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0376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临川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及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卷(选择题 共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爪牙(zhu) 模样(m) 闷葫芦(mn) 各奔东西(bn)B着想(zhu) 睇眄(d) 筒子楼(tng) 一蓑烟雨(su)C戆直(zhung) 缥缃(pio) 潭柘寺(zh) 浩浩汤汤(dng)D丧钟(sng) 麋鹿(m) 警匪片(pin) 披露心迹(l)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褪色 云霄 烟幕弹 功亏一匮B嬉笑 竞相 选拨赛 寒冬腊月C援例 嘎吱 敲竹杠 旅进旅退D做假 泠然 踝关节 一笔勾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南方周末是“跨地区监督”的典范,其

2、舆论监督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这种模式已为国内一些新闻媒体所效尤。B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朝鲜有一些“入门级”核装置,但尚未掌握核弹头小型化技术,无法把核弹头装到能够威胁美国的远程弹道导弹上,以致形成可信的核威慑。C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非洲兄弟喜极而泣,欢呼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伟大胜利。D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 尼方愿与中方以明年尼中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战略,扩大贸易和相互投资规模,重点推进铁路等基础设施和航空等方面合作,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

3、台阶。B. 在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尽管电影地心引力与预期相比只是囊括了其中五项大奖,但人们还是对其报以极大的赞誉。C. 宋楚瑜表示,亲民党坚守两岸一中、反对“台独”的基本信念从未动摇,将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两岸对话交流,增进政治互信,促进同胞心灵相通,为实现共圆中华梦的共同理想而努力。D.前不久,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职介机构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些“意识流小说”的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形式的非传统上

4、,_,_,_。_,_。_。因此,这些“意识流小说”的内核依然停留在“方法的借鉴”上还不具有本世纪前后开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世界荒诞”和“存在异化”的现代意识核心尽管它常常具有非理性的情感色彩和“人类异化”的主题意向但在小说家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上这些作品实际上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思考,看似非理性异于常人,实际上是换种思维方式去解释人类,去解除自己心中的困惑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派文学A BC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节选)郭 莹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

5、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

6、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 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 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

7、,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

8、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中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人与人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流风格。更重要的是,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6下列对“和”与“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其中包括宇宙自然、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B贵“和”取向与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落后的生存条件有密切关系。C“中”既是认知事物的态度与方法

9、,又是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认为它是天下之根本。D“和”与“中”存在着密切的逻辑的关联,二者相互包含,只有“贵和”才能“持中”。7下列各项不属于“贵和尚中”思想在处世中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以和谐为取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B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C不把事情弄到极端,几乎对所有过激言论和过激行为产生厌恶。D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一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正反对比,层层展开论述。B“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

10、的思想范畴,“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古人的经典论述,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D作者认为,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

11、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后乃纵遣之。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

12、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三国志魏书十一)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议咸称畴。 称:称赞 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通“趋”,奔向C购求获畴 购:悬赏征求

13、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强行改变10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的一组是( )三府并辟,皆不就 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瓒壮其对,释不诛,后乃纵遣之 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 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A B C D1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

14、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第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四、(28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4分) 译文: (2)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4分)译文: (3)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4分)译文: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两首诗描绘的晚春之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2)这两

15、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4分)14古诗文题空。(8分)(1)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杜牧阿房宫赋)(3)鸟雀呼晴,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4) , ,行天下之大道。(孟子腾文公下)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与虫共眠刘亮程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我身体

16、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

17、,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

18、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对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有几个虫子,显然乘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现在,它们在我身上留了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类,把发现我的消息传播给所有遇到的同类们。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当千万只小虫呼拥而至时,我已回到人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没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认识几个人,不知道谁

19、死了谁还活着。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选自刘亮程散文遥远的村庄,略有改动)15文中作者描写了虫子怎样的生命状态?请简要概括。(4分)16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7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刘亮程的获奖评语中说,他从村庄和田野中获得了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并以中国农民在苍茫大地上的生死衰荣,庄严地揭示了生活中“素朴的真理”。请以本文为例,从三个方面谈谈你所领悟到的“素朴的真理”。(6分)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中第一段和第三段两处使用了“酣然”一词,两者入

