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733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2-11 13:43:00 作者:陈志开成建编辑:studa20摘 要: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世界经济出现极大衰退,作为经济的载体企业受到极大影响。在中国,受到最大影响是中小企业,江浙沪、珠三角许多中小企业出现停产,甚至倒闭。重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缺少创新能力,根据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就如何打造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作为一个国家灵魂,作为国家的细胞企业,首先应该打造应该创新能力,从而带动全社会的创新。2008年9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危及全球,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

2、国作为世界经济组成部分,金融危机也冲击着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江浙沪、珠三角的许多制造性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有些地方出现倒闭潮,几千万农民工滞留在家乡,找不到工作。企业经营进入寒冬。对那些苦苦支撑的中小企业什么可以带领它们走出危机?我个人认为创新是企业摆脱目前危机的其中一条重要途径。 1 创新概念的界定 创新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的。熊彼特把创新分为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销售市场。 (4)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一种新的组织。 厄特巴克(JMUMerback)在70

3、年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缪尔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技术创新概念作了系统的整理分析,并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著名学者弗里曼(c Freeman)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本文中创新将采用弗里曼的观点,认为创新就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 2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

4、31年来,我国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首先,外资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我国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大。其次,资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日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水平总体上偏低,与国外中小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开发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从现实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没有摆脱以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采用模仿技术比较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生产成本过高,产品缺乏差异化,市场竞争压力大。在目前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只有实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进

5、行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和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受到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如政府支持、企业人才结构、企业领导支持等。目前,国家一些重大创新虽然来自于中小企业,但是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存在种种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的经费、风险比较大,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去走创新这条路。(2)研发能力不足,以企业研发机构普及率为例,我国99%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开发机构。而日本有相当多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3)缺少高素质人才。很多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没有雇佣中高学历人才,而是拥有大量低学历人员。如中小企业中财务人员的学历

6、分布,不同学历的人员占整个财务人员的百分比分别为:中专65%,中专以下5%大专25%本科及以上仅占5%。(4)缺少科学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管理粗放,缺少现代管理新观念和方法。(5)资金缺少。每年中小企业用于创新和研发经费很少,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3%左右。(6)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员工认为创新只是研发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没有形成人人有创新思想的文化氛围。而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不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创新过程中。 3 打造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相关对策 3.1 培养中小企业创新合作机制 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由于如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

7、政府、企业与院校之间更应该加强合作。由于单个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如资金不足、创新风险大等,更应该培养创新合作。(1)中小企业之间合作。在金融危机这个寒冬下,尤其同行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不应各自为战,而应该抱团取暖。同行企业在技术互补性较强,技术之间融合较容易实现。合作可以大大增强合作双方或多方的竞争力。尤其对一些大型创新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个企业往往能力不足,如果中小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将会利大于弊。中小企业之间可以采用以下创新合作模式:组建技术联合体和联合引进攻关。(2)中小企业与政府之间合作。由于政府往往实施大型创新项目,会邀请企业、院校参与其中。一方面,在这方面合作,政府应该

8、倾向于中小企业;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应该参与政府的一些大型创新项目,培养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拥有自身核心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不会处于不利局面。(3)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合作。大专院校比企业拥有更多高科技人才,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不足。合作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采用建立联合开发基地,如海尔就与北京大学等一些高校建立联合开发基地,实现海尔在多方面的创新。企业利用高校为自己培养自己所需人才。芜湖奇瑞就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利用高校为自己培养汽车方面定向人才,解决了人才缺乏这一难题。 3.2 构建中小企业创

9、新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强化以创新集群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环境的形成,现阶段重点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公共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创新组织。在当今金融危机中,政府应该构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建立全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系统。国家和各级省政府机关中的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尽快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实现信息公开和共享,引导中小企业诚实经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设。由中央政府和各级省政府出资或授权出资,吸引商业银行、各地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家参股,组成股份制和市场化的国家和省级再担保公司,为一些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提供贷款担

10、保。(2)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多层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境外上市等途径,展开直接融资。国家和各级省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大对中小企业在前期、中期、后期的扶持和投入,减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风险。(3)通过税收、财政等积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在税收方面,对进行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税收返还制度。在财政方面,对进行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补贴或者资金参与的方式支持它们进行创新。 4 加大对中小企业专利的保护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相当薄弱。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导致本企业的创新成果被他人无偿享用。一方面,打击了企业进行创新的积极

