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9034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60 大小:9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入门性导引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认知与导学,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地简要地介绍该学科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硬件和软件的核心及其发展趋势、学科研究和应用中所采用的数学与系统科学方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以及在学科教育中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与要求等等。目的在于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对计算机学科所含概的知识领域有个系统化、逻辑化的概括性了解,明确各主领域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各主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求解这些基本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采取高

2、级科普的深度定位和通俗流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概貌,对学生进行整个学科正确的认知与导学,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大量的疑问和问题,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真正使导论课程的教学起到初步认知与正确导学的作用,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开展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但着重讲解的是基本概念而不是数学模型和技术细节,要求做到“广度优先,广而不细”。课程侧重点在于勾画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奠定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基础,为今后深入学

3、习信息专业各专业理论课程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习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术,提高感性认识,为今后在各自的专业中对计算机的使用打下厚实的基础。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 了解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技术4 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5 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6. 了解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7 了解新一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软件方法学8 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9 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10了解职业道德与择业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

4、配表章 号内容面授实验时数一绪论4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6三计算机硬件系统2四计算机软件系统2五计算机应用软件1212六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46七多媒体技术及应用66八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2九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2十软件工程2十一职业道德与择业2合计4424第一章 绪论重点与难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3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4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定义、分类与发展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3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5信息化社会的挑战第二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重点与难点1掌握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知

5、识2掌握逻辑代数运算3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4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知识逻辑代数基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基础数据结构基础第三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重点与难点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2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与功能教学内容1. 计算机系统2. 计算机系统单元3. 计算机输入/输出输出系统4. 计算机辅助存储设备第四章 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重点与难点1. 了解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的功能2. 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 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2. 计算机操作系统3. 常用计算机工具软件及

6、其使用方法第五章 计算机应用软件重点与难点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2.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3. 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2.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3. 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第六章 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重点与难点1.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2.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操作3.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教学内容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2.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概述3. SQL的数据定义操作4. SQL的数据查询操作5. SQL的数据更新操作6. SQL的视图操作7. 几种新型的数据库

7、系统8.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第七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重点与难点1. 掌握多媒体的定义几多媒体系统的组成2. 理解多媒体技术3. 了解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多媒体应用领域教学内容1. 多媒体2. 超文本与超媒体3. 多媒体技术4. 多媒体通信系统技术5. 多媒体创作工具6. Web创作7. 多媒体编辑语言8. 虚拟现实技术第八章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重点与难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体系结构和组成 理解Internet并会使用Internet上网浏览与搜索以及收发电子邮件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简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使用方式Internet与TCP/IP协议局域网

8、的基础构架第九章 软件工程重点与难点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概念理解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以及软件开发方法教学内容1. 软件工程的概念2. 软件开发模型3. 软件开发方法4. 软件过程和过程改进第十章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重点与难点1掌握计算机安全知识2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护方法3了解防火墙技术教学内容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保密技术防御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护第十一章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重点与难点 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概述第十二章 职业道德与责业重点与难点1. 了解信息产业界的道德准则2. 了解信息产业的法律法规教学内容1. 信息产业界的道德准则2. 信息产业的法律法

9、规3. 专业岗位与择业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实验、作业、考核三部分实验内容:实验一 文字处理(8学时)实验二、电子表格处理(6学时)实验三、演示文稿处理(4学时)实验四、数据库创建、查询等(4学时)实验五、计算机网络知识(2学时)实验内容主要从学生的态度、技能、效果三方面综合考核。评价指标成 绩优良中差得分态度出勤率5432纪律5432积极性5432技能熟练程度20161310操作能力1512107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0161310效果按时完成情况10875完成质量20161310 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作为自学,课上教师只给

10、出自学提纲,课后由学生根据参考网站和参考书自学。课堂讨论及习题课 教师应精选论题,认真组织课堂讨论,安排重点发言(可在讨论前让学生先到网上查资料准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并做好总结。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及综合性的练习为主。(课时已包括在前述学时分配中)。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内容一方面是操作性的题一方面是理论概念性的题,以操作为主,每章都应选择一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另外,可增加一些综合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能力。成绩评定总则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大部分,其中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总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总成绩作业成绩10%实验成绩10%(

11、期末闭卷)成绩80%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导引类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课程。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黄国兴等 计算机导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参考书目:1、王志强 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2、王志强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题解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3、王玉龙 计算机导论(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4、骆耀祖 计算机导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5、王玉龙 计算机导论(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七、其它说明1. 本大纲提供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生使用。2. 本大纲所列内容

12、,尤其是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任课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掌握和理解。3. 任课教师对教学顺序可作适当变动,但不要破坏课程的基本体系。4. 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定章节都安排上机实验内容。课程编号:11034202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 Programming Language)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总学时:90(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实践30学时) 学分:5制定单位:计算机系 执笔者:王三虎 审核人:刘兴明 编写日期:2009年8月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C语言是一种被广泛学习、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因此本课程不但要注重程序设计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

