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259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珠海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全卷分为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第卷为非选择题,共6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的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考生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1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时,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人及一应器物,同时还要派人员协助营建封国

2、的都城。此做法旨在 A提高了诸侯政治地位 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 C彰显了“天子”地位 D解决各诸侯建国的困难2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 ”由此, 孟子强调A 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3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 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4钱穆在评论中国古

3、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5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 “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C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

4、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7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8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

5、共识。该历史现象应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9费正清曾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 它的方式本身( 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就是反中央集权的。 ”由此可知, 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10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 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践行了节制资本

6、的思想11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汇编B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C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D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12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这

7、说明 A中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和平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体现 C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不存在任何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曾遭到党内、外人士的反对13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14下表是19751995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年代高等教育中等技校中等师范中学小学197532.634.4/39.345.0198023.437.22

8、6.039.644.6198530.038.6/40.244.8199033.742.452.441.946.2199538.548.362.845.247.5 A在80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15美国历史学者丹尼斯舍曼等著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如果说是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对这段话的最准

9、确理解是:古希腊 A追求民主和自由 B尊崇理性道德作用 C崇尚法律和秩序 D民主政治存在缺陷1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17英国议会于1707年通过任职法案:“凡从王室新近获得官职,或领取薪俸者,均不得当选议员并进入议会下院凡已选下院议员并在任职期间接受国

10、王官职者,其议员资格将被宣布无效。”材料说明 A国王一直通过赏官赐爵控制议会 B完全割裂了国王与议会下院之间的联系 C剥夺了国王作为政府首脑的权利 D有效地限制了王权在下院的影响18早在殖民时代,北美殖民地就曾仿效英国建立了议会,在经过了独立战争时期强势的大陆会议和独立之初的软弱的邦联议会后,美国1787年宪法最终选择了两院制的国会。美国这一选择反映的指导思想是 A议会主权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权力制衡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19“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

11、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20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 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21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

12、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使英国经济情况逐渐好转。下列对这些改革措施的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负担 C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滞胀” D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投资22苏联工业利润总额从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1970年的560亿卢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1965年间的6.1%增加到19661970年间的7.7%。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23全球通史指出:“几十

13、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的东山再起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界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24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他们提出“实验小说”的口号,认为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要忠实客观地记载历史,而不作政治和道德的评价。这一流派的出现表明 A工业革命决定文学状况 B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 C科技革命影响广泛深刻 D批判现实主义占据主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

14、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第30题为选做题,每题15分,共计52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

15、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1936年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7年关贸总协定签署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

16、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0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10分)26.(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27、28、29、30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有着一定的

17、传承关系。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因存在时间短暂,但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的法规、决议、宣言和政纲。 这些法规、决议、宣言和政纲,总的来说体现了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奉行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和扶助工农的方针。具体而言:一是开始确立土地国有和国家资本的主导地位。宣言指出:“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二是保护工人的利益。三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实行耕者有其田。四是改善财政制度,统一国家财政管理。关于财政决议案提出:要统一国家的财政管理权

18、;设立中央银行,创立新的货币制度,利用国家公债。五是推进国营和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六是没收“逆产”归国有或分配给人民所有。虞和平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的特点。(6分)(2)试分析这些政策对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9分)28(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

19、使之”。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7分)29(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本

20、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事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这正是英国和苏俄的政策的目标。英国和苏俄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希特勒1941年6

21、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7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争态势。希特勒此番讲话后,德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8分)3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1岁起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的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

22、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理,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籍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9分)珠海市20162017学年度第

23、一学期高三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 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CCDABBBC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DDDCDCABCCDC二、 非选择题25(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分)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殖民扩张。(3分)(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6分,其它表述可酌情给分)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4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

2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6分,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也可)26 【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模式基本定型,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现代世界的起点。(2分)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25、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4分)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2分)【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6分)观点二: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

26、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6分)【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6分)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

27、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并无明显的分段。因此观点二认为两次工业革命实际是一个整体过程。(6分)27.(1)一是主张土地和大资产归国家所有,扩大国家的经济控制力量,二是维护工农劳动大众的利益。(6分)(2)这些经济政策,虽然大多没有来得及实施,但是对后来的国民党及其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第一个特点,为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所继承、发展和实施,并日益向着统制经济和国家垄断资本的方向转变。(9分)28(1)同: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至上”

28、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答具体内容:一点1分,答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若概括为“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只给2分)异: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每点2分,共4分)(2)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曲折斗争历程。中国经历了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的斗争历程。(两个方面各3分,答出其中的部分内容并能体现曲折历程就可给分,共6分)历史启示: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深刻性、艰巨性、曲折性。(2分)29(1)认识:希特勒把一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德国内部的不团

29、结,这是不全面的(3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战争具有非正义性;德国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美国的参战(任答2点4分)。 (2)态势:德国发动西线战役,北欧、西欧国家多被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灭亡;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迫使在以后的战争中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4分)。 行动: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结果:二战规模扩大;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保卫战胜利(任答2点即得4分)。30(1)贡献:引进先进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科技向近代转型;撰写总结性专业科技著作,有利于近代科技的继承和发展。(6分) 原因:关切国计民生、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胸怀;灾荒是引发农民起义的原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明朝统治的需要。(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