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期末考试答案小抄(考试必过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9203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期末考试答案小抄(考试必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电大《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期末考试答案小抄(考试必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电大《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期末考试答案小抄(考试必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电大《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期末考试答案小抄(考试必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电大《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期末考试答案小抄(考试必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期末考试答案小抄(考试必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期末考试答案小抄(考试必过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释1、自然地人化3、异化劳动4、文学的意识形态性6、莎士比亚化7、席勒式8、文学的倾向性9、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0、真正艺术家的勇气1、自然地人化又称人化的自然。马克思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表示一种过程,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地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的对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自然地人化,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老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为了能够生活就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变

2、天然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人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时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体现,并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3、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得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A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B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本身相异化。C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D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

3、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4、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指文学是应该有生活基础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文学创作应该以客观生活为源泉,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学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包括文学的文化特性,文学的政治特性,文学的现实性、阶级性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功利性。6、莎士比亚化A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B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第一,真是的揭示现实的某

4、些本质方面。第二,较广泛的反应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C也就是说,严格的从现实生活出发,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再现现实,它要求正确处理人物和环境的的关系,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实际上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7、席勒式A马克思在之费迪南拉斐尔信中,针对拉萨尔在剧本的观念图解式,说,“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从马克思原话清楚可见,所谓“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单纯

5、的传声筒。B也就是说,席勒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从观念出发,或者为一般而寻找特殊,把具体的艺术形象作为主观观念的图解和说明,或者抛开具体形象的塑造,一味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念的倾向,它是违背现实主义艺术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不良的创作倾向。8、文学的倾向性A恩格斯在给敏娜考茨基的信中说,“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把它指点出来。”从而阐述了他对文学倾向性的看法。B因作家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9、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A恩格斯在给马哈克奈斯的信中

6、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阐述了他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看法。B典型环境是一个能够客观的、全面的反映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中的社会历史本质的环境,而典型人物,即典型性格,包括他的个性化,既要一个鲜明的个性,同时也要反映他所隶属的阶级。阶层的某些本质方面。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背景,它或者为人物的行为、思想、性格提供前提,或者是对典型人物体现的生活本质的补充。C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统一,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使环境成为时代环境的缩影,和人物性格的补充。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层次的要求。1

7、0、真正艺术家的勇气A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赞扬这位女作家说“您的小说,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实外,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它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B恩格斯说的这种“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是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应有的精神品格,是一切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必要前提。C具体而言,“真正艺术家的勇气”表现在,一,对庸人的傲慢的冒犯。二,用朴实无华的手法揭露和描写现实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三,敢于标榜现实主义,不与时髦的自然行为为伍。三、指出下面的话分别出自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哪个篇目,并对其理论内涵加以阐释。1、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2、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

8、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3、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4、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5、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6、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7、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8、您完全正确的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9、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10、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

9、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了11、可是我认为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12、您的小说,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以外,给我的印13、就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4、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越好。我指的是现实主义甚至可15、至于您谈到您用唯物主义方法处理问题的尝试,那么,首先我必须说明,如果不把唯物三、指出下面的话分别出自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哪个篇目,并对其理论内涵加以阐释。1、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

10、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AnswerA这段文字出自马克思的手稿。B这段话指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即人的劳动是自觉的有意义的,而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支配的。动物的肉体需要一种强制的本鞥的行为,而人则自由的对待自己的产品。马克思由此引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2、一方面,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

11、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喜爱你是,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本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AnswerA出自马克思手稿B这段话马克思指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人子啊活动过程中是怎样把本质力量对象化到客体上的。人是通过劳动把他的目的观念实现在产品中,使对象成为人化的对象,同时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3、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AnswerA出自马克思手稿。B这段话指出了实践

