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防范化解贷款风险途径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防范化解贷款风险途径选择.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防范化解贷款风险途径选择随着经营管理机制的转变,基层银行不良贷款此减彼增、下降缓慢,信贷资产风险已明显凸现。为此,在涉足新业务的同时,还必须正视现有呈现的和即将带来的风险,不能让风险损失毁掉新业务创造的效益,努力寻找解决风险的最佳途径。我们认为解决风险的关键在于能否更新观念。什么是新的观念?新的观念说到底表现在解决风险所采取的新方法、新路子上。以前,银行人总是喜欢把解决风险的路子放到债务人的财产、资产等这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的直观层面上,忽视了债务人之所以生存的内在联系上,也就是说忽视了对企业“隐性财产、资产”的处置。所谓“隐性财产、资产”主要指企业尚未在银行办理抵押、质押或者其它
2、形式担保、保证的财产、资产、权益。事实上,“隐性财产、资产”已经成为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新的途径。银行要重视新老途径结合,使信贷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走向更加宽广的天地。一、加强与党政部门联系,理顺金融工作环境银行的信贷风险化解工作不是孤立的,离不开政府和公检法部门的支持。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政府和公检法的支持,创建好政府信用及地方各职能部门信用。要以文件形式向政府汇报风险情况及形成原因,指出这都是企业违反规定、不讲信用造成的,不仅给国家资金造成的损失,而且影响了银行对三农经济发展的投资,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银行就无法再投放新的贷款,提请政府予以协调解决;要提请政府撤换那些缺乏信用、恶意挤占挪用银
3、行贷款的有关部门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给其他企业负责人敲响警钟;要提请政府制定杜绝粮食、棉花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借改革、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方面的文件,对企业形成严格约束机制。二、严格贷款对象、资格和条件用好管好贷款过去,银行由于在贷款对象、资格和条件上把握的不准,导致了风险问题的产生。今后,要在这方面汲取教训,特别是在贷款对象选择上要坚持好“三不贷”:即对老贷款本息没有还清或者债务没有落实的企业不贷,对亏损严重或者包袱沉重、外债过多的企业不贷,对屡次违规、缺乏信用观念的不贷。要坚持好“三个考察”:即考察企业负责人的人格道德,考察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社会信誉、发展前景、赢利能力,考察与企业合
4、作的关联企业的经营实力和信用状况,要慎重对待考察结果,全面掌握企业信息,使之服务风险管理。要选择黄金企业、优质客户进行支持,尤其是要选择那些讲信用、效益好的民营企业、股份企业或合资企业进行大力支持,对不改制或者改制缓慢的国有棉花企业不再支持,确保棉花贷款放得准、有效益、无风险。与此同时,要选择可靠贷款方式。对棉花贷款,要尽量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以免出现风险时束手无策。在担保上,还要积极与当地的担保中心或者担保协会合作,对成为担保中心“黄金”会员的企业,促使他们成为银行的客户;对会员企业,即使有可靠的企业担保,也要择优贷款;在抵押上,要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容易变现且不容易贬值的抵押物的企业投放贷款,
5、确保贷款能够全部收回。三、促使债务转移,确保债权安全债务转移,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各方经过协商,把债务从原债务人转移到另外一个(或多个)债务人的一种债务(债权)处置(变更)方式。随着银行业务领域的拓展和资产、负债涉及范围的扩大,债务转移必然成为银行处置或收回不良贷款途径的一个重要选择。(一)要掌握好债务转移的前提:债务转移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功的,它的前提是至少需要三方同意:即原债权人愿意转移债权,债务人愿意转移债务,新债权人愿意接受债权。这里,三方需有一定的利益联系,否则,实施起来难度就比较大。(二)要注意债务转移中的问题:1、要拓宽处置不良贷款思路。银行贷款投放出去以后,贷款就变成了各种生产要
