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0767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理综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用2B铅笔将与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3. 答题卡上第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第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

2、;P:31;S32;Cu64第卷(共计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速率也增大 B用蒸馏水对猪血细胞稀释处理后,进行体验细胞膜制备实验 C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时,颜色变化为蓝色黄色绿色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2. 以下生命历程不是由基因决定的是 A人红细胞成熟 B造血干细胞分化 C神经细胞坏死 D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3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

3、三位研究囊泡运输的科学家。下列有关囊泡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B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4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存在于线粒体中也存在于叶绿体中B自然界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C细菌细胞中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5将人的一个精原细胞的所有DNA用15N标记,然后放在仅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4、再通过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含15N,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4NB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有一半染色体含15N C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含15N,另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只含14ND四个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15N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B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C.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2g NaHSO4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总数为0.03 NAB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

5、PP键数是0.6NAC常温下,100 mL1 molL-1AlCl3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小于0.1NAD标况下,22.4LNO和11.2LO2充分混合后分子数为NA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H) /c(OH)10-12的水溶液中:K、Cl、S2、SO32-B在含NH4+的溶液中:K、AlO2-、Na+、SiO32C能与Al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 Na、NO3、I-、SO42D在AlO2-的溶液中:OH-、K+、NO3、HCO39、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0.7mol,则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15.68LN2(标准状况) B有0.1molKNO3被氧化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D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需480ml 0.1mol/L硫酸铜溶液,则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 7.68g硫酸铜固体B配制1molL-1 NaOH溶液100mL,托盘天平称量4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溶解C制备Fe(OH)3胶体,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D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将浓硫酸转移至烧杯后须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11、下列离子

7、方程式正确的是()A硫氢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S2-Cu2+=CuSB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 =BaCO3+H2O 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HCl溶液混合:Mg22OH=Mg(OH)2D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有氧气产生:2ClO-H2O2=O22Cl-+H2O12、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x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A0.3mol NO2 和0.3mol NO B0.2mol NO2和0.1

8、mol N2O4C0.1mol NO、0.2mol NO2和0.05mol N2O4 D0.6mol NO13、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下列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气体试剂现象结论A.NO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NO与水反应生成硝酸B.Cl2 FeCl2溶液 溶液褪色Cl2可以氧化Fe2+C.SO2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SO2有还原性D.NH3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NH3有碱性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BAv

9、014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15. 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此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乙中的()16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发现当=30o和=45o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则物块A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B C D 17未发射的卫星放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

10、转时的线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发射升空后在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实施变轨后,使其在同步卫星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线速度为v3、加速度为a3则v1、v2、v3和a1、a2、a3的大小关系是()Av2v3v1,a2a3a1 Bv3v2v1,a2a3a1 Cv2v3=v1,a2=a1a3Dv2v3v1,a3a2a118关于物理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B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的是微元法C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应用的是理想化模型法D伽利略在利用

11、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使用的是实验归纳法19如图所示,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对称地放在一无限大平面的两侧(两点电荷未画出),O点是两点电荷连线与平面的交点,也是连线的中点在平面内以O点为圆心画两个同心圆,两圆上分别有a、b、c、d四个点,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c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B若某个检验电荷只在此电场的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c点和d点时,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带正电的检验电荷从a点在平面内移动到d点电势能一定减小D检验电荷可以仅在此电场的电场力作用下在此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20. 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

12、0 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制动力减弱)如图所示,图线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故不会发生追尾事故B在t3 s时发生追尾事故C在t5 s时发生追尾事故D. 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米,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5米21如图是某缓冲装置,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直杆相连,直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直杆质量不可忽略。一质量为m的小车以速度v0撞击弹簧,最终以速度v弹回。直杆足够长,且直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小车与地面的摩擦。则

13、( )A小车被弹回时速度v一定小于v0小车直杆0B直杆在槽内移动的距离等于C直杆在槽内向右运动时,小车与直杆始终保持相对静止D弹簧的弹力可能大于直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第卷(174分)三、非选择题(考生根据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22-26题为物理必答题22.(6分)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 1 、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 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m 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通过计算可知打第5点时的速度是v =2.40m/s,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 1= 50g 、m 2 =15

14、0g ,则(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6.40单位:cm038.4021.60123456在记数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 J.为了简化计算,设g =10m/s2,则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 = J;在本实验中,若某同学作出了图像,如图,h为从起点量起的长度,则据此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m/s2。23(8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的频率是50Hz。如果测得C、D两点间距S4=2.70cm,D、E两点间距S5=2

15、.90cm,则据此数据计算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值vD=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该同学分别算出其它速度:vA=0.220m/s,vB=0.241m/s,vC=0.248m/s, vE=0.300m/s ,请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设O点为计时起点。求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24(13分)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5m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1 kg的小球。将轻绳拉至水平并将小球由位置A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O时,轻绳刚好被拉断。O点下方有一以O点为圆心,半径m的圆弧状的曲面,所有阻力不计,己知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轻

