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9448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本章介绍简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手工计算方法,这是复杂电力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潮流计算的基础。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计算,其任务是对给定的运行条件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及功率损耗等。本章首先通过介绍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计算方法,明确交流电力系统功率传输的基本规律,然后循序渐进地给出开式网络、配电网络和简单闭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3.1 单一元件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电力网络的元件主要指线路和变压器,以下分别研究其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3.1.1电力线路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1.线路的功率损耗线路的等值电路示于图3-

2、1。图3-1 线路的等值电路图中的等值电路忽略了对地电导,功率为三相功率,电压为线电压。值得注意的是,阻抗两端通过的电流相同,均为,阻抗两端的功率则不同,分别为和。电力线路传输功率时产生的功率损耗既包括有功功率损耗,又包括无功功率损耗。线路功率损耗分为电流通过等值电路中串联阻抗时产生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施加于对地导纳时产生的损耗,以下分别讨论。1) 串联阻抗支路的功率损耗电流在线路的电阻和电抗上产生的功率损耗为 (3-1) 若电流用首端功率和电压计算,则 (3-2)从上式看出,串联支路功率损耗的计算非常简单,等同于电路课程中学过的I2乘以Z。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用功率和电压表示电流,而线路存在功率

3、损耗和电压损耗,因此线路两端功率和电压是不同的,在使用以上公式时功率和电压必须是同一端的。式(3-2)还表明,如果元件不传输有功功率、只传输无功功率,仍然会在元件上产生有功功率的损耗。因此避免大量无功功率的流动是电力系统节能降损的一项重要措施。2) 并联电容支路的功率损耗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线路电容将产生无功功率。由于线路的对地并联支路是容性的,即在运行时发出无功功率,因此,作为无功功率损耗应取正号,而应取负号。的计算公式如下:, (3-3)从上式看出,并联支路的功率损耗计算也非常简单,等同于电路课程中学过的U2乘以Y。同理,该公式中的功率和电压也必须取同一端的。线路首端的输入功率为末端的输出功

4、率为线路末端输出有功功率与首端输入有功功率之比称为线路输电效率。 (3-4)本章公式中单位如下:阻抗为,导纳为S,电压为kV,功率为MVA。2.线路的电压降落设网络元件的一相等值电路如图3-2所示,其中R和X分别为一相的电阻和等值电抗,U和I表示相电压和相电流。图3-2 网络元件的等值电路1) 电压降落的概念与相量图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是指元件首末端两点电压的相量差,由等值电路可知 (3-5)以为参考轴,己知和,可作出如图3-3(a)所示的相量图。图3-3 电压降落相量图图中就是电压降落相量。把电压降落相量分解为与电压相量同方向和相垂直的两个分量及,这两个分量的绝对值分别记为和,即及 ,电压降落

5、可以表示为 (3-6)和分别称为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和横分量,由相量图可知 (3-7)在电力系统分折中,习惯用功率进行运算。与电压和电流相对应的一相功率为用功率代替电流,可将式(3-7)改写为 (3-8)必须注意,与功率损耗计算时一样,公式(3-8)中的功率和电压也必须取同一端的。则元件首端的相电压为 (3-9) (3-10) (3-11)式中为元件首末端电压相量的相位差。同样,若以作参考轴,并且己知电流和时,也可以把电压降落相量分解为与同方向和垂直的两个分量,如图3-3(b)所示。 (3-12)如果再用一相功率表示电流于是 (3-13)而元件末端的相电压为 (3-14) (3-15) (3-16

6、)从上述推导可以看出,电压降落相量既可以按照作参考轴分解,也可以按照作参考轴分解,如图3-4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分解的纵分量和横分量分别都不相等,即,。图3-4电压降落相量的两种分解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公式虽然是从一相等值电路按单相功率和相电压推导得到的,但是也适用于三相的情况,即采用三相功率和线电压表示的计算公式与之完全相同。并且上述公式都是按电流落后于电压,即功率因数角为正的情况下导出的。此外,本书所有公式中,当Q为感性无功功率时其值为正,当Q为容性无功功率时其数值为负。2) 电压降落与功率传输的关系电压降落的公式揭示了交流电力系统功率传输的基本规律。从公式(3-8)和(3-13)看出