6、素,渗透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对贷款的管理就不能只局限在货币资金上。新业务拓展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将日益复杂化,处理途径也日益拓宽、新颖。解决不良贷款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开动脑筋。通过债务转移处置不良贷款,是银行从没有过的事情。以前,银行主要是通过收回货币资金、回笼货款或者票据转帐等途径收回贷款。但是,经营亏损、停产、破产、无力偿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见现象,也同样是银行今后信贷管理中无法回避的现象。当银行的客户企业发生经营亏损、停产、破产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拓宽思路,如积极尝试把撮合企业之间进行债务转移等作为处置不良贷款的途径,而不能仅仅局限于通过收回货币资金、回笼货款或者
7、拍卖(变卖)抵押物等直观的方式来收回贷款,以有利于保全债权。2、要经过周密调查。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十分复杂。我们要保全债权,就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摸清作为债务人的企业的其他债权情况,为实施债务转移创造条件。如,由于新野县棉麻集团公司拖欠新野行的债务迟迟不能归还,所以,新野行就对该公司在外部的债权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最终促成收回债权工作。3、要缩短债务转移中新签协议的期限。债务转移中各方必须签定新的债权债务协议,由于新协议同样存在着再次不能履行债务的风险,因此,要适当缩短新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力争短期内收回债权,以免节外生枝。4、要保留对原债务人追偿原债权的权利。原
8、债务人债务转移后,在新的债务人没有还清债务或者协议期限内无法还清(归还)债务的情况下,银行仍然要保留向原债务人主张债权的权利,因此,在债务转移协议中,要申请增加附加保留继续向债务人主张债权以及新老债权、债务人不得反诉等条款,以达到万无一失。5、要注意债务转移的完整性。债务转移中可能存在着新的债务人不能完全接受债务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要撮合更多的债务人来共同承担债务。这就是说,债务转移可以是多方转移,而不仅仅局限在三方,对于额度大的债务,就需要撮合更多的愿意接受债务的新债务人。6、要注意债务转移的内在可行性。债务转移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途径,但要特别重视债务转移后新的债务人履行债
9、务的能力以及其信用程度。对于信用程度高、偿债能力强的新债务人,我们可以办理债务转移,而且不需要对新的协议附件任何担保抵押条件;对于信用素质恶劣、但偿债能力强的新债务人,要坚持对新的协议附件担保抵押条件;对于信用素质恶劣且偿债能力差的新债务人,则不宜进行债务转移。7、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债务转移运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债务人、债权人各方,特别是债权人,谁都不想更改债权债务关系。如新野县棉麻集团公司虽然是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人,但同时又是银行的债务人。由于改制滞后、人员众多、历史包袱十分沉重,新野县棉麻集团公司除了拖欠职工大量工资外,还四处拖欠客户货款,不愿转移债权;而新野纺织股
10、份有限公司同样人员众多、经营困难,也不愿转移债权。银行多次协调都不奏效。在这种情况下,新野行积极寻找中间人进行撮合,多次向政府汇报,政府起初也不同意,但新野行不厌其烦,仍然登门、陈述利弊,特别是讲清了银行今后业务范围的拓展和发展的广阔前景,终于取得了政府的支持。政府多次出面协调,是促成债务转移成功的关键。所以,在保全银行债权工作中,我们要依靠政府及各个方面的支持,只要我们以积极诚恳的态度、不惜付出大量的劳动,就会取得一定的成效。8、要善于借助新业务的拓展、新贷款的投放。目前,社会上已经普遍了解了银行正在拓展新业务的情况,有不少客户也这主动与银行联系,希望成为银行新的客户,并且愿意与银行合作,帮
11、助解决不良贷款。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个大好机遇,解决以往的部分不良贷款。如,新野行就是利用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得到银行贷款支持这一时机,收回了新野县棉麻集团公司在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化解了不良贷款。依次类推,凡遇到此类情况,我们都要尽量这样做,千方百计弱化贷款风险。9、要学会依法办事。债务转移涉及各方利益,稍微处置不当,我们不但会成为被告,甚至还会丧失主张债权的权利。为此,我们要虚心求教于法律专家或律师顾问,把债务转移中各个方面的手续办的既公正、又合法,以免今后引起法律纠纷。四、通过以资抵债,提高贷款质量以物抵债,顾名思义,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后,因不能以货币资金形