13、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C语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灵活应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算法的意义,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程序设计思想和算法的语言描述,进而培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第一章 C 语言概述1、教学重点:C程序结构、算法的概念、流程图、常用算法思想。2、教学要求:(1)了解 C 语言的背景;(2)理解 C 语言程序设计的风格;(3)掌握 C 语言源程序的结构、算法的概念及特征。第二

14、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教学重点:常用数据类型、常用运算符、数学公式转化为C语言表达式的基本能力。2、教学要求: (1)了解基本类型及其常量的表示法;(2)掌握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方法、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概念;(3)理解 C 语言的自动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和赋值的概念。 第三章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1、教学重点:C语句的种类、赋值语句、数据的输入输出及输入输出中常用的控制格式。2、教学难点:输入输出函数的熟练运用。3、教学要求: (1)了解 C 语句的概念及种类; (2)掌握 C 语言常用的输入输出方式。 第四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教学重点:关系运算符与逻辑运算符及其组成的具有逻辑值的

15、表达式、分支语句的格式及基本应用2、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 if else 的三种语法; (2)理解 switch 与 break 语句的作用。 第五章 循环控制 1、教学重点:C构成循环的四种方法,尤其是后三种方法、break与continue语句的基本作用。2、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中构成循环的方法; (2)掌握 for 、while 、do-while 语句的用法; (3)了解 break 、continue 在循环语句中的作用。 第六章 数组 1、教学重点:(1)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定义与引用;(2)字符数组的定义与引用;(3)数组的应用。2、教学难点:二维数组的定义和

16、使用。3、教学要求: (1)了解一维数组、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组类型变量的定义与引用; (3)掌握数组元素的引用。 第七章 函数 1、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和调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2、教学难点:形参和实参的区分,递归调用。3、教学要求: (1)掌握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2)掌握函数参数的传递方式; (3)理解变量存储类型的概念及各种存储类型变量的生存期和有效范围; (4)理解并分辨函数的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 (5)了解带参数的 main 函数。 第八章 编译预处理 1、教学重点:宏定义,文件包含。2、教学难点:带参数的宏定义。3、教学要求: (1)了解预处理的概念及特点; (

17、2)掌握有参宏与无参宏的定义及使用; (3)理解文件包含的使用及效果。 第九章 指针 1、教学重点: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指针与函数,指针与数组。2、教学难点:指针函数、函数指针;数组指针、指针数组的区分与使用。链表的各种操作。3、教学要求: (1)了解指针与地址的概念; (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及指针的运算; (3)了解指针与数组、指针数组、二级指针等知识; (4)了解指针与函数的概念; (5)掌握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第十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1、教学重点:结构体变量的引用,结构体数组,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用指针处理链表,共用体,枚举类型。2、教学难点: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

18、,用指针处理链表,共用体。3教学要求(1)理解结构体与共用体的含义;(2)掌握结构体与共用体的应用;(3)掌握用指针处理链表的应用。第十一章 位运算教学重点:位运算、位段。教学难点:位运算。教学要求:掌握C语言位运算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第十二章 文件教学重点:有关文件的操作:打开、关闭、读写、定位,出错的检测。教学难点:有关文件的操作:打开、关闭、读写、定位。教学要求:理解文件的含义;掌握文件的读写及打开与关闭,文件的定位及出错的检测;了解非缓冲文件系统。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章 序内 容理论课时实验课时第一章C语言概述,算法1.1 C特点,C程序结构,上机步骤1.2 算法的概念、特性与

19、描述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2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2.1 常量与变量,整型数据122.2 实型数据,字符型数据12.3 变量赋初值,算术运算和赋值运算及表达式22.4 数值数据混合运算,逗号运算及表达式1第三章顺序程序设计3.1 C语句, 赋值语句133.2 输入与输出的概念及实现,字符输入与输出3.3 格式输入与输出13.4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1第四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1 关系、逻辑运算及表达式224.2 if语句和条件运算符4.3 swicth语句14.4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举例2第五章循环控制5.1 while语句、 dowhile语句 245.2 for语句25.3循环嵌套和

20、break和continue语句应用15.4循环控制结构程序设计举例2第六章数组6.1 一维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246.2 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16.3 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及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26.4字符数组数组举例3第七章函数7.1 函数的定义、参数、返回值、调用337.2 函数的嵌套17.3 函数的递归调用17.4 数组作为参数27.5 局部变量、全局变量17.6 变量的存储类别27.7 函数应用举例第八章预处理命令8.1宏定义 18.2“文件包含”处理第九章指针9.1 指针的概念以及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269.2 一维数组与指针29.3 二维数组与指针29.4字

