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047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经验交流材料阜南七小是一所新建学校,位置处于城区边缘,地理位置不优,生源百分之七十是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外部环境方面:公办小学逐年增加,私立学校林立,生源总数有限,学校间的竞争日趋凸显,不与时俱进,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我们怀有深深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深刻地认识到通过教学质量的改革提升,走创办县级、市级名校之路,已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当然我们也有一定优势:新建学校无负担,好绘最新最美的图画,教师队伍年轻,充满活力,容易打造。有鉴于此,我们给自己学校的定位是:一手抓教学质量的提升,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以质量强校;一手抓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味

2、,以文化兴校。让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基,让学校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今天我在这里重点谈谈我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点滴做法,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赐教。一、目标引领 凝聚人心 办学伊始,我们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办学理念要先进,校园环境要优美,办学条件要优良,教师队伍要优秀,教学质量要一流的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提出“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让每个家庭分享子女成才的喜悦”的办学理念;“走特色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绿色环保校园、文明和谐校园、创新发展校园、特色品牌校园和群众满意校园的具体办学目标。我们用学校的核心精神文化凝聚人心,激扬斗志,通过全校教职工一年多的努力,学校环境实实在在得到了改变,

3、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根本转变,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二、营造氛围 激励教师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用心学习快乐生活,用心工作奋斗人生”的校训,形成共识,将“为了学校大发展,更为自己发展好”的理念逐渐内化于教师的情感和意志,最终凝结成为以学校利益为目标,并围绕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事事用心,处处精细,比能力、比进步、比贡献”的工作作风。三、从规范到精细,追求常规管理的高效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1、管理设计,求创新。在学校宏观管理上,我们设计了每学期一本的校务

4、日志,实行领导班子轮流值日,检查记录师生出勤,环境卫生,文明礼仪,班级纪律,好人好事,大事要事,处理学校偶发事件,排查安全隐患。在微观管理上,我们精心设计了每学期一本的班务日志,记录班级学生出勤,卫生纪律,作业布置,好人好事等事项。在校本教研上,我们精心设计了富有校本特色的教师校本教研手册,教师的计划总结,听课记录,学习记录,按照“教研计划理论实践总结提升”的逻辑顺序编制,既是教师一学期完整的业务档案,又是促进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成长成熟的宝典。2、分层要求,抓落实。学校形成了学校校长总体抓,分管校长负全责,教导处抓落实,年级组具体执行的教学与科研网络,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提纲挈领,紊而

5、不乱,为学校高效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3、立足常规,出精品。常规管理落实一个“细”字。一是教学要求细。备课要求、上课要求、课堂练习要求、作业要求、批改要求、复习课要求、教研活动要求等等,细致的要求让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规范,为高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夯实了基础。二是教学服务细。每学期开学前,学校精心谋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比如,领导班子的所有成员各负其责和教师一起参与教研活动,并把县教研室的教研精神及时进行整理,对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教师又有了一次提升,进而指导本学期的教学工作。4、强化检查,重过程。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我们采取听、看、问、查四种形式。听,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学科代表

6、会议和各层次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看,定期检查老师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问,采用问卷形式,征求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的意见;查,每学期三次全面检查学生作业,开学查,期中查,期末查,平时不定期抽查。5、开展活动,促发展。我校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学有所长,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感受成长。1、加强学生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一是明确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要求。我校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科的特点制定了不同常规要求。从学生的预习、课前准备、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习惯入手,并把常规要求做成楼层文化吊牌,让学生举首投足

7、可见。使学生牢记学习常规,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二是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环境中得到熏陶。2、创建艺术特色,张扬学生个性。一是创设艺术环境。为使学校环境、教学氛围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我们着力于教室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布置。每个班主任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各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各具特色,使有限的教室空间变成了无限的德育资源和学生艺术素质展示的平台。让校园的每一堵墙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微笑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立

8、体的、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6、“品牌战略”促信赖。1.抓质量。通过日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管理,努力提高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逐步确立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的突出优势,并由此辐射带动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学质量这一主导优势更优更强,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肯定。 2.抓特色。确定在校园文化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经典诵读,书法教学方面早着手,深挖广拓,建立有理论、有目标、有制度、有保障的机制来实现特色教育的新突破。3.抓宣传。恰当的宣传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帮助。在立足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同时,我们把学校的品牌文化定位于为社会服务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上,提出了 “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

