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1)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2)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字了得(5)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 B(A事:军事行动。C家:卿大夫的封地。D来:使来,使动用法。)3 C(A介词:替/动词:当作。B介词:在/介词:被。C连词,表转折。D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4 C(A状语后置句 。B定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5 B (谢:推辞)6. D(A.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B. 人称代词,代闾丘子/助词,的。C. 疑问代词,什么/
2、疑问副词,怎么。D连词,因为 )7. C(预:参与。)8. (1)(仇生)每天与又玄见面,又玄多次接受他赠送的金钱财物,常与他聚饮出游。(“日”1分,“赂遗”1分,大意1分)(2)我和您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您记得我吗?(“故人”1分,“省”1分,大意1分。)9童儿曰/吾尝生闾丘氏之门/居长安中/与子偕学于师氏/子以我寒贱/且曰非吾类也/后又为仇氏子/尉于唐兴/与子同舍小童说:“我曾经生于闾丘氏门中,住在长安,和你一起跟老师学习,您因为我贫寒低贱,就说不是我的同类。后来,我又成为仇家的儿子,在唐兴县做县尉,与你同住在官舍。”(断错3处扣1分,6处扣2分,8处扣3分。漏断、多断都算错。)10.(1)
3、边塞诗。(1分)抒发了征人守边征战的抑郁痛苦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如答“对遭受战争苦难的人民的同情”可得1分。)(2)诗歌前三句描写是实景。(1分)春天已到,边塞春花零落,一片萧条荒凉;空城满是饥鸦,不见人影;但见陌上芳草萋萋。(1分)第四句由实入虚,(1分。答“第四句是虚景”亦可)由眼前的青草,想象家乡也应是芳草萋萋,征人和家乡亲人就由一缕春风联系在一起,抒情十分含蓄。(1分)11. 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第1自然段说:“信仰是构成传统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信仰的参与,传统便无法形成。传统所以有力量,在于它的神圣感,由于有信仰的因素渗透其中。缺少
4、信仰的传统,是松散的,脆弱的,不坚牢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推论出传统文化的内容是由信仰决定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A项不符合文意。第1自然段说:“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连接的链条它是由文化精神的规则、秩序特别是信仰构成。”B项的表述是这段文字的整合,符合文意。第4自然段说:“中国人对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有一种皈依感。但是这种感情不是信仰,而是崇拜。中国人感到天的浩渺,无限苍茫,不可测量,有一种不可琢磨的神秘感和敬畏感。”这里是说的是“中国人对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并没有说中国人对道教、佛教也有这样的感情。C选项以偏概全。D项出自第5自然段。本段开头说“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
5、”,就跟中国传统文化对信仰的这种态度有关”,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信仰的这种态度”应是指上文第4段提及的“但对天的态度有两重性,有时候信任,有时候不信任”相类似的实用主义态度。D项颠倒因果关系,把“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作为中国人信仰的不坚定的原因,不符合文意。 12. 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A项的设题点在第自然段。“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连接的链条,它是看不见的,它是由文化精神的规则、秩序特别是信仰构成。”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B项的设题点在第1、2自然段。第1段开头对信仰的定义是“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
6、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第2段也说“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不允许假设的”,但孔子所说的“祭神如神在,这句话包含了对信仰对象的一种假设”,所以说“并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B项的推断是正确的。C项的设题点散布在第1、2、3自然段中。选项中的“真正的宗教信仰”,这是第2段所说的“因为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不允许假设的”;“没有单一的神,带有泛自然的倾向”,这是第3段“它没有单一的神,带有泛自然的倾向”对道教特点的阐释。本选项推断的前提是“没有单一的神,带有泛自然的倾向”,推论的结论是“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从第1段信仰的定义看,“单一的神,非自然的倾向
7、”不是判断是否是宗教信仰的标准,因此“没有单一的神,带有泛自然的倾向”不能作为道教不是宗教信仰的依据。D项的设题点在第4自然段,它说“中国人对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不是信仰,而是崇拜”,显然这一推断是错误的。13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信仰上的共同特点是“不坚牢”。(1分,意思答对即可)具体表现有:孔子说“祭神如神在”包含了对信仰对象的一种假设;道教没有单一的神,带有泛自然的倾向;佛教中国化后的禅宗流于了智辩,跟信仰无关,而民间世俗性的人间佛教在信仰的层面也不无为我所用的情形。(一个要点给1分)14 中国人信仰不坚牢的特征使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多元性特点,避免了宗教战