12、是人的感觉形成的基础,人的社会化的感觉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4、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A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B这段话指出了统治阶级思想的统治地位的实质。由于存在决定意识,阶级存在决定阶级意识。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在占据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必然会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形态来维护统治,使之为本阶级服务,而被统治阶级的思想一般又受到统治阶级思想的支配,于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5、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

13、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A出自马克思政治学经济学批判序言。B判断一个人和一个时代都不能以意识为根据,否则就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这段话体现了最基本的唯物史观,即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6、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A出自马克思政治学经济学批判导言。B这段话指出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史不平衡的。社会发展的低谷期,一样可以成为艺术发展的繁盛期。7、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

14、同这种艺术在其中生长的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阶段并不矛盾。这种艺术倒是这个阶段的结果,并且是同这种艺术在其中产生而且只能在其中产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会条件永远不能复返这一点分不开的。A出自马克思政治学经济学批判导言。B指的是有些艺术形式是不可能重复的,它有其存在的唯一性。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平衡阶段才是有可能的。以及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性。8、您完全正确的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并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一个本质的标记。A出自恩格斯之费迪南拉斐尔。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恶劣个性化”的理解和态度。恶劣个性化指的是走向极端的

15、个性化,不可解释没有根据,不合情理的性格。它影响了文学创作的正常发展,应该遭到反对和唾弃。9、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而且我必须这样做才能提出一些反对意见,这对您来说正是我推崇这篇作品的最好的证明。A出自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B这段话体现了恩格斯文学艺术的标准,即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10、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给刻画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A出自恩格斯致敏那考茨基。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于艺术典型塑造的看法。即典型要来源于现

16、实环境,还要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11、可是我认为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A出自恩格斯的致敏那考茨基。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于文学倾向性的认识和态度,认为作家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越好。表明了恩格斯提倡作品中倾向性和真实性相统一的态度。12、您的小说,除了它的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以外,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它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A出自恩格斯的致哈马克奈斯。B恩格斯说的这种“真正艺术家的勇气”,是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应有的精神品格,是一切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必要前提。C具体而言,

17、真正艺术家的勇气表现在,一,对庸人的傲慢的冒犯。二,如实叙述一个故事。三,敢于标榜现实主义。13、就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A这段话出自恩格斯的致哈马克奈斯。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于现实主义中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看法。现实主义不仅要注重细节的真实,还要注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再现。恩格斯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现实主义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他也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标准,即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4、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越好。我指的是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A出自恩格斯的致马哈克奈斯。B表明

18、了恩格斯重申对于现实主义及文学倾向性的态度和看法。表明了恩格斯对“倾向性文学”的反对,也表明了恩格斯提倡作品中倾向性和真实性相统一的态度。15、至于您谈到您用唯物主义方法处理问题的尝试,那么,首先我必须说明,如果不把唯物主义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裁剪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A出自恩格斯致保尔恩斯特。B这段话表明了恩格斯对恩斯特批评的态度,恩斯特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恩格斯对恩斯特所犯的教条主义错误提出了批评和反对。四、简答及论述1、 马克思在手稿中士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的?2、试述手稿的理论内涵及其影响。3

19、、试分析艺术生产活动与一般生产活动的联系与区别。4、马克思序言导言对文艺学研究有哪些启发和影响。5、什么是艺术真实?什么是历史真实?二者的关系是什么?6、恩格斯如何看待文学的倾向性?这些观点有什么现实的启发意义?7、分析恩格斯典型人物观的内容。8、什么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文学创作原则的提出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什么指导意义?9、为什么恩格斯讲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10、致敏娜考茨基11、论述:如何理解“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 12、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出的评价作家作品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13、试析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中的文学倾向性的思想。 14、简述“劳动创造了美

