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741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适用性The Applicability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Measurement in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Crisis【摘要】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公允价值会计终止与否的争议。本文从公允价值会计的角度解读金融危机,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科学性依然存在,并针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存在的操作性问题,提出完善公允价值会计体系的建议。【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Abstract:U.S. financial crisis triggered a controversy ab

2、out whether to terminate fair value accounting or not .This paper aims to point out that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not a culprit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still a scientific method through the study on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perspective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pu

3、t forward some advice for improving Fair value accounting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Operational problems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measurement.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Fair value一、问题的提出30多年来,公允价值的运用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之间,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相关监管机构之间,始终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而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公允价值会计饱受指责,这无疑将这场争论推向了最高潮。国际金融协会和众多金

4、融机构强烈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目前美国和欧洲也开始修改会计准则,面对这一系列调整公允价值计量的措施,我们不禁要问:公允价值将因为金融危机被中止使用吗?二、从公允价值会计的角度解读金融危机由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具有放大效应,人为地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繁荣时期使企业的财务报表非常“好看”,导致人们盲目乐观;危机时期又使其报表过于“难看”,影响公司业绩表现和投资者信心,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在美国,由于金融时常高度自由化,加之金融机构的过分功利化,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与金融机构资本充足要求的联动引起了一些金融机构的倒闭,因而,一些金融机构、美国银行家协会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危机真正的

5、罪魁祸首。然而,本次金融危机原则上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是许多因素相加的结果。157号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金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只是华尔街银行们为逃避责任而推出的“替罪羊”。事实上,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在于盲目金融创新的同时疏于金融监管。2009年全球金融和经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整体金融资产规模进一步萎缩,价值进一步下行。而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

6、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它并不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此外,FASB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科学性依然存在,公允价值是衍生品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即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从上面分析可知,公允价值计量虽不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金融危机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效应,它具有固有的局限性。(一)公允价值定义不明确目前最权威的公允价值定义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则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l57 ),它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

7、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之所以公允价值计量能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运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而言,它能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定义中假设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存在一个有序的交易市场。在市场无序状态下是否继续执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否需要改变公允价值确定方法,都未在FAS157中明确。当新一轮的金融风暴来临时,市场出现恐慌性贱卖,交易双方是非理性和不平等的,市场报价类似于快速变现时的清算价格,市场价格就会偏离资产的公允价值,就不属于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二)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富有弹性,容易造成账面价值波动相对于客观、确定和可验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

8、价值计量模式处在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容易造成账面价值波动,加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弹性空间。公允价值要求“按市值计价”,当市价变动频繁,则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波动性变化。在经济泡沫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水涨船高,损益表上增值收益多,虽然这些是属于未实现收益,但看似繁荣的财务数据容易使企业盲目乐观;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由于持有的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大幅贬值,按市价入帐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企业在资产贬值、盈利下跌的双重压迫下很难融资,只好抛售金融资产,引发价格再次下跌,导致恶性循环。 (三) 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能更好的反映公司业绩,能把情况表现出来

9、,但可靠性差是其致命弱点。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相关性越大,可靠性越高,越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如何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是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四、完善公允价值会计体系的建议不可否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但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能更好的反映公司业绩,能把情况表现出来。因此,权衡一下利弊,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仍然是相对合理的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的计量模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改善现有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

10、融稳定。(一)应建立一套非活跃、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金融危机提示我们,会计计量环境并非一成不变,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偏离公允、公正的轨道,建立一套适用于特殊经济环境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势在必行。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SEC在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发布了指导意见。该意见中指出不应中止现行公允价值或调到市价会计的使用,公允价值与调到市价会计已存在多年,突然消除将削弱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信心。只是要求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11、。但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引入风险价值披露模式,加强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内容的管理,包括明确公允价值资料取得方式及其审计规程,充分披露公允价值资料形成的假设、计量方法,必要时可以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等。同时,公允价值的审计力度也必需加强。即在特殊经济环境下,应当针对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强化进行专项审计,并通过信息披露、专项审计“双保险”,减缓会计行为在恶劣市场环境下对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二)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及联动性由于欧美国家对金融市场高度放任自由,而市场环境具有动态性和计量对象的复杂性等特征。欧美市场中具有杠杆效应的衍生工具是公允价值运用的主要领域,由于没有适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造成威力巨

12、大、范围极广的金融海啸。可见,单靠市场的自身调节无法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只有在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加强会计准则制定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沟通,了解公允价值运用对金融业的影响、监管部门的信息需求,形成相关部门的联动,市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防止其偏离正常的轨道。此外,还需建立金融市场信息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在金融市场发生异常时,政府部门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机制,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三)实现金融资产减值与市场环境的协调一致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而没有意图低价出

13、售,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这对于已经并不乐观的企业财务状况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而在经济繁荣时,企业盲目乐观,更别提计提什么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了。可见,按照现行会计准则执行的结果,使得企业在财务危机的时候要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而在企业繁荣的时候,从未考虑过需未雨绸缪。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引人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实现金融资产减值与市场环境的协调一致,是解决金融资产减值问题的关键所在。(四)完善现有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传统的公司业绩评价由于使用的是利润表损益观,指标往往与净利润密切相关。基于传统利润指标的业绩分配容易造成超分配的问题,当企业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大量

14、的未实现收益没有现金流的支撑,因而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超分配现象则会加剧公司的现金短缺。因而,建立一套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观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主要参考文献葛家澍,陈秧秧. 2009.美国SEC“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评介“执行摘要”与问题的提出.财会通讯,7:68纪晓明,贾守华. 2009.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探析.会计之友, 16:8788田笑丰,熊芳. 2009.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6:5660涂娟,李慧蓉. 2009.基于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 7:7476王岩. 2009.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及对中国的启示.现代商业, 14:208209张楠. 2009.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浅析.中国经贸,6: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