16、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m的大小。(2)小球落至曲面上的动能。25(16分)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与水平面夹角为30,两轮轴心相距L=3.8m,A、B分别为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轮缘与传送带之间不打滑。一个质量为0.1kg的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g取10m/s2。(1)当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v1=3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将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在A点后,它运动至B点需多长时间?(2)当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时,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在A点下方5cm处的C点,运动至B点飞出。要想使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最短,则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v2至少多大?以v2运动时,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相对路程为多

17、少?26(19分)如图所示,从阴极K发射的电子经电势差U04500 V的阳极加速后,沿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从中央射入两块长L110 cm,间距d4 cm的平行金属板AB之后,在离金属板边缘L275 cm处放置一个直径D20 cm的带有记录纸的圆筒,轴线OO1垂直圆筒,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内,电子发射的初速度不计已知电子的质量m0.91030 kg,电子的电荷量的绝对值e1.61019 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1)求电子刚进入金属板AB时的速度大小。(2)若电子刚好能从AB极板边缘飞出,求加在AB两极板间的直流电压U1多大?刚好飞出时的动能多大?(用电子伏作为能量单位表示动能大小)(3)若在两个金属板上加

18、上U21000cos 2t(V)的交流电压,并使圆筒绕中心轴按图示方向以4 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确定电子在记录纸上的偏转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并在所给坐标系中定性画出1 s内所记录的图形(电子穿过AB的时间很短,可认为这段时间内板间的电压不变)27-30为化学必答试题27、(16分)有一透明溶液,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2、Cu2、Fe2、Al3、NH4、K、Cl、HCO3、SO42。当加入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物质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和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当加入0.4mol淡黄色粉末时,共收集到0.3mol混和气体,且此时生成的沉淀最多。此后继续加入淡黄色粉末时,沉淀量逐渐减少,至

19、加入0.45mol粉末后,沉淀量由0.3mol减少至0.2mol,再加入粉末后,沉淀就不再减少。由此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1)淡黄色粉末的名称为 ;(2)溶液中肯定有 离子,肯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_离子;(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加入淡黄色粉末的物质的量由0.4mol至0.45mol时,沉淀部分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H及没有确定的离子除外) 。28、(10分)以黄铁矿为原料制硫酸产生的废渣中含Fe2O3、SiO2、Al2O3、CaO、MgO等。现以此废渣制备铁红(Fe2O3)的过程如下。此浓度时,部

20、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右表。(1)酸溶过程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还原过程中加入FeS2是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而本身被氧化为SO42-,写出离子方程式: 。(3)氧化过程中通入空气和加入NaOH是为了将溶液中的铁元素充分转化为沉淀而析出,写出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为了确保铁红的质量,氧化过程需要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 pH 。(5)若NaOH加入过量,所的铁红产品中有其它杂质,但可能无Al2O3,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9、(18分)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A、B装置可选药品:浓氨水、H2

21、O2、蒸馏水、NaOH固体、MnO2 (1)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有(结合化学用语解释) 。(3)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溶液都变成蓝色。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写化学式)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 。(4)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甲认为可调节K1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填“增加”或“减少”) 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填“增加”或“减少”) 装置B中的产气量。(5)为实

22、现该反应,也可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上述装置中虚线框部分,化合物X为 。NH4HCO3的作用是 。30、(14分)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1)A是 ,G是 。(用化学式填写)(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与G的水溶液的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5)向H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但该反

23、应中没有放出E气体,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将2.5 g H、I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物质I的物质的量为_mol。31-34为生物必答试题31.(15分)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会进行不同的物质转化,下图为蓖麻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脂肪的元素组成为 。鉴定脂肪可用 染液,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被染成 色的脂肪颗粒。(2)蓖麻种子中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能量更多的是 ,脂肪在细胞中被彻

24、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为 ,该过程称为 。蓖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主要去向是 。(3)萌发初期,导致蓖麻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或“N”或“O”)。32(13分)回答下列与溶酶体相关的问题:(1)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原因是内含多种水解酶,这些酶在 上合成,经 、 加工、分类和包装后以出芽方式转移到溶酶体内。(2)溶酶体内pH为5左右,而细胞质基质pH为7左右,可见H+以 方式进入溶酶体。(3)蝌蚪尾部细胞溶酶体膜破裂,其内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中,从而使整个细胞被酶水解消亡。这是由 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 ,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 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4)溶酶体膜

25、与其他生物膜相比有一些特别之处,所以溶酶体膜不会被自身的酶所水解,而能与细胞质其他部分安全分隔开。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生物膜系统的 功能。33.(13分)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水稻栽培实验,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水稻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光反应过程需要叶绿体色素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研磨提取色素时加入 、 、 。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当光照强度突然降低,短时间内C3和C5化合物含量分别 、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实验期间,总光合速率最大出现在