11、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创新活5 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激励创新机制 创新在中小企业应该建成一种文化,不应该看成研发部门或个别人的活动,而是全体员工的事。为了使创新成为企业文化,应该健全企业内部激励创新机制。海尔就是把创新融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使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创新,如:海尔在管理方面,把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重点,将IE、6S活动、网络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等引入企业管理,使名牌产品处于先进的全方位优化管理之中。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健全自身内部激励创新机制,根据创新的大小,给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激励。精神方面可以设立“创新能手”等称号,在物质方面,可以给予100元到万元的不同激励层次。这样,一方

12、面鼓励员工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一种文化,为企业形成核心能力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吸引人才加入,留住人才。 6 建立人才激励和培训机制 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综合国力重要影响因素,人才也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人才是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有一套好的人才激励和培训机制,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保障。 在激励方面,建立企业内部创新人才业绩考评制度,加大创新奖励力度; 鼓励人才以专有技术、科技成果等技术入股,获取合法收入或占有企业股份; 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重奖; 提供带薪休假、住房补助、医疗和退休保障计划、团体人寿保险等福利。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这种创新人才的薪酬

13、制度,可以保证创新人才不必为基本生活保障而担心和奔波,他们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同时,也可以使创新人才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样创新人才对企业就会有更多的责任感,更加努力工作。 在培训机制方面,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办培训基地,增加中青年创新人才的专业培训费用和培训次数,支持鼓励中青年创新人才通过在职学习、出国深造、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企业倡导人人都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景宏文,陈志鹏,周潮.西部中小企业创新人才流失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3). 2朱云峰.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及对策J.湖北财经

14、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4玉冰.山西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外部环境研究J.经济师,2007,( 6).动开展,阻碍创新性国家建设。加大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品的技术标准的制定。普及专利知识,提高中小企业专利意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维护合法权益。当今世界,各国加强了对专利保护,维护自己国家企业在世界竞争中不败地位。所以我国加大对中小企业专利保护,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活动推动和保护,有利于企业加入到创新活动中来,有利于我国建成和进入创新型国家。 如何塑造

15、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2-09 15:07:00 作者:吴广芹编辑:studa090420摘要:本文从探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渊源出发,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在回顾核心竞争力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界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理论内涵。接着对现有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以及对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外部环境和政策进行初步分析。通过结合我国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外部行业决策、战略选择及周期调整、技术和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对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初步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 竞争战略 1 核心竞争力概述 1.1

16、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在他们所著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这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该理论较目前其他企业理论更好地解释了成功企业竞争优势长期存在的原因。 1.2 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和依附载体分析是探究本质的前提。前者探究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何种形式反映出来的;而后者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何种载体中。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分析而言,显然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但从核心

17、竞争力的度量、评判和提高 措施分析看,后者成为了措施的落实点,即只有在载体培育的基础上,才能孕育出独特的、不为外部所获取和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离开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去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成为无本之木。 1.3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成要素是多层面、多元化的,表现为多种形式。它可以是企业足以胜过他人的关键技术、优质资产,或者企业优越的管理人才。也可以是企业过人的市场预测、营销能力。它还可以是企业独有的研究开发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尤其是企业优越的管理模块、企业文化等。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快步迈进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引人注目,己成为经济发展

18、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是,当前中小企业正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竞争、企业自身内部缺陷、市场环境不完善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直接影响了它们的发展速度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2.1 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舞台。尽管受到区际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自由化受阻、国际恐怖主义等因素的困扰,世界经济仍然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相对均衡的发展时期。同时我国国内政局稳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2 微观环境 企业决策层素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业主和经营者绝大多数是由社会各个附层分

19、化而来,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战略眼光,经营管理能力欠缺,职业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整体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3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策略 3.1 企业自身在产业结构中的外部策略 尽管相关外部环境的范围很广(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各种因素),但企业环境最关键部分就是企业投入竞争产品所属的一个或几个产业,这是产业的吸引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的因素。产业结构强烈影响着竞争规律的确立以及相适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它是最基本的竞争环境。 3.2 潜在竞争对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新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自起炉灶”或以兼并、合资等方式进入到产业中来,对产业产生冲击,并

20、影响到企业的相关价值活动。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入侵威胁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大的入侵威胁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可能被削弱。侵入障碍和预期的报复行为的激烈程度决定了入侵威胁的大小。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4 营造技术创新氛围以及更新管理创新观念 4.1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4.1.1 建立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技术开发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形成长、中、短期的层次研究开发体系,这种以技术中心为核心、长中短期研究开发活动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既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又有利于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和工艺的

