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1181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WORD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六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没有任何一个文化系统对“历史”重视到像中国工化这样的高度。中国的廿四史”、资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等等,举世无双,足以与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桶一样称作“世界之最”。中国的史家之所以能创造出这般辉煌业绩者,乃因为中国的历朝皇帝虽然“成者为王败者寇”、“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历史经验教训的价值。各个朝代的帝王部非常重修史,

2、专设“国史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修史的工作。如宋神宗命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目的就是要将历代的兴废存亡作“鉴”,从中找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方针、方法。所以,西方文化系统中“缪司九神”的“历史女神”,在中国文化系统中和其他八个姊妹的遭遇完全不同她们处于“倡优蓄之,的地位,而历史女神则独受青睐,每朝均专设史馆,并有不成王法规定本朝不修本朝史,以免因忌讳或溢美失实而失却“鉴”的作用。这种历史学一枝独秀的现象,势必贬抑了其他学科。“六经,皆史也!”“经”也成了“史”。文学则被贬抑、轻视。在传统文化中没有近代意义的“文学”这个概念。所谓“文学”乃指“文章博学”或 “文献经典”,只有“诗”尚可与之

3、相当。在现代的文学概论中,诗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形式之一。但正如“史”压倒其他一样,在文学领域内“诗”又压倒了其他的形式。这就一方面出现“重史轻文”的现象:“史”是官家提倡、官方保护的,“史书”是“大书”,受到尊敬与重视;“文”则附于“史”,只为“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作为“史”的载体而存在。故史记乃“无韵之离骚”,杜诗被尊称为“诗史”。与此同时,在文学内部,“诗”又独占鳌头,自诗经、楚辞、齐粱宫体、唐宋诗词一脉相传,数千年一系地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主体。学者常提出疑问:何以中国文学中缺乏“叙事诗”?如果注意到中国学术界这种“重史轻文”的现象,就可理解:中国不是没有“叙事诗”,只是把它转化

4、到“史书”中去了。史记、汉书等等,不都是大规模的“叙事诗”么!中国的政活文明是“实用”、“实践”性的文化,没有宗教文化那种神秘、虚幻的超验性,因而原始神话未得发展,儒家的“不语怪力乱神”加强了这个非宗教非神话的势头,就不可能出现荷马式的“叙事诗”而转化成为司马迁的史记。这是中西文文化的根本差异所在。从实用、实践观点看来,伊利亚特、奥德赛虚无、荒诞,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而史记等等,则翔买可征,足资治国治民之用,属于现实世界的东西。(节选自白盾红搂梦研究史论,有删节)1下列表述不属丁“历史学一枝独秀的现象”的一项是 ( )(3分)A中国的历朝皇帝都不约而同地看到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的价值。B中国的历

5、朝均专设史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修史编史的工作。C西方文化中的“历史女神”在中国独受青睐,其它女神则不同。D中国史家创作出了像“廿四史”等堪称“世界之最”的伟大作品。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史”贬抑了其他学科,比如“轻文”。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与近代的“文学”不是一个概念。C中国古代,“诗”独占鳌头,这是官家提倡、官方保护的结果。D中国古代的“文”则附于“史”,只作为“史”的载体而存在。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是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所在”中“这“的指代内容(30字以内)。(3分)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材 论(节

6、选)王安石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弊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具心非不欲用天下

7、之材,特未知其故也。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焉,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

8、所能而已。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犹锥之在囊 囊:口袋B驽骥杂处 驽:劣马C及其引重丰,取夷路 夷路:坎坷的路D而谟谋谏诤之佐来 佐:辅佐的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其孰能讥之乎C且不能自异于众 臣死且不

9、避,卮酒安足辞D得之则安以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使用人才的方法,第一段指出上层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三个原因。B有才能的人外表上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他遇到事情能够办好,出谋划策和治理国家都超出一般的人。C作者认为本身有特殊才能的人,自然就会表现出他的才能来,因此有真实才能而没被发现的人是不会有的。D天下那么大,说没有人才,作者是不相信的,他觉得人才是有的,关键在于上层的人的寻求和使用。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5分)(2)

10、故不以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5分)阅读下面这首束词,完成89题。(7分)卜算子(宋)程垓独自上层接,楼外青山远。望到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8本词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种什么样的意境?(3分)答:9词中的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1)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2) ,皆叹惋。(陶洲明桃花源记)(3)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4)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师之

11、所存也。(韩俞师说)(6)则有心旷神怡,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7),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8),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

12、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

13、我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

14、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15、。“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

16、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之所以梦到周瑜,是因为“我”一直很

17、欣赏他,欣赏他的纵横沙场,欣赏他的英气逼人。B“我”在梦中见到周瑜时,只是穿着睡袍,并且乌发披垂,还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加之没有小乔的美貌,所以很不自信,很紧张。C周瑜问村妇:“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说明周瑜并不了解眼前的这个女人发抖的原因,对于这个女人的发抖也没有在意。D村妇不理解战争,更不支持战争,所以雪亮的军刀,铮铮的鼓角声,还有周瑜认为只有穿上才有英雄气概的盔甲,都令她感到心烦。E小说开头写枕着芦苇,梦见周瑜,中间写梦境,是小说的主体部分;结尾写泪洒芦苇,回到现实。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结构完整。12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请简要概括这一细节的作用。(6分)13。结台小说内容说

18、一说,为什么村妇对周瑜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6分)14有人说这篇小说展示了作者温情又忧伤的情怀;也有人说,这篇小说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第卷( 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反响/不同反响 生意兴隆/望文生义 不耻下问/君子不齿B抱怨/以德报怨 皮肤瘙痒/隔靴瘙痒 度过节日/共渡难关C已往/长此以往 三足鼎立/鼎力相助 风声鹤唳/风声水起D自立/自力更生 共商国是/国事访问 耽误工夫/中国功夫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

19、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学科网上传播着。B每次试验,钟南山院士都尽量寸量铢称,他说这样不仅能够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还能避免实验材料的浪费。C这次竞选学生会主席,人家都要参加,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选不上,练练胆子也好啊!D大约是“诗穷而后工”的缘故吧,在北宋许多大诗人还没有起来以前,这两位诗人成为了当时诗坛的一对执牛耳的人物,时人号称“苏梅”。17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连费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可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窗前植了几株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

20、之大,除了芭蕉之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挂到树顶。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A B C D18下面六句或有语病或有标点问题,请先写出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傅雷先生谈到自己三岁开始学习法文的经历时说,老师既有教的方法问题,也有自己念得不用功的原因,因此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记。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西伯利亚似乎是刻意用尽天下最“炫”的斑斓色彩,来撞击我们的眼球,荡涤掉存留于人们印象中的那个阴沉刻板的西伯利亚。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

21、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在各国的重工业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阶段时,从能源消费结构看,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转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一代伟大科学家的逝去,让我们不得不想现在的中国、未来的中国是否还能出现世界级的宗师?一个世纪的我们是否还能在各个领域继承遗志发扬光大?序 号修 改19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加线的句子相同,连接顺畅。(4分)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站起来, 。站起来, 。20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注:此人下面是一块巨石。(1)描述漫画内容,至少恰当地用上一个成语。(不超过50个字) (2分)答:_(2)给漫画拟一个题目,不要拟“无题”。(2分答:(3)写出你对此人的告诫。(2分)答:五、作文(60分人生无非两种境界: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善用人生的加法和减法是一种大智慧,善用者是最接近生命密码的智者。请以“加减人生”为题写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