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0317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程集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程集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均为中日两国,然而结局却完全不同,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3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4确立总统制

2、共和国,标志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是( )A人权宣言 B1791年的法国宪法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5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 )A B C D6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主要反映:A.主要社会矛盾 B.义和团的愚昧落后C.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D.义和团斗争策略的变化72010年5月11日,在英国伦敦,43岁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最终以工党13年执政终结者的角色,入主唐宁街10号,成为自1812年利物浦勋爵嘉后,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卡梅伦会赞成下哪句话 ( )A“内阁、枢密院和国会都是国王的会议机关”B“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C“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D“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8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六铺渠 C. 汉渠 D. 白渠9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蹭说道:“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什么政府。如果是天使统治人间,也无须对政府施加任何外来或内在的控

4、制。”下列各项中与这段话最有关联的一项是A美国联邦制政府的建立 B北美独立战争的发生C 美国联邦条例的实施 D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102007年6月15日,外交部长杨洁篪曾说,该组织成立6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成为国际间发展关系的准则。杨部长所说的“该组织”指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欧共体 C不结盟运动 D联合国1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

5、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1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皇权至上 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 B. C. D.13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一方刻石,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最早应出自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14福牛乐乐是200

6、8年北京残奥会的吉祥物。牛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它友好、忠厚。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 B耕犁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衰微15仔细观察右图,造成图中定居生活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原始农业的出现B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C人口的不断增加D社会分工不断扩大16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有利于消除社

7、会动乱与民族纷争17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A.中山舰事件B.四一二政变C.七一五政变D.整理党务案18唐诗田家中写道:“倚杖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1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更多的沿海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外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20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

8、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 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 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21“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可能( )A是大清帝国国歌 B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国歌C伪满洲国国歌 D新中国成立前夕政治协商会议征集的国歌之一22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

9、( )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ABCD23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 B C D24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辟的第一块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位于下图中的A B C D25主权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

10、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的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打倒列强,除军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团结抗战,共赴国难”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

11、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2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5分

12、)(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3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4)材料四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意义?(5分)27新闻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美国时代周刊以美国人的视角透视世界,日本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观察下列时代周刊有关日本的封面回答问题。材料二 在内部建设方面,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 7 月 1 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 8 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

13、;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1979年3月,在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的倡议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将各国货币的汇率与对方固定,共同对美元浮动。 国际财经 财讯网材料三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材料四 虽然我们是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但这并不必然等于人们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承认和照顾彼此的合理

14、利益需要,这样才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据人民日报中国外长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1)美国频频关注日本,体现了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关注。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共体成立之后,西欧国家在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的表现。(4分)(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的主要表现?(2分)新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15、)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

16、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7分) (2)材料二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5分)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 D【解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归功于国共合作,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及军事上的妥协退让,未能有效地组

17、织民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2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历史特征的能力。秦汉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没有废除世袭制。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查士丁尼法典表明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罗马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十二铜表法。因此选C。考点:古罗马法点评:复习西方政治文明部分可适当链接必修1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必修3中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必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3D4D5A试题分析: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因此正确,故选A。根据所学很容易知道不符

18、合题意。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6A7B【解析】作为英国首相,卡梅伦赞成的只能是B项。8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说明该水渠在属地,即四川境内,结合史实可知战国时代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答案选A,B C D三项地理特征与上述不符。考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点评:中国

19、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水利工程的兴修特点。9D10A【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成立的维护中亚地区和平和安全的地区性组织,结合题中信息,所以选A项。11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随着血缘关系因时间的发展而疏远,这种维系作用越来越弱。题干中信息所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解答时一定要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但要注意“封建秩序”是分封制的意思,即宗法制破坏

20、后分封制也就无法维持下去了。故选B。考点:宗法制12A13B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天下,首创皇帝制,故答案选择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后期导致诸侯混战,故A项不正确;汉、元虽是大一统王朝,但是题目所说的最早的朝代,故C、D项不正确。考点:本题秦建立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点评:关于秦的统一,其命题主要集中在:(1)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的角度考查秦统一的背景和影响;(2)史地结合,考查秦统一的进程和策略;(3)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评价的角度考查秦统一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4A15A【解析】建造房屋,表明了原始农业的出现。16C试题分析:联系

21、史实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这里材料中的“如不施行先王之法,则诸侯失位则天下乱”从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先王之法”即嫡长子继承制。而“大夫无等则朝堂乱”中的“大夫”作为西周贵族的代称,如果贵族没有等级区分则会造成社会无序,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宗法制点评:宗法制的作用主要在于两点。其一,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其二,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7C18B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倚杖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反映出的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A农村商品经济

22、的发达、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三项与题干中的描述没有关系,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营为主。 地位影响: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19B【解析】内河航运权是针对船只在具体的水域活动的权利而言,A指的是沿海;C和D均指人,故符合题意的是B。20C21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五色

23、旗”是中华民国的国旗;“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仿照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B。考点:中华民国的成立点评:本题以中华民国的国歌作为新材料,创设情境,考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史实。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从人员组成上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和措施来看,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政策,体现了促进民主政治,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资产阶级文化教育,改造旧社会的热情。2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理解。根

24、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是错误的;这与材料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D。23D试题分析: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比较 国别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立法机关上下议院参众两院参众两院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行政机关首相及其内阁总统及其内阁总统及其内阁宰相及其内阁 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政府首脑产生方式议会选出选民间接选出议会选出皇帝任命体制特点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的形式,无责任内阁国家结构 单一制 联邦制 单一制 联邦制元首与议会关系议会不受元首干预均由选民选出,国会与总统相互制约议会选总统,相互

25、制约皇帝世袭,有权解散议会因此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共和政体。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没有固定的提示语,随题意而出。此类选择题题干所要求答的内容往往由多个知识点组合而成,将选择项冠之以数字序号,正确答案至少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组合选项。故该题型有知识含量大的优点,能力考核要求也十分灵活。可以是材料解析、评价判断、异同比较等等。24B25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理解题干中“国家观念”的含义,它包括对外和对内两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四点都符合题意。26(18分)(1)观念:封建等级观念。(1分)秦朝时确立。(1分) (2)郡县制。(2分)进步性: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中央政府(皇帝)掌

26、握地方人事任免权;军权收归中央;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任答3点得3分) (3)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分散官吏的职权。(3分)意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3分)(4)行省制度。(1分)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可以体现出封建等级观念;依据所学知识,“独制”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于秦朝。根据材料中“秦始皇将国

27、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由此可以判断秦实行的是郡县制;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以总结出其进步性:行政地域取代血缘关系,官员由皇帝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军权收归中央;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依据材料中“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可以得出中央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陆续在各路设四司,统称“监司”,可以得出中央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可以得出用文臣出任地方官。根据材料中“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可以得出元初地方推行行省制

28、;根据所学知识,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行省制27(16分)(1)美国的扶植;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残余;重视科技与教育;采取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4分)(2)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4分)(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4分)(4)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入WTO、APE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立上合组织。(答出一个方面即可得分)(2分)综合国力的强弱。(2分

29、)28(16分)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分)原因:当时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劳动者的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当时商业发展,工商业利润较为丰厚,影响了资本的流向。土地兼并和地主剥削,使农民不堪重负,弃农经商。 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4分)特点:以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封建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奴隶式)并存(2分)。反映了当时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期)(2分)影响了劳动力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对当时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推动货币经济发展和都会的出现;农民脱离土地,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六取五,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