9、未来,让每个家庭分享子女成才的喜悦”这一代表学校品牌文化的口号,并用师生形象展示学校形象,用教育质量唱响学校的品牌文化,赢得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信赖、支持和投入,为教学设施的更新、生源的稳定和增长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极大地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奠定了创名牌学校的广泛的社会基础。 四、由随意到常态,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1、业务学习常态化。每周一的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每周五的领导班子业务学习。2、教学监测常态化。实行月素质教育监测制度,每学期至少进行四次素质教育监测,每次质量监测结束后,我们要分层次开好三个会:一是由年级组长牵头,年级任课教师参加的质量分析会;二是由备课组长牵头,同学科的老

10、师参加的学科质量分析会;三是学校牵头,全体教师的指令分析会。质量分析会不只是单看分数,看“三率”,而是进行纵横交织的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找成绩,更找薄弱环节,进而研究和落实补救的措施。3、教研活动常态化。每周四定为教研活动日,上午语文教研活动,下午数学教研活动,开展听课议课评课,集体备课,观看教研光盘,学习报刊文摘等系列的教研活动。4、基本功训练常态化。实施教师每周一字一画一课工程,每位教师每周要写一篇钢笔字,一幅简笔画,听一堂观摩课。实行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论文,设立一个课题,完成一本校本教研手册的“四个一”工程。5、出访引进常态化。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每学期都组织骨干教师、一

11、线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每学期都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我们的老师到外面学习进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请进来”,请名师专家来我校举办讲课讲座,深入课堂听课,为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使老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使学习落到实处,培训突出实效。6、特色教育常态化。每天早晨的经典诵读,第一节后的阳光大课间,下午第一节课前的书法习字,抓好学校特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 五、春华秋实 硕果累累学校创建近两年来,我们在用心二字上下功夫,在管理方法上求创新,在管理过程中求精细,学生学习成绩稳步快速地提高,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成长成熟,校园生机勃勃,活动丰富多彩。教育

12、部调研员,省政协常委项纯文,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市教育局局长胡涛先后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对我校两手抓,两手硬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界首市教育局,各乡镇兄弟学校纷纷来我校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我校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获奖达44人次,教师在国家级,省市级教研论文,课件制作,教学评比中获奖达53人次。学校荣获教育局2012年度综合督导评估二等奖,教学科研先进单位。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新的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指导下,我们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一手抓教学质量提升,强本固基,一手抓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品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争创县级市级

13、名校的紧张工作中去。霞林街道位于莆田市市区南侧,属城乡结合部,于2002年5月挂牌成立。辖区面积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下辖7个行政村,4个社区,年财政收入达9400多万元。在市纪委、监察局的精心指导下,街道紧紧围绕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把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不断深化公开内容,健全公开制度,创新公开形式,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公开实效,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长效化轨道。 一、拓展领域,深化公开内容 街道坚持把源头治理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从易发腐败的土地批租、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领域入手

14、,整合设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全面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拓展公开领域,深化公开内容。 在村(居)财务管理上,全面推行 “村(居)账委托代理”制度。配置财务专用电脑、打印机,购置“农友”财务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在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变的前提下,村(居)集体将其财务账目、资金和档案委托给街道经管部门代为核算和管理。村(居)不再设会计岗位,只设报账员,报账员承担村(居)内报账、出纳、统计及其他经济管理事项。将村(居)财务核算工作全面纳入街道“村(居)账委托代理办公室”,实行统一结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公布、统一存档。建立了村(居)会计档案专柜

15、,整理历年各个村(居)的会计档案材料,已建11个村(居)1990-2007年会计档案705盒,其中记帐凭证568盒 921册,帐簿137盒265册。共退回不合理报销票据62张,退回白条入账 13笔,减少不合理开支46.18万元。街道纪检监察系统查处村(居)干部涉及财务管理的违法违纪案件 2件。 在工程招投标上,将村(居)使用国有、集体资金,物资采购单项金额在5000元以上或批量金额在1万元以上,工程项目造价3万以上,以及所有的产权交易项目,全部纳入“镇村委托招投标办公室”按“申请、审核、公告、投标、开标评标、公示、签约”等7道程序进行委托招投标。截至目前,街道共受理各类招投标 11场次,总标的

