上涨是必然的;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数量型没有发生变化时,以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当前物价增长加快是因为前几年基数低,所以不同于往日。因此我认为不会出现恶性通胀,虽然物价在上涨,但是涉及商品范围不广,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特别是粮食和原材料带动的物价上涨不是一个长期现象,而是平缓现象。另外,局部性的投资过热主要是房地产

15、带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所引起的,但是应该看到这次投资主要是内生性的,表现为企业的自筹资金占比较大,政府占比小;商业银行贷款大,而且商业银行行为也具有内生性。因此这种投资过热是正常的,不能说是过热,特别是内生性投资的扩大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良性循环的好趋势。方洁:高投资率存在合理性,是我国工业化加速和体制转轨加快的特殊时期的正常现象。重化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主要源于国家投资的大量增加,而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既是投资需求也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大于消费需求是正常的;现有投资与1 9 93年和 1994年的投资热具有不可比性,因此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衡量通胀不

16、可靠。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对经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黄良港(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持续的物价上涨和局部的经济过热可能对全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虽然总体上看,全省经济运行在正常区间,但是从部分领域的投资情况看,局部过热的问题在湖北省也是存在的。物价上涨过快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进而影响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另外,湖北省持续的经济增长滞后性有可能导致我省成为资本流动的边缘化地区。尽管今年全省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加速,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全省主要经济指标仍然滞后于周边地区。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全省与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延长了,

17、由当时的6个月左右延长到了1 5个月以上。其带来的后果,一是在国家相对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下,我省的高增长期可能要短于周边地区。二是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要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煤电油运的紧张都已经对我省优势产业生产能力的发挥构成了制约。而且滞后的高增长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三是受较长时间增长滞后的影响,在外资向我国转移和沿海资本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我省有可能成为资本流动的边缘化地区。四、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选择关于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要实行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举,尽早抵制通胀势头。徐长生:与1 9921 993年不一样,

18、现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主要采取引导性、指导性政策,行政约束在弱化,因此短期内不能阻止通胀势头,今年内通胀还会演化,可能在下半年或年底。从信贷增长表面上看是银行行为,但背后实质是政府行为。因而恐怕还要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贷款规模,现在经济过热是结构性的,一般消费品还是生产过剩,但是重点领域:钢铁、原材料、能源、房地产还是过热,这是投资带来的,不是消费,不是最终需求带来的,因此在重工业偏重领域应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局部过热有可能导致全局过热,同时货币政策要选择结构性,要用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整局部过热现象。何国华:通过直接、间接的信用控制监控房地产价格。央行可以使

19、用一些直接和间接的信用控制手段,比如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资本充足率,限制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等方式。一方面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行政信贷检查,对部分商业银行不顾审慎经营原则,盲目发放贷款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制约。另一方面,要及时公布行业政策,并组织力量,研究并及时发布各行业产品海内外市场供需、有关产品产量供给动态等方面具体信息,供各银行参考,帮助银行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第二种观点认为,要运用综合的货币政策。宋清华: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缓解和释放通货膨胀压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需要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随着经济的逐步市场化发展,价格机制的作用会更明显,人们会更倾向于通过价格

20、来进行调节。在货币政策的“工具箱”中,利率和汇率是非常重要的价格型工具,它们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具有独特而有效的作用。在货币政策的各种传导机制中,利率都是非常重要的传导环节。不管是货币渠道。信贷渠道,还是汇率渠道、资本市场渠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首先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由利率变动再影响贷款、汇率、股票价格,社会财富,因此引起投资变动,最终影响产出。提高利率一直被认为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剂“良药”。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多种利率政策手段来对付通货膨胀,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通常我们只注意到存贷款利率,实际上中央银行可以调整和调控的利率很多,既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实际上还包括

21、中央银行可以直接调整的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央行票据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可以调控的利率如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甚至贷款浮动幅度的改变,结息和计息方式的改变等也可能影响到利率水平。吴少新:货币政策应采取总体适度从紧,松紧搭配,供求双重调控。总体适度从紧:央行将M1、M2和信贷增长控制在“货币信贷政策箱”以内,即经济增长9,物价上涨35,M1、M2和信贷增长为 12%20以内,低于12适度放松,接近20适度从紧。松紧搭配:对房地产、基建投资以及部分加工业从紧,防止虚假投资需求和投资泡沫:对钢材水泥。汽车等也适度从紧,防止其过分超前;对“三农”和服务业适度放松,以此增加粮棉油农产品

22、的供给,缓解就业压力。供求双重调控:在供给方面包括减税,增加补贴;同时对农业生产资料采取价格控制,增加农副产品的供给,以及服务业的供给;同时,适度增加进口,从国际市场增加国内供给。在需求方面,央行继续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对第二产业以及引起投资过热的信贷需求要分类控制,同时发挥利率等市场价格的调控作用。另外,对于中央银行实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各地应在货币政策创新方面加大力度。总之,货币政策措施选择要有针对性,目前总体应适度从紧,重点放在结构调控。分类指导、供求双重调控上。方洁:货币政策要在促进消费和投资平衡发展上下功夫。我国货币政策应当注重在引导投资和消费的平衡发展上下功夫,对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行

23、为以预防为主、以治理为辅,同时采用结构性信贷政策鼓励消费增长:一方面对住房装修、家用汽车、电器。通信设备、教育、假期旅游等领域的消费信贷继续给予优惠;另一方面也应实行较为宽松的消费信贷政策,培育农村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群众的良性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三种观点认为,加强对湖北省物价的调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缓解局部过热的趋势。周加庆:当前价格调控的着力点选择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对物价水平的调控。在货币信贷资金方面,利用货币工具对过热的行业加以调控和引导;在投资方面,要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在市场流通体制方面,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利用价格、税收等经济

24、杠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要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和程度,建立市场价格的快速反应机制。三是建议政府适当调整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要实现政府提出2的物价调控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建议政府将物价调控目标调整到4,以增加实现调控目标的可能性。四是高度关注粮油等基础食品的价格上涨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震荡。政府应该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实行必要的补偿制度,并建立相应的生活保障机制。吴新民:对湖北省工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局部过热。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针对当前煤电油运供求矛盾加剧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对煤电油运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煤电油运的生产、供应、调运和库存情况。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步

25、伐。湖北省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占三分之二,而重工业所需主要生产资源贫缺,资源状况与工业结构不匹配,资源对生产的约束越来越严重。要从根本上缓解资源制约问题,必须加大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轻工业,改变湖北省轻工业腿短的状况;大力培植精品名牌;加快企业并购重组,壯大企业集团。大会结束时,徐联初行长代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作主题演讲。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摆脱过去几年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是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潜在压力仍然存在。他指出,

26、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未来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重点要防止资产泡沫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货币政策总量应保持微调力度,不宜收缩过快,小幅快频相机调整利率结构,辅之以特种政策工具,与其他宏观政策寻求配合。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