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0495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及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年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全部写在(或涂在)答题纸上。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等信息。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某同学想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情况,他可以查阅A荷马史诗 B历史 C摩诃婆罗多 D吉尔伽美什2促使我国境内远古居民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掌握建造房屋的技术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贫富贵贱分化的出现3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

2、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诸侯国与中央是松散的联盟关系 B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毫无关系C是由殷人后裔和姬姓贵族建立的 D诸侯国成为了周王室的臣属地4有位思想家提出:“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下列现象与该思想有着直接关系的是A仁者爱人,兄友弟恭 B实力竞争,追功逐利C反对浪费,反对战争 D无为而治,休养生息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对统治者最有利,其原因不包括A适应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B符合当时由

3、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C 有利于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被秦始皇采用,完成了国家统一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一种自然的办法。”在这里,“自然的方法”指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官僚制7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阴阳五行A B C D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了摆脱保守势力的影响,他将都城迁到了A北京 B长安 C洛阳 D建康9“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这里所说的“以贵役贱”的现象得以解决是源于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军功授爵制 D推

4、举制10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集中军权 B集中行政权 C集中财权 D集中司法权11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A B C D屠龙12右列漫画出自1898年法国某画报,它可以看作A列强侵略中国的直接证据B“门户开放”政策的真实写照C中西文化碰撞的夸张艺术D是中国被瓜分的旁证材料13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A推翻清朝统治 B成立中华民国C谋求民族独立 D发展资本主义14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

5、是源于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社会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15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该材料表明当时中国A共和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 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商榷C人民群众的智识有待提高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16“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这种“新”的核心内容是A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民主与科学的时代情怀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7有人说,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这里的“进步”不包括A时值欧战,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社会稳定,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意识强化和社会文化心理发展 D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这里所说的“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英美等国家的全力支持 B抗日战争挽救了亡国灭种危机C抗日统一战线的民族性 D西安事变的发生改变战争进程19从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所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至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

7、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为止,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是 A极端的掠夺性 B无限的扩张性C竞争的有序性 D统治的残暴性20右列这幅政治漫画(选自杰里H本特利 夏继果全球史读本7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出现在20世纪初。根据你的判断,漫画反映的是A英法矛盾 B法德矛盾C美日矛盾 D英德矛盾21有学者认为西方文明一个特点,就是它通过与外部民族的接触获得促进自身转变的动力。下列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与掠夺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开展22“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8、皆为非法。”该引文应出自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B英国的权利法案C美国的独立宣言D法国的人权宣言2319世纪前期,阻碍德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A军国主义的强大 B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C四分五裂的政治 D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24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漫画新政疗法(见右图)。画面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该漫画强调的是A政府部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政府部门权力分配发生变化C罗斯福有权实施国家干预D总统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大25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

9、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较为适当的是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26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 在此,苏联代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是世界控制美国经济的工具 B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C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最终导致世界

10、经济畸形发展271950年,法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这意味着A法德历来是欧洲自强合作的典范 B法德两国关系从战争转为和平C法德合解的目的在于与美苏抗衡 D法德两国的工业革命最终完成28某年西方各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如下,结合所学推测,出现图中状况的主要背景是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环境相对稳定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开始复苏C欧共体成立,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D欧盟建立,西欧的经济地位大大提升29下表记录了新中

11、国初期农村土地和人口关系的变化。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内容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小农经济历史终结 B农业合作社建立C现代农业开始起步 D土地所有制变迁30我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公元前445年,富裕的雅典恢复旧法,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据说这条法律曾引起许多曲解、

12、诉讼、种种欺骗与舞弊,当时被揭发欺骗、变卖为奴隶的约有5000人。以上史实说明雅典民主A意在保障公民权利平等 B内涵变化受制于经济C乏善可陈并怀有偏见 D具有时代性和曲折性32以下最能体现孔子学说“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自觉要求”的是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人而不仁,如礼何C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3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