8、争。(2分) 西方信仰的特征是对信仰对象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因而具有排他性,容易产生文化冲突,导致宗教战争。(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5. 标题新颖,在不合逻辑中引发阅读兴趣。是对主要情节的高度凝缩。是展示主人公性格的重要手段。(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6. 肖像、动作、语言描写手法。如“他把算盘推到一边,俯下身来摸着我的头说,二小,人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为什么不上?”从“俯下”、”摸”这些亲切的动作和语言看出他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侧面烘托手法。以爹爹在赵泰爷爷的刺激下借钱送“我”读书的行为侧面烘托了赵泰爷爷的远见和智慧。欲扬先抑手法。小说前半部分“贴对联”、“算错帐”
9、等行为使读者认为赵泰爷爷是一个“小气、财迷、没良心”的人,最后写赵泰爷爷通过“碗底放钱” 的方式还回故意多收的四分钱,才让读者明白他促成父亲送“我”上学的良苦用心。 (答出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7. 喜欢原来小说结尾:小说原来结尾情节更完整(1分),主旨更突出(1分)。通过写三十多年后我成了报社记者,说明赵泰爷爷当年促成我上学,改变了我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读书对农村孩子命运的改变。(2分)原结尾还提到“爹走了,那是在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高粱红了、谷子黄了”意味着收获,深沉地表达了对爹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小说内涵更为丰富。(2分)喜欢现在的结尾:以赵泰爷巧妙地
10、还回故意多收的四分钱作小说结尾,小说主旨已经显现,不必画蛇添足;(3分)以赵泰爷爷巧妙地还回故意多收的四分钱作小说结尾,情节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既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8. C19. (1)答案示例:探春或贾探春。(1分)探春主要性格特点是精明能干。如凤姐病后,治家理财,外包大观园,兴利除弊。(人物个性特点1分,与人物性格相关的情节2分。考生答出人物其他性格特点,并能恰当举出事例,即可得分。)(2)答案示例:我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刘备,因为他礼贤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人物个性特点2分,与人物性格相
11、关的情节2分。考生答出人物其他性格特点,并能恰当举出事例,即可得分。)20. “更”:根据前句中的“不仅”一词和前后句意的逻辑关系,此处应该填写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长栖q 遁dn迹山林风靡一时(风靡一时: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象风吹倒草木一样。可形容小说、戏剧、宗教、歌曲、服装等一时很流行或盛行;也可形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一时很受人注意和影响很大。趋之若鹜: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久盛不衰:形容事物盛行的时间很长,一直不衰退。)21. C(A项“十几”为约数,不能再加“左右”; B项“以一名文化志愿者”后缺宾语中心词“的身份”; D项“症状为事件”搭配不当。)2
12、2. 答案示例:多媒体室管理员: “先生,您太投入了,真不忍心打断您,不过已经很晚了,您看还继续吗?”经理:“师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还有一点没讲完,请您再等两分钟好吗?”文言文参考译文:有个荥阳人郑又玄,是名门子弟,住在长安城中,从小和邻舍闾丘氏的儿子一起在老师那里读书。又玄性情骄傲,自以为家世高贵,而闾丘氏是贫寒低贱之人,又玄常常戏弄并且辱骂闾丘子说:“闾丘氏不是我的同类,而我和你一起向老师学习,我即便不说,你难道心里不惭愧吗?”闾丘子默然流露出惭愧的神色。过后几年,闾丘子病死。过了十年年,郑又玄考中明经科第一。那之后调补到唐安郡任参军。到官以后,郡守命他代理唐兴县尉。同官舍有个仇生,
13、是大商人的儿子,刚二十岁,他家的资产数以万计。仇生每天与又玄见面,又玄多次接受他赠送的金钱财物,常与他聚饮出游。然而仇生不是士族子弟,郑又玄也不曾用礼貌对待仇生。曾经有一天,又玄设酒宴请朋友,但仇生不能参与。等酒喝到尽兴时,有人对又玄说:“仇生和您一起住在官舍,你设酒举行盛大宴会,但仇生不能参加,难道你没有过失吗?”又玄觉得惭愧,马上召来仇生。仇生来了,又玄用大杯斟酒让仇生喝,仇生推辞说不能全饮,坚持拒绝。又玄发怒骂道:“你是个市井之民,只知锥子和刀罢了,为什么超越本分住在官舍呢?况且,我和你为伍,实在是你的幸运,又怎么敢辞酒呢?”于是振衣而起。仇生羞愧得很,低着头退出去。于是辞去官职关起家门
14、来,不与人往来。经过几个月,仇生就病死了。那之后又玄东去长安,途中停留在褒城,住在旅馆里。又玄遇到一个十多岁的小童,相貌很清秀。又玄和小童说话,小童的智慧和辩才千转万化,又玄自认为比不上他。一会儿,小童对又玄说:“我和您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您记得我吗?”又玄说:“忘了。”小童说:“我曾经生于闾丘氏门中,住在长安,和你一起跟老师学习,您因为我贫寒低贱,就说不是我的同类。后来,我又成为仇家的儿子,在唐兴县做县尉,与你同住在官舍。你接受我赠送的金钱财物很多。然而您不曾以礼貌待我,骂我是市井之民。为什么您骄傲得如此过分呢?”又玄很惊讶,于是拜了两拜道歉说:“这实在是我的罪过啊。然而您不是圣人,哪能知道三辈子的事情呢?”小童说:“我是太清真人。天帝认为你有道气,所以派我降生到人间,与你做朋友,要传授你真仙的诀窍,但是你因为性情骄傲,终不能得其道。唉,可悲呀!”说完话,小童忽然不见了。又玄明白了那些事以后,非常惭愧怨恨,竟然因为忧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