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部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C) A. 历史范畴 B. 经济范畴 C. 物质范畴 D. 阶级范畴2、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 A.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 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中最为根本的方面是 (A )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能否一致的问题4、哲学是 (D ) 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D.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5、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
2、的观点是(B)观点 A. 唯物主义的 B. 主观唯心主义的 C. 唯物主义经验论 D. 客观唯心主义的6、哲学的党性原则,指的是一切哲学都分属于( A.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无产阶级哲学和资产阶级哲学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D ) A. 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 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8、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
3、草的人们(C)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 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9、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 )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10、“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的是( B ) A. 时间的连续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的顺序性 D. 时间的重复性11、 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河流”的说法( C ) A.
4、都是辩证法观点 B. 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C. 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D. 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B )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13、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这是( D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4、心情愉
5、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D ) 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 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15、“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C )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C.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 ) 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7、近20年来,约有7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
6、、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B ) A.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8、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日益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知识和科技的推动。从哲学上看,知识经济的到来表明:( D ) A. 意识将成为世界的本原 B.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C. 物质来源于知识和科技 D. 意识的能动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19、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B )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C. 精神不能
7、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 2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B )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21、“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 B. 党的政治路线的立脚点 C. 一切工作的具体方法 D. 党的思想路线的表现22、“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B ) 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2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 ) A.事物保持一
8、定质的量的限度 B.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 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D.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D ) A.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B. 发展的观点与不变的观点的对立 C.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25、矛盾的精髓是( D ) A.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关系问题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问题 D.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问题26、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C. ) A. 矛盾双方的等同 B. 矛盾双方的调和C.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 D. 不包含对立和差别27、矛盾斗争
9、性是指( D ) A. 矛盾双方的激烈的冲突 B. 矛盾双方的对抗 C. 矛盾一方消灭另一方 D.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性质28、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A ) A. 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限性部分质变 B. 就是单纯的量变 C. 量变也就是质变,质变也就是量变 D.就是根本质变2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中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并且与围湖造田使许多湖泊蓄水能力大大降低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A ) A. 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 同因异果 D. 同果异因30、“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是一种(
10、A ) A.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 唯心主义宿命论观点31、同质的事物区别的依据是( B ) A. 事物的质 B. 事物的量 C. 事物的度 D. 事物的质量32、“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C )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3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马同大马、小马、老马、白马等的关系是( A )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4“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
11、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D ) A.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D. 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35、我国制定的2010年远景规划是( A ) A. 现实的可能性 B. 好的可能性 C. 抽象的可能性 D. 我国的现实36、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 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B.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37、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这是由( B ) A. 矛盾的客观性决定的 B. 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C. 矛盾的普遍
12、性决定的 D. 矛盾的不平衡性决定的3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C ) 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3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 ) A. 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 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 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 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40、矛盾是指( A ) A. 对立面的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 B. 对立面的互相融合 C. 对立面的相
13、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D. 对立面的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41、水的三态变化对物理过程来说是质变,对化学过程来说却是没有发生质变,这说明( D ) A. 质是多方面的 B. 质变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 质是多变的 D. 质变与量变的区别是相对的42、“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这是( C ) A.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43、实践标准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B ) A. 实践具有客观性 B. 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 实践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 D. 实践是人类的自觉活动44、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A )
14、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认识是一个辩证过程45、真理的首要的基本的属性是( B ) A. 真理的相对性 B. 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的可变性 D. 真理的具体性46、在真理观上绝对主义的错误是( D ) A.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 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 只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D. 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47、实践是( B ) A.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 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 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 人们适
15、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4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 A ) A. 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符合 B. 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 C. 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D. 认识和理论是否一致4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果 5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D ) A. 普遍性 B. 绝对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5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 真理的标准
16、是多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5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C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53、认识主体是指( C ) A. 有生命有感觉能力的人 B. 从事一定活动的人 C. 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D. 具有主观思想的人5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55、承认“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是(
17、 C )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怀疑论的观点56、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C ) A. 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C. 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D. 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57、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B ) A. 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 B.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 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58、“从群众中来,
18、到群众中去”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C )原理相一致 A.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 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C.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 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59、“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D ) A.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B.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 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 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 A、B)A. 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 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辨证的C. 是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
19、的科学D. 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A、C、D ) A. 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 B. 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基础 C.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D.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3、下列各项,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的是( B、C、D )A. 实事求是 B.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C. 提纲挈领 D. 牵牛要牵牛鼻子4、矛盾同一性的两方面的含义是( B、C ) A. 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 B. 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C.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 D. 矛盾双方的互相否定5、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较( A、B ) A. 具有质的差别 B. 是更
20、高级的发展阶段 C. 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 D. 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6、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A、B、C、D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对旧事物的“扬弃”7、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 A. 反映论 B. 能动的反映论 C. 先验论 D. 可知论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括( A、B、C ) A. 实践关系 B. 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 毫无关系9、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A、B、C、D ) A. 经验主义 B. 唯理论 C. 经验论 D. 教条主义10、在认识事物及其关系时,形而上学的态度是(
21、A、B、C、D ) A. 同一就是不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就是绝对的对立 C. 有同一就不能有对立 D. 有对立就不能有同一11、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A、B、C、D ) A. 所处历史条件的制约 B. 实践水平的制约 C. 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制约 D. 自身的经验、知识水平的制约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A、B、C、D ) A. 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3、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是由于它( A、B、C、D ) A. 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B. 给回答
22、新问题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C. 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 D. 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1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表现在( A、B、C ) A.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是绝对真理 C. 相对真理在发展中日益接近绝对真理 D. 绝对真理在相对真理外存在15、人们必须重视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这是因为( B、C、D ) A.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B. 认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C.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 D. 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也是从实践中来16、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C、D ) A. 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 真
23、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7、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B、C ) A. 真理中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 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 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 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1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 C、D ) A. 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 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 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 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D )
24、 A. 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 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 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0、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是( A、B、C、D ) A. 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提供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 提供了正确理解哲学史的基本线索 D. 提供了解决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2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 A、B、C ) A. 不懂得实践的伟大作用 B. 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C. 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 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三、判断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 ( )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双重属性。 ( )3、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 )4、物质存在于它的具体中。 ( )5、幻觉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6、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说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 ( )7、新生事物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它的存在是永恒的。 ( )8、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 ) 9、意识的产生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