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0824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模拟试题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田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秦朝创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僚机构,其特点是 官员实行俸禄制 官位概不世袭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 选官不问身份A B C D2唐朝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该诗反映的制瓷技术最早出现在 A东汉 B北朝 C唐朝 D两宋3外国有个迈克尔哈利迪教授悬赏6.4万美元征求一个答案:中国为什么没有工业革命?你若应征,提供的答案应包括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封建土地国有制长

2、期存在A B C D 4不能从右图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B认识到“师夷长技”的重要性C洋务派打出了“自强”的旗号D揭开了“断发易服”改革序幕5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 第一批赴美幼童在轮船招商局门前合影进步为补偿的”。若以甲午战争为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资本主义入侵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洋务运动在战争中彻底破产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6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3、“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B C D7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有关这一土地路线实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C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81949年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中称“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中山先生遗志”是指 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消除两极分化 C建立民主共和国

4、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9右图是苏州工业园区,符合这一开放类型特点的评价是 A成为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B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知识密集C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 “突破口”102008年海峡两岸关系终于实现了“三通”,结束了长达多少年的两岸隔绝状态? A113年 B63年 C59年 D29年 11对右图最准确的评价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地街头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

5、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列强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对此有一些评价,你认为这些评价的立足点分别是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激起亚非拉人民强烈反抗A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B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14独立之初的美国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

6、的措施是 A实行联邦制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实行三权分立制 D建立政党政治15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是19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大事件。二者都 A抨击了分配不公现象B挑战了传统观念 C揭示了生命演变规律 D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16以下是历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农民工人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是A B C D17在某人的葬礼,被人赞到“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做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的“某人”应该是 A雨果 B巴尔扎克 C海涅 D海明威18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

7、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19在1970年在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人们可能听到或看到的是 互联网已在美国诞生 苏联的赫鲁晓夫正在进行改革欧共体国家组团参展 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A B C D 20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你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是 图一 布雷顿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合影 图二 欧盟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发展 B世界经济向法制化

8、方向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展与变化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25题各10分。21以下各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论述“君”、“民”关系的言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材料二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下事上(皇帝)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 春秋繁露材料三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9、。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一理念?结合材料简述该理念的内容。(4分)(2)概述材料二内容的作者、主要思想及目的?(3分)(3)材料三的思想与材料二的思想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3分)(1)“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1分)内容:民众是立国的根本;要关注民生;民为贵,君为轻;(3分)(2)董仲舒,“君权神授”,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3分)(3)不同:材料二强调君权;材料三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力。(2分)原因:所处时代和生产

10、力发展水平不同,材料二处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阶段,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阻碍社会进步。(3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的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二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材料三 1950年4月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签订后,当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内地对外

11、贸易总额的8126。材料四 2009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3.9%,其中出口12000亿美元,下降16%,但目前出口总量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国家统计局公告回答:(1)分析造成材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1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1912191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状况,并说明形成的原因。(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及其原因。(3分)(4)依据材料四概述我国2009年进出口贸易的有关情况,并扼要分析原因?(4分)(5)结合以上材料,你对发展对外贸易得到那些启示?(2分)(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分)(2)1912年至191

12、5年入超比率下降。(1分)原因:辛亥革命后,政府倡导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提倡国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分)(3)对外贸易中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比重上升。(1分)建国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4)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所下降;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上升(或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2分)原因: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党和政府一系列应对危机措施取得成效。(2分)(5)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国内外政治环境有关;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经济政策。(2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

13、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政治制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5分)(2)概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

14、?(3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法、美、德政体的不同。并概述导致差异的因素。(4分)(4)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2分)(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影响:促进了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只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3分)(2)特征: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3分,答出3项即可得满分。)(3)英、德推行

15、君主立宪制,美、法推行民主共和制。(2分)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该国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以及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途径等。(2分) (4)不同:活动原则: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是三权分立的原则。行使权利主体:中国为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西方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场所。(2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

16、发疯似地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大国的崛起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以幕府为中心的守旧势力已经十分脆弱,幕府统治摇摇欲坠。而维新势力以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而且得到包括商人、手工工场主、农村富农在内的町人阶层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广大农民、市民也积极参加或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日本维新派骨干是中下级武士,大多参加过地方上的藩政改革,久经风浪锻炼,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人,都是一批富有谋略、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讲究斗争策略,选择阻力最小的路

17、线和做法。明治维新后,随著天皇制确立,明治天皇成了全国最大的财阀和地主,成了日本名符其实的最高统治者。他早年参政,励精图治,左右都是维新派权臣辅弼,得以很好地发挥其统治才能。胡泳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何以迥异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已基本深入全国范围。在农村,从农民中分化出商人包买主,商业资本变成工业资本,进而发展手工工场,出现了以纺织为中心的桐生、足利等城市,著名的三都商业经济发达,城乡资产阶级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他们独立生长起来,对日本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的依赖小,有较强的革命性。 黄春花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结局殊异探源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日本的最高领

18、导阶层”是如何“终狂西方文物制度”的?产生了什么后果?(5分)(2)概括材料二、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获得成功的原因?(5分)(1)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货币、土地、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倡导“文明开化政策”;建立皇军;颁布1889年宪法等。(3分)使日本改变了落后状况,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迅速崛起为亚洲强国;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并踏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分)(2)日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倒幕派力量强大;采用武力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倒幕派富有政治经验;明治天皇杰出的领导才能。(5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

19、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一一资治通鉴卷198材料二 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以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材料三 (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

20、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息。” 旧唐书马周传材料四 “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贞观政要集论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的主要内容。(3分)(2)由材料二到材料三,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材料四中两则材料对唐太宗各持什么观点,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评价?(5分)(1)善于用人,善于纳谏,平等的民族政策。(3分)(2)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2分) (3)材料一认为唐太宗在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方面存在不足,材料二认为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巨大。(2分)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人物,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评价,要看到主流。(1分)唐太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形成了“贞观之治”局面,国力逐步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晚年的统治政策亦有一些过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