21、改进,既能使企业保持后劲,又能形成市场的冲刺能力。 4.1.2 建立企业内部研发、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在立项前组织市场销售、生产研究部门有关人员相互交流与合作,在立项表中要有市场、生产、财务、科技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共同签字,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定期请各方面人员来讨论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技术开发与生产销售紧密衔接。技术开发课题和技术改造、基建及市场开拓都要纳入统一的发展规划中,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为实际的技术创新原则就是:课题市场化、目标规模化、成果商品化。在上述三个原则指导下,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专利发明,以及一定更新速

22、度和迎合需求的新产品。这样的技术创新,企业会形成核心竞争力基础,因此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4.2 注重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方面 4.2.1 观念创新 企业的发展,经济形态的转变,都离不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善于总结企业改革中脱颖而出的管理新思潮,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人才观念等各种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4.2.2 制度创新 企业的制度创新是搞好企业各种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我国中小企业在多年的创业经营和体制改革的试验

23、和探索过程中,最终会趋向职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要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各行各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内部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由此可可见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4.2.3 文化创新 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经营资源就是知识。因此,综合利用知识能力的人刁也就越来越重要。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把人看成是“文化人”,它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看重人的作用和价值的实现。参考文献: 1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史东明.核心能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彼得圣吉著,

24、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4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转贴于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初探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2-09 14:59:00 作者:孙莉娟编辑:studa090420摘要:对于企业来讲,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管理离不开培训体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培训需求体系,才能使企业和员工更好地发展。本文介绍在企业培训过程中,培训需求评估,培训体系建立、培训设置理论指导、内外部培训资源利用、利用虚拟组织和培训实践安排等步骤,使员工从技能培训、标准执行培训,管理培训都收到实效,最终实现员工人生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培训需求培训体系培训发展 1我

25、国企业目前的员工培训状况 虽然当前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与以前相比,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思想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培训投资仍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企业在投资于员工培训上的资源仍然较少。除举办子弟学校和政治任务性质投资助学外,真正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 1.2培训体系不健全,模式单调僵硬国内企业对员培训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很多企业和部门将员工培训看成是可有可无的程序,很少主动对员工进行培训,即使有些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往往也是因为机制不健全,达不到应用的效果。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仅42%的企业有自

26、己的培训部门。对于很多国内企业来说,培训就是来场讲座、考察学习等快餐式的,很少根据企业自身需要来培训员工,更多的为培训而培训,流于表面。 1.3培训实践效果差这里所说的效果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为失败的培训,即企业所实施的培训对于现状并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毫无促进效果而言。其二为训而无用的培训。“用”是指培训后,可以将所学用于现实实践中。既然有了一种能力,就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培训后,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仿佛培训的那段日子只是企业好心施舍的一个特殊“福利”。 2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效果差的原因 在发达国家,很多企业将培养高素质和高业务水平的员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

27、展的最大动力,对此极为重视,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和成熟的方法。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多年,加入世贸组织也好几年了,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经营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可为什么对员工培训方法和体系的改进上却进展缓慢呢?总的来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培训投资的风险性将培训视为一种投资,甚至是一种战略投资,已逐渐为大多数企业所认同,不少企业家或人力资源经理都可以就此话题侃侃而谈。但既然培训是一种投资,当然需要回报,风险也由此而产生。从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和整体竞争力的企业必然会面临未来的生存风险。 培训投资与人力资本增值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结果。一是个体人力资

28、本与企业人力资本共同得到提升;二是个体人力资本增值较小,企业人力资本增值较大;三是个体人力资本与企业人力资本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值;四是个体人力资本增值很大,但企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值。由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这种代价能不能带来增值,却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出于保守和短视思想,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培训采取和回避和敷衍的态度。 2.2培训流于泛泛由于国内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往往不考虑企业的长远战略,所以并不重视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我国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即使有培训项目,由于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往往也难以达到预

29、期的目的,使得培训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休假。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体系 3.1培训的需求评估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求评估,主要是预先考虑企业需要员工掌握的技能和业务,然后对所培训员工进行个人分析,评估出每位员工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需要所需要付出的人力和资金等资源,再定下出培训目标和效果等。这几项评估除了企业管理者和人事部门要了然于胸以外,也要使被培训的员工了解,以便得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3.2培训设置的理论指导经过严密和科学的培训需求评估以后,如果企业认可,接下来便需要考虑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量,除了物质上的投入(包括人力的和资金的等等)以外

