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0769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试题及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计6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2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 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 周王 B. 鲁国国君 C. 卿大夫 D. 士4.山东省简称鲁 , 你认为该简称起源于A. 甲骨文记载 B. 古代地名 C. 夏朝传说 D. 西周分封5.我国古代地

2、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 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交通的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 疆域的拓展 6.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C地方设立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8.在专

3、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主要矛盾是 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君权与相权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汉族与少数民族A B C D9.汉高祖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和异姓诸侯王,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天下一家的格局 B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C消灭功臣 D效仿西周,封建诸侯10.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是A.御史 B. 都察 C.刺史 D.中正11.唐太宗时,为应对黄河水患,需要规划和实施黄河防汛工程建设,按照政府的办事程序,正确的程序应该是A.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B.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户部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D.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户部12

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多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1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原因是A陈桥兵变的教训 B藩镇割据的教训 C辽国军事威胁 D统一天下的需要14.元朝时,管辖西藏的是A.西藏行省 B.承宣布政司 C.枢密院 D.宣政院15.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中,中央和地方权力斗争的基本趋势是 A中央权力日益削弱,地方权利日益增强 B中央权利日益增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C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共同加强 D中央和地方权力实现平衡 1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

5、犯了历史性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在明太祖时已被废除,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当时宰相的权力已经大大削弱,电视剧夸大了宰相的权力17.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18.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下列观点理解错误的是A.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 B.战争的性质不是由战争胜负决定的 C.英勇无畏的精

6、神完全不能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 D.战争结局与战前指导直接有关 19.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D资政新篇表达了中国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20.“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21.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的船只装货。最能解释这种现象

7、的是 A中国劳工没有个性 B1884年时,香港的苦力生活已改善,毋须再卖命C列强一连串的侵略行径,激发了民族情感 D香港苦力只为英国人效力,不愿为法国人效力22.甲午战争后,德国远东舰队到中国沿海勘察,认为M处最适宜建立海军基地,并上报德皇。为了得到俄国的支持,德皇威廉二世访问俄国时,亲自试探沙皇说,德国军舰在M处停泊,是否合适?沙皇尼古拉二世听了没有否定的意思。1897年冬,德国两个传教士在山东欺压农民,激起公愤被杀。德皇得知后欣喜地说:“终究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我决定立刻动手。”这里的M处是指A.台湾 B.香港 C.胶州湾 D.北京23.“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

8、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 B清朝的腐朽统治 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24. 历史老师在课堂提问辛丑条约内容时,某班一位学生是这么回答的:中国向八个国家各赔款4.5亿两白银 允许列强在上海设立“使馆界”,并派兵保护 中国拆除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南京铁路沿线要地 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男生的回答符合史实的是A. 没有一条 B. 只有一条 C. 有两条 D. 有三条25.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C.辛丑条约的签订 D.日本全面侵华开始2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9、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空”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7.下面有四副对联关于五四运动,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意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2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9

10、.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在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期刊中就有: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30. 在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计40分。 其中第31题8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5分,第34题7分)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

11、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被破,燕、齐、荆(楚)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通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于群臣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同仇)周天子弗(即不)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3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3)你怎样评价这项措施?(2分) 32.(10分)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可分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君主专制侧重于解决的是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中央集权侧重于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君主专制的加强

12、就是君权逐渐扩大,相权逐渐缩小的过程;中央集权的加强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的过程。请回答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2)汉、唐、明和清四朝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各举一例说明。(4分)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

13、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18401919年,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材料三 近代中国在1840-1919年间的重大史实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若按照材料一、二的观点对中国在1840-1919年间的历史进行研究,你会对材料三的哪些重大史实评价较高?又对哪些史实评价较为负面?并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8分)材料四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

14、,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如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等”。、若按照材料四的观点研究,你会对材料三的哪史实评价较高?请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材料五 近代西方国家在追求民主的斗争中,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到改革运动,无不显示出其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主旋律。而近代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明显不同的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与近代西方追求民主的斗争内容相比,近代中国追求民主的斗争中所走的“明显不同的路”是指什么?简要分析理由。(3分)34.广东历史教育博客上发表了一个

15、名为秦始皇的困惑:我该不该修长城?讨论。下面是发言摘要:A.“秦始皇暴虐不假,但不能把他修长城、阿房宫和秦始皇陵也作为他暴虐的表现,相反,应该作为他对中华民族、中国伟大贡献的功绩!”B.“我们今天很为我们的长城自豪,把它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尤其是抗日中),公认的“世界奇迹”。如果不是秦始皇,哪来的长城?还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克林顿做总统时来中国访问,我们安排他首站参观兵马俑,其意义不言自明;还有长城和兵马俑每年为国家赚取了多少旅游收入甚至我敢断言,如果阿房宫没被烧,也会被我们拿来申请世界第九大奇迹,争取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C.“长城、兵马俑,的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他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

16、的,这个功劳应该记在劳动人民头上,而不是秦始皇!”D.“其他朝代,有没你所说的伟大勤劳的劳动人民?为什么中国其他朝代没留下这么伟大的建筑?这是不是说明秦始皇作为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他的这个决策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他这个英名伟大果断的决策,就没有今天的长城和兵马俑!”E.“你这么说,我觉得似乎是全面辨证,其实是对历史评价不负责任,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实行您所谓的仁,那谁去修长城,那还哪来的长城?您总不可能要秦始皇他一个人去搬石头吧”请回答(7分) (1)以上几条发言摘要中,认为秦始皇修长城利大于弊的有哪几条?(4分)(2)归纳持赞成态度的人肯定秦始皇修长城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31(8分

17、)(1)是否实行分封制。或: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3分)(2)李斯。(1分)郡县制(2分)(3)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利于巩固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答出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32(10分)(1)实行皇帝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每项2分,共6分。如果上述三项不全,但有焚书坑儒,颁布挟书律,加强思想控制;颁秦律;统一车轨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也可适当给分;但本题得分不能超过6分)(2)汉朝实行内外朝制,后又设尚书台;(1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1分)明朝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33(15分)较高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

18、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答对1点不给分,2-3点1分,4点以上2分)。理由只要突出民主革命,追求民主政治,或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为目标等进行分析,言之成理者,即可得分。(2分)负面评价: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侵华战争等。(答对1-2点1分,3点以上2分)。理由只要是围绕列强侵略或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等阻碍历史发展的分析即可。(2分)较高评价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答对2点1分,3点以上2分)理由只要是围绕适应和推动现代化发展的主题分析即可。(2分)救亡图存与民主政治相结合。(1分)理由:近代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独立是发展的前提等言之成理者,亦可得分。(2分)34.(7分)(1)A、B、D、E四条。(答对1条得1分,4条全答对得4分。)(2)长城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代表,是极好的旅游资源。(3分。有其他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同等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