20、”的内涵。 15、哈克奈斯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勇气”有哪些具体表现? 16、如何理解济金根命运中存在的“真正悲剧因素”? 17、如何理解恩格斯的“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18、恩格斯是怎样评价敏娜考茨基在小说旧人与新人中表现出的倾向性的?19、如何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中的出现是由这个历史结构安排好了的”? 四、简答及论述1马克思在手稿中士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的?Answer马克思在四个方面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批判A异化劳动意味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21、。”(手稿)B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劳动对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动不幸,不是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受到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的强制一停止,人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手稿)C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工人“只有在动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在自由活动,而是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成为动物的东西。”(手稿)D人同人的异化,“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

22、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手稿)2、试述手稿的理论内涵及其影响。A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看,手稿表现出马克思用实践论的观点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的努力,这一观点为解决美学和艺术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a实践论对近代哲学的超越近代哲学的立足点存在一个误区,它主张的“二元论”“理性主义”是纯思辨性,抽象性的,认为人与自然是相对立的,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相悖的,主张远离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实践论的体现,一是把实践引进了本体论,强调也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即把事物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

23、做实践去理解,强调人类连续不断地感性活动是现存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二是始终坚持外部自然界的优先性。b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审美对象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被人化的自然,体现的是人的本质力量。人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与理解自然的。人的审美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审美关系的确立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B手稿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继承了席勒以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进行社会批判的理论立场,对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审美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a“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席勒:形式冲动、感性冲动、游戏冲动。手稿的立足点:把人的自由与解放、人本主义立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革命的目的,提倡美育与人的

24、全面发展。b 对异化劳动进行了批判,认为在异化劳动中工人的劳动是被占有的,不仅在物质资料上越来越贫乏,精神上也是一样。c 克服异化劳动的前提是废除私有制,包括精神上解放劳动。d 人本主义思想,把人从工具的位置提到人的位置,人的幸福的重要指标是精神层面的幸福。3、试分析艺术生产活动与一般生产活动的联系与区别。A马克思主义把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活动。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B艺术生产活

25、动作为一种生产形式,不仅是观念性的活动,也是对物质材料的处理与加工,和一般的生产活动一样,有其物质性和商品性,并形成了艺术市场、知识产权。物质成本等一系列的商品属性。C但是,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也有其特殊性,即精神性。对于艺术价值的评判不应过分强调其生产性,应注意到它不同于一般生产活动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4、马克思序言导言对文艺学研究有哪些启发和影响。A马克思的序言导言推动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意识形态研究。a文学意识形态性文学意识形态性指文学应该有生活基础,作家的思想感情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文学创作应以客观生活为源泉。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样由经济基础决定,

26、并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学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的文化特性,现实性阶级性,以及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功利性。同时也包含着一些对立的观念,如文学的个性,表现性,超功利性,审美性等。b 意识形态研究的过去与现在20世纪文学理论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拒绝。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文学研究对意识形态的重新开放。评价:形式主义研究的合理性,文化研究的缺陷。B 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并对艺术生产的内涵作了相关阐释。a 艺术作为生产活动的一面曾经被长时间忽视,被界定为纯粹的精神活动“艺术至上“。b马克思把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生产,正式明确提出艺术生产概念。c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形式,不仅仅是观念性的活

27、动,也是对物质材料的处理与加工,它和一般的生产活动一样,有其物质性和商品性,并形成了艺术市场,知识产权等商品属性。d艺术生产的特殊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也有特殊性,即精神性。C 对艺术思维问题做了相关阐述,提出艺术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D之处艺术活动的本质:现象与本质,理念的感性显现,中介性概念。5、什么是艺术真实?什么是历史真实?二者的关系是什么?A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事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业更能深刻的显示出社会生

28、活的本质。它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B历史真实即社会生活中曾经出现的真实的事实,即历史的本来面貌,它是历史发展的自然形态和真实形态的反映。C艺术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超越和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和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能否写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环境,揭示这个环境中真实的阶级关系,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是判断历史剧是否达到艺术真实的客观标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也就是说,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29、是衡量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而表现历史的真实是马克思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精髓,所以艺术真实应当与历史真实相统一。6、恩格斯如何看待文学的倾向性?这些观点有什么现实的启发意义?观点:A“我决不反对倾向性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现代那些写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部是有倾向的作家。”B“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C“作家不必要把他所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D“如果一部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的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的引起

