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9564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艺技术)工艺规程的制订及培训教材第九章 工艺规程的制订工艺规程的制订是机械制造工厂工艺技术人员的一个主要工作内容,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要求制订者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本章着重阐述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问题。9.1 概述一、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这种成品可以是一台机器、一个部件,或者是某一种零件。对于机器的制造而言,其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与保管,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和其它表面处理,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油漆和包装,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在现代工业生产组织中,一台机器的

2、生产往往是由许多工厂以专业化生产的方式合作完成的。这时,某厂所用的原材料,却是另一工厂的产品。例如,机床的制造就是利用轴承厂、电机厂、液压元件厂等许多专业厂的产品,由机床厂完成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装配而成的。采用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和产品的系列化,从而有效地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如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等。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可具体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这里只研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二、机械加

3、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加工才能完成由毛坯到零件的过程。因此,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顺序安排的加工方法即工序组成的。工序又由安装、工位、工步和工作行程组成。 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划分是否为同一个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或机床)是否变动和加工是否连续。例如图所示的阶梯轴,当工件加工数量较少时,其工艺过程及工序的划分如表所示,由于加工不连续和机床变换而分为三个工序;当工件加工数量较多时,其工艺过程及工序的划分

4、如表所示,共有五个工序。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生产计划和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通常把仅列出主要工序名称的简略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叫作安装。在一个工序内,工件可能装夹一次,也可能装夹几次,即一个工序可以有一次或几次安装。如表1中的工序1和工序2均有两次安装,而表2中的工序只有一次安装。工件在加工时,应尽量减少安装次数,因为多一次安装,就会增加安装工件的时间,同时也加大加工误差。工位为了减少由于多次安装而带来的误差以及时间损失,常采用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加工。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

5、位置称为工位。利用回转工作台,在一次安装中依次完成装卸工件、钻孔、扩孔、铰孔四个工位加工的例子。采用多工位加工,既减少了安装次数,各工位的加工与工件的装卸又是同时进行的,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主要是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工步。以上三种因素中任一因素改变,即成新的工步。一个工序含有一个或几个工步。如表1中的工序1和工序2均加工四个表面,所以各由四个工步,表2中的工序2和工序3各有两个工步,而工序4只有一个工步。为提高生产率,采用多刀同时加工一个零件的几个表面时,称为复合工步。复合工步应视为一个工步,如图所示。另

6、外为简化工艺文件,对于那些连续进行的若干相同的工步,通常也看作一个工步。如图所示,在一次安装中,用一把钻头连续钻削四个15mm的孔,则可算作一个钻孔工步。走刀(又称工作行程)在一个工步内,若被加工表面需切除的余量较大,一次切削无法完成,则可分为几次切削,每一次切削就称为一次走刀(或一个工作行程)三、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不同的机械产品,其结构、技术要求不同,但它们的制造工艺却存在着很多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而企业的生产类型又由企业的生产纲领来决定。 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某零件的年生产纲领就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产量,可按下式计算: N

7、=Qn(1+a%)(1+b%)式中 N 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件/年); Q 产品的年产量(台/年); n 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a% 备品率;b% 废品率。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等)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根据生产纲领和产品的大小,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大类。 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是指单个地生产不同结构和尺寸的产品,并且很少重复。例如重型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和新产品的试制等均属于单件生产。 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是值产品的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重复地进行某一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例如汽车、拖拉机、轴承、自行车等的生产。 成批生产成批生产是指一年中分

8、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例如机床、电动机的生产。 成批生产中,每批投入生产的同一种产品(或零件)的数量称为批量。按照批量的大小,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大批生产。小批生产的工艺特点与单件生产相似,大批生产与大量生产相似,常分别合称为单件小批生产和大批大量生产。 生产纲领决定了生产类型,但产品的大小也对生产类型有影响。表是不同类型的产品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品种规格不断增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类型将会越来越多。工艺特征不同的生产类型具有不同的工艺特点,即在毛坯制造、机床及

