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993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调研报告:关于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的调查 去年以来,巴中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增长9个多亿,而各项贷款仅增3.7个亿,只占新增存款的41.1%。信用社资金闲置贷款难放出去,而个别地方又提出了难贷款的问题。贷款为什么放不出去?为什么又有人说难贷款?针对这一“两难”状况,近日,我们走访了部分村社和农户。 一、问题及原因 (一)传统服务手段和方式难以适应新的生产增长 一是农贷传统支持的业务空间在缩小。党的农村富民政策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福祉,农村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好转,如南江县元潭乡字库村,总人口1356人,366户农户,外出务工590人,学生320人,在家务农的仅为446人,95的青壮年劳动力全部

2、外出务工,全村在元潭分社贷款余额为56万元,主要用于种养业、建房、务工。由于农民工工资兑现,农村税费减免,种粮直补,转移支付,退耕还林等政策的落实,农民基本生活生产资金已能自給自足,一部分农民开始有了储蓄,农户贷款需求不旺。二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渴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由温饱型向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资金需求已向多用途、大额化发展,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也正处于面临如何逐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情况的调整过程中,还缺乏成熟的经验,还需要内外政策环境的配套。三是农村信用社承载政策与商业运营的双重功能,业务面相对不宽,服务领域和服务手段局限,信贷空间延伸工作量大而基层人员偏紧,致使农村信

3、用社贷款业务发展趋缓。四是受科技、结算、环境、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加之商业银行推出贷款新业务,新品种,农村信用社的传统业务方式已显得被动,某些方面已不能适应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新的生产增长需求。 (二)信贷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是从经营效益角度出发不敢贷。农民选择项目多受行政引导,信用社对投入的盲目性和投入产出的效果产生忧患,使有的信用分社闲置资金用不出去。如凉水乡熊家坝村,总人口1035人,776户农户,外出务工人员367人,223名学生,由于地处高山,条件环境恶劣,五保户有5户,贫困户127户,市多个部门先后对该村进行了挂扶,对五保户、贫困户、村小学无偿提供了物质和现金。但该村的面貌

4、没有得到较大改善。由于农民观念落后,意识淡薄,生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投入是高风险、低产出、见效慢。加之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信贷员怕承担风险责任,导致有的贷款合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二是“惧贷”现象借贷双方均有体现。长期以来,边远村社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土地贫瘠,造成十分贫穷的局面,怕借贷怕无力偿还的思想在一部分农民的观念中还根深蒂固。一些信用社职工在贷款投入上过于谨慎,在支农服务上不够深入。如东垭乡中山寨村,总人口680人,170户农户,外出务工230人,学生150人,在信用社贷款仅16户余额19万元,由于该村毗邻元顶子山,山高路陡,乡上的干部一年也难得去上两次,致使该村还处于贫穷落后的面貌

5、。三是一些贷款难的问题仍然难解决。从机构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现状看,目前的局面一方面是从服务上难以满足方便偏僻山乡农民贷款,另一方面是从制度约束上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大额需求难以保证。四是借贷双方需求矛盾难协调。一些贷款需求量大的企业和个人因贷款风险防范“门槛”的严格难以达到贷款条件,而信用社又确实缺乏黄金客户群。这是“两难”问题的突出矛盾。 二、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贷款营销理念 农村信用社应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从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入手,制定贷款营销管理办法。有投入才会有产出。要提倡全员营销,使市场营销的观念成为全社员工的共识。员工在思想上要实现“三个转变”

6、,即由单纯防风险讲效益向支持发展求效益转变;由守摊求贷向上门营销转变;由怕担责任风险向我要承担风险责任转变。形成人人参与营销、人人积极营销的良好氛围。为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各社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大力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创造贷款新品种,发展新业务,在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大力推出农户联保贷款、农村工商户联保贷款、农工商流动资金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品种,并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促使贷款新品种营销取得较好的社会认同。 (二)制定科学营销策略 科学地制定营销管理办法,明确营销贷款的组织管理、对象范围、目标任务及奖惩办法。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督促职工积极营销贷款。规定营销贷款必须坚

7、持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操作;必须坚持贷款“三查”等一系列制度。各信用社主任和分管领导负责抓好营销贷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为了防治营销贷款风险,每个季度要进行一次贷款营销情况检查,及时查处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扩大信贷支持的视野,大力开办和发展消费信贷,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和小集镇建设,大力支持农民进城,大力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搞活商品流通,不断培育增大农村信用社优质优质客户群体队伍。 (三)打造特色支农品牌 农信社要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信贷工作人员就必须加强与农民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之间的相互联系,变等客户上门为主动出击。针对农户贷款面广、量大的特点,农村信用社要充实信贷

8、队伍,聘请当地威望高的群众为支农工作联络员,为信用社提供及时有效的营销信息,逐步打造一支贷款营销的编外队伍,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信用社贷款营销网络,打造“小额农贷”、“联保贷款”、最高额抵押贷款等优势品牌,充分利用“党员农贷快车”、“十百千万”活动和创建信用乡镇这些优势载体,构筑农信社贷款营销平台。信贷人员要深入农户家中企业基地,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商品项目的思路,提供信贷支农服务。 (四)拓展支农服务空间 农村信用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把提高经营效益和防范经营风险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从深度上更好的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有商品生

9、产交换才会有资金需求。要从改进服务质量上延伸拓展支农服务空间的内涵,发扬背包银行草鞋干部精神,深入偏远山乡每一座农家院落户帮助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收入。要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党员农贷快车和十百千万活动为主打品牌,重点支持农村有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和农副产品的规模化经营。要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先支持以现代实用技术为支撑的高效、生态、出口创汇农业,支持畜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要在重点支持第一产业同时,积极支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支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和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支持还贷有保

10、障,经营有效益,实行公司化运作的特色农业,着力发展农村旅游事业,以促进农村产业化经营的纵深发展。 (五)完善信贷营销机制 进一步调整完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以促进贷款营销。业务主管部门要为基层信用社设计贷款新业务新品种;要为信用社多余资金寻求出路或进入资金市埸提供服务;应适度调整相关管理措施,如:制定营销任务和奖惩办法,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贷款授信额度,放松地域限制,降低利率上浮空间等。同时要严格界定正常操作与违规放贷的区别,维护放贷责任追究制度的公平公正性,保护信贷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要从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入手解决“两难”突出问题。建议一是建立农业保险机制,由农户、农村信用社和保险公司三方协议,在农户贷款投资大项目时向保险公司投保。二是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为那些有前景、有市场的优质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提供担保。三是建立支农贷款投入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应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农户贷款贴息和补偿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风险损失。另外,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还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商品生产项目,用发展生产刺激资金需求,用投入资金刺激生产增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