30、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那么即使作者没有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甚至作者有时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我认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现实的启发意义:关于文学倾向性的论述,批判了文学创作中的概念化倾向,同时也为避免文学批评中的“左倾”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A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要让作品本身,让生活本身去说话,而不必要把自己的主观见解硬塞给读者,更不能用主观愿望去任意裁剪现实,扭曲现实。B文学批评不应当要求作家成为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不能为了宣传而写作,不能简单的用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观点以及表达了怎么样的政治立场观点而评判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C引起人们对倾向性的再反思。关于绝对的

31、倾向性和相对的无倾向性,关于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关于文学倾向性的适用范围,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7、分析恩格斯典型人物观的内容。A、a典型人物应当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具有生活的真实性。b 典型人物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c 应有一定的代表性,反对恶劣的个性化。B、对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a 是现实主义典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b 为现实主义小说形象的塑造树立了一个标尺,对20世纪中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文学理论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分析:这类题应包含对原话的理解,以及人为这种观点产生的影响意义。)8、什么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文学创作原则的提出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什么指

32、导意义?A定义见名词解释12。B理论贡献a 促使作家去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现实,增强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历史感、现实感,加大了现实主义文学组品的容量。作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去展开自己的故事,人物命运与现实与历史的交融,具有史诗感。如暴风骤雨红旗谱白鹿原子夜。b 增强了现实主义作家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增加了喜爱你是主义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如现实主义作家开始把握历史规律、思考人物命运、探索人类生存的问题和前景;作家自觉承担起使命,对人类的悲悯情怀。c 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于文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点。d 对文学创作实践的指导与促进。9、为什么

33、恩格斯讲巴尔扎克的小说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A 巴尔扎克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倾向,与他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是相矛盾的。B 取得“现实主义伟大胜利”的第一股力量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现实主义作家需要有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还应当尊重历史、现实 ,尽量抛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巴尔扎克具备了现实主义作家的勇气,尽量克服了自己文学作品的主观性和偏见,遵从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深刻的认识现实,忠实的反映现实,履行了作家的神圣职责,因此其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C取得“现实主义伟大胜利”第二股力量是巴尔扎克高尚的人格,他对这里的热切渴望,对现实有着狂热追求,并且他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对社会重大问

34、题进行关注。由此可见,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实际上是作家世界观中比较深刻的一面对比较肤浅一面的胜利。10、致敏娜考茨基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一)关于艺术典型和对黑格尔“这个”理论的吸取。“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1)讲典型人物应有代表性、普遍性;(2)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特殊性;(3)人物所具有的代表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这两者互相融合渗透、统一,方才构成典型人物,即黑格尔所说的“这个”。塑造典型的过程,就是把许多单个人身上的富有特性的东西集中起来,概括到一个人物身上,这样就形成了艺术典型。(二)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1)

35、塑造艺术典型必须从生活出发。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应该严格的按照生活本来面目反映生活,决不允许有丝毫的主观随意性。(过分欣赏自己笔下的主人公,把他理想化)(2)要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塑造艺术典型。如荷马史诗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黑格尔主张艺术典型的个性描写方面的三个特征:丰富性,即是多种性格特征充满生气的总和;明确性,即在诸多性格特征中,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坚定性,即始终如一的忠实于它自己的情致,根据自己的意志发出动作。(3)艺术典型应是有代表性的性格。应具有阶级和时代的特征,但不应该牺牲个性和特殊性。(4)要描