9、工艺装备的选用、经济性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由上述可知,生产类型对零件工艺规程的制订影响很大。因此,在制订工艺规程时,首先应根据零件的生产纲领确定其相应的生产类型,生产类型确定以后,零件制造工艺过程的总体轮廓也就勾画出来了。应该指出,生产同一个产品,大量生产一般比成批生产、单件生产的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因此,应大力推行产品结构的标准化、系列化。这样就能在各类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大的情况下,组织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因而可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此外,推行成组技术,按照零件的相似程度组织成组加工,也可使大批量生产个广泛被采用的高效率加工方法和设备应用到中小批生产中去。这些都是机械制造工艺

10、的主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产品更新换代频繁,而目前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的传统“单机”和“线”,都具有很大的“刚性”(指专用性),即很难改变原有的生产对象,以适应新产品生产的需要。这就要求机械制造业能够寻找到既能高效生产又能快速转产的柔性自动化制造方法。因而数控(Numerical Control)机床、柔性制造系统FMS(F1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vstem)等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与方式获得了迅速发展。为机械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自动化开拓

11、了广阔前景。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用表格的形式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内容书写出来,成为指导性技术文件,就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它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以较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并按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零件加工工序内容、切削用量、公式定额以及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工艺规程使机械制造厂最主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是工厂规章条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作用如下:它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表格化,是在工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工人只有按工艺规程进行生产,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较高的生产

12、率以及较好的经济性。它是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基本依据 在产品投产前要根据工艺规程进行有关的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工作,如安排原材料的供应、通用工装设备的准备、专用工装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生产计划的安排、经济核算等工作。它是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基本资料 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时,要根据工艺规程来确定所需要的机床设备的品种和数量、机床的布置、占地面积、辅助部门的安排等。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种类将工艺规程的内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卡片,即成为工艺文件。目前,工艺文件还没有统一的格式,各厂都是按照一些基本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常用的工艺规程包括:(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工艺过程卡主要列出了零件加工所经过的整个路线

13、(称为工艺路线),以及工装设备和工时等内容。由于各工序的说明不够具体,故般不能直接指导工人操作,而多作为生产管理方面使用。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通常不编制其它较详细的工艺文件,而是以这种卡片指导生产,这时应编制得详细些。(3)机械加工工艺卡工艺卡是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零件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它用来指导工人操作,帮助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掌握零件加工过程,广泛用于批量生产的零件和小批生产的重要零件。 (4)机械加工工序卡工序卡是用来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一种最详细的工艺文件。在这种卡片上,要画出工序简图,注明该工序的加工表面及应达到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要求、工件的安装方式、切削用量,工装设备等内容。在大批大

14、量生产时都要采取这种卡片。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 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是:所制订的工艺规程,能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劳动量和最低的费用,可靠地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同时,还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经验,并保证有良好的劳动条件。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生产和操作的重要文件,在编制时还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所用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和编号都要符合相应标准。4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制订工艺规程必须具备以下原始资料: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和零件的工作图;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产品的年生产纲领;产品零件毛坯生产条件及毛坯图等资料;工厂现有生产

15、条件,包括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的规格、性能和现在的技术状态,工人的技术水平,工厂自制工艺装备的能力以及工厂供电、供气的能力等有关资料;制订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装备所用设计手册和有关标准;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资料等。5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包括分析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和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并提出必要的修改意见。由年生产纲领确定零件生产类型。确定毛坯 根据零件生产类型和毛坯制造的生产条件综合考虑毛坯的类型和制造方法。拟定工艺路线 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定位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安排工序顺序等。在拟定工艺路线时,需同时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案,然后通

16、过技术、经济的对比分析,最后确定一种最佳工艺方案。工序设计 包括确定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切削用量、计算工时定额及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等。编制工艺文件(各种卡片的格式,可查阅“机械加工工艺手册”)。9.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与毛坯的选择一、分析和审查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通过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团和零件图,可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被加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与作用。了解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审查图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例如图纸是否有足够的视图。尺寸和公差是否标注齐全,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要求及其它技术要求是否完整合理。在熟悉零件图的同时要对零件结构的工艺性进行初步分

17、析。只有这样,才能综合判别零件的结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是否合理。若有错误和遗漏,应提出修改意见。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被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各个被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表面质量、热处理要求等。在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时,要了解这些技术要求的作用,并从中找出主要的技术要求,在工艺上难于达到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对制订工艺方案起决定作用的技术要求。在分析零件技术要求时、还应考虑到影响达到技术要求的主要因素,并着重研究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及其对技术要求的影响,以便通过这一步工作,掌握制订工艺规程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合理地制订工艺规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二、