16、193万元,为集体节约资金和增加创收共19.16万元。工程招投标活动全程透明,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群众、政府部门进行动态监督,逐项公开,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在资产(资源)监管上,街道制定了“三资”监管制度、操作规程、运行程序。自2007年以来,通过对各村(居)的资产、资金、资源进行调查、公示、核对、入账,对村(居)集体“三资”使用、运作、开发等情况的审核、指导、监督、公开。据统计,街道村(居)集体资金共有619.14万元,资源可利用水面面积 300亩,林地1192亩,田地1999亩,村(居)集体固定资产折合金额5866.82万元。街道村(居)集体资产价值比实行“三资”监管服务前的 200

17、6年底增加1057.72万元,平均增幅18.3%。 二、创新载体,丰富公开形式 街道继续采取固定公开栏、办事指南等传统形式公开,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推行窗口式服务,将相关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岗位责任人及办理结果等全部公开,方便群众办事。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向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易于发生腐败行为的环节推进,探索引入新的公开形式,增强公开效果。 一是流动公开。街道对公开事项进行规范分类,并设置了流动公开栏,投资12万元购置了一辆工具车作为流动公开栏专用运输车,定期巡回各村(居)进行公开,把政务公开送到群众家门口。如在市重点项目荔园路二期、城港大道、顶墩片区改造项目建设

18、中,及时设置了流动公开专栏,公开了项目手续办理、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实施细则、安置情况以及征地补偿款发放情况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并在公开栏旁边悬挂了“意见箱”,开通了“点题电话”,设立了“回音壁”、“意见和反馈”等栏目,对群众“点题”项目及时予以公开,同时规范了点题、公开、反馈、建档的程序。如在荔园路二期、城港大道项目推进中,群众反映拆迁安置方案专业性强,艰涩难懂,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表达。街道及时制作发放了用例子说明、数字比较的口语化通俗宣传资料,并用莆田方言录制了录音带,用载波不间断进行播放,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二是网上公开。街道把2003年以来的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非涉

19、密性的政策、规定、意见、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城厢区政府网上公开。将政务公开内容在城厢区预防腐败网上公开,把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拓展政务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政务公开的水平,满足了社会各界方便快捷地了解街道相关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服务性现行文件的需要,使政府行政行为在“阳光”下运作,有利于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 三是民主听证。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的问题和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事项上,实行民主听证制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如在木兰溪防洪工程拆迁安置举行民主听证过程中,木兰村的部份群众反

20、映原安置地在坂头村交界处,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要求在本村就近安置,街道积极协调并经业主和有关部门同意,进行入户调查,发放调查表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最终在木兰村的黄头和坂头自然村另择两处安置地供群众选择。 三、注重融合,提升公开质量 近两年来,街道辖区重点建设项目逐年增加,累计共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征地面积约2千亩,同时由于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就业安置、劳资纠纷问题也尤为突出,为了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街道积极探索搞好政务公开的新途径、新方法,注重联动,努力化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着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一是与矛盾纠纷调解相融合。街道

21、与区法院开展了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衔接工作,在全国首创成立了镇(街道)一级的调解衔接工作点。该工作点是2007年 “全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座谈会”参观点,其经验做法受到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法制日报、福建日报也作了采访报道。街道司法所所长和村居调解主任共12人受聘担任特邀调解员,街道把除当事人不愿意公开调解的事项外,将矛盾纠纷调解过程,调解过程中当事人的举证、质证和人民调解组织的认证情况以及人民调解组织对所调解事项适用法律、法规的意见在政务公开载体上向双方当事人进行全部公开。去年以来,共引导诉讼18件,对调解协议效力确认76件,有效地排除了社会了社会矛盾隐患。接受区法院协助调解125件,其中

22、成功112件。 二是与信访问题化解相融合。在全省首家成立了社区信访代理服务站,国家信访联席办、国家信访局、省信访局先后到街道实地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信访代理服务站实行制度、受理、办理及结果等四方面的公开。制度公开包括信访代理受理范围、指南,信访人和代理人的权利、义务。公开的形式有上墙公示、舆论宣传、直接告知等。受理公开要求信访人和信访代理服务站签订信访代理双向承诺书。办理公开的主要形式是信访人可以参与信访调查,代理人必须把办理过程的相关情况及时告知信访人。结果公开的主要采用书面告知、张榜告知、会议公开、通报公开等途径进行。通过信访代理,把跨部门、跨地区的历史遗留、疑难杂症等问题,由相关部门牵