7、,元件两端的电压幅值差主要由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决定,电压的相角差则由横分量确定。在高压输电线的参数中,由于电抗比电阻大得多,若忽略电阻,便得,。这说明在纯电抗元件中,电压降落的纵分量是因传送无功功率而产生,电压降落的横分量则因传送有功功率产生。也就是说,元件两端存在电压幅值差是传送无功功率的条件,存在电压相角差则是传送有功功率的条件。感性无功功率总是从电压幅值较高的一端流向电压幅值较低的一端,有功功率则从电压相位超前的一端流向电压相位滞后的一端。实际的网络元件都存在电阻,电流有功分量流过电阻将会增加电压降落纵分量,电流的无功分量流过电阻则将使电压降落横分量有所减少。3) 电压损耗和电压偏移在讨论

8、电网的电压水平和电能质量时,电压损耗和电压偏移是两个常用的概念。电压损耗、电压偏移与电压降落这三个概念不能混淆,电压损耗和电压偏移的定义如下。电压损耗定义为元件两端间电压幅值的绝对值之差,也用表示。电压损耗的概念可以用图3-5表示。图3-5电压损耗由图3-5可知当两点电压之间的相角差比较小时,与的长度相差不大,电压损耗近似等于电压降落的纵分量。电压损耗还常用该元件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由于传送功率时在网络元件中要产生电压损耗。同一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各节点的电压是不相等的。在工程实际中,常需计算某负荷点到电源点的总电压损耗,总电压损耗等于从电源点到该负荷点所经各串联元件电压损耗的代数和。电力网实际

9、电压幅值的高低对用户用电设备的工作是有密切影响的,而电压相位则对用户没有什么影响。用电设备都按工作在额定电压附近进行设计和制造,为了衡量电压质量,必须知道节点的电压偏移。电压偏移是指网络中某节点的实际电压同该节点的额定电压之差,也可以用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电压偏移() (3-17)电压偏移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标准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的允许电压偏移。3.1.2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如图3-6所示。图3-6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与线路的区别在于只有一个对地并联支路。串联支路的电阻和电抗产生的功率损耗,其计算方法与线路相同。 与线路的容性不同,变压器的对地并

10、联支路是感性的,即运行时 消耗无功功率。并联支路损耗主要是变压器的励磁功率,由等值电路中励磁支路的导纳确定。由于正常运行时电压与额定电压相差不大,因此实际计算中可近似采用额定电压计算,即变压器的励磁损耗可以近似用恒定的空载损耗代替,即 (3-18)式中,为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单位为kW;为空载电流的百分数;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单位为kVA。3.2 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开式网络是由单一电源点通过辐射状网络向多个负荷点供电的网络。我国配电系统正常运行时都采用辐射状运行,适合使用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开式网络潮流计算也是闭式网络潮流计算的基础。3.2.1运算负荷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就是根据给定的网络接线

11、和其它已知条件,计算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功率损耗和未知的节点电压。在进行潮流计算前一般先要对网络的等值电路作化简处理。以图3-7(a)的开式网络为例介绍运算负荷的概念和化简方法。图中电源点1通过线路向负荷节点2、3和4供电。由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在额定电压附近,因此可以将线路等值电路中的对地支路分别用额定电压下的充电功率代替。化简后的等值电路分别见图3-7(b)。图3-7 开式网络和运算负荷化简的具体做法是对每段线路首末端的节点都分别加上该段线路充电功率的一半,并将其与相应节点的负荷功率合并,得到、和习惯上称为电力网的运算负荷。此时,原网络已经化简为由三个集中的阻抗元件相串联、四个节点接有集中负荷