18、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零件结构工艺性好还是差对其工艺过程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结构的两个零件尽管都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但它们的加工方法和制造成本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就是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而方便地加工出来。对整个机械产品来说,衡量其结构工艺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零件的总数 虽然零件的复杂程度可能差别很大,但是一般来说,组成产品的零件总数越少,特别是不同名称的零件数目越少,则结构工艺性越好。另外,在一定的零件总数中利用生产上已掌握的零件和组合件的数目越多(即设计的结构有继承性),或是标准的、通用零件数目越多,则结构工艺性就越好。 (2)

19、机械零件的平均精度 产品中所有零件要加工的尺寸的平均精度越低,则工艺性越好。 (3)材料的需要量 制造整个产品所需各种材料的数量,特别是贵重、稀有或难加工材料的数量也是影响结构工艺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影响产品的成本。(4)机械零件各种制造方法的比例 些非切削工艺方法如冷冲压、冷挤压、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等,相对于切削加工来说,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显然机械产品中所采用这类零件的比例越大,则结构工艺性就越好。对切削加工来说,采用加工费用低的方法制造的零件数越多,则结构工艺性也越好。(5)产品装配的复杂程度 产品装配时,无需作任何附加加工和调整的零件数越多,则装配效率高,装配工时少,装配成本

20、低,故其结构工艺性就越好。为了改善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性,在结构设计时通常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1)应尽量采用标准化参数。对于孔径、锥度、螺距、模数等,采用标准化参数有利于采用标准刀具和量具,以减少专用刀具和量具的设计与制造。零件的结构要素应尽可能统一,以减少刀具和量具的种类,减少换刀次数。2)要保证加工的可能性和方便性,加工面应有利于刀具的进入和退出。3)加工表面形状应尽量简单,便于加工,并尽可能布置在同一表面或同一轴线上,以减少工件装夹、刀具调整及走刀次数,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4)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工件装夹,并有利于增强工件或刀具的刚度。5)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有关表面,应尽可能在一次装夹中加工

21、完。因此,要求有合适的定位基面。6)应尽可能减轻零件重量,减少加工表面面积,并尽量减少内表面加工。7)零件的结构尽可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8)合理地采用零件的组合,以便于零件的加工。9)在满足零件使用性能的条件下,零件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应经济合理。10)零件尺寸的标注应考虑最短尺寸链原则、设计基准的正确选择以及符合基准重合原则,使得加工、测量、装配方便。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分析时发现问题应向设计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加以改进。表例举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性对比的一些典型实例,可供分析零件切削、磨削结构工艺性时参考。三、工艺条件

22、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影响结构工艺性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生产规模或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工厂,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的要求不同,例如某些单件生产的产品结构,如要扩大产量改为按流水生产线来加工可能就很困难,若按自动线加工则困难更大。又如同样是单件小批生产的工厂,若分别以拥有数控机床和万能机床为主,由于两者在制造能力上差异很大,因而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就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电火花等特种加工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要求和切削加工是有明显区别的。1生产批量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影响图所示的车床进给箱的箱体零件,在单件小批生产时同轴孔的直径尺寸设计应成单向递减,以便能在镗床上一次装夹加工完毕。但在大批生产中,用双面组合镗床

23、加工时,这种结构使得左面的镗杆要依次加工三个直径不同的孔,而右边的镗杆只能镗削最右边的一个孔,结构工艺性显然很差。如改为b所示的结构,孔径双向递减,使得左右镗杆的切削负荷大体一致,可以缩短加工时间。2数控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影响数控加工是指在数控机床(包括加工中心)上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数控加工的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当加工对象改变时,除了相应更换刀具和解决毛坯装卡方式外,只要重新编制该零件的加工程序,便可自动加工出新的零件;易于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连接,形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系统。因此,数控加工在下列场合下应用能充分发挥其卓越工艺性