23、头组织,搭建了“一线代理、多方参与、沟通协调、互谅互让”的和谐平台,给信访群众提供了一系列人性化的帮助,让信访当事人早日摆脱烦恼,节省人力、精力和财力。如莆糖社区系原莆田糖厂破产后于2005年改制为社区居委会,因遗留问题多,多次大规模到省、市有关部门上访,该社区成立“信访代理服务站”后,充分发挥信访代理站的作用,近两年成功化解了多起因原莆田糖厂工人因改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其先进事迹在省电视台纠纷之窗栏目专题播出,省福建信访及市信访动态刊物作了经验介绍。 三是与绩效考评相融合。为实现效能建设、绩效考评和政务公开监督保障工作一体化,街道制定了霞林街道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评估实施方案和机关工作

24、人员绩效考核评估手册。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省行政管理学院有关领导、专家先后到街道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公开征集。为了使绩效评估科学、客观、公正,街道利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入户调查等方式向社会各界人士公开征集绩效考评项目的设置、等次界定和评分标准等。公开测评。为避免绩效评估搞形式、评估结果失真等,街道一改以前自我评定,领导签字的方法,让公众来测评干部的工作表现,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让上级部门、服务对象、村(居)民代表、村(居)干部、普通民众等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参与测评。公开结果。以前考评结果一般都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内部掌握”,现在街道每季度都把评估结果公开,通过公开评估结果,增强

25、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履职意识。 街道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街道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全面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勤政廉政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温州市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以及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同时,努力破解“党组织应如何有效发挥作用”这一难题,提出了“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总载体推进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控

26、制力。一、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总载体温州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先发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起步较早,1987年建立了全省第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党支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组建到哪里”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自1987年至2005年,经过18年的努力,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3100个,党的工作覆盖1.4万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基础不断夯实。从面上看,我市党建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但党建工作质量并不高,大多数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理想。2005年

27、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对部分企业主、企业职工和党组织书记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党组织作用发挥“好”或“较好”的仅占32%,认为 “一般”的占59%,认为“差”的占9 %,甚至有少数企业党组织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有“退出”企业的危险,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徘徊不前”、“形进实退”的态势。通过深入调研后,我们认为,导致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理想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但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企业自身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企业抓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主、企业党组织书记和企业职工这三个党建主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困惑。一些企业主认为党建工作“无用”,存有“戒备心理”。

28、有的认为企业搞不搞党建工作“无所谓”,与企业关系不大。有的对“党组织在企业里干什么,自己如何对待党组织”等问题存有思想顾虑,担心党组织会削弱和制约自己的权力,影响企业生产;担忧在企业中开展党的工作,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大部分企业主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接受党组织,少数企业主甚至还有排斥心理。一些企业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有“畏难情绪”。由于长期受到“左”的影响,有的党组织书记认为,党组织为企业服务,就是帮助企业主赚钱,就是帮助企业主“剥削”,这样就会与党的宗旨相违背,思想包袱比较重,不敢大胆、明确地提出,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因此,很多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只是停留在抓自身

29、建设上,难以融入企业管理,难以做到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的工作。另外,现行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表述,针对性不强,方向不明确,有些党组织书记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一些企业职工对党建工作则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职工在企业里打工的目的主要是赚钱养家糊口,在党组织没有什么地位的情况下,觉得在企业里党组织说了也不算,还是企业主说了算,对党组织有点失望。大部分职工认为,党组织的工作与他们利益之间联系不密切,所以,他们对党建工作漠不关心,参与态度也不积极。要解决以上思想困惑,激发出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真正变“要企业抓党建”为“企业要抓党建”,必须寻求企业各方的共同价值基础,并以此

30、形成一个让企业各方共同认可的党建工作目标。从非公有制企业特殊的治理结构看,企业党组织、企业主和企业职工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并且不尽相同。例如,企业主的价值取向是通过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入最大化来获得最大的利润;企业职工的价值取向是追求自身福利的最大化;企业党组织的价值取向则是实现党的工作目标。但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找到它们之间存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例如,企业主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入最大化,其前提就是加快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企业职工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就需要与企业主共同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党组织实现党的工作目标,其落脚点也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可见,企业主、职工和党组织三方的共同价值基础,就是

31、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共同价值基础的内在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提出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党建工作目标。并把“活力和谐企业”的内涵定义为:一是发展充满活力,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得到合理匹配,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二是内部关系融洽,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融洽;三是外部环境友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些内涵定义包容了企业里的各种价值取向,是企业里各个阶层共同追求的目标。一是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32、这一目标就是党中央重大战略思想在微观层次的反映,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落实。二是完全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职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发展的环境得到改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不断提高,企业利益得到实现。三是完全符合职工的利益追求,企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企业职工的福利、收入就会增加。因此,我们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企业各方的共同目标作为党建工作目标,有效地激发了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当然,造成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理想,除了“内源动力”不足这一“内因”外,也有“外因”的影响,主要是在工作指导层面,我们一直没有明确提出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总载体。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设

