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ppt.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6414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3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ppt.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园艺植物生产的气象环境,第一节太阳辐射与园艺植物生产,一、光谱成分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光谱成份主要包括部分紫外线、全部可见光和部分红外线,它们以园艺植物生产有着不同的影响。,1、紫外线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波长小于0.29微米的紫外线对于植物有致伤作用。波长在0.290.135微米之间的紫外线对多数植物有害,人们利用这部分紫外线进行土壤消毒、消灭病虫害。波长在0.1350.4微米间的紫外线对植物无害,可起到成形作用,使园艺植物敦实矮小,叶片变厚;可提高种子萌发能力;可使果实着色。,2、可见光区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生理辐射:把参与作物光合作用并转化为有机质而贮存起来的太阳辐

2、射称为生理辐射,又称光合有效辐射。在可见光区中,叶绿素在0.400.50微米和0.60.7微米处各有一个吸收高峰,是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波长。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对植物的向光性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防止茎叶徒长的作用。可见光还可以用于诱杀害虫。,3、红外光区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虽然不直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能够使植物体温升高,从而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二、光照度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光照度:表示物体被光照亮的物理量。简称照度,单位:靳克斯。1、影响光合作用 2、影响作物的发育进程 3、影响作物的品质,光饱和点:作物的光合速率达到最

3、大时的光照度称该作物的光饱和点。不同的作物光饱和点不同,喜温作物的光饱和点较高,对光能的利用率也较高。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度称为该作物的光补偿点。不同的作物光补偿点不同,耐阴作物的光补偿点较低,如:韭菜、番茄、白菜等。光补偿点越低的作物,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越强。,三、光照时间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1、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可照时间+曙暮光时间 可照时间:某地从日出到日落所经历的时间。曙暮光时间:日出前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2、光周期现象,白天与昼夜的长短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给作物,诱导作物一系列生育期。如开花、结果、休眠、落叶等。把作物对昼夜长短的这些反应统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

4、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把作物分成以下三种类型:短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中间性作物,短日照作物,指只有在日照长度小于12小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延长日照时数就不能开花结实,如:菜豆、茼蒿、苋菜等。,长日照作物,指只有在日照长度大于12小时才能开花的作物,缩短日照时数就不能开花结实,如: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中间性作物,指在长、短不同的日照下都能正常开花结实的作物,如:番茄、黄瓜、四季豆等。,3、光照时间与引种,纬度相同地区间引种:因光照时间相近,所以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还需要考虑两地的温度是否相似。短日照作物引种:南方品种向北方引,因日照增长,将延长生育期,宜引种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

5、种。北方品种向南方引,因日照缩短,将使作物生育期缩短,宜引种晚熟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长日照作物引种:北方品种向南方引,因日照缩短,将延迟发育与成熟;南方品种向北方引,因日照延长,将使作物提早发育与成熟。,四、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及提高途径,1、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光能利用率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到的太阳能量的百分率。到达作物层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被作物反射回宇宙空间,一部分漏射或透射到地面,其余部分被作物所吸收,但是被作物吸收的这部分辐射中,大部分转化为热量释放出来,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是很低的。,2、影响光能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光能转化率低 温度

6、水分 CO2 3、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优化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选用合理株型、叶型、高产和不倒伏的品种创造合理的叶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生产率,习 题,1、什么是光饱和点、光补偿点?2、光照强度对园艺植物生产有什么影响?3、什么是植物的光周期现象?与引种有什么关系?4、什么是光能利用率?如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第二节温度与园艺植物生产,一、土壤温度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1、影响园艺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2、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3、影响耕作和肥效 4、影响昆虫的发生和发展,二、空气温度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1、三基点温度 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高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

7、称为作物的三基点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作物的生命活动最强,生长发育速度最快。如果温度达到或超过作物的最高或最低温度范围,则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停止,甚至死亡。,2、园艺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由于作物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产生了对温度年变化和日变化的要求或反应,这种要求或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作物的温周期包括年温周期和日温周期两种。年温周期现象主要影响作物的发芽、出苗、现蕾、开花、结实等物候节律。日温周期现象主要表现为昼夜温差,在不超过作物所能忍受的最低、最高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越大,作物的产量越高,品质越好。,3、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

8、转折点的温度称为农业界限温度。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日平均温度)如下:0:适宜农耕期。5:作物的生长活动期。10:作物的生长活跃期。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期。20:热带作物和大春作物积极生长的界限温度。,4、积温,积温的概念:在作物生活所需要的其它因子都得到基本满足时,作物为完成某个生育期或全生育期,还需要一定的温度累积,这一温度累积称为积温。积温的种类:常用的积温有两种: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积温的计算 生物学下限温度(生物学零度):指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有效生长的下限温度。用B表示。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值 活动积温:作物(或昆虫)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内所有活动