24、能:(1)用通用机床加工时,要求设计制造复杂的专用夹具或需很长调整时间的零件加工;(2)小批量生产(100件以下)的零件的加工;(3)轮廓形状复杂、加工精度高或必须用数学方法决定的复杂曲线、曲面零件的加工;(4)要求精密复制的零件的加工;(5)预备多次改型设计的零件的加工;(6)钻、镗、铰、锪、攻丝及铣削工序联合进行加工的零件,如箱体零件的加工;(7)价值高的零件或要求百分之百检验的零件的加工。数控加工对传统的零件结构工艺性衡量标准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精度要求很高的复杂曲线、曲面的加工,对数控加工来说却是非常简便的事情;又如对于预备多次改型设计的零件,对数控加工而言,通常只需改写部分程序和重

25、新调整机床就可以了,故其工艺性并无不妥之处。3特种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影响在普通的切削、磨削加工中,方孔、小孔、弯孔、窄缝等被认为是工艺性很“差”的典型,有的甚至是“禁区”,特种加工的采用改变了这种局面。对于电火花穿孔、电火花线切割工艺来说,加工方孔和加工圆孔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喷油嘴小孔,喷丝头小异形孔,涡轮叶片大量的小冷却深孔、窄缝,静压轴承、静压导轴的内油囊型腔等,采用电加工后也变难为易了。如图所示的冲模结构,具有狭槽与尖角,难于切削加工。过去常采用镶拼结构,现用电火花加工出整体模),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模具的刚度。又如电液伺服阀阀套上精密方孔的加工,为了保证方孔之间尺寸的公差要求,过去

26、是将阀套分成五个圆环,分别加工到方孔之间的尺寸精度达到要求后,再连接起来。现在用电火花加工,阀套改为整体结构,四个电极同时加工出四个方孔,既能保证方孔之间的尺寸精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四、毛坯的选择选择毛坯的基本任务是选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精度。毛坯的选择不仅影响毛坯的制造工艺和费用,而且影响到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其生产率与经济性。如选择高精度的毛坯,可以减少机械加工劳动量和材料消耗,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降低加工的成本。但是,却提高了毛坯的费用。因此,选择毛坯要从机械加工和毛坯制造两方面综合考虑,以求得到最佳效果。毛坯的种类1)铸件 形状复杂的毛坯,如箱体、机座宜采用铸造方法制造

27、。生产铸件的主要方法有:手工砂型铸造 铸出的毛坯精度低(铸造大型零件,其毛坯公差可达8mm之多),生产效率也低,但该方法有很好的适应性,主要应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及笨重而复杂的大型零件的毛坯制造。金属模机器造型 生产效率较高,铸件精度也较高(尺寸公差为1 2mm),由于金属模机器造型的设备造价昂贵,故该方法主要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小尺寸铸件,铸件材料多为有色金属,如铝活塞、水轮机叶片等离心铸造 主要用于空心回转体零件毛坯的生产,毛坯尺寸不能太大,如各种套简、蜗轮、齿轮、滑动轴承等。离心铸造的铸件在远离中心的部位,其表面质量和精度都较高(可达IT8IT9级),但愈靠近回转中心组织愈疏松。该法生产效率高

28、,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熔模铸造 铸件尺寸精度高,可达ITl0ITl3级,表面光洁,粗糙度Ra值为3.26.3m,机械加工量小甚至可不加工,适用于各种生产类型,各种材料和形状复杂的中小铸件生产,如刀具、风动工具、自行车零件、叶轮和叶片等。压力铸造 铸件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llITl3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可达3.20.8m,主要用于形状复杂、尺寸较小的有色金属铸件如喇叭、汽车化油器、以及电器、仪表和纺织机的零件的大量生产,铸件上的螺纹、文字、花纹图案等均可铸出。 (2)锻件 锻件毛坯由于得到了纤维组织的连续性和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了零件的强度所以适用于强度要求较高,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的毛坯。锻造方

29、法可分为:自由锻造 锻件精度低(加工余量往往高达10mm以上),生产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大型锻件的制造。 模锻 模锻件的精度、表面质量及内部组织结构比自由锻造好,锻件的形状也可复杂些,模锻的生产率也较高,适用于产量较大的中小型锻件的制造。精密模锻可使锻件质量进一步提高,通常可达0.1mm的尺寸精度和Ra值为3.21.6m的表面粗糙度。(3)型材 型材的品种规格很多,常用型材的断面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六角形,以及管材、板材、带料等。型材有热轧和冷拉两种。热轧型材尺寸精度低,脱碳层深,弯曲变形大,常用于一般零件的加工。冷拉型材尺寸精度高(可达IT9ITl3级),机械性能好,多用于毛坯精度要

