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投资价值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966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股投资价值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银行股投资价值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银行股投资价值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银行股投资价值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银行股投资价值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股投资价值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股投资价值研究.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银行业投资研究一、过去的10个月银行业二级市场走势及其估值分析2010年前10个月的在一系列的负面消息的打击之下,银行股出现大幅度下跌走势,令投资者避之不及。目前大致归纳出的负面消息大致有:4万亿投资之后,后续增长乏力担忧;主权债务危机及其经济二次探底隐忧;地产调控引发宏观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以及坏账上升;政府融资的平台潜在的坏账及其平台清理;4300亿美元“两房”债券投资;银行拨备新指标引入;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去杠杆倍数;结构调整引起坏账增加。但是有人认为银行股的资产质量的担忧是是“令成年人笑话的少年愁”。(交银国际的杨青丽)。参看下表,截止2010年上半年财报,根据年化的指

2、标,目前的部分大银行股估值低于2008年最低点的估值,比如工行,目前PE估值大幅度折让;PE也小幅度折让。除开兴业银行外,其它银行至少有一项估值与2008年的低点相近。 银行股目前估值与2008年最点估值比较项目 2008年最低点估值2010-9-17最低点估值2010年9月17最低点估值/2008年最低点估值PEPBPEPBPEPB工商银行9.481.737.881.670.830.965交通银行6.841.347.641.371.121.024招商银行7.471.9710.42.051.391.039兴业银行5.031.177.761.471.541.254华夏银行9.191.178.81

3、.480.961.267宁波银行10.91.6511.72.541.071.54说明:2008年取股票最低点股票的价格与当年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计算PE、PB;目前的估值取2010年9月17日盘中最低价与当年年化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计算PE、PB。二、经营业务相关分析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并不复杂。银行业净利润=净息差收入+非息净收入(中间业务)-费用-拨备-所得税所得税作为固定比率支出,目前看不到进一步调整的动向,在可预见的5年内,即使是税制改革,下降的幅度也难以预见,在这里不好做分析。假设未来5年税率不变。1、净息差收入 (1)、净利差(NIS)与净息差(NIM) NIS=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

4、率(利息收入除以平均总生息资产)-总的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利息支出除以总计息负债) NIM=净利息收入/银行总的生息资产的平均余额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净利差(NIS)是银行存贷款的利差,相当于“毛利率” 的概念;而净息差(NIM)代表资金运用的结果,是利息收入以及利息开支之间的差额除以盈利资产平均值,相当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概念。由于银行生息资产除开了储户存款,还有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间往来资金会产生收益,主要以债券形式产生回报,即在存贷利差(对应NIS)基础上加上其他生息资产收益与成本之比,得到NIM。根据国内银行最近几年的数据统计,NIM比NIS大0.05-0.20个百分点,比如招行07,0

5、8,09,10年上半年,这个差距分别别为:0.15,0.18,0.08,0.09。很明显,对净利差的NIS分析可以大致可以反映出NIM的趋势。在这里主要分析净利差。净利差率形成及其变动趋势,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生存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净息差收入是国内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营业收入里面大多数银行高达80%以上。判断银行业未来业绩首要是对未来净利差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根据国内的一些学者的研究,国内影响净利差的关键因素有:基准利差、资本充足性、银行规模、信用风险、资产组合管理水平。(2)国外银行业净利差基本情况无论是在OECD、北美、欧盟、东亚、拉美,稳定的净利差水平是其主基调。唯一不一样的是他们

6、净利差的所波动的中轴是不一样的。参看下图,来源于钟伟等人的论文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拉美最高,一般在6%附近,转轨国家均值在4%附近,北美在3%附近,而欧盟低于2%。作为发达国家的北美和欧盟,净利差水平相差悬殊;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拉美地区和转轨国家,净利差水平相差也是悬殊的。具体到银行,2000-2009年,富国银行的净利差平均值达到4.45%,1999-2009年,合众银行的净利差平均值达到3.59%;2001-2009年恒生银行净利差平均值达到2.03%,1999-2009年中银香港净利差平均值达到1.63%。这至少说明净利差跟一个国家的国情、历史传统、法律、企业的经营

