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0087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规划.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灵石县静升初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11.9-2016.8)2011.9目 录第一部分:学校现状分析一、基本状况二、发展优势三、发展的不利因素第二部分: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措施一、指导思想和五年发展总目标1、指导思想2、五年发展总目标二、学校办学的具体目标和措施1、校园建设目标及措施2、队伍建设目标及措施3、学生培养目标及措施4、文化建设目标和措施5、完成时间规划第三部分:实现五年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3、经费保障灵石县静升初中五年发展规划(2011.9-2016.8) 第一部分:学校现状分析一、基本状况 灵石县静升初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绵山脚下,毗邻华夏民居第一宅王

2、家大院,是一所隶属于灵石县教育局的镇办初级中学,属全民事业单位,办学历史22 年。学校占地面积一万六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级,学生数近800人;在编教职工64人,教师100%达大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2人。学校布局科学合理,环境优雅舒适,文化氛围浓厚,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规划分明,学生电脑机房、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教学设施齐全。 静升中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提高每一个孩子一生所需的基础素质。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健康生活、知识技能、交流

3、交往作为学校培养的首要目标,同时我们要保证学生个性素质多样化的发展,比如学科智力、运动智力、音乐欣赏、舞蹈艺术、书法美术、社会实践、交往沟通、创新能力等。今年以来,我校以走进现代学校为目标,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管理强校、课改兴校、文化领校、质量名校,在硬件上推进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软件上推进科学化与民主化建设,以章程与文化为双脚,以人才培养与学习型学校建设为双臂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建设工程。二、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速度较快。我校位于静升镇镇区,静升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灵石县重点开发的静升新区所在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全镇教育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期。多年以来,

4、学校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成效显著。 2、新校舍全面落成,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领导班子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决策指挥能力,班主任队伍趋向年轻化,专业发展基础较好,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广大教职工多数历经艰苦的工作环境磨练,他们爱岗敬业、勤奋耕耘,不断探索,自觉学习,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和憧憬,奉献意识、敬业精神强,整体面貌积极向上。 3稳步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中考达线人数屡创新高,办学质量得到县局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4重视课程改革,教改呈现新气象。学校按照上级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

5、、开齐所有课程,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校本培训,逐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研讨活动,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5学校实行“处室领导下的年级负责制”管理模式,条状管理和块状管理的完美相结合有效调动了各个层面管理者的积极性。 三、发展的不利因素 1、学校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尚未形成明显的办学特色,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年轻教师知识能力强,积极性高,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缺系统的训练。中老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更新。 3、档案建设有待规范,体现在管理多,制度少,活动多,档案少。 4、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力

6、度仍需加强。 5、管理尚待细化。 第二部分: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措施一、指导思想和五年发展总目标1、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工作。围绕县局提出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质量上乘、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抓手,以优化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为手段,全力推进新课改。构建民主、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2、五年发展总目标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奋起,在奋起中壮大,在壮大中培育特色。通过五年努力,将学校办成环境高雅、设施一流、管理严谨、特色鲜明、家长放心、社会

7、满意、县域一流的农村示范初中,基本实现现代学校的目标。 二、学校办学的具体目标和措施1、校园建设目标及措施校园建设目标: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绿色校园、网络校园和人文校园。加大校园改造力度,把学校建设成设施一流、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厚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使之成为我县一流的初中名校。校园建设措施:(1)做好校园规划工作。完成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的文化布置,对主教学楼前的道路、空地和校园围墙进行规划、美化和绿化,使学校外观上有明显改善。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装备,使其能完成相关的学生实验。(2)进一步美化、绿化学校,改善寄宿学生的生活环境。增加电教设施,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学生微机房档次,完成综合楼

8、中教师办公设备的配置,完善学校教育网络平台。(3)建设文化走廊,完成班级文化橱窗建设,营造文化氛围,使学校处处能育人,形成有静中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4)完善厨房餐厅、厕所围墙、大门等生活设施,新建综合楼,铺好200米塑胶跑道。2、队伍建设目标及措施队伍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一支勤奋务实,清正廉洁,敢于管理,善于领导并能引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干部队伍;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培育若干有区域影响力的名师,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队伍建设措施:(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科学性、高效性、人性化、节约型管理为目标,全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管理进

