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汉人体词语认知的对比.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9250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英汉人体词语认知的对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议英汉人体词语认知的对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英汉人体词语认知的对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英汉人体词语认知的对比.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议英汉人体词语认知的对比     【摘 要】本文以英汉人体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实体隐喻理论对英汉人体词在结构、隐喻意义、隐喻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英汉人体词在结构上异大于同。在隐喻意义上,相同的喻体其隐喻意义有同有异;在隐喻机制上,隐喻意义因取象视点的不同而不同。本文还指出造成英汉人体词异同的认知原因——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以及语言结构本身的因素。    【关键词】人体词 认知 隐喻 文化 差异    一、引言   

2、; 在过去的20年中,传统的语言学受到了挑战,它不能解释一些语言现象,所以认知语言学便应运而生。它描述和解释语言构造,并分析其认知功能基础。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汉语言进行分析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英汉人体词语在结构、隐喻意义及隐喻机制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探究造成差异的认知理据。    人类最初的生活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而派生出了实体隐喻。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

3、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实体隐喻最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容器隐喻。人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有身体分界面、里外等。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    二、英汉人体词语的对比    (一)结构对比    1.HBW+HBW    当我们表达感情或传达信息时,不仅仅使用一个HBW,有时使用两个或多个强调作用。在英汉语中,“HBW+HBW”都比较普遍。在汉语中,这种结构通常直接由两

4、个人体词构成,形成并列结构,如:手足、嘴脸、唇舌、唇齿。    而在英语中,这种结构比较少,通常由两个人体词用“and“连接起来的情况比较多,如:“heart and hand”、“heart and soul”、“eyes and ears”,etc。    而其他由“N-N”(两个名词相同)的结构中,英汉语中看起来意义相同,如:心连心=heart linked to heart;面对面=face to face,

5、etc。    不同之处:在汉语中,这种结构的连词通常为动词,即“N+V+N”在英语中,大多数都是介词,结构为:N+Prep+N,而且英语中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构:have+HBW+prep+one’s +HBW来组成隐喻,如:have an eye in one’s head(有眼力)。    2.颜色词+HBW    英汉语中由“颜色词+HBW”的例子很多。在汉语中,有红脸、黑心、红眼病、黄脸婆等。英语中有:red eye、blu

6、e eye、black bone、blue nose、yellow belly and green hands。这种人体词在搭配上一样但意义有区别。“红脸”指“腼腆的”,在英语中,我们使用have a red face (有一个红脸)来表示。而在汉语戏剧中,红脸代表“loyal and brave”而“白脸”意思为“hypocrisy,sinister and insidious”,所以汉语有“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之说。但在英文中,很少有这样的

7、结构。汉语“红眼”指的是“嫉妒”,但英语中“red eye”指的是“a plane which fly in the evening”。    3.数量词+HBW    这种组合形式汉语比英语较为多见,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如:“a”“or”“一”+HBW。    英语中,使用“by+a+HBW”指一点儿,如&ldq

8、uo;by a nose”“by a neck”,etc。汉语中“一+ HBW”非常普遍,如:一面之交,一弹指间,等。当表达“非常危险”时,英汉语同样用法。如:hang by a hair(千钧一发),etc。    4.“two”或“=”+HBW     英汉语中,这类词一般含有贬义。如,“两面三刀”,“have two left feet”(笨

9、手笨脚)等。汉语中,其他词:“二皮脸”“二眼”“二郎腿”等。汉语中“三”表示许多,如:“三头六臂”,“三寸不烂之舌”,而“三只手”指小偷。    上面我们分析了三种人体词的结构,发现异大于同。“异”集中在两方面:语法结构以及意义。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词能很容易新生成其他意义。词的意义也可以更加拓宽。所以人体词以人体器官为原型,扩展其意义。通过结构上的对比,我们发现英汉语中此类

10、结构的词甚多,也很活跃。造成此差异的理据为语言内在结构的约定俗成。    (二)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    1.相同实体,但意义不同    汉语中,“拖后腿”“插一脚”“一肚子的火”“抽血”在翻成英语后意义有所改变,也就是说,他们的隐喻意义不同。如,“pull somebody’s leg”并不指“拖后腿”而是指“取消别人或与别人开玩笑&rd

11、quo;。    2.相同实体相同的意义    有许多人体词有相同的本体,英汉语隐喻意义也相同。如:heart和“心”不仅原义相同,其隐喻意义也相同,如:倾心=to give one’s heart to;伤心=to break one’s heart。    跨语言及跨文化交际的相互影响也导致人体隐喻的相互借用。汉语中,许多词从英语中借用过来,如:(1)“口齿”指the“express ability”(2)“眉目”指“case or condition”。    上面我们用本体隐喻理论分析了英汉语的隐喻意义。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相同的人体词其隐喻意义也有异同。    (三)隐喻机制的对比分析    由于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