21、符串与指针19.4 指向函数的指针与返回指针值的函数19.5 指针数组19.6 指向指针的指针第十章结构体和共用体10.1结构体的含义、10.2定义结构类型变量的方法、10.3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引用、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1410.4结构体数组、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210.5用指针处理链表210.6共用体110.7枚举类型、用typedef定义类型第十一章位运算11.1 位运算符和位运算 11.2位运算举例11.3 位段2第十二章 文件12.1 文件的含义12.2文件类型指针12.3 文件的打开和关闭12.4 文件的读写12.5 文件的定位12.6 出错的检测22合计6030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

22、求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作业、考核。1、实验的内容及要求:实验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熟悉Turbo C编译环境。熟悉Turbo C较常用的功能,能够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编制、连接,并生成可执行文件。实验二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和实型的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掌握不同的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 +)和自减( )运算符的使用。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实验三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 学会顺序程序设计的思想;进一步熟悉Turbo C集成

23、编译环境的使用,达到熟练使用的目的;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类型的输入输出格式,并学会使用输入输出函数;学会使用表达式。实验四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了解C语言的逻辑运算;学会使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熟练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实验五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学会使用while、do-while、for语句;熟练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嵌套。实验六 数组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初始化的方法;掌握字符数组的使用;熟练掌握与数组相关的各种算法。实验七 函数掌握定义函数的方法;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的方式;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掌握全局变量

24、、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学习对多文件程序的编译和运行。实验八 编译预处理(选做)掌握宏定义的方法;掌握文件包含的方法;掌握条件编译的方法。实验九 指针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指针的概念,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能正确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能正确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能正确使用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了解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2、作业的内容及要求章 序作业题量目标第一章C语言概述,算法3建立结构化的思想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5熟悉各种类型的运算熟悉算术运算的优先级和运算顺序第三章顺序程序设计3了解c程序的一般结构熟悉输入输出格式控制

25、的含义第四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了解分支结构的含义掌握if 语句及其嵌套形式掌握switch语句的用法第五章循环控制5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掌握while for等语句及其嵌套形式理解循环变量的作用第六章数组5了解数组的定义方式掌握利用数组处理排序等问题的方法第七章函数6理解c程序的构成理解函数的意义掌握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方式第八章预处理命令2掌握宏定义的方法第九章指针4理解指针的本质含义掌握指针的定义和引用方法第十章结构体和共用体2掌握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引用第十一章位运算1了解位运算符和位运算第十二章 文件2掌握C文件的概念,理解文件类型指针,熟练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

26、读写函数3、考核的基本要求考核的形式为上机实践考核与闭卷考核两部分。上机实践考核主要检验学生运用C语言设计程序和调试程序的能力。(1)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占20%,考试占80% 。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三部分综合考核组成。(2)考试的形式:上机操作考试(20分)+闭卷考试(80分)。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基础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考教材:1 谭浩强.C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2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7、年七、其他说明1、 本课程难点在于指针,重点在于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一维数组、函数操作。2、 课堂教学中采用实例引导,加大学生的实践训练。八、常用专业英语词汇附表(英汉对照)英语汉语英语汉语Address 地址actual parameters 实际参数Algorithm 算法Application Software 应用软件Assignment operator 赋值运算Arithmetic operator算术运算Binary 二进制Array 数组Character array 字符数组Array data type 数组数据类型Character data 字符型数据Array e

28、lement数组元素Compiler 编译程序Array name 数组名Complementary Code补码Assembly language 汇编语言Conditional operator 条件运算Automatic variable自动变量Constant 常量Binary 二进制位Constant expression 常量表达式Binary code 二进制码Data Type 数据类型Bit 比特definition 定义Character Variables字符型变量Expression 表达式Code 代码File文件Complexity 复杂度Floating-poin

29、t data 浮点型数据Conditional Compilation 条件编译Function函数Data 数据Function body 函数体Data Processing 数据处理Function call 函数调用Data Structure 数据结构Function names 函数名Data value 数据值Function parameters 函数参数Debugging 调试Goto statement Goto语句Directive 指令Input 输入Dynamic storage 动态存储Integer data 整型数据External function 外部函数L

30、ogic operation 逻辑运算External variables 外部变量Loop 循环语句Form parameter 形式参数Loop structure 循环结构Global Variables 全局变量Main function 主函数High-level language 高级语言Memory cell 存储单元Identifier 标识符Natural Language自然语言instruction 指令Nesting loop 循环嵌套Integer variables 整型变量Object code目标代码Internal function 内部函数One-dimen

31、sional array 一维数组Local variables 局部变量Operator 运算符Machine language 机器语言Output 输出Macro definition 宏定义Pointer指针Main function 主调函数program flowchart程序流程图Module 模块Programming 程序设计Pointer variable 指针变量Quote 引用Programming Language 程序设计语言Relational operators关系运算Real variables 实型变量Selection structure选择结构Recor