7、能力等相关,而且国家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 除开拉美国家外,长期的净利差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下降趋势区域缓和。比如2002-2007年期间,美国商业银行净利差有明显的下降, 但是下降幅度趋缓。(参看下图)(3)中国银行业利差历史与现实参看下图,根据钟伟等人的研究,在1996年之前中国银行业基本没有明显的净利差,这也许是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低下、亏损累累的重要因素。1996年-2003年间,即使银行有利差,银行依然经营不好,银行业的基本现状概括为不良贷款比例高,营利能力差,股东权益低甚至是负数。中国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变动有明显的周期性,这通常和景气下滑时,净利差水平也相应收缩,银行业承担经济衰退成本

8、密切相关。在2003年后,经过股份制改造以及一系列的注资,并且引入了风险控制制度、激励制度、国际监管规则之后,银行业经营情况根本性的好转。总体看起来,银行管理制度变革才是银行经营好转的根本原因。为了给商业银行提供一种正向激励体系,能为其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持;为了限制恶性竞争,保证银行体系稳定,中国制定了基准利差即政策性利差:银行业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制状态。2002年至今,银行业的基准利差在3.06%-3.6%之间波动,07年处于顶点,目前处于低点。虽然银行业的基准利差在3.06%-3.6%之间,但是银行的NIM或者NIS 超过3%的时间不多。而基准利差与NIS,NIM呈正

9、相关关系。参看下图,根据东海证券公司资料汇聚而成。2004-2009年,11家上市银行(不含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平均为2.65%,净利差为2.54%,其中2008年9月达到最高点,2008年的净息差和净利差为3.01%和2.79%。2009年的净息差、净利差水平是2002年以来最低的,2010年上半年,虽然有改善,但是依然处于很低的水平。(根据东海证券资料整理)参看下图,各类银行的净息差走势大体相当,很少有银行能脱离大的趋势,而进入一种自我特色式的发展进程。根据银河证券的研究数据,下图反映了在经济危机前后一段时间,银行业的净息差按季度走势图,很明显,净息差在银行间具有相同的波动趋势。(根

10、据银河证券数据整理)(4)、净利差基本判断市场中有部分人认为中国银行高利差一直是不可持续的。理由在于,除开少数发达国家外,国外银行的净利差一般在1.5-2.5%之间,所以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银行利差有巨大回落空间。即使生息资产的平均余额不断上升,也难以弥补净利差所带来的损失。也意味着银行未来的业绩将难以保持增长。特别是一旦基准利差放开,利率完全市场化,激烈的竞争将促使净利差不断降低。银行股成长性受到质疑。A、净利差的国际比较由于我国在操作环境、运营环境和法律环境上跟发达国家有差距,因此不能跟发达国家比较利差。欧美经济以消费为主,而中国经济以制造和投资为主(至少在未来5年内),制造和投资的主要目标

11、以营利为目标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接受更高市场利率。同时净利差的形成受到国情因素、历史传统、法律、及其现实制约因素影响。发达国家中,也有很多净利差很高的国家(美国)。即使在欧盟这样净利差很低的经济体内,也有净利差很高的银行。法国的很多银行有低至1%以下净利差,但是实质上不能简单这么看,因为他提供的是系列银行金融服务,仅看利差是不全面的。相对应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净利差普遍比中国大得多。B、利率市场化。虽然基准利差与NIS,NIM呈正相关关系,利率市场化确实可能对银行业的净利差构成影响。这需要分析三个问题:一是中国银行业现在的利率市场化处于什么阶段?二是什么时候完全市场化?三是市场化有多大的影响。首先

12、关于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现在处于什么阶段?目前银行业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 处于管制状态。理论上来说,考虑到活期存款的40%左右比例,银行总的存款利率低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却可以远高于一年期政策性贷款利率,在资金充分运用、资产组合管理得当的前提下,银行业的净利差有可能高于政策性利差。但是我们看到截止2010年6月30日,政策性利差是3.06%,而净息差只有2.47%,银行业的净息差没有达到政策性利差,二者相差0.59%。为什么我们的净利差还要低于政策性利率呢?贷款利率虽然有下限管理,但是实际上,由于历史传统因素,有很多的跟政府相关的项目,利率往往比较低;银行业还要执行很多政

