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高二语文选修一周考试题2012.12.01 第卷(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果脯(f) 轩冕(min) 城阙(qu) 力能扛鼎(gng)B拱券(xun) 联袂(mi) 踯躅(zh) 毗邻而居(p)C敷衍(f) 混沌(hn) 凝睇(d) 累戒不改 (li)D鞶鼓(p) 躯壳(qio) 赍发(j) 直栏横槛(ji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凭心而论 诘屈聱牙 编纂告磬B、自明得意 提要钩玄 孤辟暴涨C、心无旁骛 日薄夕山 阑干 辐射D、缓歌曼舞 光怪陆离宣泄起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 )A在繁忙而
2、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B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死后是声名沸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C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D今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向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促进教育公平,“学有所教”图景日见清晰,真是大快人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3、的步伐等一系列工作。B随着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却讳疾忌医。其实,在需要的时候,应该大大方方地向心理医生伸出求援之手。C能否从制度设计上保证2009年高考更公平、更公正、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将给实施新课程的省区带来直接影响。D他们最想得到的是有房住,而并非房产,对于真正的特困家庭,即使是远远低于市场价的经济适用房也是遥不可及的梦想。5下列语句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2)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3)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
4、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4)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A.屈原 韦庄 苏 轼 柳 永B.屈原 杜甫 白居易 李清照C.贾谊 韦庄 苏 轼 李清照D.贾谊 杜甫 白居易 柳 永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十二生肖对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
5、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
6、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
7、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以上文献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
8、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6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源于中国的一项是 ( )A.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D. 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7关于十二生肖,符合原文说法的一项是( )A生肖与地支同源说、
9、生肖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说和生肖外来说是有关十二生肖起源的三种代表观点,作者对此不敢判断是非。B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关于十二生肖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一致。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对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的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B从诗经、日书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是把生肖和吉凶祸福联系在一起的。C
10、从诗经日书论衡物势南齐书五行志等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D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随着人类进步,人类对自然了解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
11、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都。浩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今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太宗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但不可迁都。”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以禀之。来年遂大熟。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
12、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不从浩言。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也。 ( 选自魏书有删节)【注】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简:挑
13、选B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年:收成C出仓谷以禀之 禀:供给D自宰司之被戮辱 戮:处死1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越国以鄙远B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今国家迁都于邺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浩怒,取而焚之 吾尝跂而望矣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太宗深然之。 B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C太宗从之。 D太原郭逸以女妻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年少时就非常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涉猎,自认为当时的人没有能和他相比的。太祖也因为他字写
14、得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B崔浩因为精通易经和五行学说,被太宗委以重任,参观天文,考定疑惑。在是否迁都一事上,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得太宗信任。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因为刘裕对太宗可谓忠心耿耿。同时崔浩引经据典,指出此时出兵实为不义之举,但是终未能说服太宗。D崔浩深得岳母赏识,但他不能知恩图报,妻子喜欢佛典,他就将佛典烧毁丢于厕所之中,结果囚禁后遭人溺尿。文中流露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是不可取的。第卷(114分)四、(24分)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谁知多少?(3分)(2)今宜遣人
15、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3分)(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4分)14、将下列名句名段补写完整。(6分,每小题1分)(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湘夫人)(2) ,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滕王阁序)(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死当结草。陈情表(5) ,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 !(拟行路难(其四)(6)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
16、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丰富的安静周国平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时,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