26、h。图中 h,有机物积累量最大。(3)实验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6h时CO2的移动方向是 。(4)图中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 个,叶绿体无O2生成的时间总共有 小时。34.(13分) 某植物的花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性状,且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五个纯合品系的紫花(AABBdd)、红花(aaBBdd)、白花甲(aabbdd)、白花乙(aabbDD)和白花丙(aaBBDD)植株若干,四组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请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回答:(1)该植物的花色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请参照下表中白花基因型的书写格式,写出四组杂交组合中紫花和红花的基因型。表

27、现型白花紫花红花基因型aabbddA bbdd D (3)在杂交3中,F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出现概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4)某红花的自交后代中出现一白花植株。分析认为,该白花植株出现的原因中可能有:杂合子的后代隐性基因纯合的结果;纯合子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突变只涉及一个基因)。为探究该白花植株出现的原因是上述哪一种,用已有的白花甲(aabbdd)与之杂交,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如果F1的花全为 ,可知待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则待测白花植株出现的原因是。如果F1中白花与红花比例为 ,可知待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则待测白花植株出现的原因是。14.:A 15A 16B 17 A18ABC

28、19.ACD20 BD21BD.22(6分)0.58 、0.60 9.7 (每空2分)23( 8分)答案:(1) 0.280(2分) (4分)描点清晰,标度适当,两坐标轴物理量,单位;画成折线或没用直尺画线均得分。 a=0.20,(0.19-0.21)(2分) 24.(13分)解析:(1)小球由A到O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L=, 2分在O点,由牛顿第二定律,Fm-mg=m, 2分解得:Fm=3mg=3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N。 1分(2)小球从O点平抛,有:x=v0t, 1分y=gt2, 1分小球落至曲面上,有x2+y2=R2, 2分联立解得t=1s

29、。 2分小球落至曲面上的动能Ek=mv2 代入数据得Ek=100J。 2分25 解答:(1)当小物块速度小于3m/s时,小物块受到竖直向下、垂直传送带向上的支持力和沿传送带斜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30 + mgcos30=ma1 解得 a1 = 7.5m/s2 2分当小物块速度等于3m/s时,设小物块对地位移为L1,用时为t1,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t1 = L1 = 2分解得 t1 = 0.4s 1分L1 = 0.6m 由于L1L 且tan30,当小物块速度大于3m/s时,小物块将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至B点,设加速度为a2,用时为t2,

3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mgsin30mgcos30=ma2 2分解得 a2 = 2.5m/s2 LL1 = v1t2 + a2t22 1分解得 t2 = 0.8s故小物块由静止出发从A到B所用时间为 t = t1 + t2 = 1.2s 2分(2)作vt图分析知: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越大,小物块从A点到B点用时越短,当传送带速度等于某一值v 时,小物块将从A点一直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最短,即L = a1tmin2 2分解得tmin = 1sv =a1tmin =7.5m/s 2分此时小物块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路程为 S = v tL = 3.75m 2分26

31、(19分)解析(1)由eU0mv得电子的入射速度 2分v04107 m/s 1分(2)刚好能飞出极板上, 2分所以, 解得:U1=1440V 2分由动能定理, 2分 (2)加交流电压时,A、B两极板间的场强E22.5104cos 2t(V/m)电子飞出两板时的竖直位移y1at 2分电子飞出两板时的竖直速度vyat1 2分电子飞出两板到达圆筒时的竖直位移y2vyt2 2分在纸上记录落点的总偏距yy1y2cos 2t(m) 1分因圆筒每秒转2周,故在1 s内所记录的图形如图所示 3分7、B 8、A 9、D 10、C 11、B 12、C 13、C26、16分,每空2分(1)过氧化钠 (2)NH4、A

32、l3、Mg2 ; Cu2、Fe2、HCO3 ; K、Cl、SO42 (3)2Na2O22H2O4NaOHO2 NH4OHNH3H2O Al(OH)3OHAlO22H2O (4)NH4Mg2Al312127、10分,每空2分(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3)4Fe2+O2+2H2O+8OH-=4Fe(OH)3(4)2.8pH3.0; (5)Al3+4OH-=AlO2-+2H2O28、18分,每空2分(1)4NH3+5O2 4NO+ 6H2O (2分)(2)在氨水中存在平衡:NH3 + H2

33、O NH3H2O NH4+ + OH,加入NaOH固体,OH浓度增加,平衡向左移动,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均有利于NH3逸出 (2分)(3)2NO+O2=2NO2 (2分) NH4NO3(2分)3Cu+ 8H+2NO3=3Cu2+ +2NO+4H2O (2分)(4)增加(2分) 减少(2分) (5)Na2O2 (2分) NH4HCO3分解放出NH3;同时放出的CO2和H2O与Na2O2反应生成O2(2分)1.D 2.C 3.B 4.C 5.D 6.A 31.(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C、H、O (1分) 苏丹()(1分) 橘黄(红)(1分)(2)脂肪 脂肪 二氧化碳和水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 以热能形式散失(3)O32.(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核糖体(1分) 内质网(1分) 高尔基体 (1分) (2)主动运输(3)基因 细胞凋亡 正常发育(4)分隔和区域化(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