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南山区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B别扭别开生面 旋风旋转乾坤 专横横行霸道C. 谙熟黯然失色 缜密半嗔半笑 炮烙刨根问底D渲染煊赫一时 罢黜相形见绌 辑录缉拿归案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俗话说,隔层肚皮隔条心,在婆婆面前,我是一个谨慎的媳妇,这么多年来与婆婆相敬如宾,从没有红过脸。B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C.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
2、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D商家重利本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们深思啊!3下列各句沒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D. 乌云四合,弥漫了山谷,抹掉了山下的村落,只有几座高峰的峰顶浮在云头,仿佛海上的几座小岛。4从括号内摘
3、出的词语,在文中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3分)曹雪芹的一支妙笔,有文,有史,有哲,囊括了( )。他的手法千变万化,正如昔人说的( )一般。他写的书,人谓( )其实不同于“词典”死知识的罗列,红楼梦是一部充满( )的活生生的中华文化的艺术体现。生命、生机、生趣 真、善、美 生龙活虎 百科全书A B. C. D. 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
4、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裴士自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
5、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士自,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注帑:收藏钱财的府库。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3分)A妻子怨尤之
6、,晏如也 怨:责怪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寝:搁置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B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而翁归,自与汝算矣!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3分)A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B. 藩性忠荩,事无不盲。 日又暮,何暇别作奏!C唯
7、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藩知其冤,争不从,遂辞出。D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 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D裴士自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
8、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士自,但和裴士自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9断句与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3分) 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1)这首诗抓住了哪些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9、2)金圣叹称赞首联两句“忽然快翻远望当归旧语,成此崭新妙起”(圣叹批唐诗请说说“妙”在何处。( 4分)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计6分,任选3题,多选则以前3题计分)(1)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琵琶行(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赤壁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热”了历史 “冷”了现实李林荣但凡对文化圈和传媒圈略有关注的人,都感觉得到,时下正当“讲史热”和“写史热”如火如荼之际。论社会影响,雄踞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制高点之上的“讲史
10、热”的“热”度,显然远胜过局限在文学圈特别是散文圈内的“写史热”。但若论起最早发“热”的时间,至少可以把根儿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余秋雨“苦旅”散文那里的所谓“历史文化散文”,这得算是电视上“讲史热”的启蒙导师或开路先锋。不过话虽如此,以一个熟读和追踪过秋雨散文及秋雨后的一路散文创作的普通读者旁观所得的感受而言,同样是围着历史“热”,在电视“讲史热”尚未出现的时候就渐呈模式化和潮流化的那种初始面目的散文版“讲史热”,跟如今有多媒体烘托和多方位包装可恃的电视版“讲史热”相比,在内容和风味上本来都有相当明显的区别。只是到了最近这一两年,也就是电视上的“讲史热”在传媒空间里跃升为压倒多数的舆论聚焦热
