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0892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心选“材” 唯“人”是教中学语文备课新思维之我见 【内容摘要】1. 对教材内容及方式的认识与思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性。2. 钻研教材的三步曲:(1)认真梳理内容,做优化教学内容的“编织机”。(2)细心研读教材,做高效导学的专家。(3)尊重学情,顺势导学,唯“人”是教。【关键词】 钻研教材 深入研读 唯“人”是教【正 文】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的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等,这些理念的提出对我们教师自身的发

2、展也给予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细致地研究学生,也要深入地钻研教材,要具有很好的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切不可唯“材”是教,须谨慎做到精心选“材”,唯“人”是教。一、问题背景及其思考:如今,中学语文教学面临这一困境:语文教学充斥着无数庞杂而琐碎的知识内容,而语文教师却又经常苦于不知该教授给学生什么内容。在基础教育阶段,似乎也只有语文教师才会面对教材大兴“不知道教什么”之叹!于是不少有识之士开始不断强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但是,知识不会自动成为教学内容,面对芜杂的知识内容,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整合?怎样进行“精选”和“组织”?二、研读教材,创新备课思路。1、认真梳理内容,做优化教学内容

3、的“编织机”。语文教材不像数理化,教材本身就是该学科的原理、概念、法则等知识体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把对课文情节、内容的学习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创新钻研,就显得尤为重要,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造性思考和研究,备出自己的见解和功底。以下几种方法,是个人的几点总结:(1)、自主探究,力求自解。自主探究,就是不依靠或凭借任何参考资料,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分析理解,从而把握教材的一种方法。这种钻研对于教师是十分必要的。没有独立钻研,就不会有自己的个人心得和独到体会,也不会真正吃

4、透教材。例:王之涣的凉州词,对于“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片”的品读就意味深长。城,本来是高耸宏伟的,似该用“座”来修饰,但是这里却用了“片”字,这是为什么?仔细研读,一个量词也能咀嚼出令人心动的滋味来。翻阅字典;“片”,一般用来修饰比较平、比较薄的东西,比如:一片糕、一片肉、一片云、一片花城堡,本来是高耸的,按说应该用“一座”来修饰;但联系整首诗的意境,不难发现这座城坐落在茫茫群山之中,周围都是万仞高山,相形之下这座城就显得小得可怜,单薄得如同一张纸;而城中的士兵呢,就显得更加渺小、微不足道了。进而体会全诗的感情;士兵在万仞丛山里一座小城中戊守边关,这里连春风也不肯吹到,人却常年生活于此,怎不

5、让人感到悲苦呢?这时,脑海中不自然得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辽阔的天空,天空下是重重叠叠的万仞高山,山峦中一个小小的城堡(仿佛风都能吹得走的城堡),城堡上空回荡着呜呜咽咽的笛声。戊守边关的士兵的悲惨就溶在了这一个“片”的理解中了。(2)、嚼文外之意。课文阅读直接相关的文字大致有“语文课程标准”“单元阅读提示”“课前阅读导语”和课后“研讨与练习”等。教师在自主探究课文之后,只是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理解,但这篇文章作为课文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教到什么程度,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借助课文阅读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只有在用心咀嚼这些课文以外的相关文字以后才能把握。教师通过细嚼文外文字,把蕴含在这些文字中的课文

6、编选意图和阅读目标挖掘出来,形成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目标。例如荷花淀一文,极普通的一句话,细细品读,也许就会显现出十分丰富的内涵意蕴来。“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初读这句话,觉得挺美的,但转念深入一想:丈夫深夜不归,水生嫂为什么不着急,此时此刻她是否有情欣赏眼前的美好景色呢?她有时望望淀里只是为了欣赏夜景吗?作者此句的用意何在?深入研读以后,理解到其实作者在此暗含的一种爱情本真的追求与向往:等待自己所爱的人是一种真正的幸福!而这一独特的体验正是作者想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的的一种诗情画意的美!(3)、精选教学切入点。依据语文学

7、科自身的特点选择最具“语文味”的内容。没有适宜的内容,所有的教学设计将失去意义。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找准深入文本的最佳切入点将是语文教学致命的失误。例: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浦一家对于于勒发迹和落魄的不同反应,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也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抓住菲利浦一家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主题,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和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文字的全方位理解,进行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避免了肢解作品的弊端。2、细心研读教材,做高效导学的专家。(1)、适度剪裁、取舍。借鉴积累的经验,

8、我们认为应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下列特点的段落作为教学重点:(1)表达文章中心的段落;(2)运用修辞手法比较集中的段落;(3)运用标点符号比较集中或具有突出特点的段落;(4)运用关联词语比较集中的段落;(5)句式特点突出或各种句式相对集中的段落;(6)短语特点突出或各种短语相对集中的段落;(7)层次清晰的段落;(8)易于学生模仿写作的段落。例如钻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重点抓住第三段的“读析写”,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在领悟中仿写,让学生当堂完成背诵,并以校园一角为题仿写,必将涌现不少佳作。为突出这一重点,教学时只将“三味书屋”一部分轻轻一带,这样学生学生学得既活泼又扎实。试想,教学本文如不做剪裁

9、、取舍,而让学生去讨论那些连专家都争论不休的“中心思想”之类的问题,就势必淹没重点。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再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万多字而且与学生距离那么遥远,如果层层分析必将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仔细研读后,只抓住已经变成甲壳虫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如何费力地开门这一细节,来探究他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环境对他构成的压迫,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找到了一把解读课文的钥匙,起到举重若轻、出奇制胜的效果。(2)整体入手、兼顾局部、为生成而预设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课改一直高呼的口号,教学中的学生抛过来的“问题”越多,教学就将散漫无序,这

10、就需要教师大胆的为生成而预设。例如:药一课,学生阅读之后肯定会提出几十个问题,有必要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从整体入手,找出最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问题主问题:为什么大家都说夏瑜疯了?老师将所有力量凝聚到“疯了”二字上,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质疑讨论谁说他疯了?为什么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岁的年轻人都说他疯了?到底谁疯了?疯了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由于问题集中,切中要害、符合学生探知兴奋点,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之中!教师在钻研教材可以预设若干问题,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有许多问题,但真正有资格成为课堂“主问题”的并不会太多,关键取决于你为生成而预设的能力。3、尊重学情、唯“人”是教。在备课

11、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面对的是性格差异、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设计教学内容时只考虑某一个层面的学生,那么教学时,就难以适应全体同学的不同需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设计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时,就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层设计。例如,在西游记名著导读的备课中,我就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已对西游记的内容了如指掌了,现在学习这篇名著,很多同学可能会表现得毫无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孙悟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战胜了众多神仙,为什么打不赢妖精?这看似简单但却关乎细节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在课堂上,他们有了表现的机会,兴致马上来了,课堂中他们显得很活跃,也专心多了。可见他们是很乐意接受“挑战”的。尊重教材,不局限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切实地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学精神,真正做到精心选“材”,唯“人”是教!【参考文献】:A、李镇西、胡奇鸣现代文阅读能力构成初探B、李卫东教材处理三题,载语文教学通讯C、姚承蕙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训练D、黄希圣阅读教学的“路”如何走E、王玉玺关于复句、语段及篇章结构的整体优化教学的初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