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课程简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9221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eminar课程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seminar课程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seminar课程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seminar课程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seminar课程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eminar课程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eminar课程简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seminar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实验材料(生物类)与科学研究任课教师王少康工作单位公共卫生学院职称讲师联系电话Email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介:王少康,2003年在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讲师,参与硕士、本科近15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细胞培养室、微生物培养室及SPF动物实验室的管理。公共卫生学院SPF动物实验室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认证。本人2007年12月获得江苏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2009年9月被江苏省科技厅聘任维江苏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员,多年从事体外细胞培养、微生物培养、动物饲养及人群试验等涉及生物类实验

2、材料的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曾发表多篇有关细胞培养、微生物检测、动物实验及人群研究等生物类实验材料的文章,对生物类实验材料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授课经历:1. 营养与肿瘤 硕士研究生 2011年至今2. 预防医学综合实验2 预防医学本科 2010年至今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预防医学本科 2003年至今4.临床营养学 高级护理本科 2004年至今5.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本科 2006年至今6.营养与健康 通识选修课 2009年至今5.公共卫生现场与实践 预防医学本科 2007年至今主要承担课题:1. 伏马菌素B1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和维生素A干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基金

3、,2009.012011.122. 以超市和社区为平台开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评估,江苏省预防医学基金,2008.102010.093辐照鸡胸肉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食用安全性观察初步研究,横向课题,2010.062010.104SHR大鼠初筛降压原料实验研究,横向课题,2007.122008.065古楠山天然植物茶毒理学和功能学评价,横向课题,2005.042005.06参与的主要课题:1. 枸杞多糖代谢组学及其降糖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13.012016.122. 中国野生菰米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调控脂质毒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

4、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13.012015.123. 农村重点人群营养健康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072014.124. 不同n-6/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11.012013.125. 枸杞多糖对腹型肥胖及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09.012011.126. 高效广谱芽孢杆菌抗菌肽安全毒理学评价,863计划项目,2008.082009.127缓解疲劳及降血脂功能性奶醋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052009.128学校午餐干

5、预与家庭膳食指导对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达能营养中心膳食养研究与宣教基金,2006.112007.119洋葱、大蒜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012009.12发表的相关论文有:1 Cai H Z, Wang S K& Sheng J L, et al. Nephroprotective Effects and its Mechanism of an Herbal Prescription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J.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3, 25(2): 775779.2 王

6、少康, 陆小军和王冠, 等. 南京市居民膳食结构与健康状况调查J. 重庆医学, 2013, 41(3): 320322.3 程科萍, 王少康和孙桂菊, 等. 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 321323.4 程科萍, 王少康和孔庆芳, 等. 某三甲医院20092011年506例食管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重庆医学, 2012, 41(23): 23962397, 2399.5 Wang T T, Wang S K& Huang G L, et al. Luteolin Induced-Growth Inhibition and Apopt

7、osis of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Cell Line Eca109 Cells in Vitro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 13(11): 54555461.6 Wang S K, Yang L& Wang T T, et al.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the Combination of Beta-Carotene and 1,25-Dihydroxyvitamin D3 in Human Esophage

8、al Cancer Ec9706 Cells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 13(12): 63276332.7 李莉, 王少康和徐菁莉, 等. 某肿瘤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干预效果评价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23): 28532855.8 苏明, 王少康和胡旭, 等. 淮安楚州食管癌高发区胃癌流行状况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3): 393394.9 张朋, 王少康和孙桂菊. 食物、营养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肿瘤, 2011, 31(8): 768771.10 程科萍, 王少康和孔庆芳, 等. 老年病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J

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8): 34403442.11 程科萍, 王少康和孔庆芳, 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0): 42324234.12 Sun G, Wang S& Hu X, et al. Co-Contamination of Aflatoxin B-1 and Fumonisin B-1 in Food and Human Dietary Exposure in Three Areas of ChinaJ.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part A-Chemis

10、try Anaiysis Control Exposure & Risk Assessment, 2011, 28(4): 461470.13 程科萍, 王少康和孔璐, 等.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与预防对策J. 江苏医药, 2011, 37(14): 17111712.14 乜金茹,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营养教学结合健康教育对卫校学生营养KAP的影响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12): 22742276.15 高慧, 王少康和王冠, 等. 南京市居民对特定人群膳食指南的知晓状况J. 江苏卫生保健, 2010, 12(6): 5051.16 杨磊, 王少康和孙桂菊, 等.