9、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表达式为:y=tiB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 有效积温:作物(或昆虫)的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内所有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表达式为:A(tiBB),积温的应用 可以用来鉴定一个地区的热量资源是否丰富;可以为引种(包括新品种的推广)和改制提供依据;可以作为作物(生物)生育期预测的一个依据。积温的稳定性,三、低温灾害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寒 潮 寒潮是指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向南爆发,并且在所经过的地区造成大风、降温、雨雪、冰冻现象的天气过程。寒潮对园艺植物生产带来的危害主要是风害和冻害,春季在北方地区常伴有沙尘暴。,霜 冻,霜冻是指在温暖季节里(平均温度

10、在0以上)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使植物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短时间的低温冻害。霜冻按其发生的季节可以分为秋霜冻和春霜冻两种。秋霜冻对北方园艺植物的成熟危害最大,而且发生次数也多。春霜冻对北方春播作物和越冬作物的生长危害最大。为防止霜冻造成的危害,在生产上常采用人工施放烟雾、灌水、覆盖、风障和防护林等措施进行防御。,低温冷害,低温冷害是指在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以上的低温危害,使作物生育期延迟或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的低温灾害。低温冷害与霜冻的区别:霜冻温度小于等于0,是植物体内结冰引起的伤害;而冷害温度大于0,是植物生育期内较长时间温度相对偏低引起的伤害。,习 题,1、土壤温

11、度对园艺植物有什么影响?2、根据植物的三基点温度,说明气温日较差越大对园艺植物生产越有利是否正确?3、什么是农业界限温度、活动温度、有效温度、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4、什么是霜冻?霜冻的类型和防御方法如何?5、霜冻和低温冷害有何区别?,第三节水分与园艺植物生产,一、土壤水分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土壤水分过多,则土壤空气减少,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况,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植株将因窒息而死亡。土壤水分过少,则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品质下降,严重者可使植株因缺水而死亡。,二、空气湿度与园艺植物生产,在园艺植物生产中,以日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为宜,高于90%或低于60%都对园艺植物造成不良影响,高于95%或

12、低于40%更为有害。,三、降水与园艺植物生产,降水量与园艺植物生产:在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农田,降水越多产量越高。降水强度与园艺植物生产:中等程度的降水对园艺植物生产有利。降水时期与园艺植物生产:在作物的水分临界期要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如果缺水将影响产量。(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于水分供应最敏感的时期),四、作物需水的一般规律,生理需水:指经过作物根系吸收、体内运转、叶面蒸腾的水分数量。生态需水:指植株间蒸发量和田间渗透量,因未参与作物的生理活动,只是作为作物需水的生态条件而已。一般在作物的全生育过程中,前期和后期的需水量少,而中期的需水量较大。,五、水分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水分利用率:作

13、物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的重量。水分有效利用率:农田实际蒸散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的重量。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种植方式、灌溉、风障、覆盖法、染色法。,干 旱,干旱是指因长期无雨或少雨,空气和土壤极度干燥,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受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损害或枯死亡的现象。干旱按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和生理干旱。在园艺植物生产中常用的抗旱措施有合理耕作蓄水保墒、节水灌溉、地膜覆盖栽培、选用抗旱品种、进行抗播种等。,习 题,1、空气湿度与园艺植物生产的何关系?2、降水对园艺植物生产有何影响?3、如何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率?4、干旱的种类和防御措施有哪些?,第

14、四节风与园艺植物生产,一、风对作物光合作物的影响,风速的增加,使空气的乱流加强,可使作物冠层附近CO2浓度保持或接近正常的水平,防止或减轻因作物周围的CO2浓度过低而造成光合速率下降。风可引起作物茎叶振动,改善作物群体下部光的质量,提高作物群体的光合效率。,二、风对蒸腾与叶温的影响,通常风速增加能加快叶面的蒸腾,从而吸收潜热,使叶面温度降低。如果叶温大大高于气温,风速的增加会降低蒸腾作用。,三、风对作物花粉、种子及病虫害传播的影响,风是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传粉媒介,植物体的授粉效率以及空气中花粉孢子被传送的方向与距离,主要取决于风速的大小与风向。作物的微小种子、纸状果实或种子以及某些作物的繁殖体

15、等可以通过风来传播。风可以传播病原体,使病害蔓延。另外,多种昆虫的迁飞、降落与气流运行及温湿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四、风对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适宜的风力使空气乱流加强,由于乱流对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使作物层内各层次之间的温、湿度得到不断的调节,从而避免了某些层次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过大的湿度,有得于作物生长发育。风速过大,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减少,花器官受风的强烈振动也会降低结实率。单向风使植物迎风面的生长受抑制。长期大风以引起作物矮化,大风还会造成植株倒伏、茎叶折断、落花落果等,最终使作物减产。,习 题,风对园艺植物生产的影响有哪些?,第五节园艺植物生产的小气候调控,一、小气候的基本