32、d 纪录sequence structure顺序结构Recursive calls 递归调用Source program源程序Register variables 寄存器变量Space function 空函数return value 返回值Statement语句Space complexity 空间复杂度String 字符串Statement 声明Structure of language结构化语言Static storage 静态存储Two-dimensional array 二维数组Storage Type 存储类别Unit 单元Time complexity 时间复杂度Variable

33、 变量Variable initialization 变量初始化课程编号:1103420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Electrical Engineering)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总学时:72(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实践/实训18学时) 学分:4制定单位:计算机系 执笔者:高永强 审核人:王三虎 编写日期:2009年7月1日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电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电路元件和电路基本定律;2.电

34、路分析方法;3.正弦交流电路;4.三相电路;5.电路的暂态分析;6.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7.三相交流电动机及控制电路;8.可编程序控制器(PLC);9.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10.基本放大电路;11.集成运算放大器;12.正弦波振荡电路;13.直流稳压电源;14.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5.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16.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17.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等电工与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电工与电子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

35、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1.电路元件和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作用与组成,电路模型,电压、电流、电动势、电位的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工作状态。2.电路分析方法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电阻Y-变换,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3.正弦交流电路正弦电压与电流的概念,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元件及其交流电路,电容元件及其交流电路

36、,电感元件及其交流电路,串、并联电路分析,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功率因素的提高。4.三相电路三相电压,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功率。5.电路的暂态分析换路定则与初始值的确定,RC电路响应,RL电路响应,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6.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性材料的磁性能,磁路及其基本定律,交流铁心线圈电路,变压器,电磁铁。7.三相异步电动机及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转动原理,电路分析,转矩与机械特性,电机的起动、调速、制动,铭牌数据,电机的选择,单相异步电动机,常用控制器件及控制电路,行

37、程控制,时间控制,应用举例,安全用电的知识。8.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概念和编程语言简介,PLC指令及编程方法,应用举例。9.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结,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半导体三极管。10.基本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电路静态、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射极输出器,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频率特性,多级放大电路及其级间耦合方式,差动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11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在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在信号测量方面的应用,集成功率放大器,运算

38、放大器电路中的负反馈,使用运算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2正弦波振荡电路自激振荡,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13.直流稳压电源整流电路,滤波器,直流稳压电源。14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脉冲信号,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分立元件门电路,TTL门电路,MOS门电路,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综合,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字显示,应用举例。15.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双稳态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应用举例。16.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17.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二)基本要求1. 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

39、义;能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及额定值的意义;会计算电路中某点的电位。2.掌握支路电流法;建立电流源的概念,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掌握结点电压法;掌握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 理解和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正弦量的表示方法;会用相量法分析计算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理解和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及计算;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搞清谐振的条件和特征。4.了解三相电源的产生、特点、表示方法及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方式的特点;掌握负载星形和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之间的关系及计算。了解负载接入三相电源的原则及其中线的作用;掌握

40、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5.建立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过渡过程对电路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确定;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含义及其变化规律;熟练掌握三要素法。6.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和绕组的同极性端,理解变压器额 定值的意义。掌握变压器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原理。 熟悉三相电压的变换方法和原、副绕组常用的连接方式。7.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和转动原理。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掌握起动和反转的基本方法,了解调速和制动方法。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数据的意义。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和用途。掌握自锁、联锁的作用和方法。掌握

41、过载、短路和零压(或失压)保护的作用和方法。掌握基本控制环节的组成、作用和工作过程。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线路原理图、能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8.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过程;搞清楚PLC内部等效继电器电路的等效思路;熟悉PLC的指令系统;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开发步骤。9.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导通、截止条件,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并会正确使用;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理解稳压管的稳压原理和主要参数,会正确使用;了解晶体三极管的类型,理解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主要参数、特性曲线和放大、饱和、截止三种工作状态。10.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掌握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

42、念和计算;理解非线性失真;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点,了解它的用途;了解直接耦合放大器的特点,理解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概念;了解场效应晶体管的组成及特点。11.理解和掌握运算放大器的特点;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运算电路、加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微分运算电路的原理和输出、输入关系。掌握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压传输特性。12.理解自激振荡工作原理;了解R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13.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以及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会正确计算、绘制波形及选择元件。14.掌握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

43、能、逻辑符号、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了解 TTL门电路、 CMOS门电路的特点;会用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化简逻辑函数;会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了解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常用的组合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15.掌握 RS、JK、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不同结构触发器的动作特点;了解各类触发器的相互转换方法;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常用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本章所介绍的各种集成电路;了解集成定时器及由它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16.了解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工作原理及其应用。17.了解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了解使用方法。(三)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90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环节课程内容 学时讲 课实 验电路元件和电路基本定律20电路分析方法2正弦交流电路62三相电路22电路的暂态分析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