13、策性利率优惠。存款利率虽然有上限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为了优质大客户拉存款,提高存款利率的很多。今年上半年,在通货紧缩情况下,银行为了拉存款,很多银行在存款达到一定数额的前提下,可以外送金条的,变相提高了利率。很明显,虽然有存贷款利率管制,但是理性的经济主体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调整利率。管制或许只是名义上的,银行业的行动至少说明是利率已经是在半市场化运行。其次什么时候市场化?这个问题很难说,取决于监管层对银行的行业的判断和金融业的生态环境,就目前周小川的表态来看,至少未来3年内,很难实行。周小川认为“中央银行需要给整个金融体系提供一个激励机制来保证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具体的工具应用上,仅注重政

14、策性利率是不够的,应该适当地管理利差来调节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积极性。”言下之意是政策性利差是必要的,适当的净利差是必要的。再次是市场化有多大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是不是意味着净利差大幅度收窄呢?个人认为,短期或许有影响,但是中长期会达到垄断竞争性均衡,最终的净利差会定价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的中轴附近稳定波动。鉴于银行业的寡头垄断的性质,初始或许有个别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和市场会出现一些争夺,但是中国的大银行数量有限,很容易默契达成串谋达成某种协议(这个在三大电信巨头上有先例)。在完全市场化的美国,富国银行、合众银行、美国银行过去十年净利差均值也达到了4.45%,3.59%,2.74%,均高于目前

15、我们银行业的均值。有理由相信,即使市场化,部分银行的净利差存在很多的上升空间。(5)净息差收入个人判断A、在利差管制下,加上银行业的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长期垄断地位,银行利差的收益足够大,激励也足够大,个人认为行业净利差的均值在未来几年将会维持一个在2.2%-2.8%区间波动。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短期行业净利差将会出现U型走势,而长期净利差将会在达到垄断竞争均衡,净利差不会偏离2.54%太远。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行业中哪些公司表现会更好,少数的具有竞争活力的银行,资产组合管理水平高、风险控制突出、成本管理能力高的银行将会有更好的表现。B、在净利差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即使考虑到监管新政,银行依靠自身资

16、本的积累和可转债、次级债,可以解决资本充足问题。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足可以支持银行业的生息资产平均余额扩张。同时传统业务拓展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小企业、农村市场急需各类金融服务需求。个人判断净息差收入至少可以保持稳定或者小幅度的增长。 2、中间业务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负债,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银行在此类业务办理中,通常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银行的营业收入中,非利息收入有手续费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它收入,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都算是中间业务收入)。现实情况是,我国金融业依然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体制,金融业

17、分业经营的政策取向限制中间业务的发展空间。(1)中间业务拓展现状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办法允许开办的中间业务有24类,如按功能和业务属性划分,可分成十类:支付结算类、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投资银行类、基金类、信托类、其它类等。银行业以其众多的分支机构及常年累积的丰富客户资源,特别是银行的信用甚至可以升到国家信用级别,拥有开展中间业务的独特条件。目前中间业务的服务和收费缺乏规范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很多面向公众业务的收费,没有很好地让消费者理解,导致公众不满。据专业的研究机构披露,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中间服务项目开发达到了3000多种,目

18、前银行收费的项目有700-800种,而且收费标准也在近几年间不断上升。(2)国内外银行业中间业务占比比较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开展中间业务,将其称为“黄金业务”。近二十年来,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参看下图)目前银行中间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40%左右,特别是一些定位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60%以上。比如,花旗银行的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业务却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与此相反的是,2010年四大行中报显示,工行实现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0.39%;建行占比21.9%;

19、农行占比16.6%;中行占比22.9%。其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更低,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比例不到10%。尽管如此,相对5年以前,整个银行体系的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着逐步增长的趋势(看看下图)。按照加权平均数计算,预计今年年底,这一比例将达到20%左右,预计未来还有大的增长空间。比如招行就确立了未来5年的中间业务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的目标,在净利差收入难以大幅度(20%以上)增长的情况下,对于招行的可持续增长有重要作用。(3)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大发展的制约因素利率市场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决定机制;混业经营金融体制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充分条件;中间业务创新不够、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不

20、足。在目前加大对银行业的监管背景下,只能是少数金融机构先尝试性实验,平安与深发展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4)个人对中间业务的判断中间业务的滞后发展是历史、制度、现状的共同的选择。落后意味着空间,意味着有大的机会。A、关于利率市场化与混业经营与中间业务发展利率非市场化主要激励银行做足传统业务,减少竞争;混业经营的限制实际是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防护大经济危机时出现火烧连营的局面。但是对银行业的负面作用确实是非常明显,银行无法提供系统性金融业务解决方案。规制制度为银行的创新划清了边界,使得银行业在不能过度冒险前提下,增强其稳健经营、连续经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金融创新方向:在减小系统性风险前提