11、点之后,散文版的“讲史热”才开始积极转型,使劲往电视版“讲史热”的路数上靠。发展到现在,终于已成合流之势:随便翻开一种文学期刊,都不难看见着意追随和延伸电视“讲史热”中某位当红主讲人的话语和思维特色的散文篇章。经营笔墨文思的书面文学创作者,去电视节目里寻求一些学习或借鉴的资源,这本身并没什么不好。但是在当前随着电视“讲史热”而翻卷出来的许多专以“述史”和“论史”为务的散文作品中,这样的学习、借鉴,其实只是一种在文学和非文学的价值上都缺乏创意的形式模仿和思维抄袭。而就在这种模仿和抄袭中,在不断的争议和持续的关切下绵延、累积了十几年之久的散文写作领域原有的那种立足现实而面向历史的文化忧患意识和反思
12、意识,却遭到了彻底的切断和遗弃。回顾起来,曾几何时,文学评论圈里环绕余式文化散文,还一度“酷”评迭起,声浪滔滔,响彻南北,连篇累牍,多年不绝。与闻经见者,至今都还犹在耳畔。真不知道,当年为发现余式散文中笔锋最终只敢避实就虚、朝无人无事的文化苍茫中瞄准的模式而慷慨陈词、痛下针砭的那众多雄辩正义之士,面对今天散文界连余式忧患和余式反思都快要不能容留的新时尚,他们是否还能犀利如故地置辞批评?可见,风气发生改变之处绝不仅是创作界,今天的评论界刀枪所向,也早已不是为在道理上较真,而是为在舆论场里造势。比如,为了从理论上给当前的“讲史热”张目撑腰,不少论者已经成功地歪曲利用了胡适和克罗齐这两位因故世实在太
13、久而早已没法给自己做主的中外名人,一个被硬按着说出“历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样的混话,一个被强扭着自打嘴巴、全盘否定自己的本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于是,倾力面向所谓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大众趣味之所好,完全由着初中文化程度所允许的思想兴致和认识极限,来打扮和简化历史,好像就都成了跟中外前贤的圣明主张不谋而合的正当之举,再容不得任何人来批评,谁愣要批评就是谁活该在犯低级、庸俗的红眼病。不信这个邪的人,当然还要批评。不过,批评并非是为了和谁对着干,也不是因为针对“讲史”和“写史”的具体某人某文产生了非说不可的恶感,更没妄想要把谁给当草拔掉,只是为了理清事实和道理,让不愿意跟风跑的作者、读者
14、和观众,也能有一份从思想认识上安顿住自己的充足理由。眼下这阵“讲史热”和“写史热”,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既是一场社会性的“热”,我们多数人都为它们的形成和扩展,尽了程度不同的推波助澜之力,在这过程中,又有些什么因素在吸引着我们并引发了我们对它们的认同?对以上所问,概其要害,答案可归结于一点,就是一“讲”一“写”之间,“历史”里泛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而且是较之我们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实际生活感触,又往现实人心深处的幽暗里狠扎了一层的那种表里俱现的生活状态。甭管是历史上的哪个片断、哪个人物或哪个事件,之所以一经“讲史”转述、渲染,或“写史”者的铺排阐发,就可以让我们了无障碍地心领神会,不必费丝
15、毫心力,不需仰助旁的任何专门知识,就可以轻易地想见其状貌而把握其灵魂。“讲”史者和“写”史者都是三下五除二,熟练而刻意地把历史捏巴成了一团可与我们当前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和色调一一对应的彩泥。如此摆布和利用“历史”,固然热闹非凡,但由此映衬出的,既不是所谓拨云见日方能得见的历史真相,也不是当今的社会和人性慎终追远、激浊扬清的向上提升态势,相反,倒是我们的世道和人心在大张旗鼓中自甘委顿乃至向下沉沦的一派精神荒寒。 (选自2007年4月19日文艺报,有删节)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依据文意,下面说法能够作为散文“写史热”与电视“讲史热”已成“合流之势”证据的两项是(
16、 )( )(5分)A许多文学期刊中的文章着意追随和延伸电视“讲史热”中某位当红主讲人的话语和思维特色。B电视“讲史热”为迎合大众的趣味,随意打扮和简化历史。C散文“写史热”在电视“讲史热”尚未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呈现出模式化和潮流化趋势。D散文版的“讲史热”在传媒空间里跃升为压倒多数的舆论聚焦热点之后积极转型。E. 随着电视“讲史热”而翻卷出许多专以“述史”和“论史”为务的散文作品。13. 下列表现不属于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中“尽了程度不同的推波助澜之力”的一项是( )(3分)A普通受众对能了无障碍地心领神会历史,轻易地想见历史状貌而把握历史灵魂的欢迎与自慰。B谁愣要批评就是谁活该在犯低级、庸俗的红
17、眼病。C各级各类媒体全方位烘托和多方位包装。D一些“写史”者与之合流,一些论者为之张目。14. 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热”了历史 “冷”了现实”的弊端。(4分)15. 从原文内容来看,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历史和现实。( 4分)四、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考生任选一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小花小花出生刚七个月,就给妈妈狠心断了奶,小花给年轻的妈妈强行扔给了奶奶。年轻的妈妈出门时泪水涟涟:“可儿,妈妈要外出赚钱给你买奶粉,你爸爸一个人养不活咱娘仨。”小花才七个月大,扑闪着晶莹的大眼睛,在襁褓中贪婪地吮吸着自己的手
18、指,压根没把注意力转移到妈妈这边。年轻的妈妈并没有奔向远在新疆的小花爸爸那儿,婆婆问及,她一脸不以为然:“夫妻俩非得在一起啊?天天吵架好啊?”小花的奶奶被问得说不出话来,心情凄然地抱着襁褓中的小花目送着打扮得一身光鲜的媳妇消失在村口的洋枫树尽头,几乎落了泪。七个月的小花就这样被年轻的妈妈强行扔给了年迈的奶奶。宝宝的取名,爷爷奶奶一致说:“腊梅花开时来了这个的小囡,叫腊梅好,小名小花。”床榻上年轻的妈妈嘴巴一撇:“得,你们种了一辈子庄稼,就喜欢这么老土的名字,多俗!我早就想好了,单名一个可,小名可儿。”媳妇的决议是不容置辩的,爷爷奶奶面面相觑,再不吭声。年轻的妈妈喜欢赶时髦,小花生的那档子,正值
