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及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普陀区2016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016.12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和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2右图反映世界古代五大区域的文
2、明,其中,最早建立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的是在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3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4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古代希腊和中国都有众多的“小国”。相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古代希腊的“小国”具有的特点包括建立之初就以小国寡民和自治为特征 僭主专制统治未能真正建立和发展各国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基本一致 其公民往往积极参与公共政治事A B C D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
3、,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6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8从右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实现国家统一确立君主专制体制开始废除井田制度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 B C
4、D9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A罗马万民法 B.埃及习惯法 C.罗马自然法 D.罗马公民法10“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这一变局使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 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形成 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11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事权的分割 C科举制的
5、完善 D理学的兴起 12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汉武帝建立中朝 宋初设置中书门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雍正帝设立军机处A B. C. D. 13明史载“丁未,帝(崇祯)崩于万岁山,御书衣襟曰:上干天咎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帝的政治观是A.民贵君轻 B.爱无差等 C.天人感应 D.君权至上14.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 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15. “哥伦布发现美洲
6、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全球史观革命史观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A. B. C. D.16.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该材料实质上A体现了思想对政治的重大影响 B肯定了卢梭对法国政治的重大贡献C赞誉卢梭个人才华和他的影响 D说明卢梭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17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领事裁判权公使驻京权协定关税权开矿设厂权A B C D18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
7、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19约翰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法院 20.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交通运输业 机器制造机器 B交通运输业 阶
8、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 机器制造机器 D冶炼业 城市化进程加快21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国是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C君主专制与民主制度兼容的特殊国家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22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欧洲大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法律文献是 A万民法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2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9、A.江南制造总局 B.发昌机器厂 C.大生纱厂 D.继昌隆机器厂24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壖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僭侈,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平等思想的传播通商口岸的开设 民主政权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 D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引用过一句名言“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与此观点类似的是A相对论 B“中体西用”论 C进化论 D资本论26下列近代报刊,可以归为同一类性质的是A. B. C. D. 27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
10、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 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 B C D28下表内容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关,史实的陈述和推论表述正确的是史 实推 论A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B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C国家权利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D日本明治维新把“强兵”作为改革重心为后来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29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
11、是 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满足了所有人对权益的要求 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 C D30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写道:“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能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材料说明代议制民主 A对君主制度予以否定和代替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C使政府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健全完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必须做在答题纸上。31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但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
12、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32.右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主要原因是A. 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B. 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C. 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D. 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3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资本发展与需求是
13、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B凸显企业家的幕后作用C企业家为海外扩张提供了较大物质支持 D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3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已否定 B为适应和应对西方列强 C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表现 D有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35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
14、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复杂性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古代政治变革(12分)材料一: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周分封制图 秦郡县制图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问题:(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
15、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4分)(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3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地方进行怎样的改革。并对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进行评价。(5分)37.中世纪的欧洲(14分)“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美国)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问题:(1)公元1300年的欧洲比之于公元600年时