21、下,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金融业务的需求。创新才是规避这些管制的办法。创新能力强的银行有更多发展空间。目前招行做的很好,期待二次转型有更多的亮点。深发展未来作为平安的综合金融平台,新兴中间业务品种将加速增长。B、中间业务创新的重点方向是“公司业务、投资理财业务”以及“富有客户资产管理”等附加价值高的业务。基于目前庞大的资金总量,这需要在投资管理方面杰出的人才。目前银行在投资理财、客户资产管理能力滞后,人才储备不足,这一块的发展值得期待。面向公众的中间服务项目以保本和微利为主,而免费服务意味着的落后服务,对银行与公众都没有好处。目前的中间业务有3000多项,更多的服务创新还在进行之中,未来将会挖掘的更

22、大的市场空间。C、寡头垄断的经营地位决定银行在中间业务定价方面的优势。中国的储户数量众多,银行需要对众多公司、个人客户,客户只能选择有限的银行,创新的中间产品容易获取比较高的定价。特别是具有特定客户群体的特定服务,具有更高定价权。最近公众抱怨银行收费问题就是银行业寡头垄断定价的表现。D、在强化资本监管、去杠杆化的环境下,未来5年内,部分优质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由现在的不到20%提升到30%-40%是大概率事件。3、可能的监管新政与银行业利润巴塞尔协议III框架达成一致,去杠杆将成为全球银行监管趋势。金融危机后全球迅速形成共识:强化银行监管。主要的监管方向是增加核心资本,扩大风险管

23、理的覆盖面,限制杠杆倍数,推进基于预期损失的、前瞻性的损失准备金制度。新的资本监管要求将大大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意愿,同时,更高的资本计提要求也将吞噬银行利润,银行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均会有所下降。巴塞尔协议之中国版已在酝酿之中,这主要涉及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方面。下图主要归纳了这些可能的监管要求以及国内代表银行的现状。目前政策尚在讨论阶段,从目前情况看,新的监管要求满足了宏观调控需要。可能的监管新政及其各类银行现状分析截止2010年6月30日数据项目拨备/总贷款拨备覆盖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贷存款比例(人民币)流动性比例(人民币)不良贷款率杠杆率原有监管要求无150

24、%大银行8%中小银行7%大银行11.5%,小银行10%小于等于75%大于等于25%小于等于5%无新增监管指标新增2.5%不变大小银行具有明显增加大银行(11+05)%小银行(10+05)%不变不变不变大银行4%中小银行3.5%工商银行2.39%189.81%9.41%11.34%59.50%33.10%1.26%4.87%交通银行1.97%161.17%8.94%12.17%70.45%28.90%1.22%5.20%招商银行1.98%297.59%8.05%11.60%73.7537.36%0.67%5.26%深发展1.37%224.09%7.20%10.41%73.88%44.79%0.6

25、1%4.78%华夏银行2.49%194.12%6.49%10.57%70.37%38.12%1.28%3.39%宁波银行1.28%205.69%9.04%10.81%69.02%39.39%0.62%4.95%其它需要说明:a、系统重要性大银行,要求追加1%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目前符合中国的监管实际。b、普通股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5%,各大银行目前达标。不做具体分析c、流动性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100/%,这一指标对目前中国银行业影响不大,不做具体分析d、核心资本占总资本比例不能低于75%。原有的指标。交行等少部分银行不达标。e、杠杆率=核心资本/总资

26、产(含表外);杠杆倍数=总资产/股东权益,在此选用杠杆率。f、新规则强调资本的质量和反周期调节,引入资本留存超额资本0-5%。g、按照五类分类标准的计算的拨备充足率目前可能不会使用,只使用拨备覆盖率。(1) 资本充足根据央行公布的巴塞尔协议III框架协议,其提高全球银行业最低资本要求的协议内容如下:资本框架的校准最低要求建议(%)普通股(扣除扣减项后)一级资本总资本最低资本要求4.50%6.00%8.00%资本留存缓冲2.50%最低资本要求与资本缓冲要求之和7.00%8.50%10.50%逆周期资本缓冲*0%-2.5%逆周期资本缓冲是普通股或其他具有充分吸收损失能力的资本在极端情况下,协议要求

