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940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论文银行合规经营论文银行系统论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策略摘要: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结合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实际,借鉴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如何有效管理、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资本充足率;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433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1)0216702 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与生俱来就规定了其风险的本质,与其说银行是经营

2、货币的企业,更不如说是为了获得利润而经营风险的组织。随着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加快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金融混业产品日趋增多,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和所引发的系统风险,以及相应的政府监管机制改革和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战略调整等热点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充分掌握风险在银行经营中的特点,将风险经营、管理与防范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利润增长与风险防范的最佳效果。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 所谓商业银行即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和其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导致了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银行经营风

3、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活动的主体,在经营中面临着政治、政策、法律、社会经济、文化以及银行员工职业道德等多重风险。在中国已加入WT0的今天,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实现银行经营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防范、减少和化解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显得尤为突出与迫切。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很多,但综合起来看,不外乎是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经济环境差,企业面临严重的困难,面临破产的威胁,没能对借贷和投资行为给予应有的约束,此外,也有金融体制等政策方面的客观原

4、因;另一方面,主要是长期以来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规范经营和内部管理方面,还存在经济形势的不景气,企业无力偿还陈欠的贷款本息,以物资、车辆、房屋等归还贷款本息所形成的无效益资产。客观上的业务发展需求,主观上蕴涵了领导决策的偏差,形成了一定的无效资产。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兴衰,只有商业银行自身能够得到保障,稳定地经营,国家经济才能得以较为平稳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严峻形势,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然成为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外银行在管理经营风险方面的成功经

5、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环境特点,探索有效的防范风险之路,是商业银行一直都在关心和探索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表现 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经营管理与决策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社会经济环境欠佳以及银行经营管理人员道德、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等诸多个方面,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多种形式。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贷款率,存在着“超贷”的现象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全部贷款的很大一部份比率。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由于政策性任务而肩负的沉重包袱,国有企业的亏损通过信贷关系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难以合理流动与优化

6、配置,加大了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损失。银行贷款对存款的比例越大,风险越大,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就越低。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和激励机制,我国银行经营理念发生扭曲,不惜以牺牲信贷资金的安全、流动和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贷款规模,普遍存在着“超贷”的现象。 (二)资本杠杆比率偏高,信贷资产质量低 近年来,由于各商业银行资本金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存款的增长速度,资本杠杆比率越来越高,近两年均超过50%;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逐年下降;信贷资产质量低,资金沉淀现象严重;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使得占全部资产较大比重的信贷资产缺乏流动性,从而影响了资产的总体流动性。 (三)虚增存款,盈利水平低 存款是贷款的基础,

7、而贷款又是现今我国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上不去,贷款就没有了根本的保障。银行为了扩大规模,就采取了虚增存款的方法,最后导致真实的存款没有增加,而在虚假存款基础上的真实贷款却放出去了,存贷比率失调,虚假存款引起真实贷款倒逼银行,造成银行风险不断累积。从各家银行的损益表来看,各家银行虽有盈利,但盈利在减少,资产利润率在逐年下降,我国商业银行已进人到一个“微利时代”。 (四)抵押高估,风险不断累积 抵押高估是一种虚假欺诈行为,会产生两方面的反应。一是这种高估的行为银行知道,但由于各种不可明信的原因,谁都不说破,听之任之;另一种是银行不知道,被骗了,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怎么都收不回来放出贷款的原值,更

8、谈不上利息了。无论是哪种反应,结果是银行吃亏,风险不断累积。从现阶段的巨额不良资产就可看出问题。 (五)金融创新滞后,中间业务发展不成熟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利润来源的一个主要方面。国外银行对“服务就要收费”这个理念认识的明确。相反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绝大多数不赚钱、免费,甚至赔钱。主要原因是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理解错误,中间业务是面对竞争,金融创新的产物。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现今被误解为增加银行存款的一种筹码,基于此造成中间业务不赚钱、赔钱的局面,而在这背后通过中间业务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 三、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

9、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关键 风险首先是一种机遇。银行面对的风险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营业风险、环境风险(政策性风险)和行为风险等。对银行来说,风险不仅仅是损失,银行如能事先降低并且合理规避风险,就能利用风险这一机遇,保全自身的资本,甚至赚取丰厚的回报。所以风险对银行是灾难还是机会不在于风险本身,而在于自身对未来变化的了解和掌控能力。对国内银行来说在过去的经营中,有太多因风险而遭受损失的例子。风险往往变为损失的主要原因,银行缺乏全面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和企业风险文化,表现在计划体制下的完全漠视到强化风险管理和责任下的对风险采取过度规避。 (二)确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风

10、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风险背后是利润的来源,清晰地分析风险就是明确地了解利润产生的本质。银行不要将风险看作阻碍银行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将风险经营、管理的思想贯穿到银行本身的每一个环节,不是一味地去堵截风险,而是将风险进行合理的引导、合理的运作,使其在现实中得到可控,并带来相应利润。在现今商业银行中,风险的管理、控制,以及经营方向等是由银行的管理层和风险控制系统的工作人员来具体执行和操作,但对于风险决不应限于这两方面的人员,任何岗位的银行员工都要有风险防范的意识。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真正将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银行要培育自身的风险文化,确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风

11、险管理意识。 (三)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一要加强各级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二是要求银行在培养全行全员的风险意识、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出台详细的风险操作标准、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三要实现各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 (四)要

1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商业银行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一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总行、分行和市地行三个层次的风险识别、度量、监控机制,有效采取防范、分散、转移和消化风险的措施。二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摸索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三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判断

13、、评估、监控和分散机制,培养我行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五)创新中间业务降低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要在金融产品设计中加大风险中介的因素,让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有一个相对的竞争优势。及时地推出特别是面向公司客户的避险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和资金价格风险。要创新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我国居民的富裕金融资产会越来越多,其合理、有效投资并优化组合投资的委托需求和咨询需求会增强,应及时向这类客户提供用于规避风险的代理理财服务、咨询服务、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联手开发投资组合产品,从而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化解,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14、,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只有改革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体制风险,相应的其他各种配套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奏效。当然,要彻底地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必须有其他的配套工作的配合,才是最终化解国有商业经营风险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牛志刚.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控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103. 2 桓贤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控制J.西安金融,2003,(8):44. 3 周青,武瑞凡.国外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简介J.经济论坛,2003,(22):23-25. 4 郑先炳.欧洲商业银行的十四个风险管理理念J.现代商业银行,2002,(2):12-15. 5 中国人民银行厦门中支课题组.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上海金融,2003,(2):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