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9160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大纲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理解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学习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奠定基础。(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2. 掌握光

2、、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4. 了解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环境的措施和途径。(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具有正确使用农业常用仪器的技能。2. 初步具有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测技能。3. 初步具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4. 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类肥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植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2. 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3.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 具有职业道德意识。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

3、用 模 块第一单元 植物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 植物细胞和组织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的组织与功能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的形态与功能茎的形态与功能叶的形态与功能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的组成和发育果实的发育与结构种子的发育、结构与萌发 植物的生育阶段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殖生长阶段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具备验证植物生产中根、茎、叶作用的思路及能力,对植物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用专业术语表述植物的特征特性,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第二单元 光与植物生

4、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光环境昼夜与四季太阳辐射光合作用与植物生产光合作用的意义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时间与植物生育的关系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植物的光合性能与产量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植物生产中光环境的能力;理解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意义,初步掌握提高植物光合产量的技术,具有对植物栽培群体产量问题深入学习的知识基础。第三单元 温度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土壤温度空气温度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点温度及生态类型

5、植物生长的积温、有效积温及界限温度温度对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植物的温周期现象及应用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观测植物群体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技术;能初步运用植物生育期间的温度因素阐明生育和产量变化。第四单元 水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水环境降水空气湿度土壤水分水与植物生长发育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植物的需水规律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判断对植物供水过多或不足的能力,能初步设计灌水方案及浇水时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植物生产中的水分问题。第五单元 土壤与

6、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土壤基础知识土壤的组成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土壤理化特性与植物生产土壤胶体与养分吸持性土壤酸碱度及调节低产土壤的改良与农业开发培肥土壤的途径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掌握土壤质地分类方法;具有田间判断土壤质地的能力;熟练掌握土壤酸碱度测定技术。第六单元 养分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养分环境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植物需肥规律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种类化学肥料的施用技术配方施肥方法使用化

7、学肥料的注意事项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作用有机肥料的种类、特点和施用方法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表述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掌握植物缺素症诊断技术;具备科学、合理施用肥料的能力;具有定性检测植物主要元素的操作能力。第七单元 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净化作用农业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水体、土壤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危害与防治水土流失、土壤退化与水土保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旱灾及防御措施霜冻及防御措施冻害及防御措施冷害及防御措施洪涝与湿害防御措施干热风防御措施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生

8、产对改善环境所起的作用,增强学生科学利用和保护农业环境资源的意识;能结合本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实际,初步提出防御对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模块(一) 基本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初步学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的观察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的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温度表的构造、安装与气温的观测土温表的构造、安装与地温的观测降水量的观测干湿球温度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空气湿度的观察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植物营养缺素症的观察与诊断能力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

9、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科学分析、总结。(二) 选做实验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初步学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面积系数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容重的测定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土壤速效N、P、K的测定四、说 明(一) 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现代农艺技术专业。2.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通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其中,通用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块中的基本实验为必修内容;机动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使用。(二) 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 学 内 容学 时 数合计讲授实验实训机动1植物基础

10、知识植物细胞和组织734植物的营养器官633植物的生殖器官633植物的发育阶段332光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的光环境33光合作用与植物生产844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333温度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624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884水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的水环境624水与植物生长发育10825土壤与植物生产土壤基础知识844土壤理化特性与植物生产8626养分与植物生产植物生产的养分环境532化学肥料1394有机肥料227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44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22机 动99总 计11772369(三) 教学建议1.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植物与环

11、境的关系。注意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2.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是通过实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让学生明确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环境与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增强学生对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 本课程涉及到几门传统学科的知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名词术语繁多。因此,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4.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要尽量利用实物、标本、录像、幻灯、图

12、表、多媒体课件及实验来加强直观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分析归纳的能力。5本课程有1周时间的技能实训。主要实训内容为植物分类、植物标本制作和植物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分类、标本制作方法和具备识别植物的能力。6在实践性教学模块中对选做实验项目,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项开设。无条件开设的实验项目,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相对配套的实验设施。(四) 考核评价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纲制定人:伍波制定日期:20

13、10年7月农业生物技术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植物遗传、变异和植物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2. 了解植物遗传与育种的一般知识。

14、3.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设备,掌握实验室的一般操作技术。4.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点和培养过程,掌握常用微生物的实用技术。5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培养过程,掌握经济植物组织培养的实用技术。6了解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进行植物育种的一般操作。2. 能使用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设备。3. 能熟练进行生物技术实验室的一般操作。4. 能熟练掌握当地12种微生物的生产工艺。5能熟练掌握当地23种经济植物脱毒、优良种苗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6初步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新技术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2.