16、概念,小气候的概念:小气候是指因下垫面的性质和状况不同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近地气层和土壤上层的小范围的气候。小气候一般只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的分布和变化的差异上,而不会影响大的天气过程。小气候的特点:范围小、差别大、很稳定 农业小气候:农业小气候是指以农作物为下垫面所形成的小气候。,二、农业小气候的特征,1、农田中光的分布 农田作物中,光照强度由植株顶部向下逐渐减弱,植株顶部附近递减较慢,植株中间迅速减弱,再往下又缓慢下来。光照强度在植株间的分布直接影响作物对光能的有效利用,植株稀少,漏光严重,单株光合作用强,但群体光能利用不充分。农田密度较大,株间各层光强相关较大,株顶光过强,冠层下部光不足

17、,单株生长不良,易产生倒伏现象。,2、农田中温度的分布,作物生育前期,因茎叶幼小稀疏,农田中温度的铅直分布又各裸地相似。作物封垄后,农田外活动面形成,农田中温度的铅直分布状况是:白天,外活动面附近温度最高,向上、向下温度逐渐降低;内活动面附近温度较低,株间近似等温。夜间,外活动面稍高处出现温度最低值,内活动面降温慢。作物生长后期,农田中温度的铅直分布又各裸地相似。,3、农田中湿度的分布,农田中相对湿度的分布,一般在作物生长初期,和裸地相似,不论白天和夜间,相对湿度都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作物生长盛期,白天由于蒸腾作用的结果,外活动面附近相对湿度最高,内活动面较低;夜间外活动面和内活动面的相对湿

18、度相近。到作物生长后期,白天相对湿度都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夜间最大相对湿度又重新出现在地表附近。,4、农田中风的分布,在农田中,风速因受到作物的阻挡、磨擦作用而大大减弱,尤其在密植田中,通风性更小。在高秆作物农田中,风速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呈“S”形分布,在作物基部,相对风速有一个次大值,在作物中部茎叶比较密集,风速削弱大;在作物上部,茎叶较稀,风速随高度变化剧烈。,5、农田中CO2的分布,一般情况下,白天,从清晨至中午,由于作物光合作用吸收了CO2,使得在作物密集的高度上CO2的浓度最低,午后可降至最接近地面的地方,这种变化在静风条件下尤为明显。夜间,从傍晚到清晨,由于作物的呼吸作用,释放CO

19、2,因此农田中CO2的浓度由下向上不断递减。,三、农业小气候的调控,1、耕翻的气象效应 耕翻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对下层土壤有保墒效应。耕翻使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削弱了上下层土壤间的热时交换,增加土壤表层温度的日较差。在低温季节,耕翻土层有降温效应,下层有增温效应;在高温季节,耕翻土层有升温效应,下层有降温效应。,2、镇压的气象效应,镇压可以减小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土壤的毛管水量,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在土壤干燥时,镇压具有提墒作用。镇压增加了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加强了上下层土壤间的热量交换,可减小土壤温度日较差。镇压地夜间表现为增温效应,白天表现

20、为降温效应。,3、垄作的气象效应,垄作使土壤疏松,其小气候效应与耕翻相同。垄作增加了土壤表面与大气的接触面积,白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面,热量聚集在土壤表面,温度比平作高;夜间垄上的有效辐射大,垄温比平作温度低。垄作使土壤的蒸发面增大,上层土壤干燥疏松,下层土壤湿润;有利于排水防涝。有利于通风透光。,4、种植行向的气象效应,种植行向主要影响植株的受光时间和所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夏半年,沿东西行向的日照时数比沿南北行向的日照时数多;冬半年,沿南北行向的日照时数比东西行向的日照时数多。因此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播种时取南北行向,春季播种时东西行向为宜。,5、种植密度的气象效应,种植密度的大小影响作物群

21、体的通风透光和温度的变化。当种植密度过大时,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较差,株间温度白天低于外界的温度,夜间高于外界的温度单株产量降低,会影响群体的产量。当种植密度过小时,田间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株间温度适宜,单株产量增高,但由于植株数量的减少,会影响群体的产量。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作物进行合理密植。,6、灌溉的气象效应,农田灌溉后,土壤颜色加深,地面反射率减小,使得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灌溉后,增大了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土壤温度日较差比未灌溉地小。灌溉地因蒸发耗热显著增加,减弱了空气的增温作用,因此,白天、暖季有降温效应,夜间、冷季有增温效应。,7、覆盖的气象效应,覆盖减弱了空气的乱流活动,可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覆盖可以防止杂草萌生。,习 题,1、什么是农业小气候?有什么特征?2、耕翻和镇压的气候效应有什么区别?3、在我区栽培园艺植物时如何确定播种行向?为什么?4、在园艺植物生产中,是否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为什么?5、灌溉的小气候效应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