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0263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4届12月份统一考试(昆明三中、玉溪一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命题:玉溪一中文综组 第I卷 (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国族成员的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 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 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 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 公卿大夫世袭,握有

2、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26下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宋

3、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27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

4、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29观察右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状况反映出(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A B C D30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

5、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1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大规模人口普查。195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32英国学者安东尼亚弗雷泽编著的历代英王生平中写道:“1701年,(议会)通过了一项嗣位法,这个法案除了其他内容外,保证要由新教徒继位,而且未经议会允许不得离开王国”。这一法案

6、( ) A开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和限制王权的原则 B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标志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D从法律上根除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可能性33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劳资矛盾的激化 B城乡差别的扩大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34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

7、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魔力”是指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35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第卷 (非选择题,共l60分)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

8、答。第4248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 ) 必考题(共135分)40.(25分)近现代中外农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60年至1829年,英国颁布的圈地法令数量变化示意图根据Phillis Deane and W.A.Cole,Economic Growth 16881959Trends and Structure M.Cambridge at the University Press,1969中的有关数据编制材料二 1700年,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

9、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 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卞悟: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材料四 新中国建立之初,基本延续了革命战争期间的土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田到户。之后很快受到“重工业发展战略”影响。为了在基本

10、缺乏外援的条件下解决工业发展资本、原料、劳动力等问题,中央在农业合作社试点,初级社的基础上,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高级社,建立其农业集体化模式,之后又在此前提下推动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自然土地产权也由初期个人所有向集体所有转化。1978年之后,在安徽凤阳花鼓的影响下,很快便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了全国,由此引发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中国农业发展概况(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3)据材料四概述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6分)41(12分)新中国从19

11、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二)选考题(共25分)(请在第45、46、47、48四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序号,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45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 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

12、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

13、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 ,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

14、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9分)(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6分)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趱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

15、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 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溃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

16、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 道旁”。虞允文“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宋军统帅刘铸,刘铸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金重新走向和谈。 据宋史虞允文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6分)(1) 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作为。(9分)第二次联考参考答案历史参考答案24.B 25.B 26.

17、D 27.C 28.C 29.A 30.B 31.B 32.D 33.A 34.B 35.D40.(25分)(1)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4分)原因:政府颁布“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6分)(2)原因:传统小农经济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斯大林认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摆脱粮食供应困难的问题。(5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4分。言之成理即可。)(3)

18、调整: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分)41(12分)它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2分)(如果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进行立论,也可得分。)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外

19、交方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后全方位的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5.(15分)(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左翼力量形成联合。(3分)共同之处:针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监管银行。(6分。答出三点即可,)(2)作用:对法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作用;遭到大资产阶级反对,仍取得明显改革成果;阻止了法西斯势力上台。(6分)46.(15分)(1)理由:他们认为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有利于调和矛盾,稳定局势;有利于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可以避免外国干涉。(9分)(2)没有真正实现。说明:袁世凯践踏民主,实行独裁,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或回答具体史实也可);袁世凯取消共和,复辟帝制。(6分)47.(15分)(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于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6分)(2)主要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合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9分)48.(15分)(1)历史意义: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激发了南宋军民抗金斗志;阻止了金军南下,有助于江南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6分)(2)简评:面对危局,指挥得当,以少胜多;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体制束缚;不计较个人得失。(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