30、,首先要对培训的理论进行准备。这里所说的培训理论理论指导包括绩效理论、学习理论和投资收益理论(ROI)等等。 3.3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充分利用培训是提高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主要手段,在划分出了技能型培训与思维开发型培训,整理出培训目标后,如何选择和利用现有资源对培训的效果至为重要。 我们企业可以用“传、帮、带”等传统方式,利用内部资源在工作流程和生产技艺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学习,通过有经验的员工的帮助和指导,再加上频繁的练习来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这些实践性极强的工艺流程,即使身为是行业内的专家,也并不一定能样样精通,所以我们才要充分的利用内部资源,本质上也就是利用业已成功的以往经验对员工进行

31、培训,这样一方面节省了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员工的培训更接近于生产第一线。 外部资源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研究能力的提高上。对这种资源的获取一方面企业可以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培训,使员工能得到正规和理论思想上的提高;另一方面的可以根据员工兴趣的特长,鼓励员工积极的自己寻找参与和学习的机会,虽然这样对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但是效果要好于企业组织的培训,也更有针对性。 3.4培训的实践安排 3.4.1岗位技能型培训企业的培训与职业教育不同的一点在于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理论的体系研究便不是其追求的重点目标,即便是在企业的开发部门或其他知识密集型的部门,岗位培训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高级技术

32、人才或管理人才的岗位培训当然不是完成表格设计等内容,需要通过培训来帮助他们理解公司的决策过程、交流沟通的渠道和建立完善的人际关系。 3.4.2价值创造培训白领人才在企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流程规划、组织管理方面,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对这一群体所进行的培训与技能培训应该区分开来。在知识的学习方面,他们经历的大学教育或者更高的教育已经奠定了基础。 有许多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脑力激荡法、扩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都可以利用专门的培训课程来提高。当然并不只要有创新便能被企业接受,还需要有价值体现。 3.4.3培训与实践安排无论采用演示培训、传递培训或团队建设培训,在受训者获得技能、

33、理念上的进步之后,巩固的效果需要来自于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使培训成果在生产、管理、开发中得到体现。经过一段时间,行为习惯固定之后,培训才真正达到了目的。 转贴于3.5培训效果评估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了技能型培训和创造型培训,基本上他们涵盖了培训的两大层次。如何划分培训类型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使培训具有成效,也就是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把握培训的投入与产出资料。 总之,培训的安排不能搞形式主义,培训后的考核、评估都是必要的配合手段。而且评估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相关联,为其人力资源的含量分析提供量化依据。 培训有两个根本的意义,一是为企业培训出合格的生产、管理或开发人员,二是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个人

34、有所发展。实践应该说是培训的延伸而不是终结。 变化,是企业环境的永恒主题;应变,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企业适应不断变化和日趋复杂环境,所迎接的挑战是,你无法明确究竟谁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而也就失去了指定对策的目标,而唯一能做的是,找出自身的问题,对准短处开火,进行好每一次培训。 参考文献: 1董志强.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金招弟.培训为何老是走样.企业管理.2003年11期. 3李宝元.战略性激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4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

35、1版. 5邹东涛.哈佛模式培训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和线装书局.2002.3. 6美布鲁斯.培训教程激发员工24策略.中信出版社.2003.6. 7美罗宾斯.敬业.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CTI作用研究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2-09 14:29:00 作者:张峰编辑:studa090420摘要:本文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背景,和技术创新活动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呼吁企业的技术创新急需技术竞争情报的出炉。并通过对技术竞争情报(CTI)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各种作用的研究,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各个阶段的技术竞争情报所具体起的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竞争情报创新风

36、 0引言 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我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产品结构升级,引进技术的难度增加,我国进入到了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拓宽市场洞察力。因此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实力与地位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决定着企业能否成为经济竞争的主流,而技术竞争情报则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动因。现代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创新能力,技术竞争情报更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企业要在竞争上赢得优势,就必须明确认识和发挥技术竞争情报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企业只有依靠技术竞争情报才能不断更新企业面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

37、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要求。 1企业技术创新的背景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近年来累计引进外资上千亿美元,使“引进来”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方式,在促进经济与技术创新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由于只是盲目的引进先进国家的机器、技术、管理经验,不注重对自身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使我国企业普遍形成了对外技术高依存的现象,使发展面临巨大的潜在威胁。一旦引进技术面临关键数据和专利技术保护的瓶颈,就不得不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特别是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轻视,极易造成国外通过贸易壁垒对我国技术实行制裁式封杀。 与外国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

38、不仅要在经营规模、资本实力和研发能力方面缩小差距,而且更重要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很强的CTI意识,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改变研发与应用的“信息不对称”劣势,减少对外技术依存度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不少跨国公司早就利用自己在CTI方面的优势,以全球战略为目标,以资本、技术、品牌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等实力整合中国的产业、企业和资源,已在国内一些重要产业领域形成由外资控制着研发、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产品销售渠道等效益增幅较大环节的垄断地位,而内资企业则常常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发展空间和技术进步受到极大限制。 因此,如何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基于自主创新的CTI体系,