19、影视明星胡可红得一塌糊涂。但奶奶似乎对“小花”这个昵称情有独钟,私下里抱着孙女,总是“心肝啊”“宝贝呀”“小花啊”亲热个不停。媳妇几次撞见,一脸厌憎,劈头盖脸就说:“妈,她叫可儿,不是叫傻里傻气的小花。”每每这时,婆媳二人便陷入令人难堪的沉默中。年轻的妈妈一出门,便恋上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当年年底便以“厂子里业务忙,要加班”为由,没回家团年,老公贵良去催,她电话里就尖声破口:“呦,说得轻巧,不要加班费,你大方!还不是因为你没本事我才打工!”贵良这边噤了声。一家人的年夜饭吃得不是个味。年轻的妈妈第二年年底回家时,女儿已是两周岁多了。她拎着沉重的行李箱招呼院子里一个人玩耍的小花:“可儿,来,妈妈抱抱
20、,想死妈妈了,看妈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孩子望着这个穿着兔毛大衣的珠光宝气的年轻女子,目光有些呆滞,并没有欣喜地扑上去,而是怯生生躲到了一旁晾衣服的奶奶的怀里。年轻的妈妈好一阵失落,可是整个年假期间,女儿咋哄都不愿意跟她睡,女儿看她时的目光既陌生又惶然,只有到了奶奶那里,她才恢复了孩子天真浪漫的本性,“咯咯咯”笑个不停,眼里绽放着晶莹的光彩。一种莫名的疼痛感伴随着年轻的妈妈,她未能与自己的亲身女儿沟通,孩子一直视她为陌生人,一直到她出门。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年轻的妈妈第二年年底早早回家了,与上次一样,她招呼着院子里已是天使般三岁的女儿:“可儿,来妈妈抱。”却不料,孩子执拗地偏过头,气愤地喊道
21、:“你叫错了!我不叫可儿,我叫小花。”年轻的妈妈已没有了与公婆争执孩子名字的底气,她知道自己:这两年自己并未安分在外面打工,而是凭着姣好的身材与面容,吃着并未因结婚生子老去的青春饭她拿出漂亮的裙子给女儿穿,却不料孩子一把夺过,狠狠踩在地上。她的疼痛,从眼角一直蔓延到心底,落了泪。公婆对她在外面的作为早有耳闻,却并未刻薄奚落她,只是不冷不热。家里突然没了从前肆意撒娇的空间,年轻的妈妈心堵得厉害。而老公贵良也一改往常的唯唯诺诺,终日没好脸色给她,多次叫她“滚”。年轻的妈妈的心一下子跌倒了冰窖,大年初三已过,她便默默收拾了行李,离开了家。第四年,一张法院传票结束了贵良夫妇的法律夫妻关系。年轻的妈妈从
22、此再也没回来过。小花渐渐长大,奶奶总喜欢在她头发上扎一朵鲜红的绢花,每每这时,她欢喜得不得了。村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问:“小花,你妈妈呢?”四岁的小花咬紧了牙齿,望着村口的洋枫树,目光呆滞。小花五岁时,奶奶送她去幼儿班。第一堂课上,慈爱的奶奶一直站在教室外面,年轻漂亮的女教师点名,问道:“谁是胡可?小花出生时,爷爷奶奶尊重年轻妈妈的意见户口簿上给小花上的名字是:胡可。小花赶紧站起来,一字一顿地纠正道:“老师,你弄错了,我不叫胡可,我叫小花!”年轻的女教师一脸疑惑。站在窗户外面的小花奶奶,老泪纵横。 摘自网上短篇小说16在给孩子取名的问题上,造成妈妈与公婆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17妈
23、妈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对小花的亲近?而小花为什么把妈妈视为陌生人?(5分)18作者釆用何种主要手法表现小说主题的,揭示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季羨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卞毓方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
24、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
25、,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
26、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想说,北大
27、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选自2007年8月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19作者引用季羡林我看北大一文中的相关段落后说:“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我们所期待的答案”究竟是怎样的答案?(4分)20本文重点介绍了传主哪些方面的情况?文中多次引用
28、了季羡林的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21作者为什么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作者这样的解读方式对我们分析评判一个人有什么启示?(6分)五、按要求完成2223两小题(12分)22最近广东省评出了含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在内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请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积累,为入选的粤菜或广东骑楼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颁奖词。6分的颁奖词:23根据下面提供的句子,以“深圳”为对象进行仿写。(6分)例句:如果赋予城市以人格,我说广州是位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青年;是位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学者;是位器宇轩昂、胆识过人的勇