20、睡的原因虽然不同,但都写出了畅快入睡的情态,体现了生命的安适。B“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句中“可怜”“微弱”“虚无”表现虫子的渺小,表现作者对虫子的怜悯之情。C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拟人化的笔法,想象小虫们美好的世界,表达出作者的欣羡与认可。D“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的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一句,写出“我”在虫界得到认可,受到欢迎,甚至有了成为名人的感觉,不再感到孤独。反衬在人世间人们因互相隔膜而寂寞孤独。E作者通过写自己

21、在田头与虫一夜共眠,醒后思考虫子与人的生命状态,表达对自然、对人生的看法。六、名著阅读题(6分)19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夜一点钟,伽西莫多终于等到弗比斯。弗比斯却不愿再见爱斯美拉达,他对伽西莫多的诉说不屑一顾,策马远去。伽西莫多回到圣母院,将实情告知爱斯美拉达,希望她死心,但爱斯美拉达表示愿意一直等下去。(巴黎圣母院)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大卫科波菲尔)C当伯鱼把孔子要他学诗学礼的话告诉陈亢时,陈亢说他从

22、中不仅收获到学诗学礼的道理,而且收获到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论语)D贾母病死,丫鬟鸳鸯不甘被主子们摆弄,也上吊自杀殉葬;凤姐办贾母丧事不力,大家怨恨;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劫走。(红楼梦)20.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陆逊笑曰: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蒙惊谢曰:“伯言(陆逊)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此后吕蒙依据陆逊良策夺取荆州,请复述相关情节。(3分)七、语言综合运用(15分)21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要求:拟一个能概括漫画内容或者表明你的观点、态度的标题。先介绍漫画内容,再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实进行议论。有一处用

23、“不但而且”或者“不是而是”的句式。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200字。八、(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某知名电视台在固定的“与经典亲密接触”节目中,邀请部分文化名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作阅读指导。下面是各位专家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的建议:漫画家:读连环画,图文并茂,印象深刻。作家:读原著,通过文字发现感悟作品的真情善意和美好。影视家:观赏视频,看得有趣,看得轻松。表演艺术家:最好是改编为课本剧并组织演出,亲临其境,感受真切。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

24、议论文;不少于7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5A解析:句首强调意识流小说特征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中的“它”指代意识流小说,而且语意上对上句姑且承认,所以首先确定,排除CD;中的“但”连接的“尽管”在后面进一步说明;中强调“不具有现代意识核心”,后面应接总结“意识流小说”的内核,是方法借鉴。所以排除B。另外中的“内核依然停留在方法的借鉴上”的“依然”,表明意识流小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派文学”,故接。12(1)我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只希望能够完成使命。(得分点:愿、私行、得达、而已各1分)(2)他认为天子正流亡在外,作为臣子不应该承受荣宠,坚决不肯接受。得分点:方、蒙尘(蒙受风尘,特指君

25、主因战乱逃亡在外)、荷佩、句意各1分(3)田畴因为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并把他的家属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安置在邺郡。(得分点:尝、所辟、家居、句意各1分)13.(1)钱诗描写的是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2分)韩诗描绘的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晚春繁丽景象。(2分)(景象特征和分析各1分)(2)钱诗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写出幽竹与主人的品性品性想通,相亲相近,(1分)寄寓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从俗流的高尚节操的礼赞。(1分)韩诗把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拟人化,描绘了他们虽无芳华,却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 在

26、春光中展露自己的景象。(1分)从而寄寓了诗人乘时而进,积极努力的情怀。(2分)个体的生命应该融入集体之中。(表述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得2分,三点6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得之有据,即可酌情给分)18.AC(A.生命的安适错误,第三段中人的酣然入睡表现的是人生命的疲惫。C.表现的是作者对虫子的怜惜、怜爱之情。)19.A项,伽西莫多告诉爱斯美拉达自己没能找到弗比斯,爱斯美拉达生气地将他赶走。伽西莫多宁愿受她冷待也不愿意她伤心,自己承受了全部痛苦。20.情节要点:吕蒙假装病危,陆逊代为将;(1分)关羽轻敌,撤荆州之兵攻取樊城;(1分)吕蒙派士兵白衣渡江,骗过关羽守军,夺取荆州。(1分)21.没有标