13、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借助神威阐扬新型人本观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3420世纪初,民报曾把当时和新民丛报的斗争要点归纳如下:民报新民丛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同时主张政治革命和种族革命;以为革命所以求共和;政治革命必须实力;望政府以开明专制;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相容;以为革命反以得专制;政治革命只需要求;以上史料说明双方编创者A都主张种族革命 B都主张救亡图存C都主张政治革命 D斗争焦点是政体问题35运用以下历史史实,最适合开展的研究主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A近现代国际格局演变 B欧洲全球秩序的兴衰C世界经济一体化轨迹 D

14、战争危机与和平探索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根据在某些细节上有各种说法的传统记载,在贵族与平民斗争最严重的一个时刻,即公元前462年,护民官阿尔萨针对执政官治权的擅断提出控告,要求创设“有关执政官治权法律的五人起草委员会”。这项建议遭到元老们激烈反对,在当年被推迟审议,第二年又由护民官再次提出,它成为那几年中两个阶层尖锐斗争的焦点。最后在公元前454年,护民官们抛弃先前那个建议,提出较温和的要求:“决定停止两阶层间的斗争,建立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立法委员会,颁布对双方均有益并且使双方拥有平等的自由权的法律规范。”这种想法得到接受,但在立法者问题上出现分歧,人们开始派遣一个特

15、使团去雅典学习梭伦的法律和其他希腊城邦的制度。摘自【意】朱塞佩格罗索著罗马法史问题:(13分)(1)该历史事件发生时,古罗马的政体形式是什么?“立法委员会”成立后,颁布了哪部法典?(4分)(2)依据材料,护民官的立场是什么?(2分)(3)你如何看待护民官们的斗争?(7分)37唐宋域外交流材料一: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材料二: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问题:(11分)(1)材料一所示路线沟通了哪几大古代世界文明?(3分)(2)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4分)(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16、(4分)38条约与外交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14分)39伦敦形象在我的头脑中,没有把对伦敦的看法与骄傲联系起来的念头。伦敦的可怕形象总是让我担心,使我沮丧的是如下一个巨大而令人惊骇的事实,数百万人似乎是偶然出现的,聚集在这条高贵之河(泰晤士河)两岸,各自在自己的巢穴工作,彼此不关心或不了解,对无以数计的成千上万人伤残死亡毫不在乎。六十年前,一位伟大的英国人科贝特,就已将伦敦视为大瘤子。如果当时它就是一个大瘤子,现在又如何呢?它还是一个肿瘤,它把乡村地区半数人连骨头带血地都吸进它那狼吞虎咽塞饱了的肚皮

17、里。伦敦郡议会的自由党主席罗斯伯里勋爵(1891年)问题:(12分)(1)依据材料概括伦敦在作者眼中的主要形象特点。(3分)(2)据材料判断作者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3)依据材料信息,思考导致作者如此评价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40曾侯致英夷威妥玛 1866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向清政府呈递新议略论,指出中外能否长保和好,全看中国能否“内改政治,外笃友谊”。据考证,曾侯致英夷威妥玛(注:曾侯即曾国藩)虽系时人伪托而成,但得到较多士大夫呼应。以下为信件的部分内容:且足下亦知中外人情有同有不同乎?论通商,中国帝王崇本抑末,贵农贱商。货贾关津之征,

18、所以惩其黩货无厌,而使之重去乡也。通海通番,曩(以往)有例禁。今越数万里重洋,往来贸易,外朝之人,乐至中国,中国之人,不愿至外朝。此情所不同,中外绝异,非可强而致也。至商贾营什一之利,权子母盈余,以畜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歧而视也。自西国与吾国通商,凡可以攘吾之利源、夺吾之利权者,悉载条约,惟恐不尽。西国得矣,中土之人,何所赖乎?然吾中国,从未有不能自主者矣。仁如尧舜,民之主也;暴如桀纣,民之主也。君臣之际,名分甚严,恩礼甚重。名分严,故君为主;恩礼重,故世戴一主。如使西国民为主、又民共为主的之政行于中国,此大乱之道也。然且谓之不能,是利有中国之不能自主也,盍亦思中国之不能