27、行业最高为13%的资本充足率;而这个协议要到2019年1月1日到位;目前中国的大银行再融资结束后,预计可以达到12%左右;巴塞尔协议之中国版,还有可能将最高标准提高到15%。核心资本的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的利润(已缴足的普通股股本+储备)。而总资本在核心资本之外再加附属资本(一般准备+长期次级债+其它 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占总资本比例不能低于75%。核心资本充足率只能通过股本、留存利润的方式解决,短期不容易解决,而附属资本相对来说,要容易解决,以下主要分析新政对核心资本充足的影响。A、新政导致银行的核心资本需求很大。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

28、CAR)与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之间的关系(东海证券)CAR=(核心资本+一般准备+长期次级债务)/风险加权资产 =(核心资本+1%*风险加权资产+25%*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1%+125%*CCAR根据报道的最高监管标准:大银行资本充足率15%,中小型银行14%;再根据上面的CAR与CCAR的关系,可以大致推测大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11.2%,中小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10.4%。以下对代表性银行实际数量与监管要求数量做比较。上市代表性银行核心资本缺口分析(资本数量单位:亿元)项目实际核心资本充足率实际核心资本数量加权风险资产的净额新监管标准%新要求核心资本数量核心资本缺口缺口

29、与实际核心资本比例%工商银行9.41%6306.6 66985.2 11.20%7502.3 1195.7 18.96交通银行8.94%1929.6 21491.1 11.20%2407.0 477.5 24.74招商银行8.05%1199.9 13500.8 10.40%1404.1 204.1 17.01深发展7.20%298.2 4139.3 10.40%430.5 132.3 44.36华夏银行6.49%319.2 4917.8 10.40%511.4 192.2 60.22宁波银行9.04%103.7 1147.7 10.40%119.4 15.7 15.1(分析数据截止2010年6

30、月30)除开宁波银行外,其它银行都有百亿以上的核心资本缺口,与目前的实际核心资本相比,需要补充的缺口比例在15.1-60.22%之间。而核心资本补充机制除开发行新股之外,就是留存利润,均对资本市场构成负面影响。这或许也可以解释目前银行股低迷的原因。B、核心资本充足提高影响净息差(NIM)。CCAR= a*股东权益/ b*总资产 在CCAR刚达标的情况下,总资产可以增加,但是新增加的资产的风险权重必须是0,平均的资产风险权重(b)下降,银行只能配置一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的金融债券之类的0风险资产,从而降低银行资产组合的收益率。C、银行的对策有两条,其一,建立资本约束前提下尽可能拓展资本补充渠

31、道,建立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股本、留存利润等。其二,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资本金高消耗业务,发展中间业务。D、如此大幅度提高监管要求,对银行业的影响深远。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的生存状态。毫无疑问,将大大降低银行杠杆倍数,由此带来股东回报水平的降低。E、中国如何执行这个协议还不知道,针对去年大量放贷,很多大行还没有完成资本金补充的情况下(估计到明年才能完成),再次如此快速地大幅度提高资本金是小概率事件。即使要做,也是后年才能开始的事情,而且制定一个分几年逐步达到目标的行动方案是很可能的。况且以目前的银行业盈利实力,有6-8年时间完成未来的最为严厉的资本要求,对银行业的影响不大。(工行目前缺口不到1200

32、亿,考虑到250亿的可转债,及其配股计划,实际就缺口不到500亿;而今年的利润或许达到1700亿;而且考虑到2019年到位,所以实际影响很小。)(2)拨备问题拨备主要是为实际不良贷款和潜在不良贷款做准备。提取拨备的根本目的是为信贷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预先准备缓冲带,以减小信贷损失对股东权益的冲击。从理论上来说,拨备率应该等于违约率(PD,即银行的贷款客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率(LGD,即指贷款客户一旦违约将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数额占贷款额的百分比)的乘积。目前拨备指标有三大标准,分别是拨备覆盖率、拨备充足率、拨备总贷款率(贷款总额准备金率),理论上,最好的指标是拨备充足率,目前正

33、在使用的是拨备覆盖率,准备引入的心的指标是拨备总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额(拨备额)/不良贷款,其中不良贷款是按照五分类标准后三类的总和计算(次级、可疑、损失)拨备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额(拨备额)/(正常贷款额*1%+关注贷款额*2%+次级贷款额*25%+可疑贷款额*50%+损失贷款额*100%)拨备总贷款率=贷款损失准备额(拨备额)/总贷款得益于不良率的下降,以及银监会提出150%的拨备覆盖率要求,在过去两年间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大幅上升。但银行拨备充足率在过去两年仅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截止2010年6月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拨备充足率分别达到146.4%、125.