27、题扣2分或者标题不够贴切酌情扣分,说明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少一种扣3分,没有使用要求的句式扣3分,字数每少10字扣1分。示例:效仿画面中,一位父亲站在一睹墙(可以想象成其他合理的物体)前,右手挥毫,在墙上留下了“XX到此一游”痕迹。一个小孩站在父亲的背后,效仿父亲的样子,在他的后背的衣服上也留下“XX到此一游”痕迹。这幅漫画不仅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四处涂鸦的不文明行为,而且还揭示这种不文明行为的深层危害:文明可以传承,不文明也会“传承”。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人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文明的父母,带来文明的下一代。22.作文指导和评分:一、材料解读1.

28、关键词:经典,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影响力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古今中外的公认的名著在本次写作中可以列入“经典”的范围。2.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关键词:经典+如何阅读经典(可选阅读经典的方法:读图+读原著+观赏视频+改编演出)本次材料作文必须在“阅读经典”的范围内写作,否则视为离题。学生所选素材必须属于“经典”范畴,要避免把对“经典”的理解无限泛化。本次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如何阅读经典”,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重点阐述阅读经典的方法,学生可以赞同漫画家、作家、影视家、表演艺术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建议,也可提出自己的个人建议,只要内容围绕“阅读经典的方法”展开,言之成理即可。二、审题立意评

29、判角度1.切合题意:对主体重点阐述如何阅读经典的方法的文章,内容可判为一等(45-50)、二等(40-44)。2.符合题意:对主体重点阐述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而有关阅读经典方法的内容所占分量较少的文章,内容可判为三等(35-39)。3.基本符合题意:对全文只阐述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而对阅读经典的方法只字不提的文章,内容判为四等(30-34)。4.偏离题意:对内容完全脱离了“经典”的写作范围的文章,内容判为五等(20-29)。5.容易出现的审题误区:完全脱离如何阅读经典的(套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断章取义立意:与经典亲密接触大谈经典的重要性;亲临其境,真切感受谈做事要亲身

30、经历。参考译文: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汉献帝)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义军”兴起,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息道:“贼臣发动叛乱,天子流离失所。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想要请一使臣去朝廷进见天子,表达我效忠朝廷的节操,怎么才能得到能不辱使命的壮士呢?”他的下属全都推举田畴。刘虞于是就准备好礼物邀请田畴相见,对田畴非常满意,于是刘虞任命田畴担任从事的职务,为他准备好出使的车马。在要出发的时候,田畴说:“现在道路阻断,贼寇任意劫掠,如果以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很容易被人指认出来;我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只希望能够完成使命。”刘虞同意了他的想法,并且亲自祭祀路神为田畴饯行。田畴上路之

31、后,改道西关,出边塞,沿着阴山直奔朔方郡,顺着小路走,终于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他认为天子正流亡在外,作为臣子不应该承受荣宠,坚决不肯接受。朝廷很赞赏他的道德。三公官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得到朝廷的答复后,他就快马加鞭往回赶,可还没到幽州,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墓,在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一场而去。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墓,非常愤怒,悬赏捉拿他,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你为什么擅自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田畴回答说:“汉王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

32、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就没有杀他,后来就把他释放了。田畴回到了右北平郡,率领着自己家族和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扫地而盟誓说:“不报主公之仇,我就不再活在这世界上!”于是率众进入徐无山,选了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来,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不断有百姓归附他,几年间达到5000多户。田畴于是为大家制定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又制定了有关婚姻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大家都从中受益,使聚居地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境地。袁绍多次派人召请他,又随即授予他将军的印绶,任凭他安抚统辖自己的部众,田畴全不接受。袁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始终没有应召。田畴平时对乌桓多次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很是愤恨,有讨伐他们的想法而力量不足。恰逢太祖(曹操)北征乌桓,田畴就去献了乘其不备而攻之之计,结果大获全胜,因功被封侯赐地,田畴都坚决地谢绝了。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就没有强迫他。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曹操处,曹操下令:“三军之中,谁敢去哭袁尚就处斩!”田畴因为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并把他的家属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安置在邺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