30、求高、批量较大的中小件生产。(4)焊接件 将型钢或钢板焊接(熔化焊、接触焊、钎焊)成所需要的结构件,其优点是结构重量轻,制造周期短。但焊接结构抗振性差,焊接的零件热变形大,且须经时效处理后才能进行机械加工。(5)冲压件 冲压件的精度较高(尺寸误差为0.05O.5mm。表面粗糙度Ra值为1.255m)。冲压的生产效率也比较高,适用于加工形状复杂、批量较大的中小尺寸板料零件。(6)冷挤压零件 冷挤压零件的精度可达IT6IT7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为0.1625m。可挤压的金属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高速钢、轴承钢、不锈钢以及有色金属(铜、铝及其合金)。适用于批量大,形状简单,尺寸小的零件或半成品的加工

31、。(7)粉末冶金件 以金属粉末为原料,用压制成形和高温侥结来制造金属制品与金属材料、尺寸精度可达IT6级,表面粗糙度Ra为0.08O63m,成形后无需切削,材料损失少,工艺设备较简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但金属粉末生产成本高,结构复杂的零件以及零件的薄壁、锐角等成形困难。毛坯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在选择毛坯时应考虑下列些因素。零件的材料及机械性能要求由于材料的工艺特性,决定了其毛坯的制造方法,当零件的材料选定后,毛坯的类型就大致确定了。例如材料为灰铸铁的零件必须用铸造毛坯;对于重要的钢质零件,为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应选用锻件,在形状较简单及机械性能要求不太高时可用型材毛坯;有色金属零件常用型材或铸造

32、毛坯。零件的结构形状与大小大型且结构较简单的零件毛坯多用砂型铸造或自由锻;结构复杂的毛坯多用铸造:小型零件可用模锻件或压力铸造毛坯;板状钢质零件多用锻件毛坯;轴类零件的毛坯,如直径和台阶相差不大,可用棒料;如各台阶尺寸相差较大,则宜选择锻件。生产纲领的大小当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时,应选用精度和生产率较高的毛坯制造方法,如模锻、金属型机器造型铸造和精密铸造等。当单件小批生产时,则应选用木模手工造型铸造或自由锻造。现有生产条件确定毛坯时,必须结合具体的生产条件,如现场毛坯制造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外协的可能性等。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材料为节约材料和能源,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应充分考虑精铸、精锻、冷轧、冷挤

33、压、粉末冶金和工程塑料等在机械中的应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机械加工量,甚至不需要进行加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毛坯的形状与尺寸的确定实现少切屑、无切屑加工,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由于受毛坯制造技术的限制,加之对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毛坯上的某些表面仍需留有加工余量,以便通过机械加工来达到质量要求。下面从机械加工工艺角度来分析在确定毛坯形状和尺寸时应注意的问题。(1)为了加工时安装工件的方便,有些铸件毛坯需铸出工艺搭子,如图所示。工艺搭子在零件加工完毕后一般应切除,如对使用和外观没有影响也可保留在零件上。(2)装配后需要形成同一工作表面的两个相关零件,为保证加工质量

34、并使加工方便,常将这些分离零件先做成一个整体毛坯,加工到一定阶段再切割分离。例如车床走刀系统中的开合螺母外壳,其毛坯是两件合制的。(3)对于形状比较规则的小型零件,为了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便于安装,应将多件合成个毛坯,当加工到一定阶段后,再分离成单件。图所示的滑键,对毛坯的各平面加工好后切离为单件,再对单件进行加工。9.3 工艺路线的拟定拟定工艺路线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关键步骤,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定位基准、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程度等。设计时般应提出几种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但是,目前还汉有套通用而完整的工艺路线拟定方法,只总结出一些综合性原

