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0463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三诊化学试题(共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化学学习中,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由“BF3和SO3互为等电子体”,可推知二者均为非极性分子来源:Z.X.X.KB由“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CO2为直线形分子”,可推知SiO2为直线形分子C由“SiH4的熔沸点比CH4高”,可推知PH3的熔沸点比NH3高D由“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CNO”,可推知第一电离能CNO2下列离子或分子能够在指定的分散系中大量共存

2、的是Ac(H+)=mol/L的溶液中:NO、NH、K+、Na+B苯酚钠溶液中:HCO、Na+、K+、CH3COOC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后的溶液中:K+、AlO、SO、BrD新鲜的空气:SO2、NO、N2、NH33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A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的碱性溶液一定有: C(Na+)c(CH3COO)=c(OH)c(H+)B向ZnS白色悬浊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黑色沉淀产生,是因为Ksp (ZnS)Ksp (CuS) C向沸腾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备Fe(OH)3胶体D热水中加入NaCl溶解至饱和后溶液的pH等于7 4某澄清溶液X中可能

3、含有大量Cl、SO、SO、Fe2+、Fe3+、K+,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象3不能证明X中是否含有SOB现象2气体C中至少有一种是CO2或SO2,操作为过滤C现象5表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ClD现象1表明X溶液显酸性,沉淀D为Fe(OH)35甲、乙、丙三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B丙与C6H5OH都含有OH,质谱图显示的质荷比最大值相差14,但不属于同系物C淀粉、油脂、有机玻璃等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的化学名称为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但不存在顺反异构体6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M(s)+N(g)R(g) H =

4、Q1 kJmol1,2R (g)+N(g)2T (g) H = Q2 kJmol1。 Q1、Q2 、Q3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R(g)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M(s)与1 mol N(g) 的能量总和B将2 mol R (g)与1 mol N(g)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Q2 kJC当1 mol M(s)完全转化为T (g)时(假定无热量损失),放出热量Q1+kJDM(g)+N(g)R(g) H=Q3 kJmol1 , 则Q3 Q17在一定条件下,将E(g)和F(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发生下述反应,并于5 min末达到平衡:2E(g)F(g)2G(g)。有

5、关数据如下:E(g)F(g)G(g)初始浓度(molL-1)2.01.00平衡浓度(molL-1)c1c20.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min内,v(E)0.04 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E的浓度,则达平衡时E的转化率会增大C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时n(E)=3.0mol,则反应的H0D平衡后移走2.0 mol E和1.0 mol F,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G)0.2 molL-1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8(14分)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铬化学丰富多彩:在常温下,铬能缓慢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与铜相比,其金属活泼性

6、 。(填“强”或“弱”)Cr( OH)3和Al( OH)3类似,也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水中存在酸式和碱式电离平衡,其酸式电离方程式是 。(3)工业上净化处理铬污染方法之一:将含K2Cr2O7酸性废水放入电解槽内,加入适量的NaCl,以Fe和石墨为电极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生成Cr(OH)3和Fe(OH)3沉淀除去(已知Ksp Fe(OH)3=4.010-38,KspCr(OH)3=6.0l0-31)。已知电解后的溶液中c( Fe3+)为2.01013mol/L,则溶液中c(Cr3+)为 mol/L。.物质AH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未列出)。A、E、F、G均为气体,D为贵重金属之一。请回答

7、下列问题: (1)A分子是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C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写化学式,不考虑水的电离)。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9(15分)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并探究CO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已知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气体会产生黑色沉淀(金属单质)。夹持装置未画出。(题9图)(1)试剂X、Y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则X、Y可能是 、 .(2)连接装置、检验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K3,打开K1、K2,分离出CO,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对C装置进行加热操作,反应产物为红色固体。(3)查询资料获得以下信息:C

8、u2O为红色固体;常温下,Cu2+在溶液中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 =Cu2+Cu。甲、乙两组同学取上述红色固体(用M代表)进行实验,探究其成分:组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数据结 论甲 向a g M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搅拌; 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充分反应. 固体明显减少;仍然有一定量固体,溶液呈蓝色M中一定有Cu2O;M中一定有Cu.乙 将甲实验后所得溶液过滤 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滤渣质量为gM为Cu和Cu2O的混合物(i)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所得结论不可靠,其理由是 .(ii)甲组同学配合乙组同学进行了计算,认为乙组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得出M中Cu和Cu2O的物质

9、的量之比是 .(4)C装置反应结束后,欲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O2,需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实验过程中D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5)Z试剂为混有KI的苯溶液,则E装置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10(15分) 某药物中间体A的分子式为C9H8O4,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其红外光谱表明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连接在对位碳原子上。D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A的相关转化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A转化为B、C所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 .(2)反应BD的化学方程式是 .(3)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属于芳香族化

10、合物; 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稀KOH溶液中,1 mol 该同分异构体能消耗2 mol KOH;一氯代物只有两种.(4)G为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 .(5)化合物D有如下转化关系:M的结构简式为 .N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11(14分)湿法炼锌的冶炼过程可用下图简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2(g)2H2(g)=N2H4(l) Ha kJmol1,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a 0(填“”、“”或“”).(2)ZnS焙烧的反应2ZnS3O22SO22ZnO所涉及的物质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不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3)电解过程中析出锌的电极反应式

11、为_.(4)产生的SO2可用Ba(NO3)2溶液吸收,部分产物可作为工业原料,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锌-空气电池与锂电池相比,具有储存电量高、成本低、没有安全隐患等优点。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ZnO2=2ZnO,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5时,以该电池为电源,用两个等质量的铜棒作电极电解500 mL 0.1mol/L 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对电极干燥并称量,测得两电极的质量差为9.6 g,则至少需要_L空气(折算成标准状况)进入该电池。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卷标准评卷说明:化学方程式书写未写条件或未注明沉淀或注明气体符号扣1分;化学式或离子符号错误不得分。

12、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而未要求作答的不得分;有机反应方程式结构简式错误或连键错误均不得分;有机官能团名称、反应类型等文字简答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多写或少写物理量单位酌情扣分。题号1234567答案ABADCCD8(14分)每空2分.强;Cr( OH)3H+ + CrO+ H2O;3.0106;.(1)极性;Ag(NH3)2+;(2)4NH3+5O2 4NO+6H2O;3Ag + 4H+ + NO= 3Ag+ + NO+ 2H2O9(15分)(1)NaHSO4 NaOH(各1分,共2分);(2)F装置中出现少量黑色沉淀(2分);(3)M可能只含Cu2O,因Cu2O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会生成Cu(2分);1:4 .(3分)(4)关闭K1、K2,打开K3和分液漏斗活塞(2分);2AlO2- + CO2 + 3H2O=2Al(OH)3+CO32-或AlO2- + CO2 + 2H2O=Al(OH)3+HCO3-(2分)(5)溶液分层,上层呈现紫红色;(2分) 10(15分)(1)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各1分,共2分)(2) (2分)(3)2 (2分) ;或.(2分) ;(4) (2分) ;(5)(2分)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