9、程,建设一个敬业奉献、团结和谐、作风正派、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积极进取的管理者团队。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科学管理,用规章制度约束干部的言行,自觉执行廉洁制度。严格按章办事,依法治校;推进民主管理,落实校务公开。坚持民主集中制,打造高效的管理团队。班子成员要相互团结,相互尊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坚持公平公正待人对事,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加强班子的服务意识、民主作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廉政制度,做好干部的民主评议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加强对后备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

10、炼,培养有敬业精神、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建立科学有效、运行顺畅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和改善处室领导下的年级负责的管理运行机制。 (2)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师德建设。把“敬业,爱生,育人”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重点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与合作精神。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职工的坐班、请假、调课制度。修订完善静升中学教职工百分考核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激励教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全校教师中形成大力弘扬正气的良好风尚,形成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3)实施三大工程, 全员培训工程。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激励教师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学校将根据教师不同的成

11、长阶段和发展需求,把培训分为基础型教师培训、发展型教师培训、研究型教师培训。骨干培养工程。学校在全员培训和业务考核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层培养。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名师结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培养。重点实施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做到:一年基本规范,二年站稳讲台,三年教有成果,五年形成特色,八年成为骨干。名师打造工程。对骨干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师徒结对、教学比武、优质课大赛、教坛新星评选等形式,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

12、。学校将继续深化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制度、“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以岗定责、以责取酬”的新分配制度。在学校薪酬分配和激励制度制订上,要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从而逐步形成教职工共同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教职工的全面素质。3、学生培养目标及措施学生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初步树立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价值判断、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

13、能与他人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文艺活动,培养一定的爱好特长;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区公益和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良好情操。学生培养措施:()以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强化行为习惯的规范教育(每周一主题);以预防和减少在校生犯罪率为内容,强化法制教育;以“关爱生命、自尊自强”为主题,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推行自主管理制度。学校由政教处牵头,依托团委和学生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行自主管理。学生自主对全校环境卫生、“两操”、学生出勤、学风等情况进行检查。各班设立“卫生监督哨”和“卫生保洁员”,对本班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和保洁。所

14、有这些检查,都做到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主管理水平。(3)推行量化考核制度。学校对团委和学生会所进行的各项检查记录,实行量化,与班级和班主任的绩效挂钩。对成绩突出的班级和班主任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班级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4)推行学生激励制度。学校旗帜鲜明地鼓励勤奋学习和成绩优秀的学生, 对在期中、期末和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勤奋学生,从而扭转目前优秀学生人数不多的困难局面,以实现办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4、文化建设目标和措施文化建设目标: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

15、旨,以综合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学生活动等活跃校园文化;通过形成规范性的仪式和典礼,充分发挥榜样人物在学校的积极作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着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文化建设措施:(1)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清廉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科学严谨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增强学校凝聚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理想追求。(2)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文化。充分利用师生、家长及社会等各种资源,对校园内部的建筑结构、

16、绿化等场景进行整体规划和布置,建设体现静中特色的文化景点和文化装饰,让校园的每一个细节能“说话”;校园要做到“绿化、净化、美化、香化”,建设好橱窗文化、板报文化等人文景观,着力体现人文气息,在良好的校园人文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根据静中的特色和区域文化特色,提高学校形象设计水平,统一学校的各类教育标识。校园内各种符号、标志、旗帜或标语,学生的服饰与装饰,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3)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按照“全方位”(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精细化”(细化内容,便于操作落实)、“严要求”(严格执行,赏罚分明)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抓过程管理

