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9月质检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9月质检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考物理试卷(9月)试题部分第I卷 选择题:55分一、选择题:其中1-1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30分;11-15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25分。1、物理学家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伽利略最早推理得出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将会永远运动下去B法拉第首先发现了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C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帕斯卡实验最早比较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2、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第2题图 第3题图A.t=2s
2、时最大 B.t=2s时最小 C.t=8.5s时最大 D.t=10s最大3、如图所示,圆盘上叠放着两个物块A和B,当圆盘和物块绕竖直轴匀速转动时,物块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A物块A不受摩擦力作用B物块B受5个力作用C当转速增大时,A受摩擦力增大,B受摩擦力减小D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转轴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
3、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 偏后距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6、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拴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 ) A向心力大小一定相同 B运动线速度大小相同 C运动角速度大小相同 D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7、如图所示,两个小球固定在一根长为l的杆的两端,绕杆上的O点做圆周运动。当小球A的速度为vA时,小球B的速度为vB,
4、则轴心O到小球A 的距离是( )A. B. C. D. 8、一汽车的额定功率为P,设在水平公路行驶所受的阻力恒定,最大行驶速度为vm则( )A若汽车以额定功率启动,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若汽车匀加速启动,则在刚达到额定功率时的速度等于vmC无论汽车以哪种方式启动,加速度与牵引力成正比D汽车以速度vm匀速行驶,若要减速,则要减少牵引力9、某青年的质量是某少年质量的两倍,该青年能施的最大拉力是该少年能施最大拉力的两倍。设想该青年和少年在太空中拔河,他们最初静止地呆在空中,然后分别抓紧细绳的两端尽力对拉。那么,对拉时青年和少年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 ( )A2:1 B1:1 C1:2 D1:410、如下图
5、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桌子上,一根通电直导线由S极的上端平移到N极的上端的过程中,导线保持与磁铁垂直,导线的通电方向如图,则在这个过程中磁铁受到的摩擦力(保持静止) ( )A为零.B方向由左变为向右.C方向保持不变.D方向由右变为向左.11、如图所示,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AP向下滑动 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12、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上珠峰,如图所示是火炬手从拉萨攀登到珠峰峰顶的线路示意图,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路程等于位移大小B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C 计算登
6、山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中心处B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C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D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不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1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倾角为的斜面底端滑上斜面,当其速度减为零后又沿斜面返回底端,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为Ff、所受的合外力为F合、加速度为a、速度为v,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在滑块沿斜面运动的整
7、个过程中,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大致正确的是( )15、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 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 时,以5 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 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 N B. 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 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 D. 以5 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第II卷 综合题:45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16、汽车甲和汽车乙
8、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半径相等的匀速圆周运动,汽车甲的质量大于汽车乙的质量。则两车的向心加速度a甲 _ a乙;(选填“”、“=”或“”)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 _ f乙。(选填“”、“=”或“”)17、黑洞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密度极大,对周围的物质有极强的吸引力,根据恩爱斯坦理论,光子是有质量的,光子到达黑洞表面时也将被吸入,最多恰能绕黑洞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天文观测,银河系中心可能有一个黑洞,距该黑洞远的星体正以的速度绕它旋转,距此估算可能黑洞的最大半径为_(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8、将一电荷量为2105的试探电荷放在电场中的P点处,所受的电场力
9、的大小为2102N,则P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N/C,如果将试探电荷拿走则电场强度为 N/C三、计算题:共两题,25分.19、(11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已知圆柱体B重力为G,圆柱体B的圆心与柱状物A的圆心连线与水平方向成45角则(1)画出A物体的受力分析图。(3分)(2)求圆柱体B对墙面的压力FN1和对物体A的压力FN2(8分)20、(14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B2 kg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与木板B右端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小圆
10、弧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37.一质量也为mA2 kg的物块A由斜面轨道上距轨道底端x08 m处静止释放,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与斜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25,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2,sin 0.6,cos 0.8,g取10 m/s2,物块A可看作质点请问:(1)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为多大?(6分)(2)物块A从刚滑上木板B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木板B有多长?(8分)四、实验探究题(15分)21、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
11、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8分)(1)图乙中的F和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OA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3)本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两次操作中将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拉到同一位置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要平行D实验时,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以便于计算合力的值22、如图所示,滑块在恒定外力F=2mg的作用下从水平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出发到B点时撤去外力,又沿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运动,且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C,滑块脱离半圆形轨道后又刚好落到原出发点A,求AB段与滑块间
12、的动摩擦因数。(7分)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9月测试物理答案1-5AABCD 6-10CDDCB11、BD 12、BC 13、BC 14、AD 15、AD16、=; 17、1X102m 18、1000;100019、解:(1)对A进行受力分析,A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B对A的压力以及F,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2)对B进行受力分析,B处于静止状态,则有:Nsin45=G,N1=G解得: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圆柱体B对墙面的压力FN1=N1=G,对物体A的压力FN2=N=答:(1)A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2)求圆柱体B对墙面的压力FN1为G,对物体A的压力FN2为20、(1)沿斜面下滑
13、的加速度为a,则有:mgsin-mgcos=ma得a=gsin-gcos=4m/s2由V2=2ax 得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v=8m/s(2)物块A在B上滑动时,A的加速度大小:a1= 2g = 2m/s2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a2 = 2m/s2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左端滑出,即:物块A在木板B左端时两者速度相等设物块A在木板B上滑行的时间t速度关系:v-a1t=a2t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左端滑出位移关系:vt - a1t2/2 = a2t2/2 + L解得 t=2s L=8m21、(1)F;(2)B;(3)BC22、设圆周的半径为R,则在C点: (1分)离开C点,滑块做平抛运动,则2Rgt2 (1分)V0tSAB 由B到C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C2+2mgRmvB2 (2分)由A到B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分)由式联立得到: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