12、式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者其他债权人的债务),银行依法收回其抵押财产(房产、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土地使用权及其它物品等)或未设定抵押的用来偿还贷款的财产的一种偿债形式。毫无疑问,它涉及了已经抵押(质押)的和没有设定抵押(质押)的财产。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范围的拓展,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形式也必然走向复杂化、多样化。这样,银行处置解决不良贷款资产的途径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现金或货币资金。以物抵债必将逐渐成为银行(或者其他债权人)处置、保全和收回债权的一种十分重要而且常见的途径。以物抵债很早就引入了我国金融领域,但引入银行则是近年来的事情。在银行,有不少同志对以物抵债不以为然,有的则持反对态度
13、,这说明他们的观念还没有得到及时改变。当前,银行经营管理已经涉足商业性贷款,经营管理中心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以物抵债的做法,研究以物抵债的长处和不足,并且学会运用以物抵债,把以物抵债引入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以实现维护、保全和收回银行贷款或债权途径和手段的多样化,改变过去经营管理途径和手段过于简单的状况,达到改善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标。(一)以物抵债可能产生的风险。以物抵债对银行来说,作为刚刚接触的一种新兴事物,由于我们认识不深、经验不足,在操作中肯定会产生一些预料不到的风险,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当前主要有六种:1、保管风险。由于对已收回抵贷资产
14、缺乏管理经验,导致有的抵贷资产丢失、损坏、贬值、被盗等;有的资产被长期借用、占用,没有专人负责收回,久而久之,被内部管理人员化为己有;有的则是因火灾、水灾、震灾、虫害或潮湿、腐蚀等客观原因遭到破坏。2、处置风险。抵押物收回后,由于处理不当或者有关人员职业道德差而形成贬值;有的抵押物处理不规范、随意性大,损公肥私现象严重,变现值不能全额抵还贷款本息。3、市场风险。这是客观因素。主要是抵押当初市场价格与处理时市场价格不一致,引起财产贬值,不能足额还贷;有的则因为经济欠发达、拍卖市场发育不健全等原因而无法处理。4、法律风险。有的抵押物由于当初办理手续不正确、不合规或不合法,导致处理时因为产权纠纷而无
15、法及时处理等;有的是因为国家法律变化,无法处理;有的则因诉讼时效已过,不受法律保护,无法处理。5、行政风险。有的财产因涉及到国有财产或有关政策规定,引起地方政府或行政部门干预,不能得到处理。6、社会风险。有的财产因涉及到周围团体或群众的利益,处理时受到阻拦,无法处理。(二)以物抵债风险防范建议。1、要强化抵贷资产管理。一是要成立系统性的抵贷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对抵贷资产的管理、处置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及时解决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要加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为顺利处置抵贷资产创造宽松环境。2、要强化专业培训。一是要加强对抵贷财产管理人员进行财产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
16、识等培训,使之认识到“剜到篮里的都是菜”、“抵押财产收回就等于贷款已经收回、债权已经实现”等思想的局限性、错误性,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其加强抵贷财产管理、加速抵贷财产处理;二是要促使有关同志创新经营理念。目前,部分同志经营理念仍停留在“政策性银行”时期,仅仅满足于扩大贷款规模、靠扩大贷款规模赢利,对处置已抵贷资产孤陋寡闻,削弱了竞争能力,丧失了发展机遇。因此,要通过强化培训,使他们能够广泛运用现代银行手段,在信贷资产、负债经营上,最大限度地向抵贷资产要效益;三是要培养一批抵贷财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今后,抵贷财产管理将成为银行的一个重头戏,银行要把抵贷财产管理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17、,以适应银行今后开拓业务的需要。