17、,促内化自律,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营造浓厚的富有活力的和谐校园氛围。(4)以活动课堂为载体,推进学生社团活动。大力开展体育、文艺、美术、学科兴趣等活动,力争组建一个文学社团,23个课外兴趣小组 ,鼓励 学生通过参加各级竞赛与表演、发表作品、出版专刊、组织专题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营造环境优美、制度完善、师生和谐相处的校园文化,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5、发展目标、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部门学校硬件建设目标形成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硬件环境利用国家教育事业大投入的基于推动学校硬件建设

18、与标准化配套;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加大对图书、实验、音体美器材的配套力度。2012.10建起标准化厨房餐厅会议室,建起一流生活设施。2013.10新建围墙、大门、厕所,校园跑道硬化。2014.12建起图书、实验、微机、音体美专用室。2016.8音体美微机、图书等标准化配套。2016.8校长及后勤处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部门课程建设发展目标全面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管理;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行动计划;实施全员课程培训,进一步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研制课程实施的配套

19、文件与方案,形成实施课程的制度保障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更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的需要;建立学生个人成长与学业指导机制,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成长方案。加大财力投入,逐步改造和完善教学设施以适应实施新课程的基本需要;调整学校内部管理机构,依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与评价体制。构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有较为完备的制度、方案与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 2012.7教导处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部门教学改革与学生学习目标整体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一卡两案教学模式;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20、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渠道多元化。实施全员师德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掌握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水平与能力;全面推进网络教研、网络资源共享;推进区域性课改,加强校际、县际,省市级交流与培训。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引领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立足学校教学实际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实施“信息化背景下的一卡两案教学模式”教学实验为突破口,分步实施、循序推进,探索建立教学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机制,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坚持加快资源配置与运用能力培养同步的原则,有计划地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加大对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将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

21、标进行考核。教师培训面100;教室信息技术装配达到100;2012年12月,95的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达到熟练水平;各科目知识结构图进一步完善;个人教学特色鲜明;2013年7月立体教学模式初步完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变。2013.7教导处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部门德育工作发展目标建构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新机制;强化德育工作的前瞻性、实效性;建立预防为主的心理干预机制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巩固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养成教育成效明显;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制定相对规范和配套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与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初步建立体现新课程理念与学校特色

22、相结合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制度化地开展德育工作理论与实务培训;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我关注、自我规范、自我激励,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全面实施生活与活动课程;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创新方法、拓宽渠道全面有效落实法制教育;着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生心理的超前干预;进一步探究适应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的新机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生远程管理与联系;形成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与考核机制。寄宿制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控制与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及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重大违纪率低于1%;学生养成文明卫生环保的习惯;树立文明标兵;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达到100

23、;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作用发挥显著;开展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形式的德育校本研究,德育骨干队伍的教育能力与素养有明显提高。2014.1政教处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部门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基本成为师生认同的学校价值观;构建人文关怀、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学校学术交流与学生学习成果发布平台;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学习新理论,树立新理念,全面科学地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的本质;重新审定与修改学校相关管理制度,以充分体现制度管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开展学习型小组、学习型年级、学习型教研组等评

24、比活动,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重新规划学校环境建设,使学校的物化环境富有更加浓厚的文化内涵;办好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及校园网站,充分发挥升旗仪式、班会课、团组织活动及学生社团的作用,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和催人向上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氛围;精心设计并实施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学生运动会、迎新年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的常规性大型活动,开设学生论坛、举办学术报告周活动;精心设计并充分利用每一块墙面,构建立体文化环境。初步建立体现规范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学校管理制度;学习型组织评比获得表彰的组、处(室)达到70;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上档次有特色;校园环境雅致、人际关系和谐;良好的校风、积极的学风进一步巩固。2013

25、.12校长室及分管领导、相关处室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部门队伍建设发展目标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立足校本培养,全力推进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不断改善教师专业成长的软硬件条件;落实新教师培养的师带徒制度;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作用,落实指导责任、规范管理考核、改善工作条件、保证相应待遇;争取政策支持,引进优质师资;走出去引进来进行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研。强化教育与管理,提高管理干部的政治、业务素养及执行力;推荐干部外派学习,选派中层干部参加高层次研修培训;制度化地组织校内管理工作业务培训;推行管理工作目标考核,结合群众民主评议