36、写好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3、艺术的倾向性和真实性:(1)艺术的倾向性。“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这句话首先是针对当时的文艺实践即倾向文学而言的;其次,当时许多作家忽视了文艺的形象特点,在他们的作品中,思想往往淹没了形象,成了传声筒。由此可见,恩格斯所不满的是那种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倾向文学,所指责的是那种缺乏艺术力量的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文学,所针砭的是那种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一句话,是针对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倾向文学。再次,也是根据当时作家思想的具体情况,为了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无产阶级也有强

37、烈的倾向,但在当时情况下,它还遭受着歧视、迫害和摧残;另外,主要是指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古典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如能如实再现现实,让作品意义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如巴尔扎克,他勇于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而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说教不仅减弱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扭曲了生活。综上所述,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他赞扬巴尔扎克的作品是富有诗意的裁判,裁判,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是非好坏的评判,这就是文学的倾向性。(2)文艺作品中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对于一部真正的文艺作品来说,其倾向性的对错和强弱在于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是否正确,是否出自主观的真诚写出了生活的真实

38、,揭示了客观的真理。生活本身包含有倾向,即客观的倾向性;作家艺术家对待生活有态度和感情的倾向,即主观倾向性。他们应该相一致,应该通过所塑造的人物、所描写的场面和情节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强烈的革命倾向性,来源于描写的真实性。恩格斯劝告考茨基不必把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而只要通过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的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做到了这一点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作品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真实性带来了倾向性。旧人和新人的社会主义倾向性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女作家对“盐场工人生活的描写”、对维也纳

39、的社交界的描写以及鲜明的个性描写等,都是社会主义真实性,但只是还不太充分;在真实性基础上,也有社会主义倾向性:“您认为需要在这本书里公开表明您的立场,在全世界面前证明您的信念,这您已经做了。”只是应当让它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正确认识和艺术反映。它有着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人们,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无论是对于生活真实还是艺术真实,都可能得出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但是,这只是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真实观,而并不是说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真实。 文学作品中的倾向性,包含有作家对于所描写的事物所作出的评价和所持的情感态度,它不应游离于

40、所描写事物之外,否则就会变成抽象的说教;这种评价和情感态度是属于作家主观的东西,它只能符合而不能改变所描写的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客观倾向,否则就会违背甚至破坏艺术的真实性。(3)完整、准确的理解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倾向性的思想:第一,这是针对“青年德意志”派、“真正社会主义”的文学的,是批评他们的文学创作不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批评他们的唯心主义创作路线,批评他们从主观出发剪裁和歪曲生活因而造成倾向性和真实性的对立,进而批评了他们世界观的错误:政治上的改良主义、机会主义和思想上的唯心主义。第二,矛头所向,是各种违背或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创作倾向,所扞卫的是艺术的生机盎然的生命力。成功的作品里,情节的铺

41、叙和场面的勾勒始终是基本的,人物的具体活动始终是主要的,但富有生命力的议论和抒情插笔,都是形象塑造的一种手段,它犹如一道电光,使人们更能看清形象的细节。第三,是根据当时作家创作的实际,担心作家世界观中落后的反动的部分,如果赤裸裸的加以宣言,会给作品带来损害,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第四,在恩格斯时代,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11、论述:如何理解“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 答:(1)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问题。(2)美的规律和美的创造规律是紧密联系着的。标示美的规律两个尺度,即“种的尺度”和“内在尺度”,应当从构成审美关系的

42、两个方面,即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交互作用和辩证融合中加以理解。(3)“种的尺度”,从对象方面讲,指事物的外部形态;从主体方面讲,指人的外在肉体需要。“内在尺度”,从对象方面讲,指事物的内部联系,表现为合客体的内存规律性;从主体方面讲,指人的内存的高级精神需要;表现为合主体的内存目的性。(4)马克思的意思是讲,人不仅能够像动物那样按照对象的外部形态来产生,满足自己外在的肉体生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对象的感性形态来生产,满足自己外在的肉体生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对象的感性形态把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自己的主观目的,体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满足自己高级的精神需要,从而“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这