12、的等值网络。另外,对于网络中并联接入的变压器支路,也可以化简为运算负荷。方法是先采用额定电压计算变压器的励磁损耗,再采用额定电压和实际负荷电流计算绕组损耗,然后将变压器损耗与低压侧负荷合并得到变压器高压侧的总负荷,最后与线路并联导纳充电功率合并得到运算负荷。在中压配电网络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处理配电变压器。3.2.2只含一级电压的开式网潮流计算首先研究只有一级电压的开式网,此时线路上不含变压器支路,仅有几个负荷,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1.已知末端电压在图3-7(b)中,已知末端节点4的电压,可以从节点4开始,利用前面介绍的单一元件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的计算方法,采用节点4的电压和功 率计算线路

13、支路3-4的电压损耗和功率损耗,从而得到节点3的电压以及线路2-3末端的功率,计算时需注意还要加上节点3的运算负荷;然后按同样方法依次计算支路2-3和支路1-2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直到计算到首端得到节点1的电压和首端功率。在不要求特别精确时,电压计算中的电压损耗可近似采用电压降落的纵分量代替。2.已知首端电压但是,电力系统在多数情况下是已知电源点电压和负荷节点的功率,要求确定各负荷点电压和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在这种情况下的潮流计算方法如下:由于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的计算公式都要求采用同一端的功率和电压,当已知首端电压时,就无法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此时需采用迭代计算的办法。迭代过程分为两步,以下以图

14、3-7(b)网络为例介绍迭代计算的过程。第一步,从末端节点4开始向电源点1方向计算功率分布。因为各负荷节点的实际电压未知,而正常稳态运行实际电压总在额定电压附近,因此第一次迭代时各节点电压的初值均采用额定电压代替实际电压,从末端到首端依次算出各段线路阻抗中的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对于支路3-4对于支路2-3 同样也可以求出支路1-2的功率和。第二步,从电源点1开始向末端负荷点4方向计算节点电压,计算中必须利用第一步求得的功率分布以及已知的首端电压顺着功率传送方向,依次计算各段支路的电压降落,并求出各节点电压。节点2的计算公式如下: 电压损耗计算也可以忽略电压降落的横分量。 最后按照相同方法依次计

15、算节点3、4的电压。通过以上两个步骤便完成了第一轮迭代计算,一般计算到此为止。如果要求精度较高,则重复以上迭代计算。须注意的是,在下一轮计算功率损耗时应利用上一轮第二步所求得的节点电压。多次迭代后计算结果将逼近精确结果。3.2.3含两级电压的开式网潮流计算含两级电压的开式电力网及其等值电路分别如图3-8(a)、(b)所示。图3-8 含两级电压开式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图中变压器阻抗已归算到线路L-12的电压等级,已知首端实际电压和末端功率,求各节点电压和网络的功率分布。潮流计算仍可采用前面所讲单一电压开式网在已知首端电压时的迭代计算方法,首先假定实际电压初值为额定电压由末端向首端逐步算出各点的功率,

16、然后用求得的首端功率和首端实际电压依次往后推算出各节点的电压。不同之处在于需要处理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两侧功率不变,只需要采用变比计算另一侧电压。此外,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将变压器二次侧的线路参数也归算到变压器高压侧,例如,图3-8中线路L-34的归算公式如下:,归算后得到图3-8(c)的等值电路。此时,已经没有变压器,这种等值电路的电压和功率计算与单一电压等级的开式网络完全一样,计算结束后,还需要将图3-8(c)中节点和的电压还原到实际电压。在手工潮流计算中,上述两种处理方法都可采用,但是第一种方法更为方便,因为该方法在无需线路参数折算的情况下还能直接求出网络各点的实际电压。例3-1 电力系统

17、如图3-9,已知线路额定电压110kV,长度30km,导线参数r0=0.2W/km,x0=0.4W/km,b0=210-6S/km; 变压器额定变比为110/11,SN=40MVA, P0=80kW, PK=200kW,UK%=8,I0%=3,分接头在额定档;负荷SLDb为10+j3MVA,SLDC为20+j10MVA。母线C实际电压为10kV。计算变压器、线路的损耗和母线A输出的功率以及母线A、B的电压。解:(1)画出系统的等值电路如图3-9(b)所示。(2)元件参数计算RL=r0l=0.230=6XL=x0l=0.430=12BL=b0l=210-630=0.610-4S 图3-9 例3-