11、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肿瘤, 2009, 29(3): 249252.17 荣莹, 王少康和苗苗. 居民营养补充剂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9, 4(1): 4750.18 陈梅文, 乜金茹和王少康. 卫生学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调查J. 江苏预防医学, 2009, 20(1): 69.19 全振钊, 梁晓艳和王少康. 南京市居民微量元素知晓程度的相关研究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9, 26(5): 1011.20 韩超, 范小兵和王少康, 等.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肥胖模型大鼠减肥作用的实验研究J. 现代医学, 2008, 3

12、6(3): 197199.21 王少康, 池红和胡永桢, 等. 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7): 588589.22 张欣,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南京市居民食物与健康KAP状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2): 22282230.23 张小强,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主动探索型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10): 10421043.24 王少康, 孙桂菊和陈国威, 等. 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宣教效果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3): 429431.25 乜金茹

13、,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某卫生学校学生营养教学前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5): 444445.26 Sun G, Wang S& Hu X, et al. Fumonisin B(1) Contamination of Home-Grown Corn in High-Risk Areas for Esophageal and Liver Cancer in ChinaJ.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PART A-CHEMISTRY ANALYSIS CONTROL EXPOSURE & RISK ASSESSMEN

14、T, 2007, 24(2): 181185.27 Sun G, Zhang Y& Wang S, et al. Study On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the Fruits of Lycium Barbarum On Reducing Blood Glucose and Preven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J. DIABETOLOGIA, 2007, 501: S92.28 杨瑾,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南京市部分消费者饮食健康知识调查J. 中国校医, 2007, 21(2): 166167.29 陈国

15、威,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南京市消费者食品安全KAP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5): 603604.30 孙桂菊, 王少康和王加生. 伏马菌素与黄曲霉毒素对SD大鼠联合毒性的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 40(5): 319323.34 徐华珠,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市售花生、玉米中黄曲霉毒素与伏马菌素污染水平调查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6, 23(3): 217219.31 盛军利,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质疏松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06, 35(3): 287289.32 孙桂菊, 陈国威和王少康,

16、 等. 以超市为平台 开展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效果评价J. 消费经济, 2006, 22(2): 4143.33 王少康, 孙桂菊和张宏侨, 等. 某艺术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8(1): 1921.34 王少康, 孙桂菊和谢莹, 等. 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与食管癌和肝癌死亡率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11): 13371339.35 徐华珠, 孙桂菊和王少康, 等. 南京市消费者“可能的食源性疾病”状况调查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5, 12(5): 345347.36 王少康和孙桂菊. 伏马菌素污染情况及其毒性研究进展J. 环境

17、与职业医学, 2003, 20(2): 129133.37 孙桂菊, 王少康和张小强, 等.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指标测定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3, 23(2): 7982.38 Wang J, Wang S& Su J, et al. Food Contamination of Fumonisin B1 in High-Risk Area of Esophageal and Liver Cancer.J. TOXICOLOGICAL SCIENCES, 2003, 72S: 188.39 王少康, 孙桂菊和张建新, 等. 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东南

18、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21(3): 217219.课程简介(含对学生基础的要求等,特别注明拟上课所在校区):实验材料(生物类)与科学研究是一门研讨(Seminar)课程,主要是为对科学研究中实验材料(生物类)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提高认识、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观点的课程。该课程将提供丰富的科研素材,组织学生就科学研究中实验材料(生物类)的选择、利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实验材料(生物类)与科学研究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研究中实验材料(生物类)的选择和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根据所研讨的课题进行文献检索、整理资料、综合分析科学问题、提出自己

19、的见解和并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逻辑思维水平。实验材料(生物类)与科学研究面向全校学生,特别欢迎医学、生物科学以及其他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参加,班级规模为20人左右。拟在九龙湖校区上课。教学设计方案:实验材料(生物类)与科学研究选取科学研究中经常涉及的几种重要的生物类实验材料(包括细胞、微生物、各种动植物和人类生物样品),介绍这些实验材料(生物类)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发展现况,讨论各种实验材料(生物类)的优缺点及其在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新的实验研究中实验材料(生物类)是如何选择的,实验方案如何设计,结果如何统计、分析、处理与描述,可能会存