39、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和控制,将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2企业技术竞争情报 2.1技术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CompetitiveTechnicalIntelligence,简称CTI)是指能给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的威胁、机会或发展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获取、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2CTI对企业的作用 2.2.1CTI对企业技术环境的作用企业的技术环境对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产品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内环境机制,主要体现在:第一,技术竞争情报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互联网、人际网、学术网等媒

40、介收集企业所需技术,进行技术扫描服务;第二,技术竞争情报还可对收集到的技术情报进行一个完整的信息分析过程,最终得到由分析所形成的新产品。第三,技术竞争情报通过分析各方面的发展数据,可对企业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起到预测性的作用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2.2CTI对企业竞争对手的研究作用CTI的另一个显著作用是对企业外部信息的技术监测作用。第一,技术竞争情报还主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特别是竞争对手带来的技术方面的机会和威胁产生,随时产生预警机制,起到随机应变的作用;第二,技术竞争情报还是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的商业敏感信息,特别是决定企业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产权等。 3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CTI作

41、用研究 3.1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企业创新能力主体在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实质则是由技术新构想的产生,经研究开发形成新产品投放市场,到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个商业化过程。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 3.1.1目标确定中的风险第一、市场未来需求状况未知,需要分析市场、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进行风险预测;第二、企业自身能力及素质欠佳,存在风险性较大,需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求全、求新、求大。 3.1.2准备过程中的风险第一、融资风险,由于创新急需大量的资金,而见效较慢,易导致由于资金问题拖延或阻止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第二、人力资源引入的风险,企业存在着参与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不足、中途流失、综合素质不甚理想

42、等问题。 3.1.3研究实验的风险第一、总体思路确定是否正确,容易走弯路会增加大量成本,甚至会断送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第二、技术本身成熟程度,看似可行且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容易因缺乏成熟性而失败;第三、技术进步的加速性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存在着风险,技术进步的加速性有可能使技术创新最终的创新成果过时。 3.2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CTI作用研究一般来说,企业技术产品创新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产品规划阶段、技术研发阶段、产品实用化阶段、产品商品化阶段。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过程,这四个阶段都离不开技术竞争情报的支撑作用。 3.2.1产品规划阶段产品的前期规划是具体明确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度和产品市场份额、产品信任度的

43、诸多影响创新产品自身价值和研发投入意义的阶段,需要利用CTI做大量的调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需求评估:利用CTI情报策略收集企业所需开发产品的具体需求,确定企业所需开发产品的市场规模、当前产品的开发力度及早期预测产品生长周期等信息;产品规划: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CTI各环节的任务,包括数据信息源、搜集方法、分析方法、演示方式等;制定出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CTI应用策略与计划;情报搜集:展开CTI应用,按计划利用互联网、数据库、期刊杂志、行业专家等信息源搜集企业所需产品的原始数据;信息分析:在收集到得CTI信息的基础上,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组织数据,并根据企业需求对其进行分析,已得出能够解决企

44、业所需解决问题的结论。 3.2.2技术研发阶段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要开发产品的决策,就可以进行实质性的研发阶段了,在这个阶段更需要CTI的技术支持,他可以不断的提供科研所需的信息,并对研发每一步都进行检测、反馈,确保研发顺利。 3.2.3产品实用化阶段产品的实用化阶段就是指新产品在刚进入市场时的不成熟阶段,作为一个新产品,在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为客户接收外,仍离不开CTI对产品逐渐走向成熟发挥的作用。产品市场推广:通过应用CTI战略,开展企业产品外部竞争环境调查,产品市场认同度和接受度调研,从而制定出可行的市场划分,开展产品市场推广。对手情报分析:CTI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45、的预警和监测,从而知己知彼,分析对手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的情报策略。产品技术监控:通过CTI对国内外同样的技术产品发展的监控,时刻注意产品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以备企业及时的做出产品的改进和销售策略的改变。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总之,市场的千变万化要求企业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只有走自我创新的道路才是我国企业目前最迫切需要的,面对我国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企业除了急需外来的技术和资金外,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对自己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管理作用的加强。技术竞争情报就是这样一个伴随企业各个技术产品周期的发展的关键性依托。转贴于 中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

46、-02-09 14:01:00 作者:杨极乾编辑:studa090420摘要:制度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制度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已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获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自身制度化建设,依靠好的制度吸引和留用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为企业赢得持久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制度化管理 1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供人类在其相互影响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