3、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与。一是要聘请律师,不论是处置已抵押的资产或者是对待即将设定抵贷的资产,都要充分听取律师的意见,促使抵贷资产手续完善、合法又合规,避免留下隐患,影响抵贷资产有效处置。二是要聘请资深、权威的会计师、评估师、拍卖师参与,对已抵押的资产或者是对即将设定抵贷的资产,都要进行充分的评估、计算,最大限度的减少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损失,以保证足额收回贷款本息。4、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管理抵贷资产,建立专用台帐,对抵贷资产进行逐笔登记,特别是要对已收回的抵贷资产按贷款人、借款人、经放人、收回人、保管人、贷款时间及金额、收回时间、收回资产名称及价值、存放地点、实
18、际处理价值及经办人、处理时间等项目进行详细登记,认真监测、分析、总结,掌握每笔抵贷财产的来龙去脉,不断提高抵贷资产管理质量和盈利水平。5、要对已收回抵贷资产实行多方位监管,即对已收回抵贷资产实行以财务部门为主、由信贷、稽核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多方位监督管理体系,杜绝抵贷资产管理、处置上的独断专行和随意性,防范已收回抵贷资产造成损失或贬值。6、要对已收回的抵贷资产限定变现时间,不得闲置、转借、低价变卖或无偿使用;要求对已变现的抵押财产及时用于归还、冲减相应的贷款本息,不得截留挪用于其他方面;对变现数额低不能等额冲减抵押贷款的要说明原因,对变现数额高于抵押贷款的要妥善处理。7、要对已收回抵贷资产管理实
19、行赔偿。凡因保管不善造成抵贷资产损失或贬值的,要求有关责任人给予等额赔偿并给予相应的处分;对处理已收回抵贷资产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及有关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要求管理、处置抵贷资产的单位或有关人员予以批评、处罚,促使进一步做好抵贷资产管理工作。8、完善制度办法。关于如何有效管理已收回抵贷资产,我们目前暂时缺乏一套比较系统、完善的操作办法或管理制度,造成无章可循,在操作上各行其是,再加上部分业务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办理贷款上重视抵押担保,在管理和处理抵押物上措施缺失、工作滞后,主观上造成抵押财产损失、贬值。因此,要尽快制定一套比较系统、完善的操作办法或管理制度。五、依法拍卖企业资产或者收回
20、收购企业款项发现企业严重违规、抽逃资金,造成空库的,要依法对剩余的库存进行拍卖。企业职工和群众对拍卖进行阻挠的,银行要向政府汇报,并且协调企业主管部门、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召开工作会议,保证银行资金安全,避免贷款损失。对向我行提出贷款申请的新企业,要主动撮合,促成企业合并、联营,对愿意收购拖欠我行贷款的企业的,要注意保全我行债权,将收购款项用于归还被收购贷款的贷款。六、延伸对关联企业的监督,建立坚实的贷款安全基础担保企业是企业的第二还款人,其生产经营能力尤其是资产权益是银行贷款安全的重要保证。要注重加强对担保企业及主要关联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贷款投放前,要同样详细调查、核实保证人是否具备
21、法律规定的担保资格,是否具备相应的担保能力等情况;在办理担保贷款时,要同保证企业签订担保合同;贷款投放后,要对保证人的担保能力变化进行了严密分析和跟踪,并及时判断保证人资产、财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对贷款安全的影响,使企业监督由银行一家变为担保方和贷方两家,增强银行管理力量,为贷款的安全营造坚实物质基础和架构。七、要通过构建银企共赢平台促进贷款安全维护债权、规避风险是银企双方的事情。银行要牢固树立“服务就是效益”、“企业兴、银行兴”等新观念,使一切信贷活动都围绕有利于企业经营开展:一是充分利用银行体制优势,帮助企业分析确定市场价格,规避经营上存在的风险;鼓励企业参加现货买卖、期货保(升)值、电子交易、远期交易、财产保险等,从而弱化、规避部分风险;二是积极牵线搭桥,促进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来源基地和营销合作关系;三是积极做好政策宣传、业务咨询,不仅使企业了解银行贷款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制度规定,还要使企业掌握银企往来帐务手续及核算方法,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实现企业增赢、银行贷款安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