15、具有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 用 模 块第一单元 农业生物技术概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农业生物技术的种类传统的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改善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发展畜牧业生产第二单元 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操作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实验室常用设备和用途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初用器皿的洗涤使用过的器皿的洗涤特殊洗涤洗液的配制灭菌和无菌操作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培养基的制作方法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使用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常用设备,能够熟练进行常用器皿的洗涤、灭菌和无

16、菌操作,能够配制培养基。第三单元 植物遗传与育种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植物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杂种优势及其利用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从事植物育种的一般性操作。第四单元 微生物及其应用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微生物及其特点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微生物与农业环保微生物与生态农业微生物与农业生物技术的关系常用微生物的种类及特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消毒和灭菌菌种的分离接种和培养菌种的保藏常用农业微生物的生产工艺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

17、微生物的培养过程,熟练掌握农业常用微生物的生产工艺。第五单元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特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培养材料的制备和接种材料的初代培养试管苗的增殖和继代培养试管苗的移栽、种植和管理植物病毒的种类及危害植物脱毒的方法植物茎尖培养脱毒的一般过程脱毒苗的鉴定脱毒苗的扩繁主要经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步骤,植物茎尖培养脱毒技术;熟练掌握经济植物优良种苗的快速繁殖技术和利用植物茎尖脱毒复壮技术。第六单元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

18、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安全性及其影响农业生物技术安全性管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未来农业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实践性教学模块(一) 基本实验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初步学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实验室常用器皿的洗涤、灭菌和无菌操作基本培养基的配制方法遗传规律的验证续表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初步学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农作物常规育种程序实地参观观看植物转基因技术育种的影视录像资料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常用微生物菌种的培养技术常用微生物的生产工艺植物茎尖培养与茎尖脱毒的操作技术植物器官培养的操作技术植物病毒检测的操作技术(二) 选做

19、实验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初步学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主要作物的有性杂交技术沼气的发酵工艺植物种子的无菌播种技术植物胚的培养技术植物细胞融合技术四、说 明(一) 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现代农艺技术专业。2.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通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块包括基本实验和选做实验。各地在执行本大纲时,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本大纲留有10学时的机动学时,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及时补充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新工艺、新产品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术。(二) 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 学 内 容学 时 数合计讲授实验实训机动1农业生物技

20、术概述农业生物技术的含义22生物技术的发展史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操作技术实验室常用设备和仪器22常用器皿的洗涤和洗液配制灭菌和无菌操作624培养基的组成及配制3植物遗传与育种技术植物遗传基础18162植物育种技术12844微生物及其应用技术微生物概述22常用微生物的种类及特征422微生物培养的一般过程422常用农业微生物的生产工艺1046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述22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624植物无病毒苗的培养422主要经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248166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管理11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33机 动1010总

21、计110564410(三) 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注意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课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教具、挂图、实物和影视、图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等媒体手段,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建设,为搞好实践性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现场。3. 根据课程设置安排,本课程有3天校内技能实训时间,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校内或到有

22、关生产单位集中强化训练常用农业微生物生产工艺和优良种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四) 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办法。教学评价一般采用考核(考试、考查)的办法,考核可分为基本知识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要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2. 注意改革考核方式。本着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职业能力的原则,考核可以采用分阶段(或分单元、分技能项目等)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实际操作、笔试、口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完成阶段性考核,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性(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在考核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

23、工作能力和个性发展,科学地引导和支持学生的独立见解。3. 学习成绩评定方法。阶段性的考核可以采用百分制或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等形式评定成绩,综合性考核(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采用百分制。课程结束时按一定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 大纲制定人:谭军大纲审核人:伍波制定日期:2010年7月油茶高产栽培技术教学基本要求(196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油茶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油茶生产、

24、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油茶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油茶建园的基本知识。2. 掌握油茶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油茶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初步掌握林果产品品质检验的知识。(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油茶的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2. 能独立完成优质油茶苗木的生产任务,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技术。3. 掌握当地油茶高产、优质、高效技术,掌握其整形与修剪技术。4.掌握油茶加工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25、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思想。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 用 模 块第一单元 油茶栽培的意义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茶油的保健功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茶油的保健功能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第二单元 油茶新品种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品种来源品种特点品种介绍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品种来源,掌握当地主要优良品种及各品种的特点。第三单元 油茶繁育新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26、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育苗的类型和主要优缺点嫁接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超级苗培育扩繁新技术要点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油茶育苗的类型;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技术;初步掌握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超级苗培育和扩繁新技术要点;学会育苗的土、肥、水管理技术。第四单元 油茶建园与栽植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油茶园的选址油茶园的规划与设计油茶树的栽植油茶树的土、肥、水管理技术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油茶选址的基本条件,能综合分析评价并正确选择油茶园园址;掌握林油茶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品种选择的方法;学会正确选择栽植密度和方法,合理确定栽植时期,掌握油茶栽

27、植的全过程及其栽后管理。第五单元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油茶的生物学特性油茶幼苗抚育新技术土壤管理 合理施肥整形修剪主要病害防治主要虫害防治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主栽油茶树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剪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第六单元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低产林主要特征低产林分类拉皮腹部单芽嵌接 截干撕皮单芽枝接高接换种后的管理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油茶树低产林分类、高接换种及管理技术。第七单元 油茶果实采收处理与加工教学内容和要求: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

