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卷文科综合地理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第卷(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外向型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其生产活动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图1示意2010年我国各省区外向型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完成12题。1. 导致我国外向型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主 要因素是A. 劳动力、政策 B. 交通、劳动力 C. 技术、市场 D. 交通、政策2. 外向型制造业布局在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就业机会 B.
2、减轻环境污染图1C. 节省内部交易成本 D. 减少职工工资支出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图2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读图完成34题。图23. 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A. 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 B. 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C. 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 D. 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4.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天气状况 C. 建筑物密度 D. 交通通达度图3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读图完成56题。5. 该省最可能是A. 广东 B.
3、湖北C. 江苏 D. 黑龙江6. 导致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 主要原因是图3A. 植被破坏 B. 水土流失C. 气候变暖 D. 围湖造田图4示意1981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读图完成78题。图47. 图4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A. 、 B. 、 C. 、 D. 、8. 19811995年期间曲线数值的变化说明A. 城市化进程减缓 B.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C. 中小城市大量涌现 D. 大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图5为某河段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7示意图5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
4、910题。图7图6图59. 图5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6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0. 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6月 D10月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8。读图完成1112题。 11 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1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图8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第卷(共156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739题为
5、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042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必考部分】(115分)37.(37分)图14中M国,有50多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造船厂,对外贸易发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4(1)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2)分析甲半岛西海岸冬季黑暗多雾的自然原因。(12分)(3)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9分)(4)分析M国大力发展海运的主要原因。(10分)37.(37分)(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2分),形成峡湾。(2)黑暗: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2分),冬季黑夜漫长(2分),北部
6、有极夜现象(1分)。多雾: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 暖湿气流影响(2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2分),水汽充足(1分),陆地温度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2分)。(3)东南部纬度较低(1分),气候较温暖;(2分)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1分),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2分)东南部临海(1分),渔业资源丰富(1分),海运便利(1分)。(4) 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2分);本国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2分);海运运费低,运量大(2分);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2分);造船业发达(2分)。【选考部分】(41分)40(15分)地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
7、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A【选修2海洋地理】略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图16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9分)(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少旱灾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图16C.【选修6环境保护】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cm变为现在的20 cm。图17示意该区域1950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
8、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并简述水土流失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9分)(2)简述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图1740.(15分)地理A略B. (1)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3分)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2分);危害农牧业生产(2分);加剧土地荒漠化(或草场退化,2分)。(2)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完善农业灌溉设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C.(1)特点:面积增加,程度增强。(3分)危害:土壤肥力降低(2分);河湖淤积加重,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2分);粮食单产下降(或农作物减产,2分)。(2)加强监测;生态退耕;营造防护林;增施有机肥;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黑土地用养结合的农作物轮作制度;(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