19、自主之大不利于西国乎?今者通商、传教之事孰许之?我皇上许之,海内人心固有所不欲也。虽不欲,而上有天子,又有天子命使,与西国使臣共主条约,普天率土,莫敢不遵。此中国能自主之明教大验也。假令天子一诏曰:今日两国条约所载,有不便于尔民者,余一人不能自主,惟尔百性任自为之。及是时,天下英雄尘蔽而起,既念所主,为患更属西国。问题:(25分)(1)作者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了这封信?(4分)(2)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6分)(3)你如何看待这封信件?(15分)2015年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选择题(130,每题2分)12345678910DADBDCBCAA1112131415161

20、7181920BDAADCBCBD21222324252627282930CBCDCBBBDB(3135题,0,1,1,3分)31323334350CDBAC1ABACADBCBD3DBCDA 非选择题36. (1)共和制。(2分)“十二铜表法”。(2分)(2)维护平民利益。(2分)(3)总结论:体现出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分述:从“对执政官治权的擅断提出控告”体现崇尚法治的主动性;从“当年被推迟审议成为那几年中两个阶层尖锐斗争的焦点”体现崇尚法治的不懈性(或决心);从“要求创设有关执政官治权法律的五人起草委员会”到“建立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立法委员会”的主张变化,体现了追求法治的智慧(或与时

21、俱进、妥协、合作共赢等);从“派遣使团到希腊学习”体现了完善法律的具体行动。(史论结合,任三,每个角度2分,总述1分;其他合理角度亦可;共7分)37. (1)儒家文明(或东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或阿拉伯文明)等。(每个1分,共3分)(2)特点一:交通途径多样。举例:既有陆上丝绸之路,也有海上丝绸之路。特点二:双向交流(或既有输入,也有输出)。特点三:交流内容丰富(或有物质交流,也有文化交流等)。(特点二及三举例参考物质交流:输出的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输入的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等。文化交流: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等传入西方;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任二,每个

22、特点+举例得2分,其他合理亦可,共4分)(3)大范围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整合、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等方面。(任一,2分)踏上“亚洲之中国”的道路主要体现在:辉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成就,对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保障丝绸之路安全,促进亚洲物质文化交流;形成东亚文化圈,发挥在区域内的辐射引领作用等。(任二,2分)(其他合理亦可)38. 史实(12分)19世纪4060年代,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开埠、割地、赔款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从朝贡贸易体系向近代条约外交的转变,是中国

23、对他国不平等到他国对中国不平等的根本转变。(3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先后在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中战败,分别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内容除了进一步割地、开埠、巨额赔款外,还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标志着传统华夷秩序的崩溃,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除了巨额赔款外,还包括允许外国驻兵、拆毁炮台等内容,可见,清政府在外交中已完全外国统治中国的工具。(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国内五四运动,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未在条约上签字。美、英、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保证门户开放政策,中国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

24、权等要求未被采纳。可见,中国虽然名义上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北洋政府在外交关系中依然毫无主权可言。(2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20世纪20年年代末开展改订新约运动。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但后者没有实际执行。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自主地位,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中国先后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等,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逐渐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外交地位。(2分)组织(2分)39. (1)城市化(数百万人似乎是偶然出现的)、物质化(彼此不关心或不了解)、平民化(聚集在这条高贵之河(泰晤士河)两岸、野蛮性(成千上万

25、人伤残、连骨头带血)等。(任三,其他合理亦可,共3分)(2)英国工业革命。(1分)不同意,观点片面,(1分)然后作出全面评价,并肯定其主流。(积极作用2分,消极作用1分,共3分)(3)结合材料,从客观(如客观事实、时代背景)及主观(如作者立场)两大角度展开分析。(客观2分,主观2分,共4分)40. (1)一方面天朝面临危机,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与西方国家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国内则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方面,清朝开始自救,洋务运动开启。(国内、国外背景各2分,共4分)(2)中西国情差异(政治、经济);反对侵略(通商、传教);学习西方不利于中西双方(政治、经济)。(三个角度,每个角度2分,其他合理亦可,共6分)(3)小论文:观点3分、史实4分、论证5分、组织3分。观点参考:该信虽系他人伪托而成,但很有史料价值。一方面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通商和传教中的侵华罪行。另一方面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一部分士大夫对外国通商、传教的态度,这在当时许多中国人中会有共鸣;但它的论说却反映出深重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轰开国门时期士大夫的矛盾、复杂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