17、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
18、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是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明:“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
19、他所说的情爱应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16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请说明下列两个比喻句所表达的内涵。(4分)(1)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
20、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在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2)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17文章第六段,作者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那么作者所追求的“丰富的安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请用原文回答)(4分)18(1)文章第五段,作者引用托尔斯泰的自述,阐发了怎样的哲理?(2分)(2)文章结尾,作者引用的莎士比亚名言的深刻含义是什么?(2分)19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陈述。(6分)六、(12分)20、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的句序不当,请作调整。要求调整后不仅句序合理,而且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4分)人类的智慧要靠书籍来交流,传
21、播历史文明也要靠书籍。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部好书,引导人们健康成长,而且能帮助人养成优美的品德和情操,给人以知识;然而,也毋庸讳言,一些内容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书读了只能使人精神颓废。受到毒害,因此,读书必须有所选择。修改为: 21、“我给文学人物写句话”活动中,赵伟同学写下的这句话,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请你在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个,以“希望”开头拟写句子。要求在内容上能体现与人物的相关信息,句式、修辞手法与例句基本相同。(4分)例句:写给“祥林嫂”:希望就是你对阿毛的无尽惦念,如春天贺家墺漫山遍野的绿色,在你的心头鲜活到永远。写给“林黛玉”: 写给“翠 翠”: 写给“湘 君”:
22、 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中国律师团首席律师刘洋表示,对巴黎大审法院驳回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19日提出的要求制止佳士得拍卖行25日举行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拍卖活动的诉讼请求的结果不感到意外。七、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
23、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语文选修一周考试题答题卷2012.12.01班级 姓名 分数 一三(3分)题号123456合计答案题号89101112答案四、(24分)13.(10分)(1)译文: (3分)(2)译文: (分)(3)译文: (4分)14.(共6分,每小题1分)(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2) ,
24、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死当结草。(5) ,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 !(6)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15.(1) (4分)(2) (分)五、(18分)16、(1) (2分)(2) (2分)17、 (4分)18、(1) (2分)(2) (2分)19、 (6分)六、(2分)20、(4分)修改为: 21、写给“林黛玉”: 写给“翠 翠”: 写给“湘 君”: 22、(4分)改为: 七、作文(分)200400600800高二语文选修一周考试题 2012.12.01一、1、B (城阙qu 混沌hn 鞶
25、鼓pn )2、D(自鸣得意 孤僻 日薄西山 平心而论 告罄)3、B (A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B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香,而在外地外单位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C“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跨下来了,依附他的人也就随之而散,贬义。D“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贬义)4、C(A项缺少谓语。缺少与宾语的中心语“工作”相应的谓语,在“建设”前加上“做好”或“完成”。 B项语序不当,“不同程度”放到“心理问题”之前; D项为句式杂糅,“即使是远远低于市场价的经济适用房也是遥不可及的
26、”与“即使是购买(或拥有)远远低于市场价的经济适用房也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杂糅。)5、B二、6、A (只有A项材料的时间在汉武帝通西域之前,能有力地驳倒生肖外来说的观点)7、D (A项作者说自己“不敢主观判断是非”是谦虚的说法,从下文来看,作者的观点很明确。B项原文有“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等限制。C项原文说的是“差不多”,不是“一致”)问题举行)8、D (这种说法在文中并未提及。)三、9. D (D项“戮”解释为“羞辱”。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可知。)10. B( A项: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B项:介词,通过。C项:介词,到;介词,给。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11C(其它
27、加点词均活用作动词。)12. A(A项“自认为”错,无中生有。)四、13.(1)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呢?(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假令”,如果;“南”,从南向北;“桑梓”,家乡,各1分)(2)现在我们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那些孤儿寡女,同情他们不幸的遭遇,这些都是展示我们美德的事情啊。(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存”,慰问;“恤”,同情;判断句式,各1分)(3)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苦艰难,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远达的志向。(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壮”“宁移”“穷且
28、”“坠”;4分,1句1分)【参考译文】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从小爱好文学,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太祖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太祖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崔浩就是这样,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太宗初年,被授官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喜欢天文地理及八卦,听说崔浩讲解易经以及洪范五行学说,就对他很好,于是命崔浩观察星相,考查推定疑难异象。神瑞二年,秋天的作物没有成熟,太史令王亮、苏垣通过华阴公主等上言谶书说国家应当定都于邺地,劝太宗
29、迁都。崔浩和特进周澹对太宗说:“如今国家迁都到邺,可以救今年的饥荒,但这不是长久的计策。现在我们处在北方,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呢?到了春天草木复苏,饮用的乳酪就将要产出,再加上有蔬菜水果,足以接到来年的秋天。如果能够有一半成熟,事情就可以成功了。”太宗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又派中贵人问崔浩和周澹:“如今百姓糊口都无法到来年的秋天,来年秋天(作物)或许又不成熟,将又拿它怎么办呢?”崔浩等人回答说:“可以挑选贫穷的人家,到各州去接受官府救助获得谷物。如果来年秋天没有收成,希望另作打算。只是不可以迁都。”太宗听从了崔浩等人的意见,于是分派百姓到山东三州求食,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