28、握油茶果实采收采后处理榨油与浸提 茶油的一般纯化药用茶油的生产工艺其他有效成分的利用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油茶果实采收、采后处理、榨油与浸提和茶油的一般纯化技术。实践性教学模块基本实验、实习实验、实习内容教 学 要 求初步学会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嫁接技术油茶林简单规划油茶树挖穴、栽植及栽后管理技术识别油茶树各类枝条油茶整形油茶修剪油茶施肥技术油茶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油茶主要虫害识别与防治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籽的采摘技术油茶籽加工技术能力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油茶的新造林技术、油茶林田间管理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油茶生产。四、说 明(一) 适

29、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现代农艺技术专业。2. 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通用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选用模块中的内容在机动时间内完成。(二) 学时分配建议序号教 学 内 容学 时 数合计讲授实验实训机动1油茶基础知识442育苗技术苗圃的建立642实生苗的培育862嫁接苗的培育1064幼苗的管理与出圃6423建园与栽植技术果园选址与规划642栽植与管理6424高产栽培田间管理24186主要病虫害防治16124低产林改造技术14104油茶果实采收处理与加工1284机 动88总 计12080328(三) 教学建议1. 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以教

30、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 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注重直观性,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等。3.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各地在执行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选讲内容,做到学深学透1种,举一反三。建议以柑橘和苹果作为南、北方的代表树种,并尽可能引进新的知识和技术,根据季节安排教学实习内容。4. 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1周教学实习时间,进行果树生产技能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形成综合能力。(四) 考核评价1. 基本知识考核:根据平时作业、测验、课堂提问、理

31、论考试等的正确程度按百分制评定。2. 基本技能考核:结合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级工)进行,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定。大纲制定人:谭军大纲审核人:伍波制定日期:2010年7月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基本要求(19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农作物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主要农作物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了解主要农作物产

32、品品质标准,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引种与繁育技术。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各类农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生产的方针、政策等。2. 了解各类农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3. 基本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4. 掌握各类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5. 掌握各类农作物引种和良种繁育技术。(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作物的形态特征。2. 能正确使用农作物实验室的常用仪器设备。3. 能熟练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生育时期进行观察记载。4. 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播种(育秧、育

33、苗)和移栽技术。5. 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看苗诊断和管理技术。6. 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预测和品质评定技术。7. 具有生产良种和种子检验的能力。8. 基本具有拟定农作物生产计划和总结的能力。9. 基本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学农、爱农、务农的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2.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 用 模 块第一 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和要求: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第一单元 概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农作物的概念、分类和分布农作物栽培业发展简史农作物生产概况第二单元

34、 种植制度耕作制度的概念种植制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作物布局的概念主要种植方式及应用第三单元 主要生产环节土壤耕作的基本原理播种和育苗移栽的原理和技术田间管理关键措施收获与贮藏技术第四单元 良种引进与繁育良种引进与繁育的意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止种子生产的程序和技术良种引进与繁育技术种子检验技术能力培养:通过以上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作物田间档案的建立、作物生育时期观察记载、种植制度的调查方法和作物品种提纯方法等技能,熟练掌握种子检验技术。第五单元 农作物概述教学内容和要求:分 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掌握禾谷类作物概述禾谷类作物的分类禾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禾谷类

35、作物的产量形成特点 纤维类作物概述纤维类作物的分类纤维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纤维类作物的产量形成特点油料作物概述油料作物的分类油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油料作物的产量形成特点食用豆类作物概述食用豆类作物的分类食用豆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食用豆类作物的产量形成特点薯类作物概述薯类作物的分类薯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薯类作物的产量形成特点特用作物概述特用作物的分类特用作物的生长发育基本规律特用作物的产量形成特点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作物不同种植类型的形态特征的识别方法,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作物的形态特征。选 用 模 块教学内容和要求:单 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要 求了解理解

36、掌握水稻水稻生产的意义水稻的一生和产量形成的特点水稻育秧及移栽技术水稻田间管理关键技术水稻收获与贮藏技术水稻良种生产及其品质评定技术小麦(附大麦)小麦生产的意义小麦的一生和产量形成的特点小麦播种技术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小麦收获与贮藏技术小麦良种生产及其品质评定技术大麦生产的重要性大麦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玉米玉米生产的意义玉米的一生和产量形成的特点玉米播种技术玉米田间管理关键技术玉米收获与贮藏技术玉米良种生产及其品质评定技术棉花棉花生产的意义棉花的一生和产量形成的特点棉花直播、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棉花田间管理关键技术棉花收获技术棉花良种生产及其品质评定技术油菜油菜生产的意义油菜的一生和产量形成的特点油菜直播和育苗移栽技术油菜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