18、1系统接线及等值电路QB=-0.5BLUN2=-0.50.610-41102=-0.363 Mvar (3) 已知末端电压向前推功率和电压计算运算负荷: Mvar 1) 计算UcUc = U ck = 10110 / 11 = 100 kV2) C 到B ,计算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与电压损耗变压器绕组功率损耗 变压器总损耗 变压器电压损耗3) B 到A ,计算线路的功率损耗与电压损耗 需要指出:(1)如果在上述计算中都将电压降落的横分量略去不计,所得的结果同计及电压降落横纵分量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误差很小。(2)若已知电压不是母线C、而是母线A,则需要迭代求解,第一次迭代从采用额定电压作为末端电压初

19、值,从末端到首端推功率,再用首端功率与给定实际电压向末端推电压;再不断迭代,直到两次求得电压差的绝对值满足精度要求。3.3 配电网络的潮流计算配电网络一般采用环网建设、辐射运行的原则,其典型运行方式是从变电站的馈电线路出口向树状网络上的多个负荷节点供电,馈线出口可以看作网络的单一供电电源点,因此其本质上也是开式网络。配电网络潮流计算可以按照馈线树为单位分别进行计算。配电网络供电的最明显拓扑特征是树,馈线树的电源点是树的根节点,树中不存在任何闭合回路,功率的传递方向是完全确定的,任一条支路按照电流方向都有确定的始节点和终节点。除根节点外,树中的节点分为叶节点和非叶节点两类。叶节点为该支路的终节点

20、,只与一条支路联接。而非叶节点与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支路联接,它作为一条支路的终节点,又兼作另一条或多条支路的始节点。对于图3-10所示的网络,1是电源点,即根节点,节点2、3和7为非叶节点,节点4、5、6、8和9为叶节点。图3-10 树状配电网络供电方式在配电网潮流计算中,通常是已知分布在馈线树上各点的负荷和首端电压,所以潮流计算方法与已知首端电压的简单开式网络类似。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从与叶节点联接的支路开始,该支路的末端功率即等于叶节点功率,利用这个功率和对应的节点电压计算支路功率损耗,求得支路的首端功率。对于第一轮的迭代计算,叶节点电压初值取额定电压。当以某节点为始节点的各支路都计算完毕

21、后,便想象将这些支路都拆去,使该节点成为新的叶节点,其节点功率等于原有的负荷功率与以该节点为始节点的各支路首端功率之和。这样计算便可延续下去,直到全部支路计算完毕。这一步骤的计算公式如下: (3-19) (3-20) (3-21)式中k为迭代次数。为由节点j供电的所有相连节点的集合。在图3-10中,对于节点2,5,3,6;对于节点7,9;对于所有的叶节点,为空集。第二步,利用第一步所得的电源点出口首端功率和电源点已知电压,从电源点开始逐条支路向网络末端进行计算,直到求得各支路终节点的电压,其计算公式为 (3-22)迭代中,上式计算也可忽略电压降落横分量。对于规模不大的网络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并不复

22、杂,可手工计算。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时,作一轮迭代计算即可。若给定误差为,则以作为迭代收敛的依据。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一般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在迭代开始前,首先要解决支路的计算顺序问题。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确定支路计算顺序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按与叶结点连接支路排序,并将已排序支路拆除,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叶节点,将与其联接的支路又加入排序行列。这样就可以全部排列好从叶节点向电源点计算功率损耗的支路顺序,其逆序就是进行电压计算的支路顺序。以图3-10所示树状网络为例,设从任意一个末端叶节点9开始,选支路7-9作为第一条支路。拆除该支路,节点7就变成叶节点,支路3-7便作为第二条支路,拆除3-7时没有出