33、置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如“党员快餐制”、“党员人才工程”、“和馨行动”等,使党组织发挥作用有了合适的平台,党建工作得以不断推进。但是,这些载体都是围绕若干个比较小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而设计的,造成了企业党组织在同一阶段有几个不同的目标任务和不同的活动载体。目标任务的不断更新,活动载体的不断变换,使企业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无所适从。并且从抓工作的方法看,推动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明确一个总的目标任务,也需要有一个总抓手,这样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所以,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也应像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那样,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抓手。从“活力和谐企业”内涵看,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涵

34、盖企业发展及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符合总抓手的要求。鉴于此,我们明确提出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总载体。二、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党组织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我们提出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党建工作目标之后,虽然企业主对“企业建立党组织”的疑虑逐步消除了、抵触情绪也逐渐缓解了,但他们对“党组织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作用”的认识仍然不足。有的企业主认为,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确非常重要,是企业各方共同追求的事业,但是这项工作未必一定要由党组织牵头抓总去做,因为他们自己可以做,企业行政管理层也可以做,而且企业

35、里的其他组织都可以去做。如果“党组织的不可或缺性问题”得不到认同,那么党组织在企业里的地位也就难以巩固。为了解决以上思想认识问题,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提炼出企业党组织五个方面的不可替代优势,以利于统一各方思想,使企业主更加自觉地依靠党组织。第一,党组织具有政治引导、组织保证的独特优势。企业党组织是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基本职责就是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它可以在第一时间里把中央的最新精神传达到企业,能旗帜鲜明地向企业主和广大职工宣传、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企业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所说的,企业党组织是企业最好的“政治导师”。第二,党组织具

36、有凝聚人心、激发热情的独特优势。党组织作为企业整体利益的维护者,兼容企业主和职工的需求,通过发挥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克服企业主和职工在目标追求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把双方的力量凝聚起来,同心同力促进企业发展。例如,温州是个台风多发的地方,企业经常需要抗台抢险,这时候往往需要号召职工冲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保护抢救企业机器、设备。如果由企业主去发出这个号召,职工的感觉就会很差。因为职工认为,“企业主是为了个人财产,叫他们去冒险”。而党组织发出这个号召,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第三,党组织具有整合利益、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处在各种利益关系交织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例如,

37、当企业出现劳资关系矛盾时,由于代表资方利益的企业主和代表劳方利益的工会都是当事人,靠他们自身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而党组织除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角色比较超然,可以协调、处理好企业主与职工之间的矛盾。第四,党组织具有集聚人才、培育人才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当前许多企业职工并不满足于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希望聚集在党的旗帜下,接受党组织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优秀人才。这为党组织吸引各类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奠定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地方各级党委都普遍建立了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把民营企业人才纳入工作体系,出台了培养选拔各类人才的优惠政策。这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五,党组织

38、具有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独特优势。企业党组织拥有丰富的组织体系资源,便于协调沟通,可以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企业党组织能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决策管理层的合理要求,协调企业与驻地的关系,争取各方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党组织积极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各种帮扶帮困活动,帮助提高企业的社会美誉度。以上这些道理,我们在很多场合反复讲,使那些存有模糊认识的企业主逐渐感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确实离不开党组织,党组织在企业里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必须更加自觉地依靠党组织。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我们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党建工作目标,不仅解决了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解决了工作层面的问题

39、。第一,企业主的思想疙瘩解开了。大多数企业主普遍认为,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党建工作目标比较容易接受,原来的种种“疑虑”也逐步消除了,普遍意识到党建工作是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的,深刻认识到党组织并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主认为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都发自内心地支持党建工作。过去那种“要企业抓党建”的被动局面有所改观,已经逐步向“企业要抓党建”转变。第二,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思想“包袱”卸下了。一些企业党务工作者也很有感触,他们说,过去在这里做党务工作,感觉不自在,说话的底气不足,工作的腰杆不硬。那么,现在认识到,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企业发

