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数学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数学试卷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中师大一附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文科数学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则 AB C D2已知i是虚数单位, 复数R)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直线上,则 A2 B C D3已知命题,命题,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ABCD4已知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 到点F,使得,则 A B C D5已知x, y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 A8 B10 C12 D146已知函数经过
2、点,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7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1,公差,则 A8 B7 C6 D58设两正数a, b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0, 1)9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则它的体积是 A B C D10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则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若,则 B C若,则;反之,若,则 D若,则11若圆上有且仅有两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则实数 r的取值范围为 A4, 6B(4, 6)C5, 7D(5, 7)12已知,存在,使得,则的取值范围为 AB C D第卷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
3、上. 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13数列满足,记其前项和为.若,则项数的值为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的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若 点恰好是线段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为_15已知向量,满足,则_16已知函数有三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角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已知, (1)求的值; (2)设D为AC的中点,若ABC的面积为6,求BD的长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an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
4、的前n项和Tn.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CDE所在的平面交于CD,且平面CDE,且 (1)求证:平面平面ADE; (2)求几何体的体积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动点到点的距离比为. (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2)已知点是直线与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过点引两条直线分别交曲线于,且直线的倾斜角互补,试判断直线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 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当时,且函数满足,求证. (参考公式:,为常数)22(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函数. (
5、I)解不等式; (II)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正数的取值范围.高三年级数学(文科)试卷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CABBACBADBA1335 14或15 1617答案:(1);(2).解析:(1)得即故 (也可以由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得出)从而,与都是锐角则.,即.(2) 由题意知,得如右图,,又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故.18答案:(1)(2)解析:(1)由题意知:,移项得,即 故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则,即。(2)因为,故当时,,当时,.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则当时,所以.当时, 所以,综上, 19答案:(1)略;(2)解析:(1)平面,平面,又,面又面,平面
6、平面.(2)由(1)知,面,平面在中,,,.即几何体的体积为.20答案:(1);(2)直线的斜率为定值.解析:(1)设,由题意知:即,化简得,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2) 直线的斜率为定值.证明过程如下:当时,代入,得(第一象限内).显然,直线的斜率存在,不妨设直线,联立,得.则,.即同理,直线的斜率为,用代替,则.那么直线的斜率为为定值.(也可先通过极限位置猜得斜率为定值1,再等价证明.)21. 答案:(1)当时,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2)略.解析:(1)已知,则当时,总成立;当时,令,则.当时,.当时,.综上:当时,在上单调递增;当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2) 当时,.不妨令,要证明,即证.由(1)知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则,只需证,有,即证.设则令,那么在内单调递减,故证得.因而成立.22.(1)不等式的解集为;(2).解析:(1)函数,当时,由解得,即;当时,由解得,即;当时,由解得,无解;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 由(1)知函数在处取函数的最大值,要使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只需,即,解得或.又为正数,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