23、现新的叶节点。接着拆除3-4和3-8支路,此时3成为叶节点,于是拆除2-3支路,接下去是2-5和2-6支路,最后是1-2。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拆除支路时可以有多种选择,因此最终存在多种不同的排序方案。第二种是逐条追加支路的方法。首先从根节点开始接出第一条支路,引出一个新节点,以后每次追加的支路都必须从已出现的节点接出,按该原则逐条追加支路,直到全部支路追加完毕时,所得到的支路追加顺序即是进行电压计算的支路顺序,其逆序则是功率损耗计算的支路顺序。对图3-10的网络,可行的排序方案也不止一种,例如1-2、2-5、2-3、3-7、7-9、3-4、3-8、2-6就是一种可行的顺序。确定计算顺序后,然后按

24、照普通开式网络潮流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就可以完成配电网络的潮流计算。这种按一定排序方式前推后推迭代进行潮流计算的方法具有公式简单、收敛迅速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树状配电网络的潮流计算。例3-2 10kV配电网络的电网结构如图3-11所示。已知各节点的负荷功率及线路参数如下:Z12=1.2+j2.4,Z23 =1.0+j2.0,Z24=1.5+j3.0。S2=0.3+j0.2MVA, S3=0.5+j0.3MVA,S4=0.2+j0.15MVA。设母线1的电压为10.5kV,线路始端功率容许误差为0.3%。试作功率和电压计算。图3-11 例3-2网络结构图解: (1)假设各节点电压均为额定电压,功率损

25、耗计算的支路顺序为3-2、4-2、2-1,第一轮计算依上列支路顺序计算各支路的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则 MVAMVAMVA又 MVA(2)第二步用已知的线路始端电压U1=10.5kV及上述求得的线路始端功率S12,按上列相反的顺序求出线路各点电压,计算中忽略电压降落横分量。 (3)根据上述求得的线路各点电压,重新计算各线路的功率损耗和线路始端功率 故 MVA 则 MVA又 从而可得线路始端功率 经过两轮迭代计算,结果与第一步所得的计算结果比较相差小于0.3%,计算到此结束。最后一次迭代结果可作为最终计算结果。如果在配电网络中间连有发电机,例如接有分布式电源,则该网络已不能严格的算是开式网络了,因

26、为开式网络只有一个电源点,任何负荷点只能从唯一的路径取得电能。但是,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一般不允许发电机发出功率穿越变压器注入上一电压等级电网,配电网中的发电机实际起平衡本地负荷的作用。因此,网络在结构上仍是辐射状网络,如果发电厂的功率已经给定,仍然可以把发电机当作是一个取用功率为的负荷,然后按开式网络处理。3.4 简单闭式网络的潮流计算与配电网不同,输电网正常运行时一般都合环运行,称为闭式网络。闭式网络是相对开式网络而言的,它包括两端供电网络和环形网络,本节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网络中功率分布计算的原理和方法。3.4.1两端供电网络两端供电网络具有两个供电电源点,如图3-12所示,a、b为两电源点。图

27、3-12 两端供电网络若电源电压,且负荷点电流为和,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可写出下列方程 (3-23)由此可解出 (3-24)在电力网的实际计算中,负荷点的已知量一般是功率,而不是电流。为了求取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可以先采用近似的算法,忽略网络中的功率损耗,都用额定电压来计算功率,令,有,对式(3-24)的各量取共轭值,然后全式乘以,就得到 (3-25)由式(3-25)可见,每个电源点送出的功率都包含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由网络参数和负荷功率确定,每一个负荷的功率都以该负荷点到两个电源点间的阻抗共轭值成反比的关系分配给两个电源点。第二个分量称为循环功率,它由两个供电点的电压差引起。当两端

28、电压相等时,循环功率为零,公式(3-25)右端只剩下前一项,该项结构与力学中杠杆原理类似,可类比为一根承担多个集中负荷的横梁,其两个支点的反作用力就相当于电源点输出的功率。求出供电点输出的功率和之后,就可在线路上各点按线路功率和负荷功率相平衡的条件,求出整个电力网中的功率分布。例如,根据节点1的功率平衡可得:在电力网中功率由两个方向流入的节点称为功率分点,并用符号标出,例如图3-13(a)中的节点2。有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点可能出现在不同节点,通常就用和分别表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点。图3-13 两端供电网络的功率分布 在不计功率损耗求出电力网络功率分布之后,可想象在功率分点(节点2)将网络