35、则,在具体运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条件综合分析。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定位基准选择的正确与否,对能否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以及对零件各表面间的加工顺序安排都有很大影响。定位基准有经济准和粗基准之分。用毛坯尚未经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有时工件上没有能作为定位基准用的恰当表面,这时就必须在工件上专门设置或加工出定位基面,这种基面称为辅助基面。辅助基面在零件的工作中并无用处,它完全是为了加工需要而设置的。轴加工时用的中心孔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时,总是先考虑选择怎样的精基准把各

36、个主要表面加工出来,然后再考虑选择怎样的粗基准把作为精基准的表面先加工出来。因此,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先选择精基准,再选择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精基准时,主要应考虑如何减少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其选择原则如下:(1)基准重合原则 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特别在最后精加工时,为保证加工精度,更应该注意这个原则。 (2)统一基准原则 应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这就是统一基准 原则。这样做可以简化工艺规程的制订工作,减少夹具设计、制造工作量和成本,缩短生产准备周期;由于减少了基准转换,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例如

37、加工轴类零件时,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加工各外圆表面,就符合基准统原则。箱体零件采用一面两孔定位,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用齿轮的内孔及一端面为定位基准,均属于基准统原则。 (3) 互为基准原则 当对工件上两个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进行加工时,需要用两个表面互相作为基准,反复进行加工,以保证位置精度要求。例如要保证精密齿轮的齿圈跳动精度,在齿面淬硬后,先以齿面定位磨内孔,再以内孔定位磨齿面,从而保证位置精度。又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前锥孔有严格的问轴度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工艺上一般都遵循互为基难的原则。以支承轴颈定位加工锥孔,又以锥孔定位加工支承轴颈,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经过几次反复,最后以

38、前后支承轴颈定位精磨前锥孔,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4)自为基准原则 某些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的精加工工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称为自力基准原则。例如导轨面磨削,在导轨磨床上,用百分表找正导轨面相对机床运动方向的正确位置,然后加工导轨面。以保证导轨面余量均匀,满足对导轨面的质量要求。还有浮动镗刀镗孔、珩磨孔、无心磨外圆等也都是自为基准的实例。 粗基准选择原则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使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要求,并注意尽快获得精基面。在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1)如果主要要求保证工件上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该表面为

39、粗基准。例如,车床床身粗加工时,为保证导轨面有均匀的金相组织和较高的耐磨性,应使其加工余量小而且均匀,因此应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先加工床脚面,再以床脚面为精基准加工导轨面。这就可以保证导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否则,若违反本条原则必将造成导轨余量不均匀。(2)若主要要求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选不加工面为粗基准,如图所示零件的毛坯,在铸造时孔和外圆难免偏心。加工时,如果采用不加工的外圆面作为粗基准装夹工件进行加工,内孔与不加工外圆同轴,可以保证壁厚均匀,但是内孔的加工余量则不均匀。如果采用该零件的毛坯孔作为粗基准装夹工件(直接接找正装夹,按毛坯孔找正)进行加工,则内孔余量是均匀的,但

40、是内孔与不加工外圆不同轴,即壁厚不均匀。如果工件上有好几个不加工面,则应选其中与加工面位置要求较高的不加工面为粗基准,以便于保证精度要求,使外形对称等。如果零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工,则应选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以避免该表面在 加工时因余量不足而留下部分毛坯面,造成工件废品。(3)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尽量平整光洁,有一定面积,以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在铸件上不应选择有浇冒口的表面、分模面、有飞刺或夹砂的表面作粗基准;在锻件上不应选择有飞边的表面作粗基准。(4)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因为毛坯面粗糙且精度低,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实际上,无论精基准还是粗基准的选择,上述原则

41、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有时还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在选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权衡利弊,保证其主要的要求。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就是为零件上每一个有质量要求的表面选择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法。在选择时,一般先根据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选定最终加工方法,然后再确定精加工前准备工序的加工方法,即确定加工方案。由于获得同一精度和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往往有几种,在选择时除了要考虑生产率要求和经济效益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1)工件材料的性质 例如,淬硬钢零件的精加工要用磨削的方法;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加工应采用精细车或精细镗等加工方法,而不应采用磨削。(2)工件的结构和尺寸 例如,对于IT7级精度的