26、干部科学规范评价干部。规范选拔制度,加快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步伐,校级领导及中层干部年轻化有实质性的进展。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拥有量居全县前列;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群众满意率高。2012.12校长及相关处室学生发展目标(1)思想品德与人格发展目标: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具备基本的文明素养、法制观念和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认真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通过教学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将有形的课堂与无形的课堂紧密融合、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融合、将有限

27、的校园与广阔的社会紧密融合,将学生思想品德与人格培养有机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积极的学习形成健康的人格与品德。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疏导,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面向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2013.7校长室及相关处室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部门学生发展目标(2)学业与能力发展目标:初步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及教学专业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全力推进有效教学研究,积极关注并开展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能力的研究,结合实施新课程,开发和实施

28、以学习技能与方法指导为主要目的的校本课程,使学法指导常态化;完善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过程控制,追求教学过程高质量运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重视和支持非升学考试学科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毕业率达到100%以上,中考达线率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处于同类校上游、初一二统考达全县上游。师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学生基本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生体育健康达标率、竞技体育综合水平、中考体育成绩居全县学校先进行列。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掌握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学生近视、龋齿、脊柱弯曲发病率逐年降低。无重大流行病发生。2013.7教导处(3)体能与健康发展目标:初步具有科学健康的生

29、活理念及参与锻炼的习惯与能力。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意识;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启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阳光体育”计划;制度化开设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系列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珍爱生命追求健康的意识与能力;整合校内人力与场地资源,配置必要的运动设施、器材,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运动锻炼的需要;更新体能测试设备软件,规范开展学生体能素质测试工作,依据测试结果向学生提供运动健康方案,指导学生科学运动强健体魄。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部门学校、社区共建发展目标建立目标一致、行动协调、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的学校社区共建新局面。探索建立助镇站所协会的日常

30、运作机制。学校社区共建领导管理机制;围绕实现学校社区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明确共建职责;整合学校的文化资源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发挥学校与社区的资源优势,建立学校校外课程教学基地与德育实践基地;共同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艺、体育、双拥、爱国卫生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共建和谐社区与和谐校园。初步建立学校、社区共建的运行模式。建立共建工作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形成常态化的活动方式;学校相关设施、场地对社区的正常化开放2015.12政教处第三部分:实现五年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成立以校长为首的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组 长:郭剑锋副组长:程海长 耿建军成 员:张守信 闫银保 王 忠 李向东 梁

31、正龙 2、明确岗位职责,分解工作任务。真抓实干,齐抓共管,实行领导干部考核奖励机制,让能者上,墉懒者下,对工作突出的主管领导,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3、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五讲五树立”,即一要讲政治,树立政令畅通的风气;二要讲团结,树立携手共进和谐发展的风气;三要讲敬业,树立埋头苦干争创一流的风气;四要讲学习,树立钻研业务提高能力的风气;五要讲自律,树立遵规守纪廉洁从教的风气。二、制度保障1、按照“五规范六创建”的要求健全和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学风竞赛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建立完善学校章程,落实各种安全预案,加强后勤保障,在全校上下树立一种前勤后勤一盘棋,教育教学

32、和谐发展的思想。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制度,以绩效工资的考核和发放为抓手,在全校上下形成一种激励的氛围、竞争的氛围,争先创优的氛围。3、以政教处牵头,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细化班主任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促进班主任不断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文化建设,使每个班级体不仅成为课堂学习的阵地,也是文化建设的阵地。三、经费保障1、学校确保每年投入足够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努力使各学科都打造出一至两名在全县有一定影响的名师,从而带动全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2、学校尽量争取县教育局和镇政府的资金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增加现代教育设施,加强实验和图书装备,为使我校早日成为现代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实施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静中有幸走到教育改革的前台,必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有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静中人对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我们将紧密团结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提高静中的社会声誉,坚决完成上级的重托,把静中办成一所质量优良、环境优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为静升的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