29、解开,此时形成两个开式网,见图3-13(b)。将功率分点处的负荷也分成和两部分(满足),分别挂在两个开式网的终端。然后按照上节方法分别计算两个开式网的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在计算功率损耗时,网络中各点的未知电压可先用额定电压代替。当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不一致时,常选电压较低的分点将网络解开。在110kV及以上电网中,一般是无功分点电压最低,故应在无功分点将环网解开。在具有分支线的闭式电力网中,功率分点只是干线的电压最低点,不一定是整个电力网的电压最低点。对于接有n个负荷的两端供电网络,可以进一步推广得到 (3-26)式中,为整条线路的总阻抗;和分别为第i个负荷点到供电点a和b的总阻抗。由于

30、循环功率与负荷无关,所以有,可以由此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网络各段线路的电抗和电阻的比值都相等的网络称为均一电力网,而电力系统设计往往采用均一网络。在两端供电的均一电力网中,若供电点的电压也相等,则公式(3-26)便简化为 (3-27)由此可见在均一电力网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布彼此无关,而且可以只利用各线段的电阻(或电抗)分别计算。对于各段单位长度的阻抗值都相等的均一网络,公式(3-26)便可以简化为 (3-28)式中,为单位长度的阻抗;为整条线路的总长度;和分别为从第i个负荷点到供电点a和b的长度。公式(3-28)表明,在这种均一电力网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布只由线段的长度来决定,计算

31、得到了极大的简化。3.4.2不含变压器的简单环网简单环网是指每一节点都只同两条支路相接的环形网络,例如图3-14所示的网络,功率从节点1流向节点2和节点3。图3-14 简单环网的功率分布单电源供电的简单环网可以在电源点拆开看作是供电点电压相等的两端供电网络。图3-14网络就从节点1拆开,再采用两端供电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来处理,由式(3-26)得到如下功率分布: (3-29)显然,由于拆开的两个电源点实际为同一点,它们的电压一定相等,因此不存在循环功率,即。可以看出,功率在环形网络中是与阻抗成反比分布的,这种分布称为功率的自然分布。此外,当简单环网中存在多个电源点时给定功率的电源点可以当作负荷点

32、处理,而把给定电压的电源点都一分为二,这样便得到若干个已知供电点电压的两端供电网络。再采用两端供电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来处理。 例3-3 110kV环网示于图3-15(a),导线型号均为LGJ-95,已知:线路AB段为40km,AC段30km,BC段30km;LGJ-95导线参数:r0=0.33/km,x0=0.429/km,b0=2.6510S/km。变电站负荷为SLdB=20+j15MVA,SLdC=10+j10MVA;电源点A点电压为115kV。试求B、C点的电压;A点所需注入功率以及电网的功率分布。图3-15 例3-3环网及其等值电路解:(1) 计算参数及运算负荷从母线A将环网拆为两端供

33、电网络,如图3-15(b)所示。计算线路参数:线路AB:RAB=0.3340=13.2XAB =0.42940=17.16 线路AC: RAC=0.3330=9.9XAC=0.42930=12.87 线路BC: RBC =0.3330=9.9XBC=0.42930=12.87 计算线路电容功率:AB段: AC段: BC段: 计算各点运算负荷(2) 计算功率分点求不计功率损耗时的近似计算功率分布,因为网络是均一网络,故 QCB = 2.840因为PCB和QCB都大于0,所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点都在节点B。在B点把原网络分成两个开式网,如图3-15(c)所示。左侧网络末端功率=15+j11.0

34、37MVA,右侧网络末端功率=5+j2.840MVA。经验算,+= 20+j13.877MVA,等于。以下对两个开式网分别进行潮流计算。(3) A-B网络潮流计算由于已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因此采用迭代计算方法,只作一次迭代。第一步 B到A推功率,B点电压初值用额定电压110kV第二步 A到B推电压上述两步已完成第一次迭代,第二次迭代采用第一次迭代求得的B点电压计算。重复以上两步迭代多次后所得到的和为最终结果,本例题只迭代一次。(4) 网络潮流计算第一步 到C推功率,点电压初值用额定电压110kV第二步 C到推功率第三步 到C推电压第四步 C到推电压以上完成第一次迭代,第二次迭代采用第一次迭代