42、孔采用拉削、铰削、镗削和磨削等加工方法都可以。但是箱体上的孔一般不宜采用拉削或磨削,而常常采用铰孔(孔小时)和镗孔(孔大时)。(3)生产类型 选择加工方法要与生产类型相适应。大批大量生产应选用生产率高和质量稳定的加工方法。例如,平面和孔采用拉削加工。单件小批生产则采用刨削、铣削平面和钻、扩、铰孔。又如为保证质量可靠和稳定,保证有高的成品率,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珩磨和超精加工工艺加工较精密零件。(4)具体生产条件 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手段,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挖掘企业潜力。还要重视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有时,因设备负荷的原因,需改用其它加工方法。(5)特殊要求 如表面纹路方向的要求等。

43、表96、表97、表98分别列出了外圆、内孔和平面的加工方案,可供选择时参考。在选择加工方法时,一般总是首先根据零件主要表面的技术要求和工厂具体条件,先选定它的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然后再逐一选定该表面有关前导工序的加工方法。例如,加工已个精度等级为IT6、表面粗糙度为Ra0.2m的钢质外圆表面,其最终工序选用精磨,则其前导工序可分别选为粗磨、半精车和精车。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案和加工方法选定以后,再选定各次要表面的加工方案和加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可以获得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值均有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精细地操作,选择低的切削用量,获得的精度较高。但是,又会降低生产率,提高成本。反之,

44、如增加切削用量,提高了生产率,虽然成本降低了,但精度也较低。所以,只有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才是经济的,这定范围的精度就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即不采用特别的工艺方法,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达到的精度这种精度称为经济精度。相应的粗糙度称为经济粗糙度。三、加工阶段的划分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一般把整个加工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粗加工阶段主要是切除各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半精加工阶段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准备。精加工阶段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要求。光整加工阶段对于精度要求很高(IT5以上)、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很小(Ra0.2m以下)的表面,还需要进行光整加工阶段。这一阶段一般不用以

45、纠正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应当指出:加工阶段的划分是指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而言,不能以某表面的加工或某一工序的性质来判断。同时,在具体应用时,也不可以绝对化。对有些重型零件或余量小、精度不高的零件,则可以在次安装中完成表面的粗加工和精加工。零件加工要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如下:(1)利于保证加工质量 工件在粗加工时,由于加工余量大,所受的切削力、夹紧力也大,将引起较大的变形,如不分阶段连续进行粗精加工,上述变形来不及恢复,将影响加工精度。所以,需要划分加工阶段,逐步恢复和修正变形,逐步提高加工质量。(2)便于合理使用设备 粗加工要求采用刚性好、效率高而精度较低的机床,精加工则要求机床精度高。划分加工阶

46、段后,可以避免以精干粗,可以充分发挥机床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如粗加工阶段之后,一般要安排去应力的热处理,以消除内应力。精加工前要安排淬火等最终热处理,其变形可以通过精加工予以消除。(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以及避免损伤已加工表面 毛坯经粗加工阶段后,缺陷即已暴露,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同时,精加工工序安排在最后,可以避免加工好的表面在搬运和夹紧中不受损伤。四、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制订工艺路线时,选定了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划分加工阶段后,就可以将同一阶段中的各个加工表面组合成若干工序。组合时就需要考虑采用工序集中还是工序分散的方法。工序集中就是指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很多,工艺路

47、线短。其主要特点是:(1)可以采用高效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率高;(2)减少厂设备数量以及操作工人和占地面积,节省人力、物力;(3)减少厂工件安装次数,利于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4)采用的工装设备结构复杂,调整维护较困难,生产准备工作量大。工序分散就是指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甚至一道工序只含一个工步,工艺路线很长。其主要特点是:(1)设备和工艺装备比较筒单,便于调整,容易适应产品的变换;(2)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3)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 (4)所需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数目多,操作工人多,占地面积大。工序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有时,还要考虑各工序生产节拍的一致性。 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时,只能工序集中,在一台普通机床上加工出尽量多的表面;大批大量生产时,既可以采用多刀、多轴等高效、自动机床,将工序集中,也可以将工序分散后组织流水生产。批量生产应尽可能采用效率较高的半自动机床,使工序适当集中。对于重型零件,为了减少工件装卸和运输的劳动量,工序应适当集中;对于刚性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