20、在哪些不足或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材料(生物类)与科学研究的总学时为 32学时(其中6学时为课堂讲授,10学时为课堂讨论,16学时为课外学时,用于学生准备课题讨论所做的查阅资料等自学活动)。第一部分 课堂讲授第一次课堂讲授 课程概述(2学时):说明实验材料(生物类)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介绍实验材料(生物类)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学习内容?为什么要学习本门课程?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和用处等。第二次课堂讲授 实验材料(生物类)的种类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2学时):说明实验材料(生物类)的种类(包括细胞、微生物、动植物和人类生物样品等),各自具有的特点,科学研究对实验材料(生

21、物类)的要求和选择的依据,各种实验材料(生物类)应用的规范性和局限性等。第三次课堂讲授 课程的学习方法(2学时):说明应该如何学习实验材料(生物类)与科学研究,包括文献检索、资料研读、分析讨论、心得体会等,以及课程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规范。课堂讲授的阅读文献:肖杭,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谷鸿喜,细胞培养技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年陈寿椿,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方法,劳动医学,1987(1):27-29丁明孝,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夏立秋,微生物学教学与科学研究进展,科学出版社,2005年常宏志,植物科学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9(22):10

22、387-10390第二部分 课堂讨论本课程的课堂讨论分为4个专题,每个小组做1个演讲报告(presentation);每个专题课内2个学时,课外4个学时。每次讨论课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组成员的代表做presentation。第二阶段是其他学生向小组成员提问。第三阶段由老师引领学生作进一步补充、讲解与归纳。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他们是讲演者, 是思考者, 是答疑者。他们的思考与讨论推动着课程进行。老师是课程的协调者而不是主讲者。老师聆听学生之间的讨论, 帮助回答问题, 并且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深入。课堂研讨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每一堂讨论课都应该是师生双方智慧的结晶,

23、 都是充满求知欲、充满思索的活泼、生动的文化交流会。第一次课堂讨论专题 科学研究与细胞(课内2学时,课外4学时):主要包括细胞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基于细胞的科学研究有什么特点?细胞水平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细胞水平科学研究设计的规范性、结果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等。第二次课堂讨论专题 科学研究与微生物(课内2学时,课外4学时):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的微生物有哪些?在科学研究中的有哪些应用?基于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有什么特点?微生物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微生物科学研究设计的规范性、结果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等。第三次课堂讨论专题 科学研究与动植物(课内2学时,课外4学时):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的动植物

24、有哪些?在科学研究中的有哪些应用?基于动植物的科学研究有什么特点?动植物水平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动植物科学研究设计的规范性、结果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等。第四次课堂讨论专题 科学研究与人类(课内2学时,课外4学时):涉及到人类生物样本或以人类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有哪些?基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有什么特点?人类水平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人类为中心的科学研究设计的规范性、结果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等。 第五次课堂讨论 课程论文述评 (课内2学时):主要是选取有代表性的课程论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与评论,也为更多同学提供发言演讲的机会。 第三部分 课外准备 修课学生共20人左右,分成4个组,每组46人,自

25、行组合,并协商选定4个专题中的1个专题。每个小组成员在讲此专题之前主要是针对该专题所涉及的内容去查阅资料, 请教自己周围的师生和收集关于此专题的典型的个例与活泼生动的图片、视频;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做presentation,拓宽大家的视野,丰富大家对专题的认识。充分的准备就意味着在课堂上向每一位同学传达最丰富、最贴近生活、最能引起共鸣的学术信息。做presentation的同学负责制作发言用PPT,并组织开展针对课题的课堂讨论。而小组其他成员, 要求至少回答presentation拟定的一个问题。所以, 每个同学都有明确的任务, 都必须充分准备。此外,小组每个成员必须在自己选定的专题范围内,

26、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撰写课程论文。因此,本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导向”而非追求“知识体系导向”。教师在课外每周安排2小时“办公室时间”,接受修课学生的咨询、质疑,弥补课堂上因时间紧迫而无法提出和解答的问题;此外,如有特殊需要,还可以另约时间作充分的讨论。考核方法:根据修课学生的课堂演讲、讨论发言与课程论文等综合评定其成绩。1课堂演讲:占总成绩40%(根据每个小组的演讲、组织讨论、回答其他学生与老师的提问,综合打分,作为整个小组的成绩,而小组课堂演讲的成绩就是小组每个成员的课堂演讲的成绩)2平时成绩:包括课外准备、课堂提问和出勤情况,占总成绩10%。3课程论文:针对每人自行选择的课题,形成课程论文,占总成绩50%。附注:各项内容可以附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