35、求得的点电压计算。重复以上两步迭代多次后所得到的和为最终结果,本例题只迭代一次。A点注入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两侧开式网络所求得的B点电压并不完全相等,但误差很小,可取任一端电压作为B点电压。可以看出,环网线被拆解为两端供电网络,两端供电网络又被拆解为两个开式网络,问题逐步得到求解。这种试图将未知问题转换为一个已知问题,再利用已知问题的解决方法来求解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常用手段。3.4.2含变压器的简单环网变电站内一般都有多台变压器,变压器并列运行时从高压侧母线到低压侧母线就构成了含变压器的环网。图3-16(a)为两台升压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接线图,两台变压器实际变比分别为k1和k2。忽略励磁支路的等值

36、电路见图3-16(b)。该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也是先将等值电路从A点拆开,得到如图3-16(c)所示的只有一个负荷节点的两端供电网络。图3-16变压器并列运行时的功率分布已知变压器一次侧的实际电压,有和。两端功率根据公式(3-26)可得 (3-30)式中为高压侧的额定电压。假定循环功率方向从到,则循环功率为 (3-31)式中的称为环路电势 (3-32)当并列运行的两变压器的变比相等时,环路电势和循环功率均等于零。当变压器的变比不等时,环路电势和循环功率将产生,且二者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环路电势的计算可由环路的开口电压确定,既可在高压侧开口,也可在低压侧开口处,但应与阻抗归算的电压等级一致,分别如

37、图3-17(a)、(b)所示。图3-17 环路电势归算到高压侧时 (3-33)归算到低压侧时 (3-34)公式(3-33)和(3-34)中的,称为环路的等值变比。如果和未知,也可分别以相应电压级的额定电压和代替,于是循环功率便为例3-4 如图3-18所示为电源经两台变压器和线路向负荷供电的两级电压环型网络,变压器变比分别为T1:k1=110/10,T2: k2=116/10,变压器归算到低压侧的阻抗与线路阻抗之和为,导纳忽略不计。已知用户负荷为SL=16+j12MVA,低压侧母线电压为10kV,求功率分布及高压侧电压。图3-18 例3-4的环形网络及等值电路解:本题采用本节所讲的近似方法进行计

38、算(1) 假设变压器变比相等,因两台变压器阻抗相等,故 (2) 求循环功率。在aa将网络断开,则a 点电压为10kV,而a点电压为10k1/k2,由两端电压降落引起的循环功率为 (3) 循环功率的方向如图3-18(b)所示,于是可得网络的实际功率分布图11-4(b)(4) 计算高压侧电压。忽略电压降落横分量时,阻抗ZT1上的电压降落纵分量为 归算到低压侧的始端A点电压为 则高压侧的实际电压为 (5) 计算功率损耗及始端A点的功率。 在B点(功率分点)将环形网络拆开为两个开式网,两个阻抗中的功率损耗为 始端A点的总功率在含多电压等级环网中,环路电势和循环功率确定方法如下:首先将环路的等值变比设为

39、1,从环路的任一点出发,沿选定的环路方向绕行一周,每经过一个变压器,遇电压升高乘以变比,遇电压降低则除以变比,回到出发点时,就计算完毕。然后计算环路电势和循环功率,公式为 (3-35) (3-36)式中为环网总阻抗的共轭值,是归算参数的电压等级的额定电压。可见,若,则和都为零,表明在环网中运行的各变压器的变比是相匹配的。若,则出现循环功率,表明此时变压器的变比是不匹配的。以下以图3-19所示有三级电压的环网为例说明计算过程。图3-19 三级电压的环网发电机端6kV母线经两台不同的升压变压器联入系统,变压器T1、T2、T3的变比分别为242/6.3,37.5/6.3,220/37.5,220/1

