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9196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的异化理论并将其发展成自己批判的强大理论武器。他们从“异化”与“技术理性”这对概念入手,从意识形态、大众、技术理性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异化状态下的人类生存状况进行了抨击与批判。【论文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技术理性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阵容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流派。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他们高举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的旗帜,越出了抽象的思辩王国,积极关心社会问题,致力于从、社会等各个方面去研究和批判所谓发达的

2、资本主义,并形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20世纪异化对人的束缚与统治已从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转向各种普遍的、异己的文化力量对人的自由的束缚,因此,他们的批判理论从本质上讲是以异化理论为依据的文化批判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武器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根植于工人阶级的被剥削和被支配,他描述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对抗关系。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人的自我活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得以实现。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人的劳动和实践活动的正面与负面分析,指出异化劳动与私有制运动是互为因果关系。因此,对马克思来说,异化的消灭不仅意味

3、着人性的复归,它还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而“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性的人向自身的复归。”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同马克思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异化问题更加严重了,它不再只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压迫和统治的传统异化劳动,这种异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的反映,也不单是某些被统治阶级的命运,而是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绝大多数人的命运,这种异化的实质是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人化自然的矛盾。二、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启蒙

4、辩证法这一奠定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基础的重要著作中,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指出,启蒙运动的纲领就是要用理性的正义来取代神话的非正义,亦即通过启蒙理性来唤醒世界,来消除神话。但当理性发展到极端,成为支配一切的力量时,它本身也就成为一种统治力量、压抑力量。至此,旨在解放人的理性工具最终异化为统治人、奴役人的工具理性。正是从“异化”与“技术理性”这对概念人手,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从分析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时代状况与主体人的生存现状着手以“异化”概念为核心、以“工具理性”为主要对象,猛烈抨击与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大众文化、技术理性等支配下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总体异化状态下的人类生存状况。(

5、一)对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意识形态”概念的现代语境是由马克思确立的。在葛兰西看来,意识形态是“含蓄地表现于艺术、法律、经济活动和个人与集体生活的一切表现之中”的“世界观”。他主张把“上有机的意识形态”,同“随意的、理性化的或被强加意愿的意识形态”区别开来,认为这种“有机的意识形态”能组织人民群众,并创造出这样的领域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并获得对其所处地位的意识。从而进行斗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将自己对“意识形态”的认识运用到日常话语中来的一个重要实践。葛兰西结合“意识形态”的生产形式,分析了社会生活中各种“文化霸权”的获得过程。在上述思想家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阿尔都塞进一步把

6、意识形态普遍化,将意识形态视为一种存在于特定社会历史中“具有独特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体系”。“意识形态是个人同他存在的现实的想象性关系的表现”。“人类通过并依赖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体验自己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人天生是意识形态的动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阿尔都塞对此作了挖掘和发挥。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人们与其真实生存状况关系的想象性再现”。也就是说,人们在意识形态中看到的不是他们真实的生存状况,不是自己的真实世界,而是他们与其生存状况的关系。值得玩味的是,这种关系并不真实,而是想象性的,甚至是虚假的。当统治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合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时,意识形态就差不多是一种“美丽的谎言”了。所以意识形态与其说是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反映,不如说是一种“误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