16、有哪些方面的“大大不同”?(6分)(2)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的技术和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构”比其他文明具有怎样的“决定性的优势”?(8分)38.海权意识(14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海上探索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朝贡关系的确立证明中原王朝的合法性。而朝贡贸易也并非以利润为导向,而是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依照“薄来厚往”的原则进行,基本上可以说是经济利益单向输出(明清时期)在禁海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海洋活动发展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海洋观的落后使中国对于海洋的认识始终没有达到西方近代海权的高度。 摘编自刘小军关于中国当代海权的若干思考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
17、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84次,入侵舰艇1860多艘,入侵兵力47万人。严酷的现实给大清国带来了强烈的思想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海权对中国的重要。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还出现了林福祥的平海心筹、严如煜的洋防辑要、李光建的海防新编和桂文灿的海防要览等一大批探讨海防问题的著作。清政府在海防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甚至一度建成一支在亚洲首屈一指的庞大舰队。摘编自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 问题:(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海洋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海
18、权对中国的重要”的具体表现。(4分)39戊戌变法(10分) 材料一: 法国史学家高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总结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维新派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皇帝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这样它就被扼杀了。”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 材料二: 右图表为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的总结概括。问题:(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维新派“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的原因。
19、(6分)(2)整理并叙述材料二中获得的信息。(4分)40. 现代化下的世界文明进程( 25分)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提供了范例。可以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功绩是建立了一个开放体制的资产阶级政府。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新的政府推出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直接干预经济,促使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现代化环境的形成。英国较其他地区或国家更早地出现了“工业化的社会环境”,这是使它率先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材料三:1870年以后, “新帝国主义”使
20、地球的很大一部分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做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法估量地提高了。世界通史问题:(1)17,18世纪,英国是怎样在政治、经济、思想、为世界提供范例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英国适合“工业化的社会环境”是如何形成的。(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有关“新帝国主义”的观点。
21、)(15分)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其提示和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上海市普陀区2016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35题,共60分)(应涂写在答题卡上)12345678910AB C CBDBDAA11121314151617181920BCCDBA BDBA21222324252627282930DDACC DB DAC(31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32333435C-3B、D -1A -0D -3A、B-1 C-0 A-3B、C -
22、1D -0B- 3C、D -1A -0A-3B 、D-1 C-0二、非选择题(3640题,共75分)36.(12分)(1)意图:分封制主要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2分)弊端:分封制下权利世袭;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2分)(2)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地方的权力,避免了因地方权力过大而出现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历代王朝沿用。(3分)(3)改革:削夺节度使兵权,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并采用更戍法以防将领分立割据。派文官做地方官员,(2分)评价: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3、。但是地方权力过度削弱,影响了地方的发展,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庞大,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3分)37(14分)(1)政治:等级君主制代替封建等级制度;出现自治城市与领主斗争。(2分)经济:商品经济活跃,城市复兴。(2分)文化:世俗文化尤其是大学的兴起挑战神学占主导的传统教会势力。(2分)(2)公元1500年左右,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商品流通数量、品种聚增,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早期殖民扩张为欧洲带来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料和市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扫除了传统
24、教会势力的阻碍和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8分)38.(14分)(1)问题: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后期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了海洋活动的正常发展;海洋观念落后,缺乏海权意识。(6分)原因: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保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保守性和封闭性。(4分,任写两点得4分,鼓励学生写出有新意的合理答案)(2)表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出现一批讨论海权的著作;清政府加大海防建设(4分,任写两点得4分)39.(10分) 客观方面: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大势,而中国仍坚守封建专制统治,变革时不
25、我待;甲午战败,帝国主义的瓜分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救亡图存刻不容缓。(4分)主观方面:维新派缺乏成熟的政治经验。(2分)(2) 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结果虽然失败;但是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4分)40.( 25分)(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经济上: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2分)思想上:出现了霍布斯、洛克,早期启蒙思想家,主张实行社会契约论和君主立宪制及分权学说。(2分)(2)英
26、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出现了保证社会持续稳定的资产阶级政府;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直接干预经济,保证了经济的顺利发展。(4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15分) 评分项一:观点(4分) 答案l:能够就“新帝国主义”的内涵提出观点 19世纪70年代,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开拓给世界各地,特别给东方国家既带来建设性又有破坏性作用,但这也昭示着人类的现代化运动将向纵深发展。 答案2:能够跳出文本,将本材料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新帝国主义”通过殖民
27、扩张将世界经济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建立,但这是建立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掠夺性基础上的。 答案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 “新帝国主义”首次导致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即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建立,促进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全球流通。 答案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评分项二:史实(4分) 答案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答案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答案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答案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评分项三:论述(5分) 答案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答案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答案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答案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2分) 答案1:叙述成结构 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 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第一档(1315分);第二档(812分);第三档(37分);第四档(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