40、21。环路电势作用方向选为顺时针方向,计算。将的初值设为1,然后从母线N点出发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周,首先经过变压器T2,电压降低,除以变比后得0.168;然后经过变压器T1,电压升高,乘以变比得6.453,最后经过变压器T3回到母线N,电压降低,再除以变比,得到=1.1。该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大于1,将出现顺时针方向的循环功率,环路中变压器的变比是不匹配的。在电力系统运行中,也可以通过上述原理主动改变系统的功率分布,例如当环网中的功率分布在经济上不太合理时,可以调整变压器变比产生某一指定方向的循环功率来改善功率分布。思考题3-1 线路与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计算分别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2

41、变压器负载率大小是如何影响变压器功率损耗大小的?3-3 线路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成为无功功率的电源?3-4 采用运算负荷简化计算的条件是什么?3-5 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在已知首端电压时与已知末端电压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6 两端供电网络的功率分布可分解成哪两个独立作用的分量?其中哪个分量可以类比成什么力学规律?3-7两端供电的闭式网络可化为开式网络进行潮流计算,环网可化为两端供电网络进行潮流计算,如何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习 题3-1 架空线路长60km,电压等级为110kV,线路参数r=21.6,x=33,b=1.110-4S。已知线路末端运行电压为106kV,负荷为80MW,功率因数为0

42、.85。试计算输电线路的电压降落和电压损耗。(答案:电压降落:=31.54 kV,=14.93kV;电压损耗:28.67%)3-2 若上题中线路电压等级为220kV,线路末端电压为208kV,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计算下列两种情况下的线路电压降落和电压损耗。(1)考虑线路电纳情况下;(2)忽略线路电纳情况下。(答案:(1) 电压降落:=15.79 kV,=7.79kV;电压损耗:7.59%(2) 电压降落:=16.17 kV,=7.54kV;电压损耗:8.03%)题图3-33-3 电网结构如题图3-3所示,额定电压为35kV,图中各节点的负荷及各线路参数如下:S2=0.3+j0.2 MVA,

43、S 3=0.5+j0.3 MVA,S 4=0.2+j0.3 MVA, Z12=1.2+j2.4,Z 23=1+j2, Z 24=2+j4,试计算图中电网的功率和电压分布。(答案:S23=0.50025+j0.3005, S24=0.20019+j0.30038, S 12=1.00190+j0.80382)3-4 一简单电网由线路和变压器组成,变压器的变比为110/10,归算到变压器高压侧的等值电路如题图3-4所示,首端电压在最大负荷时保持在118kV,最小负荷时为113kV。分别计算末端负荷为Smax=40+j30MVA和Smin=20+j15MVA时变压器低压侧的实际电压。(答案:Umax

44、=10.169kV,Umin=10.544kV)题图3-43-5 某电力网的接线图如题图3-5所示,试计算元件参数并绘制该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取220kV级为基本级,35kV和10kV线路的并联导纳略去不计。题图3-5架空线L-1:r0=0.08/km, x0=0.4/km,b0=2.810-6S/km,长度为100km;架空线L-2:r0=0.108/km,x0=0.4/km,b0=2.8910-6S/km,长度为60km;电缆L-3: r0=0.4/km,x0=0.08/km,长度为5km;架空线L-4:r0=0.17/km,x0=0.4/km,长度为10km;变压器T-1:SN=200MV

45、A,额定电压13.8/242kV,=175kW,%=1.2,=890kW,%=13;变压器T-2:SN=60MVA,额定电压110/10.5 kV,=60kW,%=0.61,=280kW,%=10.5;自耦变压器T-3:SN=120MVA,额定电压220/121/38.5 kV,%=0.353,=90kW,%=9.6,%=35,%=23,=448kW,=1652kW,=1512kW,高压侧接在-2.5%分接头运行。(答案:变压器T-1:ZT-1=(1.30305+j38.07),YT-1=(2.99j40.98)10-6S 架空线L-1:ZL-1=(8+j40),YL-1/2=j1.410-4S自耦变压器T-3: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