40、展服务,不是做帮助企业主剥削的“帮凶”,而是身体力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就更加放手了,觉得气更顺畅了、干劲也更足了。第三,企业职工对党组织也更加拥护了。这是因为抓“活力和谐企业”建设以后,职工觉得党组织的目标与自己休戚相关,而且,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地位不断上升,在企业里威望也逐步提高。此外,由于企业主对党建工作非常支持,很多企业把一些重要职权交给党组织去做,如由党组织向董事会推荐干部等。这样一来,党组织的吸引力也增强了,很多职工就纷纷向党组织靠拢,表达自己政治上进步的愿望。同时,地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找到了工作着

41、力点,跳出了“就党建抓党建”的框框。从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的同志工作目标更清晰了,方向更明确了,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总之,我市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围绕“活力和谐企业”建设开展工作,有了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赢得了广大企业主和企业职工的真心拥护,企业抓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明显增强。当前,党组织在企业里的地位明显提升,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三、按照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总载体的要求,科学设置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和活动载体在实践中,我们在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这一总载体之下,科学细化目标要求,明确具体任务,设置活动载体,并把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活

42、动载体纳入其中,形成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体系和载体网络。第一,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好”谋划活动。企业是经济组织,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更是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重点。企业的发展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企业党组织与企业决策管理层 “共谋发展机制”,共同研究企业发展大计,共同推动企业不断创造最佳效益。例如,我们探索建立了”党组织与董事会理论学习联合会议”制度,党组织班子定期与董事会成员共同学习,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建立了“党组织班子与董事会成员双向例会”制度,经常性地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研究对策,努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二,围绕“人才

43、队伍培养好”设计活动。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必须注重培养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此,我们制定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组织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开展“人才结对”活动,建立优秀人才与党员、职工联系制度,不断壮大党员人才队伍;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组织党员、职工技术攻关,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劳动竞赛”、评选技术标兵等活动,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第三,围绕“企业文化氛围好”组织活动。我们把企业文化作为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发扬企业优良传统,培育企业精

44、神,形成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企业真正成为全体员工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例如,以“文明企业”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以企业文化阵地为依托,定期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第四,围绕“安全生产管理好”安排活动。安全生产是“活力和谐企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党组织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协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例如,牵头组织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安全形势教育日”制度,协助内部职能机构定期检查生产中的

45、安全隐患问题,及时督促抓好整改,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第五,围绕“职工利益维护好”开展活动。广大职工是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主力军。企业党组织大力倡导“关爱职工就是关爱企业”的观念,积极实施“关爱职工行动”,着力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关心职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通过开展“谈心接待日”活动和设立意见箱等,及时了解职工的呼声和愿望,畅通职工意见反馈渠道,随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建立“党员调解小分队”和“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定期走访职工,了解掌握职工内部的分歧和矛盾,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企业职工互助基金,采取“企业出、职工捐”等途径筹措资金,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献

46、爱心”活动,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第六,围绕“社会责任履行好”筹划活动。作为“活力和谐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只有在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才能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大力实施“反哺社会工程”,积极动员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开展“千企千村结对共建”活动,发动非公有制企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企村互利”的长效机制;动员企业主参与“慈善募捐”等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四、努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合力推进“活力和谐企业”建设两年来,我们在科学设置党建工作目标、有效激发党建工作

47、“内源动力”的基础上,始终把强化外力推动作为推进“活力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第一,成立专门班子。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构建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管理的组织网络。在市一级,建立社会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县(市、区)一级,也建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并且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在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一级,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第二,建立评价体系。我们根据“活力和谐企业”内涵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活力和谐企业” 科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发展充满活

48、力”、“内部关系融洽”、“外部关系友好”和“党建扎实有效”等四个方面。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的产值、税收、法人治理结构、安全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自主创新、企业在行业中的排名、员工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以及党建基础工作等47个子项目,共涉及19个市直单位的业务工作。其中“党建工作”作为一项关键性指标,虽然权重只占20%,但具有“一票否决”权,必须达到最基本的“门槛”分才能合格,确立了党建工作的“指挥棒”地位。今年8月,按照这一评价体系的要求,我们首次组织评选了20家“活力和谐企业”和30家创建“活力和谐企业”先进单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活力和谐企业”是全市企业各类荣誉中的最高荣誉。以后将形成制度,每年组织评选一次。第三,落实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给予“活力和谐企业”相当程度的优惠政策,如拟定由市财政对每家“活力和谐企业”进行奖励3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又如,在安排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青联等人民团体领导职务时,在符合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