29、士。我说深圳是 六、24本大题共有两题,任选题写作。(60分)注意: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校名地名和人名24下面作文试题任选一题(60分)()最近的一次高考作文现状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提出现在的高考作文是应试文,与平时教学要求的自然文大相径庭;一些专家则认为考场就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所写的文章理应在短时间内展现出自己的亮点;一些人则认为对自然文与应试文既不要对立也不要混淆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请自拟题目发表看法,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二)以“换个角度去读书”为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深圳市南山区高三语文考试参考答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3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解析: 1 B bibi xunxun hnghng;A项chung/bnbn、mngmngC项nn zhnchn /po D项xunxun ch jj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解析:2 D。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A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B指第一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样。C比喻情况天天坏下去,不可用于形容江河枯水。)3下列各句沒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解析:3。项词序颠倒,“一方面”要放在“这些作品”后面。项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意相反。项搭配不当,“廓清”与“道德”搭配不当,缺少宾
31、语中心词。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3分)解析:4。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B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3分)解析:5C。期待,期望。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解析:6 C。代词/这 项 动词/做 介词/对 项 介词/同和 动词/帮助 项助词/用在修饰限制与中心词之间 代词/你的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3分)解析7A。依据文意分别排除B、C和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解析:8D “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
32、”,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9翻译与断句(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解析:(1)共八处断开,每错断处扣0.5分,扣完为止。(2)翻译:(6分.每小题3分)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3分)辈,译为“这些人”1分,“晓”,译为“知道”1分,句意通畅连贯给1分。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3分)“别”译为“另外”给1分,“岂”译为“难道或怎能”给1分,“涂”译为“涂改”给1分。10鉴赏下面首
33、诗歌,按要求回答(7分)解析:(1)描写故园来书、早角吹霜、残潮荡月(或登高、家书、戍角、残潮、月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思乡之情。前三项答出两项或括号里五点答出三点给1分,“激起反响或触动心扉”给1分,答出“思乡或思归”给1分。(2)一般写思乡之情,多写登高远望,而作者却说“忆归休上”,不想登高,以免引起归思难下心头,不易裁断。如此翻新的写法,超脱俗套,把归思情感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答案共两个要点,是不想登高,二是这样翻新写法的好处。答对每点给2分,意思相近每点给1分。11在横线空缺处填写句子(6分)解析(1)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
34、琶半遮面。(3)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每填对句给1分,多填或写错字不给分。三大题(共有四小题 16分)12. A E。每选对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B项是电视“讲史热”的目的。C项是散文“写史热”的趋势。D项是散文版的“讲史热”的转型。13.B 说的是评论界,不是“我们多数人”。14. 媚俗,倾力地打扮和简化历史,以满足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大众趣味之所好;随意摆布和利用“历史”,对历史不去廓清真相,对现实不去警醒人慎终追远、激浊扬清;容不得批评,切断和遗弃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共有四个要点:“媚俗”、“利用”、“容不得批评”、“切断或遗弃”,每答对一点给
35、1分。意思相近可以酌情给分。15. 对历史要注重反思(1分),对现实要强调忧患意识(坚持立足现实而面向历史的文化忧患意识)(1分)允许批评,包容异见,(1分),讲史和写史要弃虚就实,有的放矢(1分)。四个要点意思相近即可给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16(4分)为孩子取不同的名字,反映出的是两代人之间存在的代沟,是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答出“喜好不同”和“存在代沟”或“两种文化冲突”各给2分。17(5分)虽然出于母爱的本性,妈妈回家后主动招呼小花,给小花买好吃的,要抱抱小花,想让小花跟自己睡,又给小花买漂亮的裙子。小花视母亲为陌生人是由于妈妈过早地离开,缺少应得的母爱,缺