43、正是审美创造的根本标志。12、如何理解恩格斯提出的评价作家作品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答:(1)用美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自觉地注重和强调文艺的特殊规律和审美属性。作家从事审美创造活动,对自身的发展和创造精神,对审美心理的结构和功能,对选择和驾驭形式语言符号的才能和娴熟的技巧,都必须达到较高的境界和水准。(2)用史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考察艺术的社会位置和艺术历史的根源,对艺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内容应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创析,作家的创作要顺应和表现进步的历史潮流,使作品盖涵着巨大的生活容量,丰厚的思想内涵,幽_的历史深度,浓郁的时代氛围。(3)从美学观点看文艺

44、、着重考察文艺的审美本质;从史学的观点看文艺,着重揭示文艺的社会本质。恩格斯之所以倡导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他首先从文艺观念上把文艺的本质理解为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13、试析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中的文学倾向性的思想。 答:恩格斯认为,(1)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倾向性,许多历史我作都有倾向性。(2)文学的倾向性应该通过场面和情节自然的流露出来,不应该特别指点出来;恩格斯不满的是那种把个人作为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的倾向文学。所指责的那种缺乏艺术力量的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文学,所针砭的那种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一句话,是针对有损于艺术特质的倾向文学,不是笼统地一概反对倾向文学

45、。(3)倾向性应该和真实性相统一,对于一部真正的文艺作品来说,其倾向性的能者多劳和强弱,主要不决定于作家艺术家在伤口中公开表明了保种立场,证明了何种信念,在于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是否正确。是否出自主观的真诚写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客观的真理。生活本身包含倾向,即客观倾向性;作家、艺术家对待生活有态度和感情的倾向,即主观倾向性。主观倾向性应该同客观倾向性相一致应该蕴涵在对客观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之中,“强烈的革命倾向性,来源于描写的高度真实性。14、简述“劳动创造了美”的内涵。 答:(1)这是马克思提出的从人类的实践方面探讨美的根源的本质的一个命题。人通过劳动把它的目的、观念、实现在产品中,使对象

46、成为人化的对象,同时使人的本质力最对象化。(2)在这个过程中,人通过对对象的认识而取得对对象、世界的自由,通过对对象的能构成美的特性的认识来实现美的造型,从而根源上说,劳动创造了美。15、如何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中的出现是由这个历史结构安排好了的”? 答:(1)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历史结构的关系。(2)历史结构中的物质结构影响和决定思想结构。历史结构中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形成的社会风气和心理不可避免的决定着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倾向。(3)德国社会历史结构的多元性决定了歌德的世界观和他的思想结构的复杂性。16、如何理解济金根命运中存在的“真正悲剧因素”? 答:(1)马克思、恩格斯肯定

47、他们悲剧性的人物,肯定济金根命运中存在“真正的悲剧因素”。(2)济金根和胡登虽然代表着反动阶级和利益,但他们所领导的骑士暴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在反对诸候,僧侣和罗马教皇以及要求国家统一,宗教自由等方面,与当时的农民、平民、国民运动以客观上有一致性,因而有其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一面。而他们的阶级地位又决定了通常不可能通过农民、平民的结盟来实现这个历史的必然要求,这就构成了济金根的悲剧冲突。17、如何理解恩格斯的“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答:这一命题是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提出的。他是针对当时流行的公开鼓吹自己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热衷于以抽象的说教来取代情节和场面的丰富性的“倾向文学”而提出的,要求作家隐蔽自己的见解,是为了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保证文艺的特质,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 18、恩格斯是怎样评价敏娜考茨基在小说旧人与新人中表现出的倾向性的? 答:恩格斯肯定了旧人与新人表现出的社会主义的倾向性,但同时也批评了作者没有让倾向通过场面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而是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19、哈克奈斯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勇气”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1)敢于“冒犯傲慢”的正面人物。(2)敢于揭露和描写现实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3)敢于标榜现实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