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282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1 高职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归纳出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几点主要原因: 1.1 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是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

2、原因,80%的学生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差、教育资源不足的农村、旗县和乡镇,因此决定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不够,特别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有限的资源被几个孩子分享,分摊到每个子女身上的资金屈指可数,满足不了良好教育的要求。从学校情况来看,农村贫弱的教育水平,包括师资、硬件、理念等,使得农村学生即使和城市学生具有相同的智商,但总体发展水平的差距也非常大,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在逐年降低即是显著的例子。 1.2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基石,家庭生活状况及方式,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对学习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的想法,自然会影响子女将来的职业

3、定位,从而造成其学习动力不足。在管理方式上,父母或放纵或严厉的管理方式都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种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养成,纠正起来非常困难,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 1.3 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高职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影响却越来越大。我们常用一个不等式5<2,来说明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熏陶2天带来的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另外,在宽松的氛

4、围和诱惑颇多的现实中,许多高职生便放弃了需要艰苦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学业,沉迷于诸多如恋爱、上网、玩乐等活动中不能自拔。 1.4 知识结构畸形 完整的、均衡的知识结构,不仅是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模式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催化剂,从此部分前3道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关注点是演艺界的明星,缺乏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知识结构庸俗化、快餐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起消极作用。 1.5 媒体的不良诱导 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依靠网络媒体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多。网络的发展,对成长中的高职学生产生正负两种不同的影响。从正面影响看,学生可以在网上方便、快捷地学到许

5、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暴露文学、凶杀暴力、网络游戏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和危害极大,特别是对学生易动的心灵造成莫大伤害,使一些学生迷恋或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网络游戏中,没有心思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1.6 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方法不正确 从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业不良的学生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大的学习动力。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就没有信念,这些学生大都安于现状,不愿努力,不谋进取,得过且过。 学习方法对学业影响很大,学业不良者大都刻苦用功过,因学习方法不当,功夫有负苦心人,以后失去学习的信

6、心和兴趣,学业成绩日下。 1.7 专业选择盲目 在选择专业时没有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到校后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选的专业,但又不能重新选择,只好将就着学习,结果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自然不会好。 1.8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一些中学老师为了使学生努力学习,有意无意之间对学生进行了误导,给学生呈现了理想化的大学。学生进入到现实中的高等职业院校时,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学生倍感失望,加之大学完全不同于中学,学生在丧失了旧目标之际没有确立新目标,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 1.9 盲目自信、乐观 高职生的盲目乐观、自信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素质的自信和对未来学习机会的乐观。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所掌

7、握的知识已足以应付社会的需要,没必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即使现在耽误了学习时间,将来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弥补在学校学习的欠账,因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谈恋爱、吃喝玩乐等琐事上,浪费了大好光阴。 p class=2 克服高职学生学业不良的教育对策 我们必须看到,在部分高职学生身上,因受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知识结构、媒体不良诱导、学习动力不足、专业选择盲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盲目乐观自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学业上表现出不良特征。针对以上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心理特点与规律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出解决对策。本课题研究小组主要从学生的心里激励和评价体

8、系两个方面提出对策。 2.1 科学运用激励理论,合理采取激励模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偏差 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法让激励个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对管理学中激励理论进行借鉴与运用,采取合适的激励模式,对于帮助高职学生克服因心理偏差而造成的学业不良困难,有着较高的价值。 2.1.1 运用情感激励模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教育者应该时刻牢记的重要准则。特别是对于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身长处,

9、通过参观现代化企业、听讲座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高职专业和本科专业的区别,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从而去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同时,高职教师还需保持必要的理解和宽容。我们的爱对于学生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评价。学生往往把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所以,教育者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导。 2.1.2 在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10、,充分运用信任激励模式,采取各种途径,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的情绪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同学,教育者可进行团体咨询,通过举办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班等形式,使这部分同学从中得到训练,最终走出自我封闭,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人际交往,并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获得真诚的友谊。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

11、,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针对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我们要充分利用信任激励。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1)工作信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不良

12、的成因及对策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任:教育者可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班组工作、团队工作、文体工作等。(2)人格信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3)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