36、少相互间的沟通。答出亲近爱抚的五点中的四点给3分,三点给2分,两点给1分;答出“过早离开”和“缺少母爱”或“缺少沟通”各给1分。18作者釆用何种主要表现手法表现小说主题思想,揭示出怎样的深层社会问题?(6分)作者主要釆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来揭示矛盾冲突,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的。通过取名产生矛盾的对比,小花对母亲和奶奶不同态度的对比,揭示出“代沟”的存在和缺少沟通与爱抚的亲情也会随时间的推移变得冷漠而直至消失这一社会现实;通过小花“咬紧了牙齿,望着村口的洋枫树,目光呆滞”的细节描写,揭示出许多年轻的父母远离亲人去外地打工,造成许多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亲情而造成的心理伤害这一事实。答出“对比和细节描写
37、”每点各给1分,有举例分析各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9北大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大的学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这使怀有深沉爱国思想的季羡林如鱼得水,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因而对北大有着不一般的情思。(“抱负”和“情思”两个要点各2分)20(1)季羡林对清华的依恋、对北大的的情思,以及传主的风格。(2分,答对前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2)这些语句直接展示了季羡林的“神”与“魄”(答“对清华的依恋,对北大的情思或爱国情怀”也对),(1分)使文章真实可信,具有感染力分,(1分)为作者独特的解读提供了依据。(1分)21大学期间清华园生活的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与民主气氛、
38、科学传统,为他打下厚实的知识基础;北大历史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他的思想熏陶,给了他安身立命之地,这是季老的“神”所在,也是他自己最看重的。聚焦北大清华的风范,可以了解季老思想的铸炼和神髓,因此 “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4分,从北大、清华两角度谈对季老的影响,各2分),分析评判一个人要把握其思想精髓,不仅看到其学识、性情,更要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评判其人生价值。(2分,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言之有理即可)五、按要求完成22-23 两小题 (12分)22粤菜食在广东,一个“食”字,已比吃更具文化底蕴。重原汁原味,清中求鲜,淡中求美,对食材注入多一份人文关怀,实而不华,以质取胜。故粤菜
39、不仅全国开花,更红遍全球,赢得“中国形象大使”美誉。广东骑楼中国建筑拿来主义与民族文化的结合的典范之作。楼顶楼身与骑楼底三段式结构因应天时地利,将有限空间充分利用,遮日避雨,商业与人居兼顾,美观与实用并重。跳出建筑范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经典范例。23仿造下面提供的句子,以“深圳”为本体,仿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内容上符合深圳城市的特点,形式上同提供的例句保持一致。(6分)解析:如果赋予城市以人格,我说深圳是位改革创新、搏击风浪的少年;是位富于浪漫、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位举世闻名、业迹辉煌的英雄。仿句能够运用拟人和排比修辞手法各给2分,仿句在内容上能够突显深圳这座城市的特点给2分。六、2
40、4下面作文试题任选一题 (60分)24作文评分标准作文:内容25分 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 按照好、较好、中等、较差分等。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中心”、“内容”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深刻”、“丰富”为重点。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2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 材料丰富;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3、缺标题扣2分,每
41、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5分;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从750字以下开始。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5、作文评分严格按照高考评分标准评分,平均分可控制在4245之间。附参考译文,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很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
42、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裴士自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节俭能使用度丰足。所以财物丰足
43、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皇帝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李藩等人拜贺退下。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士自,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