34、3%和125.9%。而拨备对于总贷款的覆盖水平反而有所下降。拨备总贷款率指标对银行业影响分析(除开百分比外,其它单位均为亿元)项目实际拨备贷款总额实际拨备/总贷款标准拨备率标准拨备额拨备缺口缺口/实际拨备工商银行1519.9 63543.8 2.39%2.50%1588.60 68.70 4.52%交通银行408.3 20705.7 1.97%2.50%517.64 109.36 26.79%招商银行263.4 13307.7 1.98%2.50%332.69 69.32 26.32%深发展51.4 3736.2 1.37%2.50%93.41 42.04 81.86%华夏银行122.0 48

35、90.2 2.49%2.50%122.26 0.29 0.24%宁波银行11.9 936.1 1.28%2.50%23.40 11.46 96.04%(分析数据截止2010年6月30)分析:A、拨备总贷款率指标,对经营绩效很高的中小型银行,压力特别大。比如宁波银行和深发展需要在目前拨备的基础增加80%以上。一方面银行用近数十亿元补足既有的存量拨备缺口,另一方面新增贷款拨备成本也相应增加,可谓双重打击。如果在短期内实行到位,将会给税前利润构成重大影响。而对大银行的影响相对要小的多,比如对工行的影响不到5%。B、拨备总贷款率虽然解决了风险覆盖面问题,但忽视了银行资产质量的差异,导致在相同拨备覆盖率

36、水平的情况下,资产质量越好的银行该比例越低。现实可能是有利于“坏孩子”,不利于“好孩子”。C、对贷款总额损失准备金率进行监管符合监管层“逆向监管”的思路,但执行层面可能采取“渐进式”和“差别化”的方式。针对不同的银行使用不同的拨备标准(大行2.5%,股份制商业银行2.4%,城市商业银行2.3%等),并且分3-5年到位达到标准时很可能的。D、各种监管指标之间永远存在漏洞,仍有各种操纵的余地。结果可能促使银行减小核销力度,以减轻拨备计提压力。即可以在拨备覆盖率达到 15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核销以提高拨备总贷款率。(3)杠杆倍数与杠杆率关于杠杆率的概念很乱,很多人杠杆倍数也称为杠杆率,在此需要

37、区分。杠杆倍数(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杠杆率=核心资本/总资产核心资本和股东权益在数值上相差不是很大(一般准备是股东权益,不是核心资本,只能做附属资本)。在这里二者主要是谁做分子、分母的一个概念问题。A、核心资本充足提高降低杠杆倍数监管层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同时,也会降低杠杆倍数。可以由概念推出:核心资本充足率(CCAR)=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a*股东权益/ b*总资产所以杠杆倍数(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 a/b*(1/ CCAR)其中a为核心资产与股东权益的系数;b为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得比例。B、国内银行的杠杆倍数,在国际上同行中属于很高的。大银行与宁波银行比美国上市银行明

38、显要高,但是跟香港的相比,差异不大。处于转轨期的深发展和华夏银行,杠杆倍数明显太高,风险很大。国内没有杠杆倍数没有低于十倍的银行,在国际上去杠杆化的浪潮下,对我们的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很大。美国代表性银行的杠杆倍数情况时间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简单平均美国银行14.2413.2713.7515.2412.4412.7511.31213.12富国银行9.4510.4910.610.9610.8411.5811.1411.3210.8合众银行10.9310.19.959.689.8510.1810.3110.6510.21香港上市银行的杠杆倍数情况时间2003

39、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简单平均汇丰银行15.1419.424.0520.8117.2717.7617.6618.87渣打集团15.5615.0416.1716.1915.3217.3117.2216.12中银香港12.5711.8910.7610.4610.9912.3312.4111.63恒生银行11.8412.8913.1913.0712.4113.3214.4613.03国内的上市代表性银行杠杆倍数情况项目20062007200820092010H简单平均工商银行16.0716.1116.0717.3618.416.8交通银行19.6316.3918.4420.