13、点,及时鼓励。(4)友谊信任: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学生从内心感到真切的关怀,产生奋斗的力量。 2.1.3 运用公平、公开的激励模式,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建立相应的心理p class=咨询,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14、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以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民主化和公正化。在学生综合考评、奖贷助学金的评定中坚持三公开 原则(即班级公开、系部公开、学院公开),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每年学生综合考评、奖学金评定之后,都要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我们工作的感受和意见;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年对学生综合考评办法进行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2.1.4 合理运用激励机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岗位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岗位的育人功能,除了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创建健康和

15、谐的育人环境以外,还要利用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等手段和方法来感染和带动同学参与社会工作的热情,增强学生干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干部积极投身到实践工作中去,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2 构建合理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发展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学校的评价方法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质量评价也决定着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照搬了普通教育的学生评价模式,无法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评

16、价的甄别、选拔、鉴定功能,忽视其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二是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多地限于学业成绩和专业能力,很少涉及学生的多元智能,特别是终生发展所需的基础能力等层面上;三是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始终呈现他评的特征,忽视了被评者的作用;四是评价时效单一,过于强调终极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等。所以,这种评价难以全面、系统、准确地对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进行跟踪评价,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态发展变化,因而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 所以,为高职教育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质量评价机制,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在探讨学生质量评价标准的同时,我们也考察研究了国外对高职学生的质量评价,德国

17、、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此方面的做法虽不尽相同,但其共同之处都在于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他们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在校成绩,同时也十分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尤其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在实施教育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的情感建立和人生态度的共鸣。立足我国高职教育实际并借鉴国外的良好经验,我们可以在学生评价方面做如下尝试: 2.2.1 学习能力评价。单纯的纸笔考试,固定不变的程式化答题,所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很难预测学生的未来发展。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使学生很难看出自己知识能力的状况,更难以看出发展的潜力和确立发展的目标。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逐渐丧失

18、了学习的信心,而且也容易导致过度焦虑。 所以,在学习能力评价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师教学步骤的实现提出对学生的评价。 (1)资讯能力。评价学生搜索、收集、整理、归纳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计划能力。评价学生计划书写、组织策划、团队合作等能力。 (3)实施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独立学习、学习进度等能力。 (4)检查能力。评价学生的自我检查、应急修正能力。 (5)评价能力。评价学生的自我批评、驾驭矛盾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2.2.2 动手能力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培养的。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般要完成一个或几个与本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

19、,对其动手能力的评价应该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 (1)实习实训过程中是否遵从老师的指导与安排。 (2)实习实训过程中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任务实现能力等的体现(通过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时间来判断)。 (3)实习实训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2.2.3 整体能力评价。除了通过学习能力评价和动手能力评价对学生进行直接评价外,还要从其他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根据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发展就其智慧类型而言,是各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教育评价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辨认他们多方面的智能,特别是辨认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和没有被发现的智能,并且发挥其优势智能,促进其弱势智能。因此,对学生进行整体

20、能力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获得全面发展。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测试。除了上述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水平、创新能力进行测试,另外,学校的奖惩记录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2)重视获取来自各方面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评价。包括理论和实训教师评价、教育管理者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顶岗实习企业评价、就业单位反馈意见等。 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评价尺度,拓展学生评价的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激励学生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使更多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

21、功的快乐,不断有机会反省自我、认识自我,使接受高职教育的每个学生特别是学业不良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开发潜在优势,进而促进德、智、体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持续发展。 p class= 参考文献 1 沈烈敏.学业不良的相对性涵义及测定的实证研究.心理科学,2004. 2 刘晓陵等.学业不良学生鉴别和诊断之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 3 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卷一、卷二). 4 张欣. 职业教育类学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深圳技师学院,2005. 5 李玉环. 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心理归因与辅导对策探析,煤炭高等教育,2007. 6 加纳德.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

22、9. 7 刘玉芳. 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评价.广西教育(B版),2009年第12期. 8 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9 兰微,许云峰.激励理论在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用,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10 李国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11 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2 苏宝芳,曹志清.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8). 13 L•W•安德森著,皮连生译.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名

23、著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4 张健.高职质量工程建设的关节点J.中国教育报,2009-2-13. 15 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p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

24、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25、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

26、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