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0764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省19所名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 史 试 题命题学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命题人:张寿忠 审题人:丁彦平(青岛一中)考试时间:2015年1月4日上午10:3012:00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卡上,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

2、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2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

3、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4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5“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

4、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6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 D两党制原则7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

5、规律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8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9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

6、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10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11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

7、济被彻底破坏12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13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14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

8、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A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C殖民扩张为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D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15“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61959年5月15日,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到教训时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据此,你认为上面的应该是A高速度 B高指标 C浮夸风 D共产风171928年的长寿县

9、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18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19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10、,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2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2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

11、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人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2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A不承

12、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3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 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

13、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24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A B CD25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14、。”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50分)26(16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

15、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

16、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崔之元大分岔: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4分)(3)据材料三并结

17、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4分)(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4分)27(15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变化莫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材料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

18、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一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摘自新华网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先生认为“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仅是一种可能。但对“多极”能否“合作”持怀疑态度。我却对“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持相对乐观态度。21世纪上半叶,世界和平局面有望得以继续,这是有利于实现多极合作的重要前提。联合、对话、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快速发展变化中的世界格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共同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作保障,这是实现多极合作必备的条件。不管前进道路上存在多

19、少困难和障碍,只要地球村人树立起共存共荣意识,坚持合作对话方向,维护互利共赢原则,共同构建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杨文昌人民中国2008年第十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为“担负起责任”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5分)(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28(19分)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

20、问题:材料一: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材料二: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

21、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4分)(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6分)(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6分)(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