40、218.8918.71招商银行16.9319.2819.7722.2918.2819.31深发展39.5327.1128.9328.7220.5328.96华夏银行38.2245.3726.6827.9628.8333.41宁波银行17.699.41311.7316.7719.9115.1C、杠杆率分析。根据可能的新规,大银行4%,中小银行3.5%,除开华夏银行之外有小的差异外,各银行均能达标。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宁波银行4.87%5.20%5.26%4.78%3.39%4.95%杠杆倍数的降低,需要增加股东权益,或者减少总资产。而总资产在目前的扩张性经济下增加可能性更大,唯

41、一的降低杠杆倍数的途径只有股东权益的增加的幅度要大于总资产增长的幅度。而银行只能通过留存收益、股本、一般准备等多方法增加股东权益。对于中小型杠杆倍数高的银行,需要大幅度增厚股东权益的数量,这样会有降低分红收益、增发股份的预期,将会降低其估值水平。(4)监管新政讨论A、巴塞尔协议主要针对西方银行过度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而相比西方银行业发展过度,中国银行业遭遇的是发展不足的问题。逆经济周期的提高监管要求,长期来看,将会对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冲动产生抑制,促使银行更注重客户选择和定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银行的转型。B、银行业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导致银行业的经营绩效持续稳定增长。在银行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

42、尽人皆知。作为资产管理者,面对考核与激励,有放大风险获取收益的冲动。这对国家宏观调控带来难度,在经济景气度高的时期,国家势必提高监管要求。而银行业总是有各种措施来规避减少监管的负面影响。在这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中,总是有各种规制和反规制的措施。C、一般认为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国情、历史、现实等因素制约,某些指标可能要打折分步执行,即使执行,是需要在很长时间分阶段实施的过程。D、总体而言:确立15%资本充足率在2年内很难成型;2.5%拨备总贷款率今明2年实行可能性大,而且对部分大银行影响小;杠杆倍数降低时全球化趋势,要求银行增强股东权益,增强自身的抗风险的能力。4、经营绩效的评价(1)国内的上市代表性银

43、行成本性指标比较。成本控制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资产质量不高,不良贷款高,呆账多,资产配置不合理。这既与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管理水平、风险管理制度有关,又与金融生态有关。反映到报表上,成本在收入中的比例近几年的均值在4成左右(参看下图)。总体成本收入比有下降的趋势,但是还有多大的下降空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银行间差异的原因也不一样:大行经营比较稳定,总体工资水平、激励机制相对要比较少,其成本收入比较低;近几年,经营绩效好中小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例很高,深发展、华夏银行或许可以归结于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实行扩张的发展战略,需要更多的优秀员工,需要更多的激励成本所致,因而绩效高

44、、成本也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银行的扩张战略布局的完成,长期的成本收入比有下降的趋势。成本收入比(%)200520062007200820092010H简单平均工行37.75%35.56%34.84%29.54%32.87%28.18%33.12%交行48.46%46.04%40.26%31.38%32.43%28.13%37.78%招行41.25%38.42%35.05%36.78%44.86%35.05%38.57%深发展47.46%41.41%38.93%35.99%41.76%42.26%41.30%华夏45.72%42.74%40.39%41.41%44.88%42.88%43.00

45、%宁波37.95%37.59%36.48%40.23%41.37%37.19%38.47%(根据各大银行的年报、半年报整理)参看下图,目前银行业的贷款率总体有下降的趋势,2005年到目前为止,除开宁波银行外,总体趋势都是下降的。但是随着地产调控、城市投资平台的清理,及其去年大幅度的放贷影响,从今年开始,不良贷款余额上升是大概率事件。最近三年招行、深发展、宁波银行在不良率控制方面,有很优秀的表现,后市的表现,值得期待。不良贷款率200520062007200820092010H简单平均工行4.69%3.79%2.74%2.29%1.54%1.26%2.72%交行NLL2.54%2.05%1.92%1.36%1.22%1.82%招行2.58%2.12%1.54%1.11%0.82%0.67%1.47%深发展9.33%7.99%5.64%